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南通博物苑

科普小知识2022-09-27 13:45:49
...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由清末状元,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者,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先生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的基地、全国文明单位等。

中文名称:南通博物苑

类:别:综合性博物馆

地:点:南通市

竣工时间:1905年

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简介

南通博物苑位于风景秀丽的濠河之畔,由著名爱国实业家、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所创办,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公共博物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办苑宗旨为“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2、发展沿革


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建成之初占地35亩,是一座中国古代苑囿与西方博物馆理念融合的“园馆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藏品分天产(即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至1933年统计藏品总数为3605号。展馆有南馆、中馆、北馆三座主要建筑,室内展品有:古物、标本、艺术品、模型;室外展示有活体动植物、大型文物标本等。说明文字均使用中、日、西三国文字标明。三座主要展馆掩映在花木丛中,成一南北中轴线,此轴线之外散布有一些造型风格迥异的多功能景观建筑如:东馆、藤东水榭、相禽阁、迟虚亭、谦亭、花竹平安馆、风车、水塔、瀑布等,每处景观建筑均有张謇亲笔书写的题名、楹联或跋记。

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南通,南通博物苑沦为日军的马厩,馆藏文物大部分被损毁和掠夺。到*夕,博物苑已是颓垣断壁、杂草丛生、满目荒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南通博物苑重获新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南通博物苑初建时的大体格局被保留下来,并受到国家和地方*的珍视。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南通博物苑迎来百年华诞,博物苑再次得到各级*的高度重视。由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主持的南通博物苑规划设计+单体方案,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经过全面的规划和建设,博物苑总面积扩展为7万多平方米,新建现代化新展馆,建筑面积6,330平方米,同时,由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江苏省人民*联合举办的“南通博物苑一百年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百年庆典”纪念活动在南通隆重举办,百名中外博物馆馆长《博物馆与城市发展》的高层论坛同时召开,百年盛典为博物苑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2007年,南通博物苑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2008年荣获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行列,201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1年跨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行列。2013年,以南通博物苑为龙头的环濠河博物馆群作为惟一的博物馆项目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创办人张謇咏叹的“濠南苑囿郁璘彬,风物骈骈与岁新”,正得到真实的体现。

3、收藏展示


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现有藏品约5万余件,分历史文物、民俗品物和自然标本,其中以反映地方历史的文物最具特色。苑史文物是博物苑的特色收藏之一,张謇建苑时的部分藏品、文献史料,亦是中国博物馆史的珍贵史料。1973年出土的晚唐——五代时期南方越窑烧制的青瓷皮囊壶,为珍贵的秘色瓷,被视为镇馆之宝。1976年前后,位于南通地区北边的海安青墩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将南通的历史前推至五千多年。著名刺绣艺术家沈寿开创的“仿真绣”刺绣作品、反映南通地区近现代历史的革命文物史料也是博物苑的特色藏品。近年来,博物苑大力开展征集反映南通地方风土民情的民俗品物、百工器物。

自然类的藏品总计6000余件,以南通自然资源的标本为主,也收藏国家珍贵的岩矿石、动植物化石等自然标本。1979年,在南通海安临近的弶港滩涂搁浅一条长约10多米的大须鲸,博物苑将其取回并制作成骨骼标本。1982年7月2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在东经121030’北纬30005’的南通吕四地区,坠落一块陨石,博物苑收藏了该陨石的一部分。1983年,南通县李港长江口发现了一条已死亡的长约2.5米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也成为本苑一件珍贵藏品。日常工作中,博物苑自行采集和制作了大量的昆虫标本和植物标本。

博物苑的收藏有一部分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张謇先生开个人收藏为国家收藏之先河,多次将个人的收藏捐献南通博物苑,张謇孙辈秉承先人遗志,在博物苑建苑90周年之际,向博物苑捐赠书画127件。1983年,中国“向阳红十号”南极科学考察船队赠送了来自南极的一只企鹅和地衣标本,成为我苑的珍贵自然藏品。百年来,向博物苑捐赠藏品的人数累计近千人。

南通博物苑利用馆藏文物举办丰富的陈列,长年向观众开放的基本陈列综合地反映了地方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概貌。新展馆举办:《江海古韵——南通古代文明展》、《馆珍遗韵——南通博物苑精品文物展》、《巨鲸天韵——江海鲸类生物资源专题陈列》。张謇时期的老建筑南馆举办《跋涉百年——南通博物苑历史展》,张謇故居濠南别业举办《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等基本陈列。此外,博物苑长年不定期地推出各种临时展览,除自办展览外,合作办展、引进和交流展也日益增多。与国外也进行展览交流,如1996年,《南通博物苑藏明清书画展》赴日本东京展出,2000年《美国泽西市美术摄影作品展》和2010年《普契尼与卢卡》来博物苑展出。多样主题的陈列展示丰富了南通博物苑的内涵,也充分彰显了古老博物馆新的风采。

博物苑园林绿化面积现占总平面积的56%,拥有名木古树38棵,园林也是重要的展示内容。如银杏、紫藤、广玉兰、厚壳树、灌木罗汉松、乔木罗汉松、榔榆,三角枫,朴树等,被定为二级保护的树木有17棵,大多古树均一一挂牌说明,园林绿化植物的品种也逐年增加,常年花果延绵,引人驻目。

4、研究服务


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坚持学术立苑的理念,注重开展学术研究。2002年,创办《博物苑》苑刊,立足发表博物馆学研究、南通地方史及自然资源研究等学术成果。2007年起试行定期推出一批课题招标,带动全苑业务人员的研究与学习,促进重大业务问题的解决。2008年,南通博物苑被命名为“仿真绣研究传承保护基地”,加强了该苑对藏品保护的研究工作。

2009年举办的“中日美实业家与早期现代化”的学术研讨会暨展览,促进了该苑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2012年,由该苑业务骨干参与工作的国家清史工程文献整理项目《张謇全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荣获2013年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2014年,南通北城大桥发现一座清代墓葬,该苑与江苏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墓葬进行了清理。此外,还不定期编辑出版各类业务书籍,举办不同主题的学术讲座。

自2005年百年苑庆以来,随着园林环境、展陈设施、办公条件、服务手段的改进,观众纷至沓来,年接待观众达60万人次,圆满完成了多次**以及国际友人的接待工作。在立足苑区宣传的同时,还将展览、讲座带进学校、社区、医院、工厂、军营等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

目前,南通博物苑已打造多个活动名品牌,如面向未成年人举办的“小小讲解员”培训、“小小讲解科普员”及科普夏令营等活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知南通爱家乡”和“爱鸟护鸟”科普巡讲已延续多年,累计巡讲共达516场,受益观众6.7万人次。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现有志愿者百余名,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累计服务时间近千小时。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志愿讲解、公益导览,逢节假日还有小小讲解员义务讲解实践,更好地方便了市民参观博物苑。2014年,继官方网站、微博开通后,博物苑开通掌上博物馆,数字信息化服务也日益完善。今天的南通博物苑是人们了解南通、亲近科学、接受文化熏陶以及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

5、展馆一瞥

南馆


南通博物苑

南馆原称“博物楼”,建于1906年,是一座西洋式的二层楼房,为博物苑早期建筑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博物馆展览厅。当年主要用以陈列文物、标本。二楼月台悬挂的对联是张謇先生的手迹。

中馆

中馆建于1906年,是南通博物苑最早的建筑,始称测候所,原为三间中式平房,屋顶*设露天平台,放置气象仪器,是南通最早的以现代科学方法观测气象的建筑设施。后测候所迁走,加盖二层尖顶小楼,改称中馆,用以陈列金石,上有张謇先生亲笔题写的匾额。现已成为南通博物苑的标志性建筑。

北馆

北馆建于1911年,位于博物苑最北部,濒临濠河,外墙紧靠濠南路,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楼房,当年楼下陈列化石、鲸骨架,楼上陈列名人字画、金石拓本。

东馆

东馆建于1914年,又称苑事室,是当年博物苑的办公室和接待室。南面原有东西向的苑门,向东有长堤通往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通州师范。现长堤北移并改建五孔怡桥。

新展馆

新展馆建于2005年,由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领衔规划和设计,展陈面积6,330M2。新馆位于博物苑南侧,沿博物苑原址形成二条轴线铺开,将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在一起。

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

为保存乡*献、传承前代文脉,范氏诗文世家的当代传人,也即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画家范曾先生捐资在其家乡南通博物苑建设了《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该馆经过两年多紧张的筹备,于2008年4月16日在南通博物苑正式开馆。

6、苑景掠影

国秀亭

国秀亭建于1908年,初为一封闭式的亭室,用以陈列竹石标本,后改建成现在的样子。国秀亭质朴无华,与国秀坛的竹石假山相得益彰,形成中国古典的园林格局,环境幽雅,景色宜人。

濠南别业

濠南别业是张謇先生的故居,建于1914年,它的主楼是一座英式建筑,由南通籍的著名建筑师孙支厦设计,是我国近代吸收西洋建筑艺术的经典作品。1926年张謇先生在此与世长辞。濠南别业风格别致,气宇轩昂,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通博物苑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人石

美人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美人石是南通历史名园“珠媚园”的遗物。珠媚园败落后,历经坎坷被人弃置常熟江边。后张謇派人运回,置于国秀坛内,并在其上刻《博物苑美人石记》记述这一段历史。

藤东水榭

藤东水榭建于1913年,倚园傍水,古朴精巧,东面临水搭建钓鱼台,是赏景或休憩的绝佳之处,当年张謇常在此宴请宾客。1928年,中国科学社第七次年会在南通召开,梁启超、杨杏佛、竺可桢、丁文江、陶行知等文化名流曾欢聚于此。

上一篇:济南市博物馆

下一篇:武汉博物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