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扁核木

科普小知识2022-09-27 12:18:49
...

扁核木(学名:Prinsepiautilis)是蔷薇科扁核木属的植物。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以及*的*、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2,560米的地区,见于山坡、山谷、荒地及路旁。又名叫“青刺尖”,正名为扁核木。

1、形态特征


扁核木

株:灌木,高达5米。

枝:小枝被褐色短柔毛或近无毛,具枝刺,刺长达3.5厘米并有叶。冬芽近无毛。

叶: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9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全缘或有浅锯齿,两面无毛:叶柄长约5毫米,无毛,托叶早落。

花:总状花序长3-6厘米,生于叶腋或枝刺顶端。花梗长4-8毫米,花序梗和花梗有褐色短柔毛,渐脱落:小苞片披针形:花径约1厘米;萼筒杯状,外被褐色短柔毛,萼片半圆形或宽卵形,幼时两面被褐色柔毛;花瓣白色,宽倒卵形;雄蕊多数,2-3轮着生花盘;雌蕊1,花柱短,侧生。

果:核果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熟后紫或黑色,无毛,被白粉;果柄长0.8-1厘米:萼片宿存。

灌木,高达5米。小枝被褐色短柔毛或近无毛,具枝刺,刺长达3.5厘米并有叶。冬芽近无毛。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9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全缘或有浅锯齿,两面无毛:叶柄长约5毫米,无毛,托叶早落。总状花序长3-6厘米,生于叶腋或枝刺顶端。花梗长4-8毫米,花序梗和花梗有褐色短柔毛,渐脱落:小苞片披针形:花径约1厘米;萼筒杯状,外被褐色短柔毛,萼片半圆形或宽卵形,幼时两面被褐色柔毛;花瓣白色,宽倒卵形;雄蕊多数,2-3轮着生花盘;雌蕊1,花柱短,侧生。核果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熟后紫或黑色,无毛,被白粉;果柄长0.8-1厘米:萼片宿存。花期5-6月,果期8-9月。

2、生长环境

喜光,耐寒,深根性,耐干旱瘠薄,忌水湿,以在深厚肥沃的土壤上生长较好。

3、分布范围

分布: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及印度北部

产地:云南、贵州、四川及*

生境:山坡荒地、山谷或路边

海拔:1000-2560米

4、植物价值


扁核木

种子富含油脂,一般出油率30%左右,油呈暗棕黄色,澄清透明,凝固后白色如猪油。油可供食用、制皂、点灯用。嫩尖可当蔬菜食用,俗名青刺尖。在云南,茎、叶、果、根还用于治疗痈疽毒疮、风火牙痛、蛇咬伤、骨折、枪伤等。

医药

【纳西药】阿那斯:功用同苗族《滇药录》。阿拿私:嫩尖或叶用于骨折,枪伤,贫血;嫩尖用于牙痛;根用于淋巴腺炎,腮腺炎,乳腺炎,跌打劳伤,风湿关节炎,痔疮,痈疮疖肿,久咳;果实用于食积,消化不良,目翳多泪《滇省志》。阿纳斯:全草治小儿肠炎(拉绿屎);嫩叶尖经常食用,治风湿痛。

【苗药】考波楂,考波渣:根、嫩枝、叶治筋骨疼痛,骨髓炎,咳嗽,牛瘟症《滇药录》。茨那:功用同纳西族《滇省志》。考波楂:嫩叶梢煎液反复漱口治口腔湿热糜烂,小儿咽喉炎,发热。

【普米药】刺呐:果实治一切疮疖痈疽,骨折,扭伤,黄水疮,跌打损伤《滇药录》。茨那:嫩尖、叶、根功用同纳西族;果实外用于骨折,扭伤,痈疽疮疖,黄水疮《滇省志》。刺呐:果实用于风湿,跌打,骨折,扭伤,一切疮疖痈疽,黄水疮;外用肿痛。

【彝药】枝尖用于跌打损伤,风火虫牙,痈疽疮疡,毒蛇咬伤《哀牢》。

【白药】根、叶治淋巴腺炎,乳腺炎,风湿性关节炎;果实治消化不良《大理资志》。Zrtdaqitjinl(zhoudaqijiang,皱达启尖),Huixguxkoazix(huigukezhi,灰鼓颗粒脂):嫩叶、梢、果实用于湿热口疮,咽喉肿痛,痔疮,骨折;果实治脑神经衰弱。

根、叶:苦、辛,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根:虚咳,久咳。茎叶:用于痈疽毒疮,蛇咬伤,风火牙痛,骨折,枪伤。果实:苦、辛,温。消食健胃。用于目翳多泪,消化不良,食积。

景观

扁核木花、果均具观赏价值,枝叶繁茂,初夏百花繁密,入秋果实累累。适宜在园林绿地中的草坪边缘、庭院角隅种植或与山石配植。

5、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

上一篇:北京花楸

下一篇:多食亚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