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保罗·比亚

科普小知识2022-09-27 21:49:28
...

保罗·比亚(PaulBiya),1933年2月13日出生,喀麦隆第二任总统、政治家、外交家、国务活动家。保罗·比亚,现年85岁,早年曾留学法国,获国际公法学士学位。比亚1962年起进入喀麦隆*任职,曾任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总统府秘书长等职务。比亚1975年出任总理,1982年出任总统,1984年、1988年、1992年、1997年、2004年、2011年连续6次当选总统。比亚于1987年、1993年、2003年和2011年、2018年5次正式访华。

中文名:保罗·比亚

外文名:PaulBiya

1、人物简历

保罗·比亚,现年85岁,早年曾留学法国,获国际公法学士学位。比亚1962年起进入喀麦隆*任职,曾任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总统府秘书长等职务。

比亚1975年出任总理,1982年出任总统,1984年、1988年、1992年、1997年、2004年、2011年连续6次当选总统。

2、家庭生活

保罗·比亚爱好体育、文娱,喜欢骑自行车和打网球。

比亚结过两次婚,第一任夫人珍妮-伊蕾娜·比亚,1992年7月29日去世,第一段婚姻育有长子弗兰克·伊曼纽尔·比亚。

1994年4月23日,保罗·比亚与小他38岁的尚塔尔·比亚结婚。第二段婚姻育有两个子女:次子保罗·儒尼奥·比亚和女儿安纳斯塔西亚·布伦达·比亚。

3、求学经历

在埃代阿和阿科诺教会学校完成初等教育。

曾就读于雅温得的“勒克莱尔将军”公立中学。

赴法国留学,就读于巴黎路易勒格朗中学。

1956年起先后就读于巴黎大学经济和法学院、巴黎政治学院、法国国家行政学院。

1960年进入海外高等研究学院进一步攻读法律和政治学。

1961年获国际公法学士学位。

1962年获国际关系学高级研究生毕业证书后回国。

4、政治生涯


外交会晤

1962年9月——1964年12月任总统府特派员,负责*总统使团的工作。

1964年1月——1965年7月任国民教育部办公厅主任。

1965年7月——1967年12月任教育、青年和文化部秘书长。

1967年12月——1968年1月任总统府民事办公厅主任。

1968年1月——1975年6月任国务部长级总统府秘书长。

1975年2月当选为执政党——喀麦隆民族联盟*委员会委员、政治局委员。

1975年6月30日任喀麦隆联合**总理。

1979年6月宪法修改后成为法定的总统继承人。

1980年3月当选为喀麦隆民族联盟*委员会全国第二副主席。

1982年11月6日哈吉·阿赫马杜·阿希乔总统提前引退后,保罗·比亚接任喀麦隆联合*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1983年9月当选为喀麦隆民族联盟*委员会全国主席。

1984年1月提前大选后正式当选为联合*总统,宣布喀麦隆联合*改名为喀麦隆*。

1985年3月24日宣布喀麦隆民族联盟改名为喀麦隆人民*联盟,任联盟*委员会全国主席。

1990年、1997年和2011年连续当选为喀麦隆人民*联盟全国主席。

1988年、1992年、1997年和2004年连任总统。

2011年10月,78岁的比亚第六次连选连任,11月3日宣誓就职,任期7年。比亚在就职演说中宣布,在未来7年执政期间,他将领导*全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重点发展农业、能源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喀麦隆建设成新兴经济体。

1996年7月8日——1997年6月2日任非洲统一组织主席。

5、执政措施

政治变革


保罗·比亚

保罗·比亚执政以来基本上继承前任经过22年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统一、平衡、稳妥的政策原则,开始时也注意汲取前任的教训,在部族矛盾、地区冲突的漩涡中谨慎小心。但随着经济发展日益困难,部族矛盾逐渐尖锐,比亚总统处境困难。特别是他采取集中个*力以及重用贝蒂族的做法,引起各方不满,加剧了政局动荡。为了控制政局,减轻“*化”浪潮的冲击,比亚总统不得不实施变革,为此1990年12月决定实施多党制,1991年4月修改宪法,恢复总理职位并宣布实行大赦。1992年10月喀麦隆举行首届多党立法选举和总统选举,比亚连任总统,组成以执政党“喀麦隆人民*联盟”(简称人民盟)为主体的五党联合*。但是他面对着47个反对党的猛烈攻击,同时部族主义、地区主义趁机卷土重来,并且日益猖獗,因此,比亚总统的处境依然十分艰难。

保罗·比亚对内实行“民族复兴”纲领,主张“*化和民族融合”,经过90年代初期的震荡,政局保持了长期稳定;经济上实行有领导的“*主义”政策;对外奉行独立、不结盟和广泛国际合作政策。

1995年12月喀麦隆第六次修改宪法。根据修改后的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任期由5年延长至7年,可连任一届。1996年1月正式颁布新宪法,并举行市镇选举,人民*联盟获全国2/3市镇席位,反对党在部分西、北地区获胜。1997年5月17日,喀举行多党*化以来的第二次立法选举。比亚总统领导的喀麦隆人民*联盟再次获胜,获得议会总共180个席位中的116席,两个主要反对党社会*阵线和全国*进步联盟分获43席和13席。1997年10月喀举行总统选举,比亚以92.57%的得票再度当选总统。2004年10月,比亚以70.92%的得票第五次当选总统。12月7日,喀组成以人民盟为主、其他政党参与的新*。

1998年1月,执政党人民盟与反对党社民阵举行第三轮协商对话会议,双方分别提交了《为推进对话、促进和平*的良好行为规范草案》、《对社民阵的建议》和《社民阵促进和平*的建议》。1月19~23日,喀航空公司职工罢工,要求调整公司管理方法和改善职工待遇。罢工导致喀国内、国际航空运输线路全面瘫痪。喀*随即撤换了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建立专门委员会解决此事并允诺提高职工工资待遇。24日航空公司恢复正常工作。2007年7月,喀举行立法和市镇选举,人民盟分获85%和83%的席位。2008年2月,杜阿拉市运输行业工人举行罢工,并迅速演变为包括雅温得在内31座城市的*。喀*后出动军警平息*。

2008年4月10日,喀麦隆国民议会以压倒多数通过*提交的第七次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对总统任届的限制。根据宪法修正案,喀麦隆总统通过直接选举产生,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宪法修正案还规定,经宪法委员会确定总统因死亡、辞职或其他永久性故障而缺位时,新总统的选举必须在总统缺位后20天至120天以内进行,而不是现行宪法规定的在总统缺位后20天至40天以内进行。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免总理和根据总理的建议任命*其他成员,颁布法律和法令,必要时可提前举行总统选举、宣布紧急状态,主持最高国防会议、最高司法会议和部际有关国际关系国际关系问题的会议。总理是*首脑,领导*工作,负责执行法律,行使制定规章权,任命行政官员。立法权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行使。国民议会每年召开3次例会,主要讨论和批准国家年度财政预算,审议和通过法律草案。*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

喀国民议会以157票支持、5票反对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喀国民议会共有180个席位,其中,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任全国主席的喀执政党人民*联盟占153席。喀最大激进反对党社会*阵线15名*在投票时弃权离场。2011年10月9日,喀麦隆举行总统选举,比亚以77.989%的得票率第六次当选总统。2013年4月举行首届参议院选举,9月举行立法和市镇选举,执政党获得胜利。

发展经济

比亚总统执政后,继续贯彻执行原来的经济发展政策,使经济得以稳步发展。喀麦隆经济增长率1960~1970年为3.7%,1970~1980年为5.6%,到20世纪80年代保持在7%左右;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也由独立时的70美元,增至1981年的880美元,到1989年达1200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发展指标,喀麦隆已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喀麦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在改造殖民地性质的经济结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通过不懈的“绿色革命”,喀麦隆粮食自给的目标基本已经实现,从而部分地改造了农业生产的畸形结构。

但是,喀麦隆独立以来在发展经济过程除了国内政局动荡、人口膨胀、干旱、法郎贬值等原因外,长期影响经济发展的是世界市场的需求量及其价格的变化。由于喀麦隆经济至今仍以出口作物和石油为主,80年代以来咖啡、可可价格一再下跌,1986年以来石油价格也下跌,严重影响了喀麦隆的财政收入,生产不断萎缩,致使国内生产总值连年下降,从1989~1990年的32870亿非洲法郎,降低到1992~1993年的27380亿。

为克服困难,喀麦隆*采取了一些紧缩措施,并于1988年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结构性调整”的建议。1991年,喀麦隆*不得不进一步实施紧缩政策,首先是压缩开支,主要是减少行政开支和国家工作人员的住房、水电补贴及其基本工资;其次是改革价格*;其三是开辟新税源,扩大税基;其四是在继续整顿银行和国营、准国营企业的同时推行私有化;其五是建立工业*区,开发新油田;最后是成立投资管理局,实施新的投资法,鼓励进口*化。但是这些措施并未产生多少积极效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署的四期结构调整计划均未完成。相反,它造成通货膨胀,失业人口增加,人民生活困难。1993年、1994年再次减薪已引起社会动荡。1994年非洲法郎贬值,当年下半年后,喀麦隆经济形势开始好转,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外贸结构有所改善,工农业产量有所增加,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据非洲发展银行1999年发展报告,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8.59亿美元,1980~1990年的年均增长率为5.7%,1991~1998年为-1.8%。另据世界银行1998/99年发展报告,1997年人均收入为650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90。

喀*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财政管理,推进私有化,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保持增长。2000年,喀顺利完成第五期结调计划,并被批准加入“重债穷国”减债计划。2000年至2003年,喀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助下实施第二个“减贫促增长”计划。2006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认喀达到“重债穷国减债计划”完成点,喀外债获大幅减免。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喀财政关税和出口产品收入骤减,外部投资和信贷收紧,失业人数增多。2009年,喀*公布《2035年远景规划》,重点是发展农业,扩大能源生产,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努力改善依赖原材料出口型经济结构,争取到2035年使喀成为经济名列非洲前茅的新兴国家。此后,喀*积极平抑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加紧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解决能源供应短缺等问题,大力改善投资环境,经济平稳增长。2013年主要经济指标为:国内生产总值(GDP):274.81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408美元,经济增长率:4.8%,货币名称:中非金融合作法郎(FCFA,简称非洲法郎),汇率:1美元=492非洲法郎,通货膨胀率:2%。

全方位外交


喀麦隆总统比亚游览八达岭长城

保罗·比亚执政后基本延续了其前任的外交方针,对外奉行独立、不结盟、灵活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政策。反对外来*干涉非洲国家内政,积极推动非洲团结和合作,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重视地区合作,积极参与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努力实现合作伙伴多样化。要求国际社会充分关注发展中国家诉求,主张建立更加多元、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地区事务,努力推动非洲国家的团结和合作。认为贫困是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严重威胁,没有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不能光谈人民的*权而无视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比亚执政后一直保持与前宗主国法国之间密切的传统特殊关系。两国签有合作条约和有关经济、货币、财政、军事、司法等10多项合作协定。法是喀最大援助国和投资国。比亚*重视发展同美国的关系。美是喀主要贸易伙伴。喀主要向美出口石油和矿石、美企业在喀油气开发、矿业、城市交通、电力等多个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两国*间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军事、农业和教育领域。1989年9月喀麦隆申请加入英联邦,1995年11月1日获得批准,11月10~13日,比亚总统首次出席了在新西兰的奥克兰举行的英联邦第三十届首脑会议。英联邦向喀提供援助,用于*、良政、扶贫和高教等领域的几十个合作项目。

保罗·比亚重视对华关系,多次访华,保罗·比亚总统曾于1987年3月、1993年10月、2003年9月三次正式访华,并于2006年11月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11年7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喀麦隆与中国自建交后两国关系稳步发展,高层互访不断,在各个领域进行了真诚友好的合作。与前苏联-俄罗斯的关系方面,1989年9月喀麦隆人民*联盟青年组织代表团访问苏联。1990年9月苏联共青团代表团访喀。喀苏两国签有经济技术、文化和科技合作协定等。苏进口喀咖啡、可可、木材,向喀出口汽车和冻鱼,两国每年贸易额约4000万卢。苏联解体后,喀与俄罗斯保持外交关系。

收回巴卡西半岛,喀麦隆与尼日利亚边界长1680多公里。由于历史原因,双方曾在一些陆海疆界存有争议。2006年6月,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斡旋下,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与尼日利亚总统奥卢塞贡·奥巴桑乔签署和平协议,尼日利亚从巴卡西半岛撤军,半岛争端和平解决。2008年8月,尼正式将巴卡西半岛主权移交喀方。

国防现代化

保罗·比亚总统十分重视国防建设和军队发展。2001年8月26日,保罗·比亚签署了21项命令,将对本国军队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以早日实现国防现代化。根据总统令,这次喀军队改革的重点是,对国防管理机构和整个武装部队系统实行“精兵简政”,建立一支职业化、年轻化、高效率的军队。

保罗·比亚在2001年12月20日强调,喀麦隆处于风云变幻和危机四伏的环境之中,必须建立起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比亚在此间举行的喀麦隆军校68名年轻军官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时说,喀麦隆希望国泰民安,并尽可能地帮助那些发生动乱的邻国解决危机。喀麦隆不威胁任何国家,坚持通过国际机构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但实行这种明智的政策必须有一支强大而忠心报国的军队作后盾。他号召全军将士支持他把军队改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进行到底。

经过军事改革,建立总统-国防部长-大军区司令-省军区司令的垂直领导*。全国分为三个多军种大军区,司令部分别设在雅温得、杜阿拉和加鲁阿,这三地还设立三个宪兵军区。十个省内设立十个陆军防区。2006年,喀麦隆武装部队总兵力23100人,其中陆军12500人,海军1300人,空军300人,宪兵9000人。2009年度国防预算1620.85亿非洲法郎,占国家预算的7.04%。

6、访华经历

国家主席*2018年3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同喀麦隆总统比亚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充分发挥两国友谊基础深厚、合作潜力巨大等优势,推动中喀关系迈向更高水平。

*指出,比亚总统是非洲资深*,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总统先生是今年第一位来华访问的非洲国家元首,也是今年中国全国“两会”后到访的首位外国元首。喀麦隆是中国在非洲的传统友好国家和重要合作伙伴。建交47年来,两国始终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中喀友好深入人心。中方愿同喀方一道,深化两国合作,增强中喀关系战略性,推动中喀关系迈向更高水平,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强调,中喀要保持高层及各层级交往,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中方支持喀方自主选择发展道路。要扩大两国贸易往来,加强重点领域互利合作。中方支持喀方加快工业化进程,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赴喀投资兴业。要继续密切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中方愿同喀方加强和平安全领域和国际事务中合作,维护好非洲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欢迎喀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中方一道,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指出,几十年来,中非始终真诚友好、团结合作,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中方秉持正确义利观,奉行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中非合作的要义就是把中国自身发展同助力非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始终同非洲国家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永远做非洲的真诚朋友和可靠伙伴。

比亚代表喀麦隆*和人民再次诚挚祝贺*当选中国国家主席。比亚表示,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之上的喀中友谊源远流长,经受了时间考验。中国长期以来的友好帮助促进了喀麦隆经济社会发展,直接造福了喀麦隆人民。喀方致力于加强喀中战略合作,欢迎中国企业加大对喀投资,促进喀工业、农业、能源、交通、社会住房、新技术等发展。喀麦隆高度赞赏“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合作。中国对非政策在非洲是广受欢迎的。喀麦隆坚定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喀中两国都主张尊重各国主权、不干涉内政,维护世界贸易规则,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立场。喀方愿密切同中方在联合国等多边框架内交流合作。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经济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等领域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会谈前,*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比亚举行欢迎仪式。*主席夫人彭丽媛,**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何立峰等参加。

比亚曾于1987年、1993年、2003年和2011年4次正式访华,并于2006年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上一篇:保罗·赫希

下一篇:保罗·巴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