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里镇
瑶里镇为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下辖镇,地处皖、赣两省、四县(安徽祁门、休宁、江西婺源、浮梁)交界处,与安徽休宁县毗邻。瑶里镇位于两湖(鄱阳湖、千岛湖),六山(黄山、九华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武夷山)连线交点位置,距景德镇市区50公里。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2017年7月28日,瑶里镇入选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
1、乡镇概况
瑶里镇
瑶里镇是*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所辖的一个镇,现辖10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近13000人,均为汉族。辖区面积192.18平方公里。瑶里地处东经117°33′45〃—117°33′56〃,北纬29°30′32〃—29°30′33〃,位于皖、赣两省、四县(安徽祁门、休宁、江西婺源、浮梁)交界处,地处两湖(鄱阳湖、千岛湖),六山(黄山、九华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武夷山)连线交点位置,距景德镇市区50公里。
瑶里,古名“窑里”,因是景德镇陶瓷发祥地而得名,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作坊。瑶里位于举世闻名的瓷都东北端,地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黄山、庐山、西递和宏村)的中心,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矿山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规划面积195平方公里。景区四季气候宜人,森林茂密,覆盖率达94%以上。区内有南方红豆杉、银杏树、香榧树、金钱豹、娃娃鱼等国家珍稀动植物180多种。境内最高峰五华山海拔1618.4米,是景德镇昌江的东河源头。
瑶里物华天宝,人才辈出,是西汉长沙王吴芮、南宋开国侯李椿年、清朝工部员外侍郎吴从至等历史名人的故里和邻里。开国元帅陈毅曾在此工作和生活过,并领导了新四军改编。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是人们享受大自然的绿色仙境。她集自然与人文为一体,融历史与民俗为一身,是旅游休闲、访古修学、寻幽探奇的绝佳之地。
2、历史沿革
瑶里,古名“窑里”。宋初,因陶瓷业发展,瓷窑颇多而俗称窑里。
瑶里镇
明代,吴、程氏分别由无锡和浮梁瑞(现新平乡)迁入后,人丁繁衍兴盛,村落连成一片。
清末,由于瓷业衰落而雅称瑶里。旧属浮梁县锦锈乡兴义都、新正都第二图。
*夕属浮梁县第三区。
建国初属第二区瑶里、洞里、长岭、罗源、寺新等乡。
1958年改属鄣公山垦殖场,分饶南、长岭分场。
1959年改为浮东垦殖场,分设寺前、长明、饶南、白石塔、梅岭分场。
1960年县市合并归景德镇市辖。
1962年成立瑶里公社。
1966年改称赤卫公社。
1968年复称瑶里公社。
1980年属鹅湖区。
1984年改为瑶里乡。
1994年撤乡建镇。
3、行政区划
1997年,瑶里镇面积150平方千米,人口0.8万,辖白石塔、长明、新屋下、罗源、寺前、梅岭、汪胡、瑶里8个行政村和瑶里居委会,镇*驻瑶里,距县城40千米。
2003年8月19日,将鹅湖镇的东埠(竹岭、竹新、界田、界新、良溪、良新、莲花山自然村除外)、高岭、南泊、查坑4个行政村划归瑶里镇管辖(赣民字188号批复)。
4、地理环境
瑶里镇
镇区年平均气温20℃左右,年均降雨量2000毫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4%,山林面积22.5万亩,耕地1.4万亩。境内存有国家一二级珍稀植物南方红豆杉、银杏、鹅掌楸等各类植物95科、256属、648种;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金钱豹、黑麂、娃娃鱼、狗熊等各类动物100多种。东端的五股尖主峰海拔1618米,是赣东北最高峰。瑶里山区在冬季经常有大量积雪,气温较低。
瑶里植被资源非常丰富,有“天然氧吧”之称,
5、自然资源
瑶里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2001年4月2日被列为江西省省级自然保护区。同年10月9日,被批准为江西省省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8月9日,瑶里镇、高岭村分别被评为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05年,瑶里镇一举并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岭国家矿山公园、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六块*品牌。瑶里高岭山是闻名世界的陶瓷圣地,是世界高岭土矿物的命名地,现遗存古矿坑127条,古窑址67座、水碓149乘、古作坊600处、古码头100个。
瑶里的旅游资源具有“红、白、绿、灰”四大特色。
自然生态
瑶里古村落大多临水而建,自古以来,青山常绿。瑶里境内虽然矿藏丰富,但从未进行过开采,因而瑶河未受到污染,一直是清澈见底。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然而瑶河观鱼却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瑶里镇
瑶里地处山区,多在海拔600~9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高达94%,空气清新,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茶叶就是一枝独秀。瑶里制茶历史悠久,是浮梁重要的茶叶产区,历来作为“贡茶”进奉朝廷。其叶色清香持久,滋味甘醇绵长,形态纤细匀称,条索紧细,白毫披露,银光隐翠,属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1990年以来,瑶里大力推进名牌战略,于1991年开发研制出“崖玉仙芝”茶,已形成两大品牌10个系列。瑶里茶叶在国内多次获得殊荣,1991年在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荣获“文化名茶”称号,1994年在北京国际饮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97年和2002年又先后在中国国际博览会两获金奖,1998年和2002年先后被农业部评定为AA级绿色食品。以瑶里茶为加工原料制作的“得雨活茶”,不仅被冠名为全国唯一的“人民大会堂特供茶”,还远销欧美,行销海外。
瑶里人在饮食上非常讲究,食料多取自天然,形成当地独有的食文化特色,花样多,门类齐全,仅早点就有36种之多,如珍珠米果、油糍、碱水粑等。特色菜肴有清炖石鸡、神龟偷菇、腊肉泥鳅汤等74种,其中野菜有鸭脚板、苦槠豆腐、马齿苋(长命草)、苦蕺等28种。尤其在茶余饭后瑶里人还有必不可少的茶点,如南瓜豆、红薯枣、豆渣饼、豆豉果、茄子干、葛根等。走在瑶里街市上,各种土特产琳琅满目,如野生香菇、木耳、茶油、火笋、笋衣、干蕨、苦楮豆腐、香榧、板栗、锥栗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自然风光
瑶里最为秀丽的景色当数汪湖生态游览区和梅岭休闲度假区,那里山峭林密,景色雄奇,95科648种木本植物在这里茁壮生长,数百种野生动物在林内繁衍生息。那里既有流泉飞瀑、奇石洞天;又有千年樟群、原始森林;集山、水、岩、林为一体,聚险、奇、峻、秀于一身,汇四季景色变幻为一时,是一处寻幽探奇的旅游佳境。
位于汪湖生态游览区的南山瀑布群,由南山瀑、石花瀑、飞龙瀑、飘锦瀑等四段瀑布组成。瀑布群全长400多米,落差达220米,主瀑宽70米。一水四瀑,首尾相接,从大到小,先急后缓,若断若续,时隐时现。四瀑景致,瀑瀑不同。
汪湖生态游览区的另一处景点——原始森林、天河谷,气候湿润,植被完整,从阔叶林到针叶林,从藤蔓乔木到花草灌木,色彩斑斓,层次分明,俨然一座天然植物园。
瑶里风景名胜区集山岳、林海、瀑布、峡谷等自然风光和古镇、古窑址等人文景观为一体,山水、人文俱美,原始、古朴、清静,一年四季气候适宜,是享受大自然洗礼的绿色家园,是访古探幽、感悟天人合一的佳境。
6、旅游资源
主要景点
明清商业街、程氏宗祠、狮冈胜览、宏毅祠、陈毅旧居。
特色美食
瑶里人在饮食上非常讲究,食料多取自天然,形成了当地的特色,花样多,门类齐全。如早点“珍珠米果”、“油糍”、“碱水粑”等就有36样之多。特色菜肴有“清炖石鸡”、“神龟偷菇”、“腊肉泥鳅汤”等74种,其中素菜有“鸭脚板”、“马齿苋(长命草)”、“苦蕺”、“苦槠豆腐”、“苦槠粉丝”、“苦槠粉皮”、“黑木耳”、“香菇”、“笋干”等28种。
清明包
瑶里菜是依靠本地的土特名产加工制作的独具地方风味的民间菜系,在江西省内颇有知名度,曾获江西省烹饪大赛金奖。名菜和小吃包括“干腌菜窖肉”、“湿淹菜鱼头”、“黄齑煮豆腐”、“湿腌菜炒灰汤饼”、“冬笋炒黄齑”、“苦槠豆腐”、“康糍”、“珍珠米果”、“清明包”、“油糍”、“大米饼”等。
人文景观
与自然景观相对应的是文化景观,他们是人类的文化在地球表面的印记。文化景观是人们为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的性质加以创造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文化景观必须与文化现象相区分,文化景观必须是固定在地表上的人类创造物。但是从旅游的角度,我们说人文景观,于是我们将人文景观细分为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风土民情等。瑶里古镇区是瑶里人文景观的典型代表,当然本文所指的人文景观还包括瑶里其他地区的景观。
明清商业街
是徽饶古商道上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全长一千多米,分为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三部分。整条街共有上百幢店铺,鳞次栉比地分布在街道两旁,大部分保存得非常完好。窑里曾有民谣这样描述这条街:“上街头,下街头,街长不见头;丝绸缎,糖醋油,店面八百九”,生动的再现了唐诗中“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盛世景象。
程氏宗祠
又名“惇睦”堂,背靠狮山,面临瑶河,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代道光年间重新整修过。由于风水的缘故,其建筑风格不同于其他祠堂,上、中、下三堂的朝向各不相同。建筑内砖雕、石雕和木雕的题材丰富、玲珑剔透、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一九三八年初,开国元帅陈毅同志来瑶里主持新四军改编,曾在祠堂内召开抗日动员大会。
狮冈胜览
建于清代,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徽派合院式民居建筑,融高雅、简洁、富丽为一体,整个建筑精美如诗。内部的梁门、窗上有一百多幅木雕,题材均取材于中国古代名著和戏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宏毅祠
是吴家祠堂的分祠,是吴氏分支进行祭祀祖先和从事其它宗族活动的地方。一九三八年初,参加瑶里新四军改编的红军游击队曾驻扎此地,进行文化和纪律教育。现为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毅旧居
陈毅旧居
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国元帅陈毅同志1937年-1938年来到瑶里指导新四军的改编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现为陈毅图片展览馆,集中介绍了新四军瑶里改编的过程和陈毅同志的简要生平,是一处人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先辈思想熏陶的场所。
张氏宗祠
张氏宗祠始建于唐末,元末焚于战火,现存宗祠兴建于明初。宗祠气势恢宏,拥有三堂两天井,占地1999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祠内砖、木、石雕十分精细。宗祠前有一月形水塘,而且旁边还修有两个一样的水塘。这与风水有关,对面是“火焰山”,由于张氏宗祠正对火焰山,故经常遭火灾,在风水先生的指导下建立。
复源桥
明朝时期所建造,是当年从徽州(安徽)至饶州(江西)古道必经之桥。走上它,便可遐想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古诗中的意境。
历来是古徽州通往饶州的交通要道,昔日徽商享誉大江南北,徽州古道功不可没。此古道从梅岭村前的河对岸一直通向贯穿虎头山,连接皖赣两省,10公里,宽三尺,进入安徽可到休宁、屯溪,全部由麻石铺砌而成。踏着蜿蜒古朴的山道,观赏着苍劲古木,葱翠竹海,倾听着宁静之中的声声鸟鸣,别有一番情趣。
绕南陶瓷主题园区
集中反映了景德镇东河流域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这里保存了多处宋、元、明等时期的古窑遗址,以及大量的古矿洞、古水碓等瓷业遗迹,对研究景德镇古代瓷业生产状况具有重要价值。其中,绕南堆积物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生产断面特征遗址。此外,丰富的陶瓷文化体验活动还可以使游客亲身感受到瓷文化悠久而迷人的魅力。
文化景观具有社会功能意义。一处文化景观可能具有一个或多个功能意义。从瑶里的文化景观上我们探讨一下文化景观的特征。以文化景观为例,多数文化景观要占地方,这谁都知道,但其功能意义并不取决于占地的大小。文化景观的空间位置相对固定,瑶里的人工林场、茶园、水田和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相对稳定的文化差异。另外文化景观的时代性特征在瑶里体现的十分明显。每个文化景观都是时代特的产物,因此必然带有创造或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其功能也在不断变化。瑶里古镇沿河分布的明清建筑,虽然已经历百年风雨,但许多至今仍延续其功能----居住区。此外镇上的高际禅林寺,属于宗教文化景观,是镇上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其宗教功能得到延续。当然庙宇已经成为瑶里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有很多外地游客到此处拜谒。一些文化景观历经岁月沧桑,已经丧失了原来的基本功能。瑶里的古窑址,已经完全成为历史景点,而镇上的商业街的商业营销功能也已经丧失。
土特产
瑶里镇茶
瑶里镇茶叶产于高山,多为云雾茶,不施用化肥,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味美、香甜、清澈、保健”诸多功效。采用手工制作,品种有“崖玉、毛尖、玉枝、毛峰、绿茶”六个品种,瑶里崖玉曾荣获三次国际大奖,并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AA级绿色食品。
南山雀眉
采自瑶里南山.白石塔.郑家山等海拔800--1200米的高山。用清明前的嫩芽加工而成,贰万多个嫩芽才能加工壹斤干茶,茶叶色清香持久,滋味甘醇绵长,形态纤细匀称,条索紧细,白毫披露,银光隐翠。
茶油
是从茶树上采下的茶籽进行加工而成食用油,具清香、味美、保健等功效。该镇每年产量达三万余斤。
瑶里柿子饼
瑶里柿子饼
性味,味甘,性寒,涩,无毒
补虚劳不足,消腹中瘀血,涩中厚肠,健脾胃气,能化痰止咳,
治吐血,润心肺,疗慢性肺疾引起的心热咳嗽,润声喉,杀虫,温补。
经常吃可去面斑。治反胃咯血,肛门闭急并便血,痔漏出血。
摘自《本草纲目》
瑶垚牌柿果
色泽艳丽,汁多味甜,富有营养。据测定:每100g鲜柿含糖14-17g,蛋白质0.4-0.6g,脂肪0.1g,维生素C7-11mg,维生素B10.1mg,维生素B20.02mg。还含有钙、铁、磷等微量元素,是不可得天然食品。
食用方法:开包既食
香榧果
香榧为常绿乔木,属紫杉科榧属,是世界稀有干果之一。香榧在我国为原产,江西是原产地之一,瑶里山高岭峻,云雾缭绕,温湿凉爽,适宜香榧树生长,是江西香榧的主产区,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榧树雌雄异株,有性繁殖全周期需29个月,一代果实从花芽原基形成到果实形态成熟,需经历三个年头,每的5至9月,同时有两代果实在树上生长发育,还有新一代果实的花芽原基在分化发育,人们称之为“三代同树”。
香榧树寿命长达四、五百年,有“寿星树”之称。香榧又称细榧、真榧,是榧属植物中品质最优的一种果实。“瑶里香榧”,品质上乘,壳皮特薄,仁肉清香浓郁,誉满中外。香榧营养丰富,含脂肪49.3-55.7%,蛋白质7.7-11.5,糖份1.0-2.4%及多种维生素。
香榧经炒制食用,清香浓开果壳,只要用拇指和食指安着“眼睛”一捺,硬壳便开裂。香榧也可加工成多种食品,还可炸油。香榧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清肺、润肠、化痰、止咳、消痔等功能,香榧果衣还可驱蛔虫,故食用时不必细加去衣。据《本草纲目》记载,香榧具有“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痔恶毒”,“疗寸白虫,消古,助筋骨,行营卫,明目轻身,令人能食”,“治咳嗽白浊,助阳道”等功能。
7、经济发展
境内盛产的“仙芝”高山云雾茶,在宋代还成为朝廷贡茶。现代研制的“崖玉”仙芝茶系列曾先后三次荣获国际金奖,被中国农业部评为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另外,境内盛产的鸭脚板、苦槠豆腐、苦菜、山蕨等森林蔬菜及地方菜肴享誉省内外,初步形成了瑶菜系列,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
8、瑶里镇交通指南
过瑶湖大桥,走昌万公路,过军山湖,过余干,从万年上高速,直奔景德镇,从浮梁县穿过到瑶里古镇。
到景德镇后,去里村短途汽车站乘坐从“景德镇-瑶里古镇”的班车。每天两班,早上7:30从景德镇出发,9:00左右到景德镇瑶里古镇;下午2:00从景德镇出发,4:00左右到瑶里古镇。
9、文化
佛教
高际禅林寺坐落于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境内,海拔1681.4米的五股尖半山腰,其建筑面积最盛时期达9000多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是始建于宋代时期的赣东北著名寺庙。
高际禅林寺
高际禅林寺始建于宋代唐和元年(公元1118年),距今将近900年的历史。相传宋朝时期,县人余茂亨、余茂学兄弟俩经一位高僧指点,来到这块藏龙卧虎富有灵气的高际山处,潜心勤学苦练6载,后兄弟俩赴京报考,双双高中文武状元。衣锦还乡之后,余家兄弟在这块风光秀美、景色怡人的高际山处,大兴土木修建了高际禅林寺。另外在周围广购山林良田,种植松树、茶林。随后,香火逐渐旺盛起来,到明朝崇祯年间,香火最为旺盛。明代著名禅师静虚曾诗云:“白云深入有僧庐,漏尽晨钟倚枕初。阅历林泉声隐隐,行回岩壑韵徐徐。驱除忘幻清平旦,领略春容见静虚。又听晓天鸡喔喔,共催人读五更书。”便印证了当时的情景。
高际禅林寺太平天国时期遭到毁灭性破坏,寺庙建筑十去八九。高际山曾建有关公庙、八仙庙、送子观音庙、龙王庙等7座寺庙。只留下这些寺庙的遗址以及大量的摩崖石刻、弥陀柱、法老墓、佛塔等佛教遗址。
陶瓷
瑶里境内山高林密,盛产制瓷原料—高岭土,虽经数百年采掘,至今仍蕴藏丰富。其境内高岭村是古代景德镇制瓷原料的产地。十八世纪初,法国传教士昂雷科莱到景德镇考察瓷器制作工艺,将采集的高岭土样本寄回国内由科学家分析研究。1868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亲自来到高岭一带探勘,并在其后出版的《中国》第三卷中以“高岭”的拉丁文译名Kaolin命名此土,从此高岭之名传播国外,成为国际黏土矿物学通用术语——“高岭土”的命名地。
宋元之际,由于高岭土使用价值的发现,导致了景德镇瓷业“二元配方”制胎法的产生,使景德镇瓷器由低火度的软质瓷转变为高火度的硬质瓷,极大地提高了景德镇瓷器的质量,开创了景德镇瓷业的新纪元,从而确立了景德镇瓷都的地位,铸就了瓷业的辉煌。高岭孕育了瓷都,瓷都把高岭推向了世界。高岭引起了世界陶瓷界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接踵而至,他们追踪溯源,寻幽探秘,著书立说,让世人对高岭多了一份了解,多了一份执着。
高岭土矿遗址园区不仅是陶瓷考古工作者们研究古陶瓷原料的圣地,而且是人们假日休闲的理想去处。在这里,您可以沿着绵延数十里麻石铺砌的古山道,探寻散布山间的古矿坑,攀登险象环生的金鸡石,也可以凭立在那依山临水的聚秀亭,观赏那状若游龙的龙口瀑布和形如华盖的古樟林。高岭深厚的文化底蕴,壮丽的自然风貌,淳朴的乡间民俗,定会让您流连忘返!
瑶里制瓷业历史悠久,可上溯至唐朝中叶。瑶河(瑶里的母亲河)贯穿全境,水运便利,加之徽州古道穿境而过,水陆运输齐备。此外,境内黄山松、金钱松遍布,是上等的窑柴。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颇具规模的瓷业生产,宋、元、明时期达到顶峰,是景德镇古代三大窑区之一,形成千余年的制瓷历史。瑶里境内先后设置过众多窑场,至今留有大量的窑业遗存物,其中绕南栗树滩堆积物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具代表性的断面特征的遗址,烧制年代约在唐代中期至明代中晚期之间。瑶里瓷业当时以生产陶瓷原料为主,加工民用日用瓷为辅,其中得尔坝瓷石及其加工而成的釉果是景德镇主要的陶瓷原料,民间流传有“高岭土、瑶里釉”的谚语。此外,这里还专为明太祖朱元璋建造皇宫烧制过瓷瓦,开创了景德镇瓷业为皇家生产建筑用瓷的先河。
绕南陶瓷主题园区按照以旧修旧的原则复建了釉果手工作坊、陶瓷手工作坊、龙窑遗址、水碓小世界等陶瓷文化遗址,让人们可觅远古瓷韵,感悟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和古代劳动人民质朴的生活。
10、传说
高岭传说
浮梁瑶里镇,有座东西走向的青山,名叫高岭。山下有个村庄,叫高岭村。相传很久以前,高岭村住着一户姓高的人家,夫妇二人租种当地财主几分簿田,再垦山种些玉米、红薯等杂粮。一年忙到头,辛辛苦苦收下一点粮食,除了交田租外,所剩无几,主要靠瓜、薯、菜充饥,日子过得非常艰苦。
高家夫妇虽然很穷,却很善良,乐意帮助别人。平日,只要听说谁家揭不开锅,他俩宁可自己忍饥挨饿,也要省下口粮给人送去。因此,乡里乡亲都夸赞他俩是好人。
有一年隆冬腊月,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这天,高老汉清早起来,打开大门,远望满山遍野一片洁白,近看屋檐下躺着一个衣服破旧,几乎冻僵的白发老人。他叹了一口气,走上前,弯下腰,用手探探其鼻孔,尚存一丝气息,急忙叫老伴一起将老人抬到自己的床上,为他盖好被条,并将自己身上穿着的破棉袄脱下来盖了上去,自己却披件簔衣守候在旁。一会儿,他老伴端来热腾腾的姜汤,高老汉扶起白发老人躺在自己怀里,高太娘细心地一匙一匙地将姜汤喂进白发老人嘴里,老人终于苏醒了。睁开眼睛望望他俩,尚不能说话,用手指指嘴巴,意思是他想吃点东西。高家夫妇心想,老人初愈,不能吃玉米、红薯之类的瓜果菜,最好是用大米煮粥。哪里去弄大米呢?想想只好到当地财主家去借一升还两升的高利大米。借到米以后,高大娘煮好稀稠合适的粥,端到老人面前,一勺一勺地喂他吃。老人吃了一碗粥,精神好多了。下得床来,突然一下子站起来,激动地说:“你夫妇俩确实是好人,果然名不虚传,好人一定会有好报!”说完,就从衣服口袋中掏出一颗洁白晶莹的小石子,递给了高老汉说:“我无以回报,这里有颗小石子,你将它种到山里去,过七七四十九天,再去那里挖,一定有取不尽的白玉土,它是制瓷器的上等原料,运到昌南镇(景德镇的原名)去卖,会卖好价钱。日后,你们就吃穿不愁了。”说完化作一阵清风,不见人影。高氏夫妇被眼前一幕惊得目瞪口呆,心想:“是不是遇到了神仙?”
夫妇俩遵照老人的嘱咐,冒着严寒到山中挖了一个深坑,将小石子种了下去。过了七七四十九日,他俩来到原址,挥动锄头一挖,果然出现了奇迹,只见原本是黄色的泥土,居然变成了白白嫩嫩的玉色土。心中非常高兴,双双跪在地上叩谢神灵。他俩想,一家有不算有,只要大家都有,才能过好日子。于是,跑回村中,走家串户,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大家,并且动员乡亲们一同上山去挖玉土。大家齐动手将玉土挖出来用船运到昌南镇,卖到了好价钱。从此,这一带村民改行挖玉土卖,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昌南镇自从用这种玉土作坯烧瓷,烧出来的瓷器更加精美,被称作“假玉器”。于是做瓷器的人都把这种玉土叫做“高岭土”。
清康熙年间,有位名叫昂特雷柯莱的外国人到景德镇,系统地研究了制瓷原料,又到高岭土的产地考察,并写了一篇文章,向全世界介绍制瓷原料高岭土。自此,高岭土举世闻名。
老爷看牛
田下了水,牛要歇三四个月。绕南人就将牛大大小小赶进白石塔内外牛棚,放野牛。请白石塔最内处的老爷庙中的老爷照看。绕南村民到老爷庙中点香烧纸,将竹甩(竹枝、看牛的工具)供在老爷面前。
老爷非常灵,牛清早各自上山吃草,傍晚全都集中到老爷庙前的大坦睡觉,牛仔在中间,成年牛便头对屁股一一围绕在牛仔周围。
在豺狼豹出没的深山老林中,绕南的牛从没丢过一条,不能不说是老爷的照看。
神龟偷酒
人们都说汪胡的茶叶闻名遐迩,殊不知,在很早很早以前,汪胡的米酒更为人们所称赞,远近闻名。因为汪胡的泉水纯净甘甜,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酝造上等米酒的优质之水。尤其是利用老虎岗的老虎尿酝造的“浮红”米酒,更是香甜可口,醇劳扑鼻,成为当时天下名酒之一。
汪胡的“浮红”米酒吸引了天下众多文人墨客,同样也引来了天上众仙,群仙纷纷特香光临汪胡,品饮“浮红”米酒。
众仙中有一只玉帝坐骑神龟,因“浮红”米酒醇香可口,贪杯多饮,延误了回朝期限,害怕玉帝怪罪,见汪胡风景秀美,索性停留在汪胡河谷中,天天游玩赏景,饮酒纵乐,好生逍遥。
随着日子的推移,神龟胆子不仅越来越大,而且酒量日增,嗜酒成瘾,便天天深夜潜入各家酒坊偷喝米酒。起先汪胡百姓未曾察觉,随着各家酒坊米酒不断地被盗,人们才发现是天河谷中的神龟所为。但汪胡百姓想尽各种办法,都无能力,驱赶走神龟,百姓们迫于神龟的魔法,纷纷地逃离家园,从此,汪胡制酒业一蹶不振,由此而衰败下去。
一年,八仙慕名汪胡“浮红”米酒,结伴前来汪胡游玩。来到汪胡才知,汪胡已让神龟弄得鸡犬不宁,早已闻不到“浮红”醇香了。八仙们闻听此事,个个震怒,决心捉住神龟,为汪胡百姓讨回公道。
神龟深居在天河谷中龙井深潭里,平时并不轻意出潭活动。八仙们为了从龙井中引出神龟,让铁拐李将宝葫芦中的美酒滴于龙井中,并放置宝葫芦中于龙井边,众仙们纷纷埋伏于龙井周围。神龟已久不闻酒香,闻到酒香味,急不可待地潜出龙井,爬至葫芦偷喝美酒。说时迟,那时快,吕洞宾抽出宝剑,一剑刺向神龟,神龟头来不及缩回龟壳,早被吕洞宾的宝剑砍去半边嘴巴。神龟痛得哇哇怪叫,当神龟看周围八仙时,赶忙跪地求饶,八仙们念神龟与已同为天仙,不忍心处死神龟,便惩罚神龟镇守天河谷,将功赎罪,永不回天庭。
至今,汪胡天河谷中,便留下一只少了半边嘴巴的石龟,天天伏在河边,向汪胡百姓谢罪之状。
11、民俗风情
新屋下狮灯
据介绍,新屋下王姓、胡姓祖籍在安徽潜山县牌楼乡。听长辈们讲,在明末清初,由于兵荒马乱,老百姓生活由于战乱,民不聊生,为了自下而上王姓、胡姓迁徙到浮梁县瑶里乡的直坞岗,帮财主种茶籽山。由于在这边不服水土,人丁不旺,就到安徽潜山牌楼乡挑着香走,引狮神到瑶里的直午岗。下半年就按在安徽老家的狮样把狮灯扎起来,狮毛是用伸筋草(一种中药)扎的。
正月初二开始舞灯,舞灯以后,百事平安,人丁兴旺,后渐渐形成习惯,每年正月都扎灯、迎灯。后来由于忙,就三年两头迎。
舞灯前要剪鸡敬神,烧黄裱纸,摆“福礼”(即鱼、肉、鸡、豆腐用托盘装好,插香火、烧锡箔、敬拜山神土地,而后起灯。
当年如有结婚的人家,征得新郎家同意,则在他家迎头灯,迎头灯人家,包红包要100元以上。如没有人接头灯,则迎大队(村委会)起,而后从下村往上村迎,叫上水灯,这种迎法,据说对村里吉利。
郑家山禾杆香龙灯
每逢中秋佳节,新屋下村郑家山组都要扎制禾杆(稻草)香龙灯,仅在村中走家串户,很是奇特。还有奇特的地方,郑家山正月不迎灯,也不接外村龙灯。
禾杆香龙灯分龙头、龙身、龙尾,共九节,全用稻草扎成龙的模样,中间用稻草绳连接。龙珠用嫩南瓜制成。龙珠、龙身起灯时插满香。
农历八月十五晚,在祠堂中扎好龙灯后,烧黄表纸、点香,敬神。将龙珠、龙身插满点燃的竹香,即为起灯。然后由半大小伙子扛赶龙灯,锣鼓开道,小提(喇叭)伴奏,走家串户,就为迎灯。
每到一家,主人在门外插香,烧黄表纸,打爆竹接。灯在家中走一圈后,主人用爆竹送。遇有做新屋、娶新妇人家迎两次,主人弄点心招待迎灯人员。
走完全村,香龙灯在祠堂前大坦翻肚皮等戏法,最后到村口关帝庙迎。迎完,将龙珠送给娶新妇人家,龙身则抛于水口坑下,是为销灯。
正月舞狮灯
舞狮灯从正月初二起灯,元宵烧灯,烧灯时也要敬山神土地。起灯时到直午岗山脚引狮神,烧灯要到村口苦株树佬下烧灯,全部烧完。以后要扎灯,全部重新另做。迎灯时,还有四个牌灯,有两红两绿,红的放在上风处,红牌写有“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绿的则在下风处,绿牌灯上写有“狮笑迎新春”、“灯接丰收年”。舞狮灯时四个牌灯放在四个角上的地上,(也叫指示灯)。
舞狮灯前要剪鸡敬神,烧黄裱纸,摆“福礼”(即鱼、肉、鸡、豆腐用托盘装好,插香火、烧锡箔、敬拜山神土地),而后起灯。
舞灯动作有“开四门”,开四门分双四门和单四门,另外有“狮子打滚”、“狮子跳台”、“狮子望月”、“狮子搔痒”等动作。
过年风俗
腊月二十四接祖宗回家过小年,插三根香,烧草纸锡箔,挂容像,摆一桌饭为菜(摆茶、饭、酒、筷子、豆腐等),而后从大门外一个个喊世太的名字,不知名字的则喊称呼。回来,从大门外背进来。
而后每天插一柱香,摆一碗饭,有茶几的摆在茶几上;没有茶几的,以前是放在香火橱内,把亡人的名字都写上去,形状和半个人身像一样,用木头雕。
绕南求雨习俗
瑶里地区经常秋旱,各村有各村的求雨习俗。绕南求雨习俗很有特色——晒石壁老爷。
绕南村后山有一罩石岩,其下有块稍长石头,绕南村民恭称其为石佛老爷。立秋后,天大旱祈雨,村民先到石佛老爷前焚香问叫儿,如老爷示下愿意动身请上天落雨,又问叫儿,定下请石佛老爷日期。到日子,准备好竹轿(现为竹椅),先叫壮汉从罩石岩下背出石佛老爷。到山脚,再请石佛老爷坐轿,鼓乐侍候,送到村西北排家潭一向阳石壁上晒日头。晒至石佛老爷冒出汗珠(石头上出水),老天一定下雨,无不灵验。下雨后再鼓乐相送,请石佛老爷到原位歇息。99年秋旱,村民如法炮制,天即下瓢泼大雨。非常奇特的是,上落至东源山口,下不过石家碑大桥。
传说,该石头是玉皇大帝一个外甥。这个外甥整天游手好闲,在玉清宫外敲门胡乱言语,玉帝一次怒火难遏,一脚将其踢下仙界。后来玉帝念及亲情,罚其化身为罩岩下的一块石头,替绕南村民上通旱情,协调关系,为绕南村民造福,也享受人间供奉。
嫁女风俗
一、弄待女酒
家中弄一桌酒,用方桌,未婚本家族女子做陪。菜有猪肉、鱼、蛋、豆腐、蔬菜等。
二、辞嫁
先向父母,再哥嫂,后亲戚,行大礼(跪拜)。
1、要嫁之女向父母表达谢意,感激父母从小把其养育成人。
2、如哥嫂与父母不大和睦,则向哥嫂嘱咐,自己出嫁以后,哥嫂对父母要好。
3、长辈哥嫂要给红包,约2-4元。
三、上轿
轿为二人抬凉轿。辞嫁以后即由本家兄弟背要嫁女上轿。弟妹吊轿杠,吊一段后,男方给红包,才下杆,红包约定俗成2-4元(人民币)。
四、接亲
一般是5个人,回来6个。意寓单数去,双数回,轿由男方带去,5个人轿夫不在其内,叫付亲客。
五、满月
女方兄弟即舅仂去。菜食有红烧肉、鸡块、鱼块、咸食等;花生、葵花子、水果糖等。
六、返面
婚礼后第三天(含婚礼当天),称为“三朝”,出嫁女在男方亲戚拜完年,新郎做完新客后,要到娘家做“返面客”,女儿向娘“汇报”诸如婆家一些“情况”,娘即教女儿如何孝敬公婆,处理好婆媳,夫妻关系,如何侍候老公等事宜。
补充部分娶亲风俗(与嫁女相同部分略去)
一、搭礼
村中若有人家娶亲,一般全村人家都会搭礼,也就是每户20-30元彩礼,由村委会统一收取,交于娶亲人家,同时村委会还要送喜联一副。娶亲人家在接收搭礼时必须要以鞭炮接送。
二、请娘舅
若外甥娶亲,则男方娘舅最为尊贵。请娘舅必须由男方父母或长辈持喜糖,鞭炮去娘舅家迎请。请来后由本家长辈作陪,在婚礼期间的任何酒席宴上,娘舅均坐最主桌的上首,左右由男方家族最有威望的长辈作陪,此桌其余客人也都是辈分较高的人物,一般客人是没有资格与娘舅同桌的。而娘舅是否喝醉是考验作陪人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没喝醉则代表大家没陪好,舅舅不高兴。同时舅妈也在娘舅旁边的桌上坐上首,由本族一些年纪较大的妇女相陪,礼仪基本同舅舅。
娘舅送礼一般是最隆重的,有几样是娘舅必送的,大蜡烛台,喜联,所送喜联会在婚礼当天挂在正*,旁边由村委会所送喜联相陪。
另外本族亲人,例如男方的叔伯姑嫂之类的,应在婚礼开始前几天就主动到男方家帮忙料理婚礼各项事宜。同时婚礼还是一个调和亲戚之间矛盾的机会,若亲戚之间原有矛盾,但结婚时来送礼了,就代表已经过去,既往不咎了。如果结婚下了请柬却不来,就代表一辈子不来往了。因为在当地人看来,结婚是人生最为重要的事情,如果拒绝此类邀请,则表示断绝关系,永不往来。
三、迎亲进门
新郎迎娶新娘后,去往男方家过程中必须走大路,不走近路,小路,意寓走正道。另外男方家人(主要是父母,兄嫂)不得到外迎亲,也就是新娘子在到家前不得和家人见面,据说见面会导致日后不和睦。
四、认亲
新娘进门拜过天地后,就要到新房开始认亲,这时所有本家的长辈均要准备红包,每人一个,一般在10-20元,然后由主持拜堂的人依次喊长辈进房,进房后新娘要在旁人指引下称呼长辈,并鞠躬,而长辈则要给红包。认完长辈后,一般会再叫几个男方家族的小孩进房称呼新娘为婶婶或嫂子,新娘则需要给每个后辈一个红包。这代表亲人之间相认,以后新娘子就是这个家族的人了。
五、闹洞房
当地闹洞房俗称吵媳妇,是在客厅举行,而非房间。一般由娘舅主持,若娘舅当晚喝醉,则由其他德高望重的长辈代替娘舅主持,主持人坐上首,必须要用黑炭把脸模黑,就象黑包公样,然后其他人出题考新人,主持人说通过则通过,反之则需要不停的表演。在吵媳妇的过程中,大家也要不停的戏弄主持人,不停的往他脸上模黑炭,而主持人也会时时反击,一般过程中所有参与的人除了新人外都是一脸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