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身份
《父亲的身份》是高群书执导的一部谍战剧,由陈建斌、俞飞鸿领衔主演。该剧讲述了1948年青城一名美军少校被刺杀之后,引发了一系列包含亲情、爱情、友情及人性善恶较量的故事。该剧于2016年4月21日在央视一套播出。
l:中文名:父亲的身份
l:出品时间:2014年
l:出品公司:北京凤凰联动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l:制片地区:*
l:拍摄地点:天津/北京
l:发行公司:北京凤凰联动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l:首播时间:2016年4月21日
l:导演:高群书
l:编剧:金海曙/雷薪琳
l:主演:陈建斌/俞飞鸿/曹卫宇/齐溪
l:集数:40集
l:每集长度:45分钟
l:类型:谍战
l:在线播放平台:CNTV
1、剧情简介
1948年初,青城发生了一起美军被刺杀案件,特调局要员俞北平被派往青城调查此案。他深知特调局委派自己调查此案的深层目的,旨在甄别自己的身份。深陷危机的俞北平在青城见到失散多年的亲生女儿。女儿身份神秘,正在调查自己。俞北平与现任妻子的女儿徐丹妮在青城上大学,思想左倾,对父亲特务身份嗤之以鼻,正爱着一名有家室的教授,让俞北平很苦恼。俞北平一方面要完成组织最高任务,一方面小心翼翼保护着自己的两个女儿。最终,大女儿为保护他而牺牲,小女儿直到和父亲分离,才恍然明白:父亲是一名真正的*员。但从此两人却永隔天涯。
2、分集剧情
第1集
1948年春,*情报机构发现*活动踪迹,南京国防部二厅郑翊处长一路追查,锁定道济银行董事长张瀚民。危急关头,张瀚民为掩护深度潜伏的同志俞北平自杀。俞北平的公开身份是南京国防部二厅军事技术处处长,既是郑翊的同事,又是二厅副厅长徐文正的女婿。在张瀚民事件中,俞北平被郑翊盯上,20多年的潜伏生涯面临终结。与此同时,远在山东清城,美军少校约翰被刺杀,所携绝密文件或已泄露。徐文正接到郑翊的报告后,决定任命俞北平为特派员,前往清城调查此案。此举一箭双雕,既能查清约翰枪杀案真相,又能甄别俞北平的真实身份。此时的俞北平已走入死局,张瀚民之死使他失去了上线联络员。张瀚民临终前托付他进一步追查代号“比基尼”的《清城轴心中美联合攻防部署》,也已成为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徐文正和郑翊已经在清城,为俞北平准备下了一个精心谋划的陷阱。
第2集
俞北平携夫人徐咏仪刚刚抵达清城,便被告知在清城大学上学的女儿徐丹妮被捕。徐丹妮一心反抗自己的特务家庭,在一次抓捕行动中掩护*曹旭东,最棘手的是,曹旭东恰好是“约翰案”涉案的关键人物之一。俞北平亲自审讯徐丹妮,徐丹妮任性倔强,拒不合作,父女俩僵持不下。“约翰案”初步得出结论,系*所为,目标是约翰手中的绝密文件《攻防部署》,但案件仍疑点重重。清城特调局内部同样乱作一团,“约翰案”锁定的5名嫌疑人均来自特调局,目前5人已被监控,局内人心涣散,各自打算,派系斗争激烈。尤以局长吴昆才老奸巨猾,阳奉阴违,深谙人事斗争,这令俞北平在清城的工作举步维艰。就在清城一团乱麻时,郑翊根据张瀚民的线索继续追踪,发现了识破俞北平身份的重要证据。郑翊制定了一份假《攻防部署》准备带到清城,等待俞北平上钩。
第3集
郑翊下令吴昆才对俞北平实行一级监控,收到密令的吴昆才左右为难,深知这是一场上层之间的斗争,自己不得不在两个处长之间来回周旋。警务司令部在俞北平的压力下放徐丹妮回家,可是徐丹妮并不领父亲的情。美方派遣联络员林莎介入调查案件,林莎与特调局情报处处长程忠义是旧时恋人,程忠义通过分析告诉林莎不可能是特调局泄露了约翰的行踪。吴昆才接到郑翊的监控命令,设计为俞北平安排接风宴,实则调虎离山,在他的别墅里安装监听器。“约翰案”涉案人员之一、特调局副主任蒋维民向俞北平透露,“约翰案”是一场阴谋,这场看似找出真凶的行动,实为局里内斗,有人借此排除异己,矛头直指吴昆才。俞北平不置可否,却又不敢对蒋维民有所回应,因为如果“约翰案”真是*所为,被怀疑的5个人当中或许就有自己的同志,包括蒋维民。
第4集
吴昆才向郑翊讨要监控俞北平的理由,害怕得罪徐文正。郑翊告诉吴昆才怀疑俞北平的线索,吴昆才表面允诺,心里依然觉得是高层的内斗。“约翰案”随着舞女赵冰冰的出现有了重大突破。有证据表明,蒋维民伙同赵冰冰里应外合共同策划谋杀约翰,蒋维民、赵冰冰疑为*,尤其赵冰冰在事发后便失踪了。得知这一消息,俞北平心情复杂,蒋维民如果身份可靠,将是他与组织联系的救命稻草。俞北平决定冒险寻找真相,很快,他发现了蒋维民是同志的证据,但仍心存疑虑。清城之行,俞北平要交出的第一份考卷便是揪出刺杀约翰的真凶,随着蒋维民慢慢浮出水面,郑翊静待俞北平交出答卷。
第5集
甄别蒋维民身份陷入困顿之时,俞北平的女儿徐丹妮再出状况。俞北平惊讶地发现,女儿竟将*员曹旭东藏匿在家中。俞北平震怒,父女俩剑拔弩张,徐丹妮不惜以死相逼,俞北平不得不让步,冒险保护曹旭东。徐丹妮为何能突破小白楼层层警卫,将一个*员带回家。俞北平感觉自己掉进了一个陷阱。特调局行动队队长张凯是吴昆才的小舅子,此时正沾沾自喜地在郑翊面前邀功。曹旭东确系张凯的有意安排,为的是试探俞北平的真实身份。郑翊不喜反怒,她想要找的不是被逼出来的*员。俞北平给徐丹妮过18岁生日,郑翊和吴昆才意外到场,郑翊有证据进一步确认蒋维民的*员身份,俞北平只要稍有迟疑,不仅无法完成张瀚民留给自己的任务,潜伏生涯也将就此结束。俞北平当着女儿的面指责吴昆才故意放曹旭东进小白楼并实施监控,让女儿明白深陷危境。
第6集
俞北平开始主动出击,他在赵冰冰的首饰里做了手脚,放进张瀚民给自己的《攻防部署》胶片,而上面的代码出自吴昆才。美方派遣联络员林莎调查后发现,约翰被刺杀完全有可能是特调局所为。郑翊以评估《攻防部署》泄密范围为由,正式进入清城特调局,监督调查“约翰案”。俞北平利用审讯机会接近蒋维民,打算最后冒险试探身份,但蒋维民仍然敌我难辨,俞北平迟迟不能做出决断。郑翊发现张瀚民曾经传递情报的方式不是丢掉的打火机,而是用磁铁吸在打火机上的梅花扣,幸亏俞北平提前做好准备,才逃过一劫。俞北平一边应对危机,一边修复和女儿的关系。局面复杂之时,蒋维民忽然遭到暗杀,幸好躲过一劫,现场证据表明凶手系俞北平,郑翊困惑。
第7集
俞北平在蒋维民处搜获大量吴昆才贪污受贿的证据,他忽然心生一计,计划借吴昆才之手达到目的。吴昆才对小舅子张凯的行为感到焦头烂额,张凯向吴昆才坦白,是自己谋划暗杀蒋维民并栽赃陷害俞北平。俞北平找到了赵冰冰的踪迹,通过试探,发现对方并非同志。“约翰案”又有了重大突破,在案发现场,林莎找到新证据,坐实蒋维民系幕后凶手。就在一切即将水落石出之时,俞北平忽然遭人暗算,死里逃生。俞北平告诉林莎,有人想要杀人灭口,掩盖真相。蒋维民到底是“约翰案”真凶还是内部斗争的牺牲品?“约翰案”再次成谜,林莎打算重启调查。俞北平向郑翊出示吴昆才贪腐的证据,以证明这是一场内部斗争,郑翊无从辩驳,但她深知俞北平只是想将计就计,引美方重启调查,好找机会为蒋维民洗脱罪名。一切正朝着俞北平预想的方向发展,组织也正在想方设法与俞北平重新建立联系。
第8集
“约翰案”仍然迷雾重重,南京却突然密电要求立刻结束,处决蒋维民。俞北平不解,郑翊却欣然,考验俞北平的时候到了。刑讯室内,郑翊监督俞北平执行枪决命令,一番激烈挣扎之后,俞北平最终将枪口对准了蒋维民。林莎重启调查“约翰案”,在赵冰冰的首饰里,她发现了绝密文件《攻防部署》的胶片,而整个特调局,吴昆才是《攻防部署》的唯一知情人。俞北平已然接近“约翰案”真相,他在赵冰冰的酒店放火,故意引出特调局调查,因为只有牵连出张凯,才能彻底扳倒吴昆才,自己才能以清城特调局负责人的身份接近《攻防部署》。
第9集
张凯与被误认为是*员的赵冰冰勾结一事暴露,郑翊对张凯下达通缉令。随着张凯与赵冰冰的关系浮出水面,种种证据表明,张凯才是“约翰案”的真凶。张凯想方设法搭救吴昆才,他以徐丹妮为人质威胁俞北平,要俞北平协助去救吴昆才。俞北平为救女儿,临危引诱张凯写下“约翰案”的自白,表面看是给吴昆才留条生路,其实这是俞北平给自己留的一条后路。张凯在俞北平的协助下闯进拘押所,意欲劫狱,吴昆才反而恼羞成怒。原来,打死美军少校约翰、陷害蒋维民,这一切都是南京的命令,背后有着更大的阴谋,张凯的鲁莽行为反而将自己和吴昆才置于危险境地,张凯追悔莫及。
第10集
俞北平孤身前去解救徐丹妮,被及时赶来的张凯拦截,二人近身搏斗,混乱中,赵冰冰被张凯灭口,张凯最后也死在俞北平手中,徐丹妮被救出。此时,俞北平已明白“约翰案”中并无同志介入,那么自己设计栽赃吴昆才的证据反而成了重大疏漏,必须找到另一只替罪羊。美方对南京交出的“约翰案”最终结论心存疑虑,林莎坚持调查,她找到曾经的恋人、特调局情报处处长程忠义了解情况。林莎的行为让刚刚平息乱局的俞北平感到不安。组织派遣谢楠与俞北平重新建立联系,经证实,原来“约翰案”是*代号“比基尼”计划的一部分,打死约翰,栽赃*,目的是把美国拖进中国内战。但蒋维民已死,一切已有定论,俞北平知道,想要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把真相公之于众,唯一的突破口是张凯。“约翰案”后,俞北平被任命为特调局代理主任,似乎离目标《攻防部署》更近了一步。
第11集
在南京的授意下,吴昆才被释放,但仍遭软禁,结怨已深的同事趁机落井下石,吴昆才难以忍受狼狈逃出,手握南京与苏联的秘密协议寻求美方保护。不仅如此,吴昆才还消除了美方对于“约翰案”的疑虑,作为交换,美方安排他重回《攻防部署》修改小组。吴昆才再次受到重用。虽然“约翰案”完结,但郑翊深知俞北平的最终目的是《攻防部署》,她仍对俞北平充满怀疑,精心谋划等待俞北平上钩,吴昆才投美便是郑翊阴谋的第一步。俞北平计划既要吃掉郑翊丢下的诱饵,还要彻底破坏“比基尼”计划。徐丹妮因为父亲的特务身份在学校遭到排挤,老师迟又一安慰她,一场爱情正在悄然酝酿。林莎根据种种可疑迹象,开始怀疑俞北平的真实身份。
第12集
《攻防部署》已遭泄露,*、美方协商对部署进行修改,组织令俞北平尽快获取《攻防部署》修改方案,俞北平打算从吴昆才下手。俞北平、谢楠二人配合,从吴昆才处窃取部分情报。但俞北平不知,自己咬下的正是郑翊丢下的诱饵,他们费尽心思窃取的是郑翊精心伪造的假部署。郑翊计划利用这份假部署试探出俞北平的真实身份,同时让俞北平遭到*怀疑,还能平定中原之战,一箭三雕。俞北平对一切全然不知,紧咬诱饵不放,谢楠的身份也遭到暴露。就在郑翊以为胜利终于到来时,一封张凯的自白书令情势急转直下。在自白书中,张凯揭露了“约翰案”背后的真相,令舆论哗然,美方宣布不介入中国局势,南京精心布局的“比基尼”计划瞬间崩盘,吴昆才再次被立案调查,俞北平则顶替吴昆才,成为《攻防部署》修改小组的成员。郑翊不得不动用高层关系,全力阻止俞北平进入《攻防部署》修改小组。
第13集
随着“比基尼”计划崩盘,*高层引发地震,保密局与特调局间的斗争愈加激烈,俞北平的岳父徐文正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保密局要求介入调查“比基尼”计划外泄事件,向徐文正提出紧急将俞北平、郑翊带回南京调查,徐文正内心不满,却无可奈何。此时,俞北平正在吴昆才处寻找《攻防部署》剩余情报,郑翊静待俞北平上钩。千钧一发之际,保密局意外介入,将俞北平带回南京。俞北平不知保密局的突然现身让自己躲过一劫,更不知南京有一个更大的圈套在等着自己。林莎不信官方结论,一直调查“约翰案”真相,其真实身份和目的引来俞北平警觉。徐丹妮在学校失去演出资格,迟又一再次替她出头并安慰她。徐丹妮鼓起勇气向迟又一表白。
第14集
经过调查,俞北平不降反升,他也将《攻防部署》完整情报传回组织。任务完成,但俞北平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接下来,保密局的何群处长、美方的林莎都将入驻清城特调局,等待俞北平的是更加复杂的局面。徐文正被正式架空,而女婿俞北平不降反升,这令他感到不安。这一切都是郑翊谋划的,她通过假部署对俞北平和徐文正实施反间计,而对俞北平的明升是希望他放松警惕。郑翊死咬俞北平不放的行为得到了保密局高层的赞赏,何群有意拉拢,希望郑翊能看清局势,离开徐文正。郑翊态度坚决,只为扳倒俞北平,不想涉及内斗。由于对林莎身份的怀疑,谢楠开始了对林莎的监控,孰不知自己早已被郑翊的人监视起来。
第15集
“约翰案”终于结案。俞北平回想种种蹊跷,怀疑从吴昆才手中获取的《攻防部署》存在问题,为确保无误,他打算另辟蹊径,从刚刚加入《攻防部署》修改小组的林莎下手。面对俞北平,林莎同样有隐秘的目的。俞北平试图接近林莎获取情报,不想反遭林莎设计。在药物的作用下,俞北平向林莎坦白过往,透露自己曾参加北伐战争,也因此失去了前妻和孩子。在前线,我军节节败退,事实证明,俞北平传递出来的《攻防部署》存在重大问题。俞北平意识到自己踩进了郑翊和吴昆才联手布下的反间计圈套,被困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幸好组织并没有上当,这让俞北平暗自庆幸。
3、演员表
演员 |
角色 |
陈建斌 |
俞北平 |
俞飞鸿 |
郑翊 |
曹卫宇 |
吴昆才 |
齐溪 |
林莎 |
俞灏明 |
杜明达 |
崔可法 |
郑介民 |
冯恩鹤 |
徐文正 |
何铁红 |
孙德利 |
李育生 |
宋强 |
李煜 |
徐咏仪 |
林熙越 |
迟又一 |
任帅 |
何群 |
安琥 |
林冲 |
鲍国安 |
张翰民 |
张立 |
张凯 |
周铁 |
程忠义 |
朱颜曼滋 |
徐丹妮 |
邓明将 |
王科长 |
4、职员表
高群书 |
金海曙/雷薪琳 |
刘寅 |
肖海航 |
张肇达 |
李德成 |
5、角色介绍
剧中形象 |
角色介绍 |
|
|
|
|
|
|
|
|
|
|
|
|
6、音乐原声
曲名 |
作词 |
作曲 |
演唱 |
备注 |
《谁》 |
吴浩箐 |
马上又 |
马上又 |
主题曲 |
7、幕后花絮
1、曹卫宇、陈建斌在戏中虽然激烈对抗,斗智斗勇;但在戏外,作为老同学的两人时常聚会吃饭,交流感情。
2、该剧拍摄时正值严冬,加上天津干冷的气候,片场温度都在零下左右,但演员仍然坚持拍摄,苦中作乐。在片场的休息室里,演员们一下戏就围坐在“小太阳”周围,分享零食,互相调侃。
8、播出信息
播出日期 |
播出平台 |
2016年4月21日 |
央视一套 |
9、剧集评价
《父亲的身份》故事切入角度独特,从一个我党高级情工人员的家庭生活入手,以谍战的悬疑推理为经、以父亲和三个子女间的情感纠葛为纬,折射出了我党地下工作者情感丰富而信念坚定的内心世界。诠释了*与中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较量,揭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相比以往同类作品,该剧在剧情设置上曲折惊险,背景开阔,推理缜密,塑造了特征鲜明的正派和反派人物群像,反应了国民*即将崩溃前的人心浮动和最后疯狂。(新华网评)
不同于《潜伏》《悬崖》《伪装者》等同类题材,《父亲的身份》以家庭关系为构架元素,首次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对立、信仰冲突、性格碰撞、生离死别等基本范式植入谍战大背景之中。国共两党的激烈博弈,不同人生之间的相互磨洗,升华为个人、家庭及至国家的终极认知。(《人民日报》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