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堡
永昌堡,明城堡,俗称新城。建于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昌镇。明代,温州沿海备受倭寇侵犯,永强抗倭首领王沛、王德叔侄牺牲。后王叔果、叔呆兄弟发起修建此堡以抗倭。城堡呈长方形,南北长738米,东西阔445米,周长2366米,城墙高8米,基阔4米。用石块斜垒,中夯土。城外环护城河,城内凿有二渠,居民分住渠之两岸,井然可观。该城墙已部分残缺。1982年修复南北城门两旁城垛及城楼。2001年06月25日,永昌堡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简介
永昌堡
永昌堡的来历要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当时沿海倭寇猖獗,永嘉场乡民时遭焚掠。二都英桥里王叔果、王叔杲兄弟倡议集资筑堡自卫。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冬动工,用石块斜垒城墙内外壁,中间夯土,城基约3.9米,高4米多。历时一年建成。城呈长方形,南北长738米,东西距445米,周长23656米,环以护城河。东南西北设陆门环海、迎川、镇山、通市,门将砌青砖,设防有闸,门二重,城门上设谯楼。城内开二渠,俗名上河、下河,引水入城,贯穿南北。上河向西开五浃:西宅、状元、三房、西门、上仓;下河向东开五浃:扑树、经魁、御史、板桥、圣门。上河置南水门、会秀、汫头、左昌、世裔、北水门七桥,下河置南水门,东门、东昌、北水门四桥,造型各异,风采多姿。永昌堡建成后,为抗击倭寇的入侵和保护当地人民的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永昌堡,始建于明嘉靖37年(公元1558年),明代,温州沿海备受倭寇侵犯,永强抗倭首领王沛、王德叔侄牺牲。当时由王叔果、王叔杲兄弟会同族中父老费时13个月捐金7000馀金修建而成,用于抵抗倭寇入侵,是当时沿海重要的抗倭重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团结抗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的高尚品格。
2、永昌堡城
永昌堡整座城墙雄伟壮观,不可尽言。南北长达778米,东西长445米,城高8米,基宽3.9米,周长2688米。城中有城堞908个,敌台13座,具有极强的防御功能。城堡整体布局合理,设有四座城门、四座水门。城外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城内开了二条南北走向的河流,上河宽13米,下河宽8米。河上筑有坡式的会秀桥、蛙式的联芳桥、直通式的井头桥等形式各异的桥梁,以利乡民通达。两岸以方块花岗石斜筑,以利水陆交通、灌溉、浣洗。堡内原有水田100多亩,危急时可生产自救,不怕久困,以促进军民两安,可见当时经划之妥善,谋深而虑远也。
永昌堡现存有都堂第、状元府第、圣旨门巷、世大夫祠、布政司祠、青石门台、花园古井、洞桥底40号、御史巷12号、大派宗祠、楼下派宗祠、状元里6号等多处古民居、祠堂,及多座古桥梁,均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永昌堡不但建筑雄伟、布局合理,而且学风浓厚、人才辈出,历数百年而不衰。列进士者13名、武状元1名、传胪1名、副榜4名、举人30名、胶痒900名,着作达150多部,是明清时温州的一个文化中心。
地方特点
永昌堡的地方特点:一是兼具军事色彩和人居生活色彩的私家抗倭城堡;二是明代温州地区具有丰厚人文内涵的文化中心;三是具有明代建筑特色的滨海型浙南水乡。
3、环境
永昌堡环境优美,一进有石碑楼,内有民族英雄塑像,有瞻仰亭、圣旨坊、永昌堡平面图;二进设永嘉场王半场主题展览,分“城堡”、“文化”、“名人”、“民俗”四个主题展厅,中堂有永昌堡历代名人肖像等。后面还有图书馆,馆内珍藏了宝贵的文史资料,存放有政治、经济、交通、国防、名人着作、百科丛书、地方文献等2万馀册书籍,还订有十多种报刊、杂志。北首还有一个文化公园、古炮台等。
现永昌堡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温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龙湾区外宣基地。永昌堡的爱国主义教育现以永昌博物馆和城墙、城楼等为载体向来宾宣传其内在的爱国主义的精神。
永昌堡自1994年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至今,受教育人数近30万人次,本基地对学校、共青团、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节假日或纪念日中组织的活动实行免费或优惠。对中小学生、军人、实行免费参观。年接待人次1.5万,年接待未成年人3000-4000人次。
4、历史
永昌堡
堡内御史巷1号都堂第建于明代隆庆年间(1570年),是当时督察院佥事都御史王诤的故居,三面临水,被专家称作“典型的明清东南沿海水乡人家布局”。今天我们仍可看到,都堂第的檐廊、窗棂等都按“修旧如旧”原则,恢复原有格局,保留了明代“明”风“明”韵,十分简洁明了。
永昌堡像都堂第这样的古宅还有40馀处。这里住着3000馀名居民,其中王姓的特别多。如今他们把这座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占地13馀亩的祠堂利用起来,不仅办图书馆,还开设了风情民俗室、乡贤纪念室、抗倭筑堡展览厅、二战革命史展览等。这里进进出出的老老少少大都是王氏的后裔。无论谁,他们都能说出自己先祖的英雄事迹,讲述先祖当年抗倭的动人故事。
明代中国东南沿海倭寇猖獗,尤其是温州,经常成为海盗的袭击目标。公元1553年至1563年短短11年间,温州遭倭患28次之多,每年因此而死的人不少于3万。当时温州有一对叔侄王沛和王德,叔叔王沛为保卫海防,号召乡人进行抵抗。其间,他组织起一支千馀人的抗倭队伍,在战斗中身先士卒,第一次阻止了倭寇的进犯。不久之后,侄子王德从广东解甲归来,加入了叔叔的抗倭队伍,又帮助招募了千馀名战士。他们率领的义兵纪律严明、士气高昂、战斗力强,吓得倭寇一连4年多不敢进犯温州一带。
1558年,倭寇再次入侵,时已70高龄的王沛率义兵迎战,不幸在视察敌情时陷入包围,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而王德为援助温州府城官兵抗倭,在途经龙湾金岙时遭伏击身亡。
王德牺牲后,他的侄子王叔果、王叔杲两兄弟继承了抗倭事业,筹集资金,建造城堡作为抗倭根据地。
5、意义
永昌堡东临东海之滨,西倚大罗山麓,交通便捷,土地肥沃,素有“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之称,是座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
永昌堡雄伟壮观,设施完备,城上有城堞九百零八个,城垛(空心敌台)十二座;城外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城内开了大小二条南北走向的河流。其布局之合理,设施之完整,为江南古堡所罕见。
城堡内基本上保存原始格局,堡内现存状元府弟、圣旨巷、都堂弟,世大夫祠,布政使祠等古建筑,是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昌堡不但建筑雄伟壮观,而且学风浓厚,人才辈出,历数百年而不衰,明、清两代列进士者13名,武状元1名,传胪1名,副榜4名,举人30名,胶痒900名。近、现代又出教育学家王景甫、王晓梅,电机工程学专家王国松,戏曲学家王季思等名人。
经关部门审查验收合格批准于“省东海文化明珠”、“温州市金海岸文化网”工程,这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屹立在东海之滨,瓯江之畔,迎着绚丽的旭日大放异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