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养生要注意什么_立冬养生保健知识2020
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养生需要注意什么呢?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立冬养生要注意什么_立冬养生保健知识2020,希望大家喜欢!
立冬养生保健知识
人们有在立冬节气进补的习惯,但不可盲目进补,最好根据个人体质的寒热虚实而定如何进补,但有一个原则很关键,就是健益脾胃,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为了防止冬季进补的“虚不受补”,应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作为“引补”,如淮山芡实瘦肉汤等,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
立冬后,天气日渐寒冷,对于手足冰凉、怕冷、腰酸、畏寒等阳气虚损体质的人群,应多吃温阳补益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海参、鳝鱼、韭菜、枸杞、核桃仁等。传统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就是一个很好的温补之品,但也要注意适度,不可过补,否则过犹不及!
《黄帝内经》云:“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故立冬节气后在情绪上,要保持安静的情绪,防止冬季日照短导致的抑郁或烦躁易怒。情绪紧张和过度兴奋,均不利于阳气的潜藏。
立冬后的运动,需要遵循《黄帝内经》所言“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所以冬季,除了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我们还要注意防寒保暖、劳逸结合。室内不适宜开暖气太高温度,室内外的温度不宜相差过大,对身体一些对寒冷特别敏感的部位,如膝关节、头颈部、肩背部等八虚之室应当注意保暖。
立冬,“冬,终也,万物收藏也”,《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故人体需顺天地之势潜藏阳气而养生
立冬节气养生知识
1. 补气:
对于那些神疲乏力、动则虚汗的人群,应该多吃点黄芪、大米、糯米、花生、山药、红枣、鸡肉等食物。
2. 补血:
平时容易头昏眼花、心悸失眠、嘴唇苍白、月经量少色淡等的人群,应多吃动物肝脏、龙眼肉、荔枝肉、菠菜、胡萝卜、红枣等食物,以及中药中的当归、阿胶、首乌等补血养血之品。
3.健脾: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为了防止冬季进补的“虚不受补”,应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作为“引补”,如淮山芡实瘦肉汤等,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
4. 温补:
立冬后,天气日益寒冷,对于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的人群,应多吃温阳补益的食物,如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海参、鳝鱼、韭菜、枸杞、核桃仁等。传统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就是一个很好的温补之品。
5. 补阴:
对于那些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夜间盗汗、午后低热等人群,可食用如银耳、木耳、梨、蜂蜜、葡萄、白菜等滋阴润燥的食物。
另外,膏方也是冬令比较好的进补方式。方回春堂膏方季已开启,五馆联动,市民朋友们可以就近选择。
除以上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膳食的平衡和粗细搭配。冬季人体容易缺乏维生素,可以多食用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如圆白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梨、石榴、猕猴桃等,以及山药、红薯、芋头、玉米等粗粮食物。
立冬节气养生要注意什么
1、多“点”笑
喜、怒、思、忧、恐五志之中,忧伤情绪容易伤肺。因此,冬天养生应将我们的心志、肺和呼吸系统与秋的收敛之气相应,以笑养肺。笑不仅使人心情舒畅,还能保持心火不旺,心脏始终处于一种柔和的状态,对肺是有好处的。
2、早“点”睡
立冬后,就要根据冬季的特点进行养生。在众多的养生方式中,最省事可谓“睡觉”了。冬季养生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充足的睡眠。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天最好能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如果晚上的睡眠时间不足,那么可在中午补睡半小时到一小时。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养阴培元,有益于在冬季阳气潜藏,阴津蓄积。
3、少“点”盐
干燥的气候对呼吸系统伤害较大,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如果饭菜中含盐量太高,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使各种细菌在上呼吸道中更易存活。高盐的饮食还可能降低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使细菌、病毒乘机而入,诱发炎症。因此,冬季更应注意限盐。
4、吃“点”果
甘酸清润的水果通常富含维生素C和E,可以滋润皮肤。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使皮肤水润细腻,维生素E是种高效抗氧化剂,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增强细胞活力,如猕猴桃、山楂、苹果、梨、柑橘类水果。另外,酸味水果还含有鞣酸、有机酸、纤维素等物质,能起到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肠蠕动的作用,冬季,一天吃个水果,是补水润肺的理想选择。
5、进“点”补
“入冬进补”,很多人会选择鸡、鸭、羊等热量高的肉类进补,其实这并不适合所有人,类似萝卜炖羊肉、狗肉火锅之类的温补食品适合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和儿童食用,但对于湿热体质、肝火旺体质以及痰湿体质的成年人来说,多吃肉类,特别是燥热的狗肉可能出现流鼻血、口舌生疮、烦躁等症状。
上一篇:南方立冬的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