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波特战略管理理论浅析
迈克尔·波特战略管理理论浅析
一、战略管理理论产生背景
战略管理理论是在美国建立的一门融和战略学和管理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起源于20世纪,萌芽于2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在70年代得到大发展,80年代受到冷落,90年代又重新受到重视。其原因主要在于五六十年代,二战后的美国经济上出现了空前的繁荣,随之而来的是竞争的加剧。到了70年代,国际上政治、经济又出现了动荡,企业生存和发展越来越艰难。在这种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深切地感到,以前那种低价格必胜的原则已经不适应新情况的发展了,要获得持续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去思考问题。随着部分企业多角化经营的成功,一些企业家认为应该走向多角化经营这样的“战略之路”才能保护自己。但是,到了80年代,“软化热”、“优势热”导致“战略热”降温,加之分析性战略方法使一些企业陷入财务型经营,部分企业战略应用不当导致失败等原因,战略管理理论一度受到冷落。然而,到了90年代的时候,人们又开始反思战略管理理论,因为他们发现许多企业七八年就倒闭了,许多产业都成了短命产业。追其根源在于缺乏战略管理,缺少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于是在9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又重新获得了重视。
二、波特战略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迈克尔·波特的战略管理理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包括价值链、五力模型、三种竞争战略及钻石模型。WWW.11665.cOm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价值链是指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而这些互不相同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了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其五力分别是指: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波特五力模型的贡献在于与价值链模型和一般战略模型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波特战略模型。迈克尔·波特认为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1)总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这三种战略是每一个公司必须明确的,因为徘徊其间的公司处于极其糟糕的战略地位。这样的公司缺少市场占有率,缺少资本投资,从而削弱了“打低成本牌”的资本。全产业范围的差别化的必要条件是放弃对低成本的努力。而采用专一化战略,在更加有限的范围内建立起差别化或低成本优势,徘徊其间的公司几乎注定是低利润的,所以它必须做出一种根本性战略决策,向三种通用战略靠拢。一旦公司处于徘徊状况,摆脱这种令人不快的状态往往要花费时间并经过一段持续的努力;而相继采用三个战略,波特认为注定会失败,因为它们要求的条件是不一致的。波特的竞争战略研究开创了企业经营战略的崭新领域,对全球企业发展和管理理论研究的进步,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钻石模型又称钻石理论、菱形理论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的钻石模型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在激烈的全球竞争时代,这种开拓性的研究已经成为衡量未来所有工作必需的标准。它不仅对当今国际经济和贸易格局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而且对国家未来贸易地位的变化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为从事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研究及其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三、波特理论的局限性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对于管理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用于分析产业环境的结构化方法“五种竞争力量”模型,提出企业竞争的三种通用战略,但由于时代特征的变化、支撑理论的局限性以及战略理论的新发展等原因,其理论的缺陷日益显现。
首先,新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化迅速,企业通过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手段获取竞争优势日益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一般性”战略受到严峻挑战。波特的核心仍是在选择业务范围,但是,在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对于许多企业而言,“怎么干”已比“干什么”更加重要,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的核心。好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将影响甚至改变行业游戏规则,帮助企业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
其次,波特将成本领先与差异化视为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两个方面,企业标新立异就必须牺牲成本优势,或者采用成本领先就必须放弃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新兴市场不断涌现,个性化需求旺盛,产业市场甚至可以被无限细分。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
是要素与元素的有机结合,企业通过改变要素、改变元素组合可以将成本领先与差异化有效地统一起来。
最后,产品模块化结构的形成直接推动形成了产业结构模块化,标准成为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标新立异战略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ibm利用模块化技术推出360型电脑后,产品模块化被全球迅速关注,产品模块化迅速扩散至汽车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零部件、移动终端甚至金融等众多产业领域,模块产品的通用性和兼容性备受关注。现实产业发展中,产业标准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模块产品的生产者必须遵循产业标准,产品标新立异空间受到极大遏制。总之,在新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化迅速,波特竞争理论在我国的适用局限性日益明显。因此,在学习大师经典理论的同时,还要在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波特战略管理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一)我们通过对波特战略管理理论了解分析,为了形成系统完善引导企业在超强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的战略新理论,需要国内外学者进一步共同努力。中国学者应抓住世纪交替之时机,特别要结合中国在转轨期的实际情况,构建出适合中国企业的新竞争战略管理理论,使中国学术界在该领域拥有自己一席之地。
(二)在了解了波特战略理论的局限性,企业在应用这战略管理理论时应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实践,不要盲目采用,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以便更适合企业的发展需求。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式已经和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已经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资金和技术、规模等方面都不占优势的中小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已成为困扰企业经理的一大难题。中小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应从波特竞争战略中得到启发,机遇与挑战并存,应该认清自身优势,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构造一个超越于具体业务的企业战略。
(三)企业的战略具有高度的弹性。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快速变化,无法预知和确定。在不确定的风险之下,在要求企业的竞争战略与外部变化节奏保持同步的条件下,企业要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必须依赖于战略的弹性而伸缩自如。
(四)不要过多考虑战略目标是否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相匹配,而是较多地追求建立扩展性的目标。因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手段正逐渐发生变化,由单纯地寻找稀缺资源过渡到与寻找稀缺智力和由此而产生的稀缺知识的结合,寻找的范围不仅局限于企业边界内部,而是着眼于对离散的创造价值的活动的识别与整合,通过这种方式来为价值增值或扩大稀缺价值的产出。
(五)由企业或企业联盟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成为参与竞争的主要形式。竞争力的研究对象不再仅局限于单独的企业个体,而是以企业作为基本研究单元发展到企业与其所处的商业生态系统并举的阶段。在未来变幻莫测的环境中,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也没有实力单独参与竞争,因为整个商业活动的主体是以一个或多个企业为核心的生态族群,即未来的竞争是不同商业群落之间的竞争。
(六)制定战略的主体趋于多元化。制定战略可能不光只是企业高层决策人员的特权,普通员工也不再仅仅是战略的接受者与执行者。战略制定这一工作将变得更为普遍化,由于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应用,使得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演化,信息的传播手段和渠道也变得大众化和多样化,这就导致了在整个企业内部拥有信息的权力趋于平等。
(七)战略的制定从基于产品或服务的竞争,演变为在此基础之上的标准与规则的竞争。企业在产品或服务时期,对外部环境采取的是一种规避风险、抓住机遇的作法。通过内部积极主动的行动——扩大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加强营销,利用高效的组织机构等取得规模效益。在对外和对内的行为方式上,被动应对色彩更为浓厚一些。而当企业跨入以标准为核心的竞争阶段后,对外部环境的认识则完全变了,企业除了对外界变化会积极主动地做出反应外,可能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变革、与行业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对手或企业联盟共同合作,创造和制定指导整个行业的技术标准或者是竞争规则。通过对标准或规则的掌握来获取高额的利润,确定企业的优势地位。总之,企业要在塑造未来产业结构方面的竞争给与更多的注意力,并力求有所作为。
上一篇:机械产品供销合同范本
下一篇:学生打架1000字检讨3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