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青年

科普小知识2022-09-24 14:34:22
...

青年一词的含义在全世界不同的社会中是不同的,而青年的定义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更一直在变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新的年龄分段,青年人的年龄上限已经提高到44岁。从1995至2000年,世界青年人口的估计数从10.26亿增长至10.66亿,在全球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18.1%降至17.6%。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青年占全球总人口比例预计到2050年将继续下降至13.2%,届时15至44岁的青年人总数将是11.76亿人。2017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划所指的青年,年龄范围是14-35周岁。

中文名:青年

外文名:youngpeople

节日:五四青年节

1、基本概念

青年概念正式确立于19世纪。此前,各民族对年轻人均有各自的称谓,如俄罗斯语称“OTPOK”,意为没有说话权力的;中国古语一般称“少年”、“后生”及“郎”等。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特别是18世纪基督教创办青年联合会以来,青年一词始正式出现,1919年五四运动后,“青年”一词在中国逐渐被广泛使用。

青年一词的含义在全世界不同的社会中是不同的,而青年的定义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幻一直在变化。联合国于1985年国际青年年,首次将青年定为15至24岁之间的人,而又无损于会员国的其它定义。现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新的年龄分段,青年的年龄上限提高到44岁。从1995至2000年,世界青年人口的估计数从10.26亿增长至10.66亿,在全球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18.1%降至17.6%。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青年占全球总人口比例预计到2050年将继续下降至13.2%,届时15至44岁的青年人总数将是11.76亿人。绝大多数青年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就2000年而言,占青年总人口85%的9亿青年,生活在世界发展中地区。随着更多的发达国家老龄化人口的增多,这一比例预计会进一步增加。

解释:(1)年龄未超过44岁

(2)事物的开端

(3)建国初期

(4)年轻的人

2、具体界定

联合国

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44岁以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6-45周岁

中国国家统计局:15-34岁

中国共青团:14-28岁

青年联合会:18-40岁

港澳台地区:10-24岁

其中青年与少年时期相重合的阶段为青少年

满26周岁不满30周岁的,有种说法叫做“大龄青年”

0周岁为婴儿。

1周岁-6周岁为幼儿。

7周岁-14周岁为儿童(与少年期重合,也可称少年儿童或少儿)。

13周岁-19周岁为少年(也可称青少年)。

18周岁以下在联合国儿童公约中属于儿童。

20周岁-39周岁为青年。

40周岁-59周岁为中年。

60周岁以上为老年(也可称晚年、暮年)。

3、八十年代

1、辛辛苦苦小学六年,勤勤恳恳初中三年,废寝忘食高中三年,却赶上国家扩招,任他猫猫狗狗也都能混个大学文凭。

2、稀里糊涂大学混了四年,使尽浑身解数拿到英语四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毕业证,有的连工作都找不到。

3、千辛万苦进了外商独资企业当白领,才发现原来中国遍地都是外企,500强有499家在中国有分号。

4、福利分房早已成为明日黄花,住房公积金少得可怜,又赶上无耻之徒遍地炒房,一年攒下来的钱才能买四五平方米住房。身处于一个难苦钱困难,却非常需要花钱的社会是80青年致命的伤!

5、小时候被教育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中学大学又普及诚信教育,工作后又不得不说假话,拿假文凭,在假发票上签字。

6、他们说计划经济的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要普及素质教育,结果我们什么都得学,什么都要摸到皮毛却连皮毛都不知道。

7、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网上信息如潮涌,不论是垃圾还是精华都让人疲惫不堪,没有手机和电脑人家会觉得你生于60年代。

8、从小学完雷锋学赖宁,接着学习李素丽,学习杨利伟,表面文章做足了接着自私自利。

9、闯荡社会若干年后发现一事无成一钱未赚一权未谋,逼不得已重新拾起书本,泡在冲刺、宝典的密题中,希望混个更高一点的文凭出来好混日子。

10、网络越来越人性化,中国化,生活化,雅虎有一个十万悬赏中国新站长的活动,不但可以免费建站,还可以有机会得奖,中国人的智慧是很高的,什么样的站都有,卖东西的,提供生活服务的,就像电视里面那些生活小窍门,包括话剧,电影,读书,什么都有,80后的人到20岁左右,网络才真正完善起来,以前看电影要不买碟要不就买票,以前租碟的特别赚钱,估计都没了,那会想免费没门,话剧,就更别扯了,那得进剧场,拿书来说,以前买本什么皮皮鲁之类的还得攒半天钱,随便找一个站就可以看,相信雅虎这个活动会带来更多的分享内容。

美好的生活属于谁呢?二十年前:“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十五年前:“太阳是我们的”;“我闭上眼睛就成天黑”。1990初生牛犊不怕虎,谁都没把80年代人放在眼里。

80年代青年到底可不可怜?

特征

如果戴眼镜,一定要扁平黑框的;


青春活力

永远对自己的发型不满意;

所有电器都不看说明书;

尽量使用自助办理业务;

使用最多的称呼是同学;

喜欢玩小孩但不喜欢生小孩;

拥有一种奇怪的固执;

熟人面前是话痨,生人面前一言不发;

认为幽默感是做人的根本;

为了不熬夜,不如就通宵;

五一、十一绝不出游;业余爱好中必有一项是睡觉;


街舞青年美途

经常觉得自己老了;

两分钟经常这样地安排:前一分钟是崇拜,后一分钟变成藐视或者相反;

永远觉得别人不可能了解自己;

MSN名字一天至少换一次;

不问问题,只查百度;

每个都是电影迷;

会画画,喜欢画画或者想学画画;

有一款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

热衷于研究星座运势;

R&R、R&B、Hip-Hop,至少喜欢一个;

熟知每家K房的歌曲;

可以穿短裤上班;

任何工作都和电脑有关;

永远找不到自己的笔;

用动感地带;

电脑里一定有聊天工具;

我高兴,你管得着吗;

尽管不屑仍然看完以上内容;

看完本段话以后自嘲一笑。

现状

“80后”正在步入社会主流,并开始承担起社会的责任,表现在:

他们具有强烈的自信心。“中国是友好的,中国接受一切友好的祝福。中国也是强大的,中国不会畏惧一切不法分子或者干扰我国内政的其他国家或者个人。”面对各种反华杂音和西方傲慢霸道的偏见,他们清楚明确地表明自己应有的态度,坚决地对此予以反击。每一次“辱华”事件都变成凝聚国人自信心的强大力量,由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的“80后”正成为这种较量的战斗主力。

他们具有深沉的爱国意识。出于一种*,有青年表达了抵制“洋货”的情感诉求,但更多的“80后”清醒地提出“爱国需要理性,而行为的理性取决于思维的理性”。面对强国林立的世界,“80后”清楚地知道:“中国的强大,才是对反华*最有力的回击。”

他们具有开放的宽容胸怀。“作为世界公认的大国,我们的心态理当更加开放、包容、理性、自信,以国家核心利益为重,激情加理性才是我们表达爱国热情的正确态度。”他们以满腔的热情迎接奥运会的到来,网上的论坛随处可见“80后”热议如何当好东道主,如何展现我们的国家形象、民族美德和人文精神:“成功的奥运,离不开你我他!”“让我们乘着奥林匹克的翅膀,飞向更高更快更强的人生目标!”

“80后”是多么可亲可爱的一代人!然而,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人,“80后”是曾经的“小皇帝”。至今他们背负着沉重的来自社会的某些消极评价的包袱。有人用“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垮了的一代”来描述他们,有人用“新人类”、“新新人类”、“另类”来界定他们,也有人用“小资”、“愤青”、“啃老族”来形容他们。所以,当“80后”处在被众多负面评价包围的时候,眼前的现实突然向我们发问:究竟如何评价“80后”一代人?

毋须回避青年期的不成熟性,也不必否认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其成长过程中诸多社会行为问题的存在。特别是后两方面的客观性,使得“80后”与以往任何时期的青年相比,有着极为鲜明的特点。如果对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视而不见,或者仍然沿用传统的标准来认识他们,那么人们就很容易偏离“80后”身上已经出现的那种积极向上的主流而得出种种负面的评价。这涉及评价的方法论问题,我们的学者应担当起用科学的理论分析来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

从金晶看“80后”的一代人,今天我们也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新的课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比如我们过去较多地关注独生子女成长的过程中,亲缘关系由于“精简”而变得松散,有可能造成人际关系的日益疏离;然而网络的出现却让他们从社会资源中获得更多的朋友,有可能使人际关系日益强化,从而改变他们的成长道路。比如我们过去总是批评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仿佛它是个人主义的代名词;然而这把“双刃剑”同时使这代人的自我意识达到了空前的觉醒,人的个性特征或人的独立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凸现。再比如我们过去经常哀叹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受到“拜金主义”的毒害,却并不清楚伴随着市场经济成长起来的、头脑中有着日益明晰的经济意识的他们,如何能迅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还有,我们重视了网瘾问题却忽视了网络游戏包含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是个充满愉悦、活力和挑战的学习过程;由于游戏的未知性,使“玩”成为一个知识创造的过程,而不是停留在机械执行序列或复制知识的层面上,等等。这一切值得我们用一种全新的思路去研究“80后”。

总之,加强对“80后”乃至“90后”、“2000后”的社会行为教育和研究,以更好地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在各个方面成为合格的公民,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

有位伟人说的好:“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需要强调的是青年不会天然成长和成熟,这只有让他们投身社会实践,在开放度高的环境里才能实现。

“80后”以及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社会期待着你们!

4、发展态势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到2013年,1980年出生的人已经33岁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这代人开始大规模地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与此同时,关于“80后青年”或“80年代生人”的讨论与争议风起云涌,成为各种媒体关注的“热点”。在体育界杰出青年代表有:姚明、易建联、刘翔、丁俊晖、何雯娜等;


在实践中学习

在文学艺术界杰出青年代表有韩寒、文刀、郭敬明、安意如、张悦然、春树、巩巩幻想者、甘世佳、小饭、非我非非我、任月丽、褚兰兰、李海洋等。

2004年2月2日,一位被称为“80后”代表的中国女孩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她直视前方的冷峻面孔。春树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等4人被《时代》周刊认为是“中国80年代后的代表”,并将其与美国60年代“垮掉的一代”相提并论。文章以“linglei”(另类)来称呼他们,认为他们是中国的新激进分子。

不知不觉中,当年被称作“小皇帝”、“小太阳”的孩子长大成人,开始在时代舞台上崭露头角。尽管他们依然饱受争议,但无法否认的是,站在青春最前沿的“80年代生人”开始起飞了。

康盛世纪首席执行官戴志康(26岁)。

PCPOP首席执行官李想(26岁)。

MySee首席执行官邓迪(26岁)。

总裁高燃(26岁)。

鸟差网首席执行官向飞(27岁)。

技术主管张鹤翔(25岁)。

美途网首席执行官张庆嘉(23岁)

163888翻唱网首席执行官郑立(25岁)。

MaJoy总裁茅侃侃(24岁)。

非常在线首席执行官赵宁(24岁)。

蓝枫映画工作室创始人谭文哲(22岁)

“创智赢家”畅网科技首席技术官陈曦(25岁)……当这样一批20多岁的精英集中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不由得让人惊呼,“80后”财富新生代正在崛起。

这批“80后”财富新贵的共同特点是夹着一本叫“互联网”的大课本匆匆上路的。互联网这座虚拟时空里的“大学”,在很多层面上反叛着以一间讲堂、一套书本、一个系统为依托的传统教育。

在文化领域,钢琴王子郎朗、李云迪捧得了国际金奖,韩寒、春树们组成的“少年军团”怀揣他们独有的迷茫、痛苦、沉思和感悟,走入了文坛,也走入了人们的眼帘。

在体育界,19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面孔充斥着各支国家队伍的主力阵容,“小巨人”姚明、追风少年刘翔、斯诺克高手丁俊晖等成了青少年崇拜的偶像,而新一代女排姑娘从不掩饰个性感情表达的洒脱,以不亚于她们的坚毅感动了整个国家。

在各式各样的论坛里,“愤青”们以他们特有的语言评点国家大事、社会现象,发表各种感想、见解与观点……“80年代下的蛋”业已孵化成功,破壳而出。

有人称他们为“新新生代”,有人将他们夸张为“新新人类”。不管怎么称呼他们,生长于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一代新人已经以崭新的姿态,向我们的“成人社会”箭步走来。对于其中一些“另类”、“前卫”、“反叛”的孩子,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新的“时代信息”,我们还相当陌生、缺乏准备、不能理解,以至于无法面对。

他们有思想,也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喜欢跟同样年代的人交往,甚至把同龄人视为偶像。一部分人带有朋克精神。同时,他们也有很强的自豪感,认为他们将来一定能够承担很大的社会责任,社会是需要他们的;他们也会用自己的努力去赡养老人,他们会凭自己的学识去赚大钱培养好自己的后代;他们还以拥有现代化的科技产品、追求时尚的生活境界而感到无比兴奋。

5、新视野

从金晶看中国“80后”新一代

2008年04月28日14:34


青年金晶

“80后”正在步入社会主流,并开始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他们具有强烈的自信心、深沉的爱国意识、开放的宽容胸怀。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人,“80后”是曾经的“小皇帝”,然而,眼前的现实突然向我们发问:究竟如何评价“80后”一代人?

6、新思考

从金晶看“80后”的这一代人

一方面我们欣喜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思想教育和青年工作,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关键时刻所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辩证看待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以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变化对孩子成长所带来的影响,努力发现孩子成长的种种积极因素,以更好地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这些天来,一个名字,一个金灿晶莹的名字,在全世界回响。她让那些以“辱华”为业的政客顿失“风光”,让带着有色眼镜的西方媒体心虚害怕,让一小撮甚嚣尘上的“藏独”分子胆战心惊。她成为了海内外所有热爱和平的中国人,以及五大洲维护奥运尊严的人们口口相传的一座丰碑。

这个名字叫金晶,一名中国残疾人女运动员。公元2008年4月7日,北京奥运火炬在法国著名的巴黎埃菲尔铁塔下开始环球第五站传递活动的时候,这位坐在轮椅上手持祥云火炬的“微笑天使”遭到了“藏独”分子突如其来的袭击。金晶不畏强暴,双手紧抱火炬,用她那孱弱的身躯捍卫着奥运圣火。此情此景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弦。

作为“80后”新一代的一员,金晶让我们看到了以“80后”为主体的中国青年空前高涨的爱国热情:无数海外留学生在奥运火炬传递现场,挥舞五星红旗,表达对伟大祖国的支持;因特网上,数百万青年人利用MSN自发地在自己名字前挂上LoveChina的标志,向世界宣示中国人的团结;北京青年自费成立“ANTI-CNN”的网站,其批判西方媒体的资讯被无数网友迅速转载,浏览量几天内蹿升50万等等。他们是充满智慧、充满活力、充满爱国情怀的一代人。

7、相关研究

21世纪以来,全球化、信息化、草根化等激烈的社会变迁让青年处于前所未有的活跃时期,他们的话语权不断增大,他们作为独立先行者的地位和文化反哺作用得到了主流社会的更多认可。但随之而来也有生存压力的陡增和对文化震惊的不适等,使得青年问题再次现实地构成了社会问题的一部分,青年研究重新获得十分强劲的“内需”作为它的发展空间和动力。而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当前的青年研究面对的是一个转型社会中的全新的、多元的青年群体,青年研究自身也处于从问题导向研究转变到学科化研究的时期,青年研究出现了远比第一阶段更加复杂的特点。正是这些新的对象、逻辑和特点将青年研究带人了新的历史时期。

群体研究

对象研究一直是青年研究的重要领域,搞清各个社会领域青年群体的特征及发展现状,是青年研究的基础。其中,独生子女研究、青年工人研究和农村青年研究在改革开放30年中始终占据着焦点地位,保持着学术热度。

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口政策,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普遍关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口学、体育学等学科都对此展开过研究,独生子女研究的30年间形成了三种典型分析框架:政策论证框架、个体主义框架(微观框架)和社会结构框架(宏观框架)。政策论证框架下,主要有独生子女政策的必要性、独生子女及其家庭的优势、独生子女政策落实情况、独生子女政策的完善等问题。个体主义框架往往从独生子女个人及其家庭角度展开讨论和分析,关注独生子女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社会化、身体发育、消费行为、教育、婚姻及生育等问题。社会结构框架与个体主义框架针锋相对,围绕的依然是独生子女现象,讨论的却是社会结构的问题,常常使用“现代化进程”、“社会转型”、“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宏观词汇来解释独生子女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圆。

独生子女研究的早期阶段,政策论证框架与个体主义框架平分秋色;中期以后,个体主义框架占绝对主导地位;21世纪以来,社会结构框架得到了迅速扩张,独生子女研究被纳入到了对恢宏的社会转变进程的研究中来。

职业青年是指以一技之长谋取工作岗位的白领或蓝领青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是将其分为青年工人和青年知识分子两个群体来加以研究的。对青年工人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多方位调查到单向度关注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时,学术界对青年工人的一切动向都充满着兴趣,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化,研究者们虽然对青年工人的阶层意识、权利意识以及维权能力等仍充满着兴趣,但更多地还是转向对其消费状况等的研究。与此相反,知识分子研究在80年代,多停留在对其思想信仰状况的追踪和描述,以及对如何做好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上。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分子的价值和力量被发现和挖掘,并开始被赋予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于是,全面分析研究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现状和特点,成为学术热点。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白领”这个舶来词汇走俏媒体后,学术界中大有以对“白领”及“蓝领”的分析取代对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工人的研究之势。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研究趋势,“青年工人”和“青年知识分子”这两大类型被加以合并,纳入到对职业青年的统一关注中来。不过,当人们使用“蓝领”、“白领”这些概念工具后,群体的政治意涵不再那么重要,而其作为消费阶级的生活方式、职业方式等成了重点。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总人口的一半左右。这样庞大的农村青年群体,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农村青年实际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户籍为农业户口,一年内半年以上生活在农村的青年;另一种是户籍为农业户口,一年内半年以上生活在城市的青年。这两类农村青年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一些共通性的问题,而又有各自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青年,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内容和重点各不相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学术界对农村青年问题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研究者多侧重于分析农村青年改革开放后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问题。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随着“三农”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后,对农村青年的研究异常蓬勃。除传统的研究主题外,农村青年的政治社会化,进城务工青年的权益保护和社会支持、农村青年的违法犯罪行为等都成为呈现和解读的热点。

教育研究

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理想追求、信念立场,一直是受到*和学术界高度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研究者基本达成共识——青年大学生是时代的晴雨表、时代的镜子,他们绝大多数渴于求知、渴于探索,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部分力量;当然,他们也有其自身的缺点:缺乏政治和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所以,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更要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前进信心。

在这一共识指导下,围绕青年理想信念展开的论述多从意识形态出发,带有极强的政策、对策研究色彩,学科背景多为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的内容连续性较强,涉及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内容、原则、要求、途径以及理想信念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集体主义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紧随时代的发展而深入、更新。通过不断地论证和推敲,研究者逐步在三个方面形成了统一:第一,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的和核心的内容,需要从国家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它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第二,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问题的研究需要深入再深入,增强实效性,将对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与青年的思想实际、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尽量避免理想信念教育在有关教材和教学内容上的滞后性,加大吸引力和说服力。第三,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一直十分复杂,特别是随着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形势愈加严峻、多变,所以,对青年理想信念问题的追踪和引导,一刻也不能松懈,并且需要全社会形成关心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

针对不同时期青年思想动态的不同特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和工作在内容、形式、载体上不断开拓创新。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系统教育为框架,以主从教育为基础,以相互教育为提高,以自我教育为目标:加强主从教育,引导相互教育,实现自我教育作为目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使青年适社会建设要求。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重新重视起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在形式上引入探究式教育、手段上拉入网络教育,在坚守思想政治固有阵地的基础上,积极耕耘和培育新的土壤。其间,走专业化、职业化路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团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焦点,其职业发展路径、政治素质、生活诉求、群体特点等成为新的课题。

互动研究

对青年文化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成为显学,因为大家发现——把握当代青年的最佳途径就是了解青年的文化现象。青年文化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青年文化基本概念的研究。西方学者们在对青年文化概念的研究中,“亚文化”和“反文化”理论占了主流,我国学者基本上依循了这一理论,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第二,关于我国青年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研究。归纳起来,青年研究学界关于中国青年文化的形成主要有群体生成说和事件促成说,前者强调青年文化的产生与青年群体的产生是同步,后者提出青年文化的诞生是历史性的,例如冯云翔指出“青年文化是在文化失范的20世纪80年代生成和崛起的一种亚文化”。而有的学者认为,现如今从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渗透与价值扩张的角度来看,“一个青年本位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第三,关于青年文化发展特征的研究。学者们从进一步认识青年文化本质的目的出发,对青年文化的特征作了分析和归纳,认为青年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动态性、多元性、反叛性、边缘性、整体性特征。学者们更自觉地从动态的角度去揭示青年文化在发展中呈现出来的特征,如提出青年文化具有发展的不稳定性、并归性、更新性和扩散性等特征。而进入新世纪后,学者们更加注重对青年文化与主流文化互动关系的反思。

青年社会参与是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当代青年有没有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他们的参与动机、形式、特点是什么,青年社会参与对于构建公民社会的意义为何,等等,都是研究者和*亟需弄明白的问题。纵观三十多年来的青年研究之路,对这一群体在社会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虽然数量不多,但皆为调查方法规范、分析归纳严谨、理论功底扎实的报告,并且连续性极强。

杨东平分析20世纪80年代青年社会参与特点时指出,这一时期的青年社会参与具有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性特征,存在实际参与行为较少、*内参与严重不足、政治认知不够等特点。20世纪90年代始,学术界对青年社会参与状况的关注逐渐增多。就其参与意识状况,学者们存在着两类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90年代青年社会参与动机较强;二是认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淡薄,具有“非政治化”倾向,且缺乏自主参与意识。而这一矛盾性特征与社会变革等外部因素和青年的地区、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内部因素有关。青年社会参与研究,研究手段更科学、学科背景更多元。胡子祥从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关怀意识、社会事务参与意识和关注时事意识四个维度,建立了32项指标体系,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进行了定量测量。

共青团研究

推动青年研究向前发展的动力中,有一股重要的力量——共青团。30年间,共青团主要沿着两个路径为青年研究作出了贡献:

其一,结合共青团工作需要,开展了大量的应用研究。调查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为共青团制订工作规划,作决策、谋对策、订政策提供依据。另外,调查研究成果还被用来回答团内以及社会上对共青团工作及其对象——青年的一些疑虑或误解,推进思想解放,为共青团以及*有关部门统一认识、制订相关的决策和政策提供了重要支持。

其二,汇聚了社会各界的研究力量,为搭建青年研究平台、整合青年研究成果作出了努力。

青年学的学科建设正是在共青团为满足青年工作者培养需要时启动并延续的。1991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1994年中国青年研究会(1998年改称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的相继成立,为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和推进青年研究奠定了组织基础。

当然,也正是因为共青团工作与青年研究之间紧密而复杂的联系,使得中国30年来的青年研究带上了政治性、工作性的烙印。

作为全国最大的青年组织,共青团自身的现状和发展也当然地成为青年研究的重点。青年工作者和学术界围绕共青团的工作职能、工作机制和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展开了讨论。

共青团的工作职能既是其存在的正当性来源,又是其明确工作领域、选择工作方法的依据。而共青团要“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这一社会职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得以明晰。共青团工作机制研究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创新。20世纪80年代,共青团研究者主要针对团工作的行政化倾向进行了批判和反思。90年代,在*着力让渡社会管理职能的大背景下,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化成了讨论的重点。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和共青团研究的跨学科化,关于工作机制的讨论更加全面、并富于想象力,其中,网络化手段和活动项目品牌化运作是提及率较高的创新性方式。而对共青团存在合法性的讨论,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不少学者提出,缩小服务范围、找准凝聚青年的切入口,成了共青团更好地协助*管理青年事务的必然选择。

上一篇:氯贝丁酯胶囊

下一篇:利培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