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岛经济区
红岛经济区是青岛市委、市*为实施“三城联动”发展战略,在已先期启动开发的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胶州湾北部园区的基础上,整合空间资源、保护胶州湾底生态岸线,统筹并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设立的。红岛经济区范围包括青岛高新区、青岛出口加工区及红岛街道、河套街道,占地面积约为160平方公里。
中文名称: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别名:红岛经济区、青岛国家高新区
行政区类别:经济技术开发区
所属地区:山东省青岛市
下辖地区:青岛高新区、青岛出口加工区及红岛街道、河套街道
电话区号:0532
面积:陆地面积167平方公里
人口:8.1万人(2012年)
方言:胶辽官话-青岛话-崂山(即墨)话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火车站:红岛站(规划中)
车牌代码:鲁B鲁U
重要功能:将承载市级政务中心
1、简介
2012年5月31日,青岛市委、市*建立红岛经济区管理*,成立红岛经济区工委、管委(筹),与高新区工委、管委一套机构、两套牌子,管辖高新区、青岛出口加工区、红岛街道和河套街道。辖35个社区,户籍总人口8.1万人,陆地面积167平方公里。
2、交通规划
根据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红岛经济区及周边区共设有5条轨道线网,其中3条为轨道快线,分别为地铁M8号线,连接火车北站与新机场,在北岸城区经岙东路——上马中心向西至胶州;M1号线,北岸城区环线,经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医疗中心、奥体中心及CBD商务中心区;R2号线,连接城阳中心、北岸城区中心以及黄岛;R7号线,连接即墨鳌山卫与北岸城区;R8号线,沿胶州湾连接青岛火车站与北岸城区中心区。
3、总体规划
为引领城市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市委、市*确立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其中,北岸城区提出了做高做新,打造科技型、人文型、生态型新区的总体目标。红岛经济区及周边区域总体规划范围南至海岸线、东至胶济线、西至胶州界,用地面积316.7平方公里,考虑到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对城阳、胶州、即墨等周边区域进行统筹研究。其中,红岛经济区范围为红岛、河套街道及高新区,总用地约160平方公里。科技新城是指这里为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产业研发转化基地;高端软件及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创新技术应用示范区。人文新城是要建设国际化城市要素聚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历史文化传承延续,宜业宜居的国际化、创新、活力新城。生态新城是要建设以大规模蓝绿保育为框架基础的生态型城区;环保节能、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等新技术应用与推广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区。红岛经济区及周边区域的功能定位为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上的节点;服务蓝色经济、辐射山东半岛的科技创新中心;软件信息产业、蓝色经济与高端产业聚集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湾“三城联动”的城市中心区之一;交通便利、设施完善、人才汇聚的智慧型、生态型、现代化国际城区。
结合环境容量承载力,红岛经济区及周边区域的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为,建设用地规模17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为135万。其中,红岛经济区范围内建设用地规模9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为70万人。
4、建造示范城区
道路交通系统方面,将借鉴新加坡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的理念,打造“慢行+公共交通”出行链为特征的示范城区。具体为,将按照“轨道、快速路—主干道—支路”三级路网体系进行管理控制;规划“三横四纵”快速路体系;规划“十横十纵”主干路网系统,连接各城市功能组团,承担各组团之间交通联系功能。注重支路网系统规划,提高城市服务运营效率。主次干支路网密度达到7.9公里/平方公里。轨道交通系统将结合重要城市功能区,形成“五线一环”轨道系统,总长度约94.6公里。具体为:M8号线——连接火车北站与新机场,在高新区经岙东路-上马中心向西至胶州和新机场。M10号线——高新区环线,经济管理和商务服务中心、文化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医疗中心、奥体中心及CBD商务中心区。R2号线——连接城阳中心、高新区中心以及黄岛。R4号线——连接北岸城区、即墨南泉、蓝村,预留到平度方向。R6号线——连接北岸城区、城阳、崂山区北。R7号线——连接即墨鳌山卫与高新区。R8号线——沿胶州湾连接青岛火车站与高新区中心区。
红岛片区将承载市级政务中心
将按照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建设标准,布局文化、商务、科技、体育、医疗等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并本着分级配置、体系完善的原则,结合组团布局片区级、社区级公共设施,打造功能突出、内生活力、国际效应强的新城。红岛片区作为区域核心,将承载市级政务中心、文化中心、会议中心、接待中心。产业用地布局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确立以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及科技服务业为支撑的“1+3”产业结构。围绕*智力岛及周边区域培育建设不少于30平方公里的软件科技城,打造城市科技创新中心。正阳路以北集中布局高端装备制造业。居住用地布局方面,将参照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模式,统筹安排村庄安置区,腾拓城市发展空间;依托公共功能中心和集中产业片区,布局居住用地,体现职住平衡的规划理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