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板寺山

科普小知识2022-09-27 08:04:39
...

板寺山(原称阪泉山)海拔1760米,属于系舟山脉,山之西为太原市阳曲县,山之背,为阳泉市寿阳县。板寺山圣母堂位于板寺山山腰,因属后山地带,也称后山圣母堂。

1、景点简介

板寺山(原称阪泉山)海拔1760米,属于系舟山脉,山之西为太原市阳曲县,山之背,为阳泉市寿阳县。板寺山圣母堂位于板寺山山腰,因属后山地带,也称后山圣母堂。


板寺山风光

板寺山圣母堂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主教朝圣地,其全称为“天神之后圣母博俊古辣殿”,圣母堂始建于18世纪70年代,占地三万平方米。建筑材料虽是当地普通的砖石,但是在一百年前(板寺山圣堂建于1897—1898年)的意大利籍主教艾士杰和当时著名的建筑师李有刚手中,却神奇般幻化出一座充满异国风情的高山城堡。主体建筑简练垂,顶部装饰方圆相间,数不清的十字架直指云天。进入里面,完全是西式的雕像和壁画,西式的教务活动,使人如置身于异国他乡。此地也亦乃天主教神父韩博2016年拍摄微电影初衷的取景处。

2、地理位置

板寺山(原称阪泉山)海拔1760米,属于系舟山脉,山之西为太原市阳曲县,山之背,为阳泉市寿阳县。板寺山圣母堂位于板寺山山腰,因属后山地带,也称后山圣母堂。

阳曲板寺山圣母堂,与上海佘山圣母堂,一南一北,是国内最有名望和最有影响的圣母堂,板寺山圣母堂同时也是梵蒂冈教皇批准的圣地,圣母堂主体建筑简练,顶部装饰方圆相间,十字架直指云天,宛似一座充满异国风情的高山城堡。

也有传说,当时修建圣母堂时,圣母显灵,一夜之间,砖石材料便运至崇山峻岭的板寺山。*期间,圣母堂所有建筑均被拆毁,1986年落实国家宗教政策,太原天主教爱国会由李建堂神父主持,李毓文、郭继汾神父协理,新修了圣母堂,在山路上修建了14处苦路碑楼,并于1988年举行了新堂祝圣典礼。

3、板寺山与阪泉山

山下的许多山村都是100%的天主教村庄,沿着新修的公路一路走来,映入眼帘的尽是别致的哥特式教堂,散落于左右的小山村。大部分前来朝圣的教友都会在山脚下开始步行数公里,颂念玫瑰经并朝拜十四处苦路,待到十四处苦路结束,峰回路转处,眼前豁然开朗,高处平台上便是规模宏大,宛若西方山颠城堡般的大型建筑群,这就是闻名全国的阪泉山圣母堂,在华人中有“南有上海佘山圣母堂,北有太原阪泉山圣母堂”的说法,足可见其影响力。

远远望去,圣母堂静蔼地镶嵌于满山翠绿中,周遭环绕苍松翠柏。每逢五月,更是山花遍地,金黄色的山桃花遍地开放,郁郁葱葱,空气芳香鲜洁。置身其间,心旷神怡,仿佛人间天堂。清晨,薄雾飘渺,如纱似岚,在圣母堂的周围缭绕飘拂,与日间景象异曲同工。傍晚,霞光灿烂,圣母堂顶余辉闪耀,就象母亲敞开衣襟,在把儿女召叫。

4、历史典故

最初的圣母山洞

据山脚下红沟村的教友们讲,早年有一热心的牧羊人,一边放羊一边颂念玫瑰经,遇有天旱更是热心祈求圣母,后来曾多次看见圣母穿着洁白的衣服显现于山头。若干年过去,经教会神长决定于山上建筑圣母堂以示纪念,聪明的教友们用羊群运送砖瓦,就地伐木备料。许是人们粗心记错了地方,开工前,圣母再显奇迹,一夜之间,所备砖瓦木料全部自动移往100米之外的高地。


板寺山圣母堂一景

圣母堂最初只是一个圣母山洞,起始于教会史上著名的“礼仪之争”时期,持续120多年的教难,使得即便是偏僻的小山村都难以幸免。*无奈的教友们只好在山上觅得一山洞,把他们带来的圣母态像供在洞里。这一点与初期教会在尼禄朝时,无奈转入地下洞窟颇为类似。此后遇有时局紧张,他们就上山颂经祈祷,日久天长,就形成了一个圣母朝圣地。在这里,他们恭敬圣母,并保持了对天主的信仰。在困难时期他们更渴望有神父能到他们当中来,他们曾派阳曲县教友李如,圣名亚历山,秘密前往广州,接引若亚敬神父(JoachimSaivetti)来这里传教。返回途中,不幸于1806年(嘉庆十年)9月30日被两广总督那彦成截捕。神父坐牢三年后,于1809年辗转到达太原。于1815年升为山陕教区主教,在职27年,圣德卓著,爱羊如子,常到山上看望渴望神长的教友们。1843年9月21日逝于祁县,不久后,其灵柩被运回太原司铎墓地。

据当地的老教友们回忆,原来的山洞就在现今圣母堂右侧山坡上,现已不复存在。只有几块旧瓦片留作见证。现在我们所看见的第13处苦路像左侧的山洞,建于1986年,是按照已故李毓文神父的图示,由红沟村教友凿建的。值得一提的是,山洞*奉的圣母像是一尊教难时期留下来的圣母像。*期间,雕工精美的木刻的圣母态像,被砍掉了头部,扔到山沟。有教友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夜深人静时,摸到山沟,秘密的把圣母像背回家中,在窑洞墙上凿了一个洞,将残缺的圣母像嵌入墙中,然后用泥抹平,保存起来。开堂后又贡献出来,请雕塑家予以修补后供在了山洞内。

5、圣母堂的名称和品位

圣母堂的名称,来自在此传教的方济各会母会所在地意大利佩鲁贾省阿西西市附近的一座小堂,名天神之后大殿博俊古辣堂。叫这名称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原来这里有四位隐修士去耶路撒冷朝圣,从圣母坟上带回一些圣物。教宗理伯略(Liberius)名他们在阿西西附近建一座小堂,把一小部分圣物放在堂中,请一座圣母大塑像供在祭台上。圣堂建成祝圣之后,每天有天神围绕圣母像载歌载舞。后来因为朝圣的人多,小堂不能容纳,就在上面四周盖了一座大殿,将小堂套在里面。因而命名“天神之后”圣母大殿博俊古辣堂。

为什么在山西建堂还要起这样的名称呢?原来意大利的这座小堂,是方济各会会祖圣五伤方济各经常祈祷默想的地方。圣母在此给方济各显过奇迹,方济各求圣母转求圣子赐给来此堂祈祷朝圣的人全大赦。1216年教宗何奥略三世(HonoriusⅢ)颁赐了这一大赦。后来这一特赦扩大到方济各会传教区圣堂。我们的圣母堂就获得了如此高级的品位。不过现在已扩大到一切堂区圣堂。得全赦的时间是从8月1日中午12时至2日夜0点,念天主经,信经各一遍。本堂主保瞻礼亦然。

6、建筑年代与建筑风格

圣母堂的建造年代,从前的文字记载已在多年的社会动荡中佚失迨净,人们众说纷纭。有人主张建于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建堂的说法,但这似乎不大可能,因为1877年光绪三年开始,华北大旱三年,山西死人200万,太原教友死于饥饿的也有4千余人。


板寺山圣母堂一景

有一记载颇值得参考,据《三晋名胜》载:“该堂初建于1770年,后于1895年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堂前有圣母亭,亭内有圣母像,亭前至山口处建了耶稣遇害的14处苦路。每年8月2日,8月15日,9月8日三大瞻礼参礼的人数可达数万”。可以确知的是1897年,经意大利方济各会士艾士杰主教批准,依照罗马式的建筑风格进行了设计,由潞安府人士李有刚领工建造(此公生前建筑很多圣堂,按他的意愿,死后葬于圣母堂后侧)。

另外,希贤(EugeniusMAssi)1910年—1916年在太原任主教期间,加建了堂后的楼房。1914年,李谨志,郭洪泰,郭伦敬等教友集资修缮了牛头坡的上山道路,立有碑记可考。艾士杰主教(Mgr.GregoriusGrAssi,1833.12.13--1900.7.9)意大利籍方济各会士,太原教区首任主教,在任期间(1890-1900)新建扩建教堂达60多座,于1900年7月9日壮烈殉道,1946年荣立真福品,2000年10月1日荣列圣品)。

7、宗教渊源

板寺山圣母堂成为中国天主教信众朝圣重地,每年8月,有成千上万教徒到教堂做弥撒和礼拜。据说1770年圣母在那里显现,现在教皇也批准那里为圣地,8月2号为朝圣日。

每年8月2日,有成千上万教徒到板寺山圣母堂做弥撒和礼拜。朝圣一般分为拜苦路(天主教中拜苦路是十分中悦天主圣意的善功,是基督徒一个比较熟识的敬礼,是仿效早期的朝圣者往耶路撒冷凭吊耶稣当年受难的地方。历代教宗对拜苦路都颁赐很多大赦,1967年1月1日,教宗保禄六世颁布“大赦宪章”,热心拜苦路者,可得全大赦。)、参与弥撒、圣体降福三部分,其目的在于身临其境地体会耶稣当年上加尔瓦略山之苦难,圣母陪伴之痛苦,对天主教的信徒内心产生一种净化。朝圣团高举十字架、彩旗,沿路诵念着经文,顶着烈日按意向朝拜苦路,默想耶稣基督背十字架时的痛苦及圣母为此而所忍受的苦痛,许多虔诚的信徒赤足沿着砂石路朝拜,每隔一段便跪倒行礼,崎岖山路两侧的野果以及圣母堂旱井积存的混浊的泥水都被信徒一抢而空。


板寺山圣母堂一景

沿着那上山攀爬的路,每隔一段即可以看到一座精巧别致的充满异国情调的哥特式建筑,那一共14座白色的路牌,是天主教中象征着耶稣遭害的14苦路处,展示了耶酥受难,记录了从基督耶稣在橄榄山上祷告开始一直到最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12小时全部过程,如此真实,残酷得让人震颤。主因解救人的苦难和罪孽而来到世上,却因人类的无知和罪孽而死。

犹大为了三十个银币出卖了主,然后在橄榄山上用一个亲吻作为暗号。祭司长在诸多犹太民众面前羞辱主,他只是闭着眼睛沉默,安详而凛然。民众愚昧地嘲讽,彼得应验主的预言,三次不认主。祭司长连同工会对主鞭打拷问,从他身上留下鲜红的血,一边的圣母玛丽亚跪地默默流泪。

彼拉多和希律王均不愿审判主,祭司长率领诸多民众集会反抗,最终主被交给残酷的罗马士兵们钉上十字架,那山巅尽头默默站着圣母玛丽亚仁慈的关怀着来朝圣的人们,人们把鲜花献在她的周围,表达对圣母的爱戴。……Hewaswoundedforourtransgressions,crushedforouriniquities;uponhimwasthepunishmentthatmadeuswhole,andbyhisbruiseswearehealed.——Isaiah53:5(他因我们的罪而遭受苦难,因我们的极端不公而受伤害;我们因他所受刑罚而得平安,因他所受伤痛而被救赎)。他纠结的头发,淡定的眼神,干裂的嘴唇,血肉模糊的身躯,满地的雪水和汗水,以及圣母慈祥安宁绝望的眼睛,变得愈发清晰。尊敬耶稣,感怀耶稣。

8、十四处苦路像

天主教中,因为条件有限,教徒不可能都到巴勒斯坦圣地朝圣,所以圣教会准许和鼓励在某些堂区模拟耶路撒冷耶稣受苦受难经历的场所,敬拜耶稣苦难,教会颁赐一如亲到圣地朝圣的同样的恩赦。后因设立敬拜耶稣苦难的场所虽多,仍不能满足大众教友虔诚敬拜吾主苦难的心愿。教会又开恩,准在教区建造十多处纪念亭或十字架,默想耶稣苦难,真心痛悔定改者,能得许多恩赦。

十四处苦路像分别为:

第一处:比拉多判决耶稣死罪。在官衙,妄证多罪,受鞭打,戴茨冠,头破血流,比拉多听恶人言,断他该死,不辩如羔羊,冤死了耶稣。

第二处:耶稣甘心情愿背十字架。决死案,押赴法场,恶人们抬十字架放他身上,接过去,不推辞,为赎人罪,走苦路,心喜欢我的耶稣。

第三处:耶稣第一次被十字架压倒。背十字架,力尽筋疲,又脚踢又手拉跌倒在地,天神主,天地王,在人足下,受凌辱受践踏,我的天主。

第四处:耶稣背十字架路上遇见圣母。背十字架路遇圣母,一见面惊得慌,心如刀割,两下里,相怜惜,愿赴法场,走愿同死,跟随耶稣。

第五处:外方人西满帮助耶稣背十字架。恶人见他重伤,怕他死在半路,觅人相帮,有西满,背十字架被人勉强,我愿跟随你,我的耶稣。

第六处:圣妇物落尼加擦耶稣的圣面。有圣妇,物落尼加,见耶稣满面血,毫不害怕,用圣帕,擦圣面,圣容印下,求圣容印我心,常想耶稣。


板寺山圣母堂一

第七处:耶稣第二次被十字架压倒。出城门,二次跌倒,伤重开,血重流,众人耻笑。天主士,至尊贵,如此卑贱,愿痛改我骄傲,效法耶稣。

第八处:耶稣在路上教训满怀凄惨的妇女,众妇女,满怀痛哭,主回头惊醒说,哭你们的罪恶,主将死教训人,要救灵魂我宁死不再犯,得罪耶稣。

第九处:耶稣第三次被十字架压倒。到山下,三次跌倒,伤重开极疼痛,跌倒在地,教友们,这光景,谁不动心,我宁死不再犯,安慰耶稣。

第十处:恶人强剥耶稣的衣裳。在山口,强剥衣服,连皮肉都带去,浑身血流,尝苦胆,喝酸醋,加增其苦,众人前无衣服,羞愧了耶稣。

第十一处:恶人钉耶稣于十字架上。钉十字架,拉开双臂,钉两手穿两足,疼痛钻心,众*,极心狠,如狼似虎,为赎人的罪钉死了耶稣。

第十二处:耶稣死于十字架上。竖十字架,*动摇,架左右钉两盗耻笑咒骂,坟墓开,帐幔裂,地震山崩,此情况证耶稣真是天主。

第十三处:圣母把耶稣的圣尸抱在怀里。卸圣尸,圣母接抱,胸肋开,圣身凉,真正死了。浑身破,有伤开,谁不动心。圣母放声地哭,我的耶稣。

第十四处:善人把耶稣埋在新坟墓里。入坟墓,盖以石板,重大石掩坟墓,圣尸不见,圣若望,扶圣母,忧闷回府,为救赎人的罪,苦死了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