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龚氏祠堂

科普小知识2022-09-27 18:25:33
...

龚氏祠堂位于江西省金溪县左坊镇后龚村。1933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黄狮渡大捷后,直属部队进入左坊一带驻防,司令部驻扎在这里。

1、地理位置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部

出金溪县城,沿206国道南行12公里,就可以看到一座名叫猫儿岭的山峰,山下有一个风光绮丽的小山村,这就是左坊镇后龚村。村子不大,人口不多,但这个村子却因有一段烽火连天的红色的历史闻名遐迩,引得络绎不绝的游人前来瞻仰。

从206国道拐进村子,便可以看到一座红色牌坊,牌坊虽然建于现代,却含几分古意。沿牌坊路东去,远远地便可以看见一棵郁郁葱葱的大香樟树,樟树下是一座古老的祠堂,这便是龚氏祠堂,龚氏祠堂就是当年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

2、旧址概况

祠堂已有400多年历史,坐南背北,四面砖墙,占地700多平方米。厅堂内一律青石板铺地,两边厢房由木板缀贴;分上下两厅,中间有一天井,房梁为穿斗式屋架,由32根硕大的圆木支撑着;下厅装有一扇木质双合大门,正对着一望无垠的田畈;两边耳门,仅容一人穿行,一门直通村中,另一门则通往山林。

走进龚氏祠堂,规模宏大,建筑简朴,虽为金溪常见的祭祠,又经历70多年的风风雨雨,但是仍然保存完好。祠堂的正厅*悬挂着11位伟人的相片。祠堂厅堂中有一条造型别致的风雨过廊,廊上四根大木柱中间有一方桌。一村民介绍,这是*、朱德、王稼祥及红军将领发布作战命令之处。

龚氏祠堂是由主、次厅堂和下屋三栋建筑连成一体的,次厅堂较主厅小一些,厅堂内悬挂的是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的画像,陈列了“黄狮渡大捷”绘画图片和朱德在后龚村的故事。次厅堂还保存着当年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的储藏室、养病室及红军标语仍依稀可辨,值得人们瞻仰和缅怀。

3、相关历史

1933年1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黄狮渡(时属金溪)大捷后,红一军团长**、政委聂荣臻,红三军团长*、政委滕代远,红五军团副军团长赵博生率部运动至金溪左坊营一带集结待命。红军总政委*、总司令朱德、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率直属部队越过猫儿岭,来到左坊后龚村,并将司令部设在后龚龚氏宗祠。

红军进驻后龚后,朱总司令带领战士在所住小屋背后的竹山脚下挖了一个防空洞,并在后龚王家仓村背后的山上和王家祠堂里召开过俘虏会。红军在后龚期间,在龚氏宗祠等处书写了不少红军标语,并在龚氏宗祠内设有储藏室、养病室、炊事场、杂襍室,这些标语和场所名至今仍保留完好。

红军与当地群众相处融洽,除了帮当地百姓打井外,还时常帮他们挑水劈柴、打扫卫生、修房检漏。群众感谢红军,不仅送物资慰劳部队,帮红军作向导、送情报,还踊跃报名参加红军。朱总司令有感老百姓的淳朴善良和大力支持,在住处附近亲自栽下桂花树,以示军民友好,百姓吉祥。

4、革命遗迹


红军生活用品

当时村里流行一首歌谣:“三二年冬(公历1933年1月)雪飘零,红军越过猫咪岭(也就是猫儿岭);跨过小港穿茂林,浩浩荡荡进县城。家家户户早早起,村村寨寨传佳音;三三两两结成伴,高高兴兴迎红军。锣鼓响,鞭炮鸣,男女老少笑盈盈;金溪城头飘红旗,风吹云散天放晴!”至今村中老人还能哼唱。

祠堂中仍留存有当年红军书写的“杂什室”、“炊事房”、“储藏室”、“养病室”等标牌和“粉碎敌人大举进攻”、“打倒帝国主义走狗*”、“欢迎白军兄弟来当红军”等宣传标语。

5、旧址维护

后龚村几代村民都十分珍爱龚氏祠堂这一历史文物,在战争年代,为了保护好这一文物,一些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建国后,村民更加重视对祠堂的保护,始终坚持对祠堂进行维修。为了保护好龚氏祠堂,近年来,村民又先后筹集资金7万元,对祠堂进行了全面修缮。

6、红色后龚


红色后龚

为加大革命历史遗迹保护力度,充分挖掘利用好红色革命资源,同时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金溪县立足后龚村红一方面军旧址保护与利用,总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主要包括游客中心、主景区、演示区三大部分的红色教育基地,使后龚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村落”。

广场中心,*、朱德和王稼祥三位革命元勋主体雕塑醒目,周边仿古围墙镶有22副浮雕,充分展示了金溪战役、红军足迹、鱼水情深等历史风采,也是游客合影留念的必选之地;在主景区,朱德旧居、*旧居、司令部旧址、卫生部和通讯连旧址等十三栋古建筑,充分还原当年红一方面军进驻后龚的原貌。

这些旧址由一条总长达2.5公里的仿古石板路延绵串联,再配以道路两侧草坪音响,一首首优美动听的红色歌曲在小路间回荡,营造出浓郁的红色旅游文化氛围,令游客们切身体验到红军的日子;在演示区,主要通过图片展示、声光电组合集中反映当年红一方面军在金溪战斗、生活的历史场景,让游人追寻着革命先烈们的足迹,重温红色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