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牡丹江师范学院

科普小知识2022-09-23 23:25:18
...

牡丹江师范学院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建校最早、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心。是中国*奖学金院校、教育部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学校具有硕士、学士两级学位授权体系。学校现已发展成拥有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留学生、成人教育等各类在校学生23000余人规模的综合性师范院校。学校占地10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1.6万平方米,是省级花园式单位。

中文名:牡丹江师范学院

英文名:Mudanjiangnormaluniversity

简称:牡师院

创办时间:1958年

类别:公办大学

学校类型:师范

属性:省属本科院校

所属地区: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现任校长:孙先民

知名校友:韩乃寅、黄万华、李洪智等

主管部门:黑龙江省人民*

校训:崇德尚学厚积薄发

校歌:神圣的使命

学校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学校代码10233

1、学院概况


综合楼

牡丹江师范学院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建校最早、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心。是中国*奖学金院校、教育部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学校具有硕士、学士两级学位授权体系。

学校坐落在*优秀旅游城市——风景秀丽的牡丹江市。学校始建于1948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师本科院校。2001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1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1月,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

学校现已发展成拥有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留学生、成人教育等各类在校学生23000余人规模的综合性师范院校。学校占地10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1.6万平方米,是省级花园式单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拥有52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农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

学校的校训是:崇德尚学、厚积薄发。意为:立德于学、修德积学,求博达深、蓄势而发。学校遵循“师范教育精品化、非师范教育卓越化”的人才培养思路,积极完善和构建了“校园、校企、校校”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强调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重点为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培养知识、素质、能力相协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学校多次被教育部、团*、全国学联、黑龙江省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十二五”期间,学校重点突出“内涵建设、跨越升级”的发展战略主题,贯穿“师范教育精英化、非师教育卓越化”的人才培养主线,以更名“黑龙江师范大学”为统领,以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为龙头,以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十项工作新突破”为具体抓手,全力推进“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大工程,努力建设在同层次、同区位具有领先水平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2、历史沿革


牡丹江师范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是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师范院校,现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兴中路文化街19号,牡丹江西山的脚下。学院前身是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创建于1958年9月,1964年停办。在停办的嫩江分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北安师范专科学校,1965年1月国务院下文批准。1965年4月北安师范专科学校迁至原宁安县良种繁育场,更名为黑龙江省宁安师范专科学校,1970年12月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扩建为牡丹江师范学院,当时只有农教、数学和中文3个专业。牡丹江师范学院经历了30年的农村办学,终于在1995年7月迁入牡丹江市,步入了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之路,迎来了再创辉煌的历史新时期。

如今,牡丹江师范学院作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建校最早、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学校现具有硕士、学士两级学位授权体系。2001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1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

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发展阶段图

第一阶段: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1958.9—1964.9)

第二阶段:北安师范专科学校(1964.9—1965.4)



第三阶段:宁安师范专科学校(1965.4—1970.12)

第四阶段:牡丹江师范学院(1970.12—1995.7)



第五阶段:迁入城市办学的牡丹江师范学院(1995.7—)



3、办学条件


公寓楼

综述

学校现已发展成拥有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留学生、成人教育等各类在校学生23000余人规模的综合性师范院校。学校占地10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1.6万平方米,是省级花园式单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拥有52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农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一级学科4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生物学),拥有体育教育训练学等20个二级学科(方向);具有教育硕士、翻译硕士和旅游管理硕士3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涵盖教育管理等20个专业领域。学校现有1个*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教师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富有活力、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222人,其中专任教师859人,专任教师中有正、副教授45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628人。学校教师中现有6人享受国务院及省*特殊津贴,拥有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师10人,其中,*优秀教师2名,*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

师资

学校固定资产总值逾8.34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3亿元;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有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和国际联机文献查新检索系统,藏书16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实现了万兆核心、千兆楼宇、百兆桌面的网络环境,建立了面向世界的信息窗口。

近年来承担或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科研课题及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0余项,共有50余项教学成果和6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奖励,有250余篇论文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

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通过学术交流、学者互访、合作办学、培养与互派留学生等多种方式与俄罗斯、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的6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有多名海外知名学者受聘担任我校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学校是教育部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教育部的俄罗斯中心也落户我校,是国家汉办HSK(对外汉语水平测试)测试点,每年有数百名留学生来我校进行学习、培训和深造。

科普基地

学校建有历史博物馆和生物标本馆两个省级科普基地,博物馆收藏总计10000余件牡丹江区域新石器至渤海国时期的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师生独创的、具有北方特色的325件书刻造型艺术作品成功走进2010上海世博会,在国内外艺术界引起较大反响。

4、所获荣誉

学校多次被教育部、团*、全国学联、黑龙江省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5、现任领导


校党委书记--王育伟

校党委书记--王育伟

王育伟,男,汉族,1959年8月生,江苏省泗阳县人。1976年7月参加工作,1979年1月加入中国*,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现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1976年7月,虎林县供销青年农场知青;1979年9月,鸡西师范学校大专班学生、校学生会主席;1981年9月,鸡西师范学校团委负责人、副书记;1984年5月,*鸡西市委组织部科教科副科级干事;1984年11月,*牡丹江市纪委副科级检查员、常委秘书、调研室副主任;1990年12月,*牡丹江市纪委调研室主任;1992年6月,共青团牡丹江市委副书记;1994年9月,共青团牡丹江市委书记(期间:1996年9月—1997年1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修班学习;1996年3月—1999年1月,在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在职学习);1997年1月,*牡丹江市爱民区委副书记、*区长;1998年3月 *林口县副书记、*县长;2001年1月,*林口县委书记;2002年8月,牡丹江市人民*副市长;(期间:2003年3月-2006年1月在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学习)2011年4月,牡丹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2015年5月,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6、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


于志远,黑龙江省泰来县人。1946年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历任泰来县*财政科副科长、科长、政务秘书兼财粮科长;*泰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县委委员;*富裕县委副书记、代理书记、第一书记;1959年10月,任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党委副书记、1961年任代理书记,1964年春调离


张学礼,山东省临沭县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志愿军某团副政委、政委;铁道兵某师*部部长;东北农学院农学系党总支书记。院党委副书记;1963年起任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党委副书记,北安师范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顾问,1983年离休。


李天伶,黑龙江宾县人,1947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历任黑龙江省宾县*部(县委)文书、组长;宾县糖满区委副书记;**共青团学校学员、组长;共青团松江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青农部长、副书记;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秘书长、副书记;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政治部主任;省进驻呼盟军工宣队副政治指导员;满洲里市革委第一副主任;1975年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副书记,1978年调离。


刘祥,黑龙江省明水县人。1947年参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国*。历任共青团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共青团牡丹江地委副书记,团*组织部副科长,*牡丹江地委组织部副部长,*鸡东县委副书记、书记,1978年10月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1985年11月任调研员,1990年离休,


刘东辉,黑龙江省兰西县人,中*员。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省建设兵团一师一团一营一连,历任副连长、司令部参谋、连政治指导员、代教导员、副团长;国营锦河农场党委副书记、副场长;1978年考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任黑龙江大学党办副主任;1985年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1987年任院长,1990年调离。


高文满,黑龙江省林口县人,中*员。1964年大学毕业,历任宁安县渤海公社副社长,党委副书记;牡丹江地委组织部干事,组织科副科长、副处级巡视员、副部长;牡丹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1985年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副书记、书记,1991年调离。


励树武,黑龙江省阿城市(今为哈尔滨市阿城区)人,中*员。大学毕业后,历任牡丹江地委组织部干事、穆棱县磨刀石公社社长、革委副主任;穆棱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牡丹江地委组织部科级干事、副科长;*林口县委副书记;东宁县委书记;牡丹江市委常委、秘书长;牡丹江市副市长;1991年6月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1993年8月调离。


张凤,黑龙江省泰来县人,中*员。大学毕业后,历任东北农学院松花江分院、嫩江分院、北安师专、宁安师专教员;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书记、副主任;政治系副书记、副主任;马列教研室副主任;政教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1983年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副院长、1991年任党委副书记、院长;1993年9月至1996年11月主持党政全面工作,1998年11月退休。


荣广明,黑龙江省巴彦县人,中*员。大学毕业后,历任嘉荫县公社秘书,教育局副局长;团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二院党委书记、医学院纪检委书记;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党委书记;1996年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2000年3月调离。


张国柱,黑龙江省双城市人,中*员。1971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双城市希勤乡中学教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二一三部队文书;希勤公社农建干事;1978年考入黑龙江大学经济系;1982年毕业后,任松花江地委宣传部干事、副部长;五常县委副书记;松花江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局局长;黑龙江团省委副书记;松花江地委副秘书长、宣传部副部长;呼兰师范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校长;2000年3月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2002年10月因公遇难。


修朋月,黑龙江省巴彦县人,中*员。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8月加入中国*。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并留校工作。历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北方论丛》编辑部副主编;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木兰县人民*副县长;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1998年11月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副书记、院长,2002年10月至2003年12月主持党政全面工作;2003年12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院长;2008年7月退休。


付军龙,湖南湘乡人,中*员,大学文化,教授。付军龙同志1977年3月参加工作,1975年7月入党。1983年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3年7月分配到呼兰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任教。历任呼兰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副主任、主任、校办主任兼产业总公司经理、呼兰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校长兼副书记、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8年7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2011年1月调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左春生,男,汉族,1954年2月出生,黑龙江省密山市人,中*员,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1972年4月参加工作,1974年10月加入中国*。1977年7月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并留校工作。历任牡丹江师范学院人事处干事;组织部干事、副科长、副部长;学生处处长;党委宣传部部长等职。1997年11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工会主席。2000年3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2007年3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2011年2月至2014年11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2014年11月退休。

历任院长


孙玉恩,吉林省海龙县人。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7月加入中国*。历任北安农业些小副校长,东北农学院松花江分院副院长。1962年任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副院长,北安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宁安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1967年调调离。


娄国卿,河北省河间县人。1946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历任*黑龙江省省委*文化学校总支书记、副校长、党委副书记,1973年9月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副书记、院长、顾问,1985年离休。


刘华山,山东蓬莱县人。1944年9月加入中国*,1945年加入八路军。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团政治处主任;牡丹江造纸厂党委副书记;牡丹江日报社副总编辑、总编辑;*牡丹江地委常委、宣传部长;1983年1月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副书记、院长、调研员,1989年离休。


刘东辉,黑龙江省兰西县人,中*员。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一营一连,历任副连长、司令部参谋、连政治指导员、代教导员、副团长;国营锦河农场党委副书记、副厂长;1978年考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任黑龙江大学党办副主任、党委副书记;1985年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院长,1990年调离。


张凤,黑龙江省泰来县人,中*员。大学毕业后,历任东北农学院松花江分院、嫩江分院、北安师专、宁安师专教员;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书记、副主任;政治系副书记、副主任;马列教研室副主任;政教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1983年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副院长,1991年任牡丹江师范学院院长,1998年11月退休。


修朋月,黑龙江省巴彦县人,中*员。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8月加入中国*。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并留校工作。历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北方论丛》编辑部副主编;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木兰县人民*副县长;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1998年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院长。


张金学,山东省嘉祥县人,中*员,工学博士,教授。1973年6月参加工作,1982年1月毕业于辽宁阜新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10月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82年2月分配到黑龙江矿业学院任教,1984年5月加入中国*,1997年晋升为教授职称。历任黑龙江矿业学院教师、系主任助理、教务科长、教务处长。2000年3月调任黑龙江省鸡西大学任校长、党委副书记。2009年11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2014年11月,主持学校党政全面工作。2015年5月离任。

7、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以地球图案为中心,体现了学校面向未来、放眼世界的教育理念

校训


崇德,出自《论语颜渊》:“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崇德”即推崇道德;“尚学”即崇尚学问。崇德尚学内涵为立德于学、修德积学。

厚积薄发出自苏轼《杂说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即日积月累、求博达深、蓄势而发。

校旗


校旗以校徽为中心,将“师”音的首字母S幻化成飘带向外延伸,象征学校广阔的办学前景

运动会会旗


会旗以“牡师”的拼音字母“M、S”紧密、完美的结合,象征着牡师院人团结、协作的精神;下方由跑道变形为渐高的领奖台,象征着牡师院人在不同阶段取得的辉煌成就。

校歌


8、知名校友


关伟军

关伟军,男,1966年9月生,博士生导师,教授,韩国庆尚国立大学医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双重博士后,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从事动物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学科带头人。我校1979级体育系学生。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标准项目和国家动物技术规程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标准委员会和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委员会评审专家;国家归国留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建设等科研项目评审专家。

创建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畜禽体细胞库,2006被评为国内十大科技进展。2007年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建所50周年十大标志性成果。共承担国家各类科研项目36项。申报国家专利63项,其中已授权专利16项。制定国家各类标准62个,其中国家标准4项,国家行业标准2个,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标准56个。

在SCI收录源期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几十余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6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主审或参编的教材和理论专著15部。其中有2部以英文版的形式在Croatia正式出版,世界发行。

上一篇:齐齐哈尔医学院

下一篇:黑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