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酱大头
成武酱大头”是山东菏泽市成武县特产,系由该县特产的芥菜(大头菜)腌制的酱菜,该菜创始于清乾隆年间,历史悠久。其特点是棕红透明,集香、咸、甜三味于一体,咸甜适度,香味绵长,口感清脆,风味独特,是物美价廉的地方小菜,畅销区内和周边地区。成武酱大头延用传统配方,结合现代工艺,选品优良,用料考究,工艺严谨,历经3年、32道工序,利用纯天然甜面酱精心酱制而成。2010年,被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鸿方缘牌“酱大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名优食品”,被钓鱼台国宾馆指定为专用菜品,获山东省著名商标。
1、制作方法
选成武县成武镇小桥村产的大头菜,此菜个大、体光、无根杈,极适于腌酱菜。秋后,将鲜大头菜先在缸内用盐培。初腌1-2年,期间须翻缸4-5次。捞出后,削皮,用清水浸泡24小时,沥净水再酱。先下“四酱”(用过四次的酱,经下类推);10日后,下“三酱”;20日后,下“二酱”;最后一次下原酱。酱后,还要保养10多天,方为成品。酱制过程,夏天须45天,冬天要适当延长时间。
成武酱大头
在生产工艺上,成武酱大头是延用传统配方,结合现代工艺,选品优良,用料考究,工艺严谨,历经3年、32道工序,利用纯天然甜面酱精心酱制而成,其生产制作工艺被山东省人民*确定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咸菜坯的制作工序
本地种植的新鲜芥菜(大头菜)经清理精选、水洗、入池、加盐、循环水、管理、出池、削皮、脱盐、沥水成咸大头坯。咸大头坯需要腌制9个月后,才能达到酱大头坯子标准。
2、制作甜面酱工序
小麦面粉经面团、100摄氏度高温蒸熟,冷却、切片、接种、拌料、入温库、长白菌落、翻房、长黄菌落、出房、入缸、加水、加盐、拌匀、天然晒制、打耙管理(每天早晚各打一遍),经天然日晒夜露9-10个月成酱。
3、配料
将制成的面酱放入缸内,放入量达缸容量的1/3,少加水搅拌均匀。
4、酱渍工序
将咸菜坯放入配兑好的甜面酱缸内,再经四酱、三酱、二酱和原酱共四次酱渍,倒缸,日晒夜露。酱渍期间,每日用专用工具打耙,整个制作工序需要280-350天才能做出酱大头,然后进行杀菌,检验,包装,最后产品成型。
2、加工工艺
清洗芥菜→腌制→削皮→脱盐→酱渍(四酱→三酱→二酱→原酱)→成品。
3、加工要点
1、腌制:腌制菜坯时间不低于9个月。
2、脱盐:采用清水浸泡脱盐,脱盐期间换水2至3次。
3、酱制:菜坯入酱缸酱渍,每日打耙两次,日晒夜露,不得淋雨。春夏秋季,四酱工序酱制时间1个月,三酱工序酱制时间为2个月,二酱工序酱制时间不低于2个月,原酱工序酱制时间不低于3个月;冬季,四酱工序酱制时间1个半月,三酱工序酱制时间不低于2个月,二酱工序酱制时间不低于3个月,原酱工序酱制时间不低于4个月。
4、生产条件
山东菏泽市成武县素有“酱菜之乡”之称,原料丰富优良,成武县是中国优质小麦种植基地,盛产的小麦淀粉含量高,成酱率高。该县生长的苤蓝,鲜嫩脆圆、个大齐整、色泽鲜艳,是上乘的阉制原料。
成武县丰富天然纯净的水资源与成武酱大头的品质不无关系。成武酱大头的超群品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的水质,县境内河湖密布,水源充足,植被良好,水质清澈,凉滑、甘甜,适合制造甜面酱。尤其是县城北的万亩文亭湖水源,水质清澈、无污染,地下水硬度平均30.7度,含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终年水源不绝呈淡甜性、天然,适宜于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为成武酱大头的良好品质,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
5、产地范围
成武酱大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山东省成武县成武镇、九女集镇、天宫庙镇、孙寺镇、苟村集镇、白浮图镇、张楼镇、大田集镇、党集镇、南鲁集镇、汶上集镇、伯乐集镇等12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6、专用标志使用
成武酱大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山东省成武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成武酱大头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7、技术要求
(一)主要原辅材料
1、芥菜(大头菜):保护区内种植的芥菜,选用抗病、高产、商品性好、适合于腌制的优质桥杂58品种,每年11月中下旬采摘,要求成熟适度,新鲜完整,无病虫害。
2、甜面酱:选用保护区内生产的小麦粉,用晒酱工艺生产甜面酱。
3、生产用水:使用保护区内的地下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
(二)加工工艺
清洗芥菜→腌制→削皮→脱盐→酱渍(四酱→三酱→二酱→原酱)→成品。
(三)加工要点
1、腌制:腌制菜坯时间不低于9个月。
2、脱盐:采用清水浸泡脱盐,脱盐期间换水2至3次。
3、酱制:菜坯入酱缸酱渍,每日打耙两次,日晒夜露,不得淋雨。春夏秋季,四酱工序酱制时间1个月,三酱工序酱制时间为2个月,二酱工序酱制时间不低于2个月,原酱工序酱制时间不低于3个月;冬季,四酱工序酱制时间1个半月,三酱工序酱制时间不低于2个月,二酱工序酱制时间不低于3个月,原酱工序酱制时间不低于4个月。
8、质量特色
成武酱大头集鲜、甜、香、脆于一体,棕红透亮,质地脆嫩,具有浓郁的天然酱香风味,其独特风味唯成武酱大头所独有。
成武酱大头被人们称之为黑色食品,但成武酱大头却黑的有营养,大家知道,蔬菜中的维生素C怕光又怕热,烹调后,再端上餐桌之前就会损失70%左右,而大头菜经过30多道工序酱制而成后,各种维生素及成分不但损失较少,而且增加了一些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态氮含量,每100g酱大头达到0.4g,还原糖(以葡萄糖计)可达到15%以上,还原糖的增加,改变了用其它传统方法腌制的蔬菜只有咸味的口感,使成武酱大头集咸、甜、香、脆于一体,备受广大消费者赞不绝口,但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却低于国家标准的1/2以下。
1、感官特色:
(1)色泽:红褐色,有光泽。
(2)香气:酱香浓郁。
(3)滋味:咸甜适口,无酸味,无异味。
(4)质地:脆、嫩。
9、感官特色
(1)色泽:红褐色,有光泽。
(2)香气:酱香浓郁。
(3)滋味:咸甜适口,无酸味,无异味。
(4)质地:脆、嫩。
10、历史渊源
《成武县志》1986-2005年版有专门大头菜记载:“大头菜,成武县人民种植大头菜历史可追溯到周武王年间,种植面积分布零散,唐朝时期开始大量种植,经过明清两代形成一定的区域规模,成武唯一的特产是用大头菜经过一系列的工序酱制而成的酱大头,传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周武王年间,有鲁人武忠友为宫御厨,尤擅腌制宫廷小菜,深为宫中喜爱,武忠友回乡后,将其秘方传于后人,遂经过了多少代武氏后人的不断改进完善,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清雍正年间,武氏后人武银昌,在成武县城东门里建“老银昌”酱园,用当地芥菜(大头菜)腌制酱大头,产品因“鲜、甜、香、脆”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在黄河流域名声鹊起,因出产自成武,便有了“成武酱大头”之美誉。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济宁州,成武县令吴秉仁贡以“老银昌”酱园产的成武酱大头,深得称赞,赐名“紫琥珀”。光绪年间,成武酱大头作为贡品年年上贡京城,深合慈禧太后的口味,曾赐扁一块(*期间被烧毁)。武银昌前后至清末有10代,传至清末以后人丁不旺,遂传孟氏、曹氏,出现孟氏、曹氏酱菜。曹氏后也失传,只有孟氏传承下来。现在山东鸿方缘公司的孟照富(1938年)为第12代传人。
11、市场地位
解放后公私合营,成立了成武县副食品加工厂,之后的十几年间酱大头年产量也仅十万余斤,但以其传统的工艺,优良的品质,成为群众家庭必备的酱菜食品。虽然当时的产品包装十分粗糙、简单,却经常造成脱销断货,特别是在两节前后,当地和周边群众都以成武酱大头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首选礼品,成武酱大头当时在菏泽已是家喻户晓的品牌。1984年原菏泽地区专员王玉柱到成武视察时曾题词:“曹州牡丹甲天下,成武酱菜冠九州”的美誉,成武酱大头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成武特产。
随着成武酱大头在全国的知名度的提高,省、市、县各级部门的领导始终关注“成武酱大头”的发展,先后到生产企业指导工作,并对成武酱大头给予很高的赞赏。
成武酱大头作为地方特产,已为国内消费群体接受,特别是近十几年以来,成武县抓住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大好时机,大力挖掘“成武酱大头”这一历史珍品,把成武酱大头作为主导产业来抓,抓活了成武经济,带动了农民致富,成武酱大头销往了全国各地,成武酱大头以其,鲜、甜、香、脆于一体的独特品质,被全国各地不同口味的群众所接受,成武酱大头作为精品、珍品、无公害、名优产品被广大民众认可。“山东省名牌产品”“菏泽十大名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国宴用品等荣誉的获得,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实现了产销两旺的好势头,产品销往全国22个省市,销售额逐年攀升,由于成武酱大头市场抢手,现在散装成武酱大头基本不往外销售,全部包装成礼品盒外销。
12、食用方法
简单吃法
将酱大头切成丝+青椒丝加上香油(添加味极鲜酱油味道更佳)。
酱大头煎蛋饼
配料:酱大头50克、鸡蛋4个、鸡精少量、油适量、香油、干辣椒适量。
做法:
1、将酱大头洗净,然后切碎,沥干切末待用;
2、鸡蛋去壳放入大碗中,加入切碎酱大头、鸡精和打散的鸡蛋液混合拌匀,
3、平底锅烧热,喷入适量油(让整个锅底被油覆盖),将蛋液倒入,转动锅让蛋液均匀地遍布锅底,转小火,煎5分钟左右。煎制的时间根据蛋饼的厚度来决定,通常表面的蛋液变色开始凝固了就可以翻面了,其间可以晃动平底锅,使其均匀受热;
4、将蛋饼翻面,另一面再煎5分钟左右
5、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酱油、香油、辣椒、鸡精兑成调料;
6、将蛋饼切成块,蘸调料食用即可。
老虎菜做法
老虎菜的做法有很多,看各人口味,
香菜一把,酱大头、尖辣椒若干、切丝,放入葱丝的碗中,加味精,少许糖,醋调匀,食用时浇上香油拌一拌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