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靖西县壮族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 2022-09-23 18:53:33
...

靖西县城的壮族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壮族博物馆,早在原始社会壮族先民就在靖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劳动、生活。1969年考古学家在靖西县新靖镇的宾山,发现了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牙齿化石,其体质属晚期智人阶段。境内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斧、石铲、石锛等劳动工具,说明这一时期的靖西已经出现了锄耕农事,人们的社会生活已从狩猎、渔猎和采集经济发展到与农业经济并存的时代,部分人类已从洞穴中来到山坡或平原地带建筑村落。展示着壮族民俗文化腹地的深厚文化积淀和无穷魅力。

中文名称:靖西县壮族博物馆

类别: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地点:坐落在广西靖西县城内

竣工时间:2001年12月

馆藏精品:民族特色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

占地面积:占地面积4320平方米

展馆宗旨是:靖西壮族人民历史文化的缩影

1、馆内建筑


靖西县壮族博物馆

靖西县壮族博物馆是广西第一个壮族博物馆,也是中国唯一的壮族民俗博物馆。

靖西县壮族博物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县中山公园西北侧,该馆前身为文管所,1985年改为博物馆,于1988年3月31日建成开馆。馆楼东北向,为四合院式结构。全馆占地4320平方米,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主楼3层,其上为琉璃瓦盖的亭阁,一厅、二厅楼上为半露天展览长廊和吊腰楼。设计八个展厅,基本陈列以当地壮族文物为主。近年,随着扩建展厅,基本陈列有:馆内设乡土历史文物陈列、文化艺术陈列、民俗风情陈列、革命历史文物陈列等四个部分。馆藏文物2300件,基本陈列900件。2001年12月,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同意,靖西县壮族博物馆还被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2、基本陈列


靖西县壮族博物馆

乡土历史文物陈列

主要陈列靖西境内出土的史前文物和靖西壮族历史上重要人物、事件遗留的文物,突出壮族的起源和民族历史。

从所陈列的旧石器时代“宾山人”化石和新石器时代的石铲、石斧、石锛等石器可以看出,靖西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就有人类活动。这些原始人类就是后来“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部落支系,唐时称为“西原蛮”,宋以后称为“僮”,就是壮族。

历史人物事件的陈列

重点突出了两个重要的人物。

侬智高,北宋时期靖西境内傥犹州人。北宋皇佑年间,侬智高在安德举行起义,率义军5千余人,沿右江东下,一路攻克州县,劫富济贫。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4万余人,游击粤桂,师逼广州,势指荆湖,使北宋王朝十分惊恐。这次起义后来虽然失败了,但侬智高敢于反抗封建压迫的精神,一直活在壮族人民心中。

瓦氏夫人,乳名氏瓦,明弘治年间生于靖西旧州,后嫁给田州土官岑猛为妻。嘉靖三十三年,倭寇大举进犯江浙沿海,已经56岁高龄的瓦氏奉命率领广西俍兵6000余人奔赴抗倭前线,英勇杀敌,屡建奇功,其中王江泾一战斩敌首1900余级,令倭寇闻风丧胆,被嘉靖皇帝封为“二品夫人”。瓦氏夫人在壮族历史上不仅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女将,也是一位爱国的民族英雄。

文化艺术陈列和民俗风情陈列

是靖西壮族博物馆最具民族特点的重要部分。文化艺术陈列主要展出岩画艺术、铜鼓艺术、石雕艺术、建筑工艺、陶瓷工艺、民间美术、壮锦、刺绣、提线木偶等。展现了壮族人民的心灵手巧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以及独特的审美情趣。其中的壮锦和刺绣,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壮锦是靖西壮族民间传统的实用型与欣赏型相结合的工艺品,以原色棉纱为经,染色丝绒为纬,用当地木制的土织布机手工精制而成,*已享有盛名,传统的图案有莲花、牡丹、云纹、水纹、回字纹、蝴蝶纹、葫芦纹等,精美耐用。解放后靖西壮锦厂生产的壮锦多次获得少数民族用品优质奖,并远销海内外。

绣球是靖西壮族民间精致的针绣工艺品,起源于清代,由12片叶瓣片组成,叶瓣片上分别绣有龙、凤、孔雀、蝴蝶、鸳鸯、菊花、玫瑰、祝词等,为男女青年传情信物,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赠送亲友的礼品,产品曾荣获全国轻工业少数民族用品优质奖。

民俗风情陈列

主要展出夹砂陶制作作坊、蓝靛染色作坊、织棉作坊、榨糖作坊、干栏式建筑等,展现壮族社会太平和谐、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反映了壮民族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革命历史文物陈列

主要展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靖西县武装斗争的文物和图片,展现各个时期发生在靖西县的武装斗争历史、反映了壮族人民勇于反帝、反封建、反抗剥削压迫的革命精神。

3、历史文化


靖西县壮族博物馆

为了公众更好的了解壮族的历史文化,靖西县壮族博物馆除基本展出外,还举行专题展览,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元旦,该馆组建了一支业余民俗文化表演队,尝试以“动”的方式对“静”的文物进行解说、阐释,配合展览演唱壮族民间传统文艺节目让文物“活”起来。这个民俗表演队由博物馆成员、文化宣传教育单位退休*、教师及县城民间艺人共26人组成。

该表演队一方面配合展厅陈列文物,如提线木偶、春牛、鸿鹄、绣球、兰衣壮服饰等进行表演,除此之外,还邀请当地的民间艺人,精心排练,演出当地壮族民间传统文艺节目,风格古朴、原汁原味,其中有本县西面山歌《迎客歌》、民乐合奏《靖西八音》、北面的始娥调《请月姑》、壮剧各种唱腔和木偶戏片段、曲艺种类巫伦调《老汉笑山河》、田螺笛吹奏曲《绣球歌》、渠洋山歌《送客歌》等,备受国内外公众的欢迎。

该演唱队不仅不断收集挖掘当地壮族民间音乐、舞蹈还组织民间艺人复制了失传已久的壮族葫芦胡、葫芦琴,并把壮族儿童乐器玩具--田螺笛推上舞台,使这三种壮族乐器不断外传,此外,还搭建了提线木偶戏台,征集了近百个传统的木偶戏,六年来,该队已上演102场,其中在本馆庭院演出83场,国内外观众达2000多人被邀请外出单独或联合演出19场,观众达3万多人次。观众对象有国内各省区的学者、游客,也有来自美、日、韩、越、泰、英、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的学者、游客。靖西县壮族博物馆民俗演唱队的成立,为当地壮族文化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4、荣誉


靖西县壮族博物馆

靖西壮族博物馆建馆以来,共接待国内参观者和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泰国、越南等9个国家的专家、艺术团体以及港澳台同胞30多万人次。在接待中,为了加深参观者对壮族历史、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靖西壮族博物馆组建了一支由本馆人员和当地部分退休*职工组成的民俗表演艺术团体,根据需要为参观者表演各种节目,所演节目均由该馆自行创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对静态馆藏文物的动态补充解说。这个艺术团体年均演出30多场,深受参观者有欢迎。

自建馆以来,靖西壮族博物馆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进民族团结,推动壮族研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