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
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为重庆市第二大城市淡水湖泊,规划总面积323.8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约134.7公顷,占公园总规划面积的41.6%。自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以来,梁平区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多措并举,精心建设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将双桂湖的自然景观、水、湿地和人的活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了梁平第一个“山水入画、竹韵柚香”的湖滨生态景观,以及梁平的*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体育竞技旅游的重要名片。
1、生态保护
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重庆市梁平区张桥社区境内,东临重庆市梁平区体育公园,西至重庆市梁平区竹博园,南以渝万高铁和汇水支流为界,北接重庆市梁平区新城区,为重庆地区第二大城市淡水湖泊。该公园规划总面积323.8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达134.7公顷,是由河流-湖泊-稻田等构成的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配以河口水域湿地、双桂湖湖库景观镶嵌互补的风景资源体系。公园内生物丰富多样,共有脊椎动物182种,包括鸳鸯、红隼、斑头鸺鹠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高等植物706种,包括苏铁、水杉等*保护植物。双桂湖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湿地资源提供了孕育梁平休闲胜地与形象展示窗口的条件。
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它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提供补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流量,控制洪水、保护堤岸、旅游休闲、教育和科研等众多功能,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重庆市梁平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湿地公园的建设,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邀请重庆大学教授、国家湿地公园验收专家评委袁兴中教授为公园建设把脉,以恢复湿地生命健康为目标,结合巴渝民俗文化特征,力争将双桂湖打造为集湿地保护、湿地旅游、湿地科普宣教为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湖上白鹭飞,湖面荷花开”,如今的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湿地公园让置身其中的人仿佛能触摸到生态文明的脉动,这依赖于湿地保护工作的常态化,目前正在完善对湿地公园范围内的垃圾、外来物种的清理工作。
湿地旅游作为公园内的重要一环,众多施工项目进行的如火如荼。观鸟屋、生物多样性监测站、观景平台、上船码头、农作体验小屋等设施正在抓紧建设;各类宣教牌、界碑、界桩已制作完工,正进行安装;重庆市梁平区竹博园内验收路线经过了地面平整、通过散播草籽进行植被恢复,并通过栽植寿竹对双桂湖南岸湖边部分农房进行遮挡;重庆市梁平区竹博园湖尾水搭建了生态浮床,种植了各种水生植物。
湿地科普宣教是公园的一大特色,宣教中心室内装修已基本完成,目前正进行室内布展,湿地文化长廊、荇草特色屋等建筑已初显效果;丘区稻田湿地开展了清除杂灌、农田灌水、田埂加固等工作,目前栽种了部分水生植物。
2、多功能
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它们将双桂湖自然景观、湿地和人的活动完美地融合为一体。
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
其中,湿地保育区是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作为其他区域发展的依托,以保护典型、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目的,注重对珍惜鸟类、两栖类、鱼类生境空间的保护,已对现有的水上活动进行规范,通过修复、改善使水质维持Ⅲ类标准。恢复重建区按照功能与景观相结合,营造优美的水岸和山体植被景观,利用双桂湖南岸现有稻田资源,通过配置各种本地水生植物打造丘区稻田湿地景观工程,以种植竹子和藤蔓植物软化湖岸的生态修复工程来增加湿地元素,逐步增强生态防护功能,达到为双桂湖提供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合理利用区则主要是结合双桂新城建设,建成富有山水城市内涵和湿地文化特色的游憩场所,实现公园的可持续利用。管理服务区作为对外形象窗口,主要有公园管理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管理服务设施。
最值得一提的是准备开始室内布展工程的宣教展示中心,利用重庆市梁平区竹博园内现有的四合院,以“一个生命秘境”为主题,通过“水的密语、湿地探秘、守护秘境”三部曲打造而来。在重庆市梁平区竹博园内以“竹文化”为主题打造了湿地景观小品,结合梁平地方特色文化,创作出不同的生物多样性小品进行宣教展示。宣教展示中心作为湿地公园内一道靓丽的人文风光预计将于年底正式对外开放,届时定能让你在休闲中了解湿地。
据悉,湿地鸟类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为了更好地营造野生动植物生长和栖息的环境,双桂湖湿地公园在湖床上铺设栽植了水生植被的竹床来软化陡岸,提供水鸟栖息点、营造水鸟生存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同时为了丰富市民体验内容,通过稻田景观修复、搭设农作体验小屋,市民可亲自参与水稻种植,体验农作乐趣,增加亲子互动。
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一方面可以给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活动场地,另一方面又倡导了可持续、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它将成为*生态旅游、当地民俗旅游、体育竞技旅游一大新的目的地。
上一篇:云居寺孤桐
下一篇: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