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科普小知识2022-09-28 09:17:37
...

维西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位于北纬26°53′~28°02′,东经98°54′-99°34′之间,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标志性腹心地,是人间仙境"香格里拉"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境属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带,东与香格里拉县毗邻,南与怒江州兰坪县接壤,东南与丽江市玉龙县相连,西与怒江州贡山、福贡两县交界,东北及北面与德钦县为睦。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以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成为由滇入藏并进而通往南亚各国的桥梁和藏区与祖国内地联系的枢纽。

中文名称: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行政区类别:自治县

所属地区:云南省迪庆州

下辖地区:3个镇、7个乡

*驻地:保和镇

电话区号:0887

邮政区码:674600

面积:4661平方公里

人口:154127人(2012年)

车牌代码:云R

行政代码:533423

1、行政区划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辖3个镇、7个乡:保和镇、叶枝镇、塔城镇、永春乡、攀天阁乡、白济讯乡、康普乡、巴迪乡、中路乡、维登乡。共有3个居委会、79个村委会。

2、历史沿革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从唐至宋,县境先后隶属于吐蕃、南诏、“大理国”管辖。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临西县,为县境设治之始。明代,临西县的建置仍沿续。成化四年(1468年)之后的百余年间,丽江木氏土司与蕃人进行争夺临西之战,攻战临西县地,至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维西全境复归丽江军民府统辖。

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建维西厅,疆域东跨金沙江,北接今*芒康县境,西至怒江,西北延伸到独龙江,包括今维西、德钦、贡山、福贡四县和香格里拉县的五境乡。维西厅初归鹤庆管辖,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后改属丽江府。

民国2年(1913年)改设维西县,德钦、福贡、贡山先后划出。民国37年(1948年)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曾设置于县城。

1949年5月12日,维西党组织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成功,推翻了旧维西县*,建立了临时性的人民政权。同年10月1日正式建立维西县人民*,属丽江专区管辖。1957年划归迪庆藏族自治州。

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维西县,建立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自治县人民*于同年10月13日正式成立,仍隶属于迪庆州。

3、人口民族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截至2005年底,全县总人口145470人,共有少数民族20种。全县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12.39万人,占总人口的85.17%;傈僳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6.23%,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6.02%。

4、地质地貌

亿万年来的地球造山运动使众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内突起。维西境内共有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164座。境内最高海拔4880米,最低海拔1486米,海拔高差达3394米。

5、环境与气候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县境位居三江并流地带。云岭山脉东濒金沙江,西临澜沧江,自北往南延伸,切割剧烈,气势雄浑;碧罗雪山矗立于澜沧江与怒江之间,群峰巍峨,连绵起伏,形成天然屏障。地势大起大落,由南往北呈阶梯状台升。维西地处低纬高原,属*~华西类康滇区的亚热带与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气候,其特点是:冬长无夏,春秋相连,仅有冷暖、干湿和大小雨季之分。

6、自然资源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植物资源:境内有种子植物146科、777属、2537种,其中有秃杉、光叶珙桐、云南榧树、澜沧黄杉、、丽江铁杉、红豆杉、长苞冷杉等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植物7种,药用植物241科、633属、867种,其中珍贵药材达10余种。同时,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工种植药材的历史十分悠久,尤其以种植当归、云木香、党参、秦艽等较有名,曾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药材基地县",是名副其实的"药材之乡"。野生观赏植物和高山花卉种类繁多,有杜鹃、兰花、龙女花、马桑绣球、云南山梅花、灯笼花、秋水仙、龙胆草、百合花、报春花、绿绒蒿等360多种。县内共出产松茸、羊肚菌、木耳、牛肝菌、松毛菌、鸡油菌、竹荪等野生食用菌类210多种,产品畅销海内外,深受商家青睐。此外,维西还是兰花名品--细叶莲瓣兰的原生地和主产地,在县境内已查明的兰花有150个原生种、80余个特色名兰和200多个新种,其中不乏兰艺爱好者苦苦寻求的精品。自改革开放以来,维西兰花多次参加省内外及国际性兰展,共获奖43次。

动物资源:维西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境内共有野生脊椎动物716种,占云南总种数的47.7%,占全国总种数的25.9%,其中有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如滇金丝猴、云豹、小熊猫、棕熊、赤斑羚、红腹角雉、雪豹等近百种,是与国宝大熊猫齐名的濒危动物--滇金丝猴的重要栖息地,被称为是"滇金丝猴的故乡"。目前县境的原始森林*生活着11个滇金丝猴种群,数量达1000余只。此外,县境内两栖类、爬行类以及水生类动物种类也较多。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水能资源: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水能资源极为丰富。金沙江流经县境东北边,过境流程13公里,金沙江水系集水面积807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17.3%;澜沧江纵贯全县南北,过境流程165公里,澜沧江水系集水面积3854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82.7%。除金沙江和澜沧江外,全县共有大小溪流、河流763条,永春河和腊普河为"两江"最大的两条分支干流。据统计,不含金沙江和澜沧江,全县大小溪流、河流径流量达32.32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58.72万千瓦,位居全省前列。近年来,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步伐,下大力培育水电支柱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五"期间,先后完成以及在建各类中小水电站7座,全部建成后将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6万千瓦。

矿产资源:境内已探明的矿种有铁、钛、锑、铜、银、汞、铅、锌、金、锡、钨、锰、石膏、油页岩、煤、石棉、瓷土等近20种,其中尤其以铁矿蕴藏量较为丰富。楚格咱铁矿、庆福铁矿、菖蒲塘铁矿是维西规模较大的三处铁矿,前两处铁矿分别为中型富矿床和中型矿床,后一处铁矿为小型富矿床。其余有色金属矿种和非金属矿种在全县境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旅游资源:维西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腹地,是人间仙境“香格里拉”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内拥有蔚为壮观的澜沧江峡谷,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气势磅礴的雪山冰峰,丰富多彩的珍稀动植物,风光迷人的湖泊、草甸和田园风光。

7、经济概况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一、综合

2012年内生产总值达到265673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9302万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87476万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38895万元,增长18.9%。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上年的15.97:32.97:51.06调整为14.79:32.93:52.28,人均GDP由上年的14036元,上升到今年的16389元。

二、农业

2012年内粮豆总产量达到71082吨,比上年增长3.5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了69208万元,增长10.37%,其中:农业产值33189万元,增长11.63%,林业产值11298万元,增长15.00%,牧业产值20374万元,增长7.50%,渔业产值2365万元,增长5.0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982万元,增长1.95%。

全县人工造林6057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0143公顷。

全县肉奶蛋总产量达到11133吨,比上年增长6.52%。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1468万元,比上年增长33.73%。全部工业增加值31382万元,增长19.3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283万元。

维西县2012单位GDP能耗下降1.71%

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6094万元,增长18.30%。

四、固定资产投资

规模以上年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440360万元,增长25.63%。其中:水电业投资完成额达143908万元(澜沧里底电站、乌弄龙电站完成投资69949万元),德维二级油路建设投资完成9649万元。

2012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42916万元,比上年增长5.90%。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五、第三产业

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6531万元,增长18.47%。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300万元,增长17.9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231万元,增长19.33%。

2012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5985万元,比上年增长8.0%。邮政业务总量275万元。电信业务总量6520.4万元,比上年增长15.20%。公路运输总周转量78941.6万吨公里。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4050户,电信宽带用户3527户,移动电话用户约94852户。

2012年,金融业完成增加值11963万元,增长33.2%。2012年末,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9508.22万元,比年初增加45341.05万元,增长18.57%,金融机构单位存款余额为165066.09万元,比年初增加23400.13万元,增长18.57%,金融机构个人储蓄存款余额为118318.61万元,比年初增加16646.89万元,增长16.3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9899.76万元,比年初增加56029.58万元,增长53.94%。

2012年国内外旅游人次达101.67万人,比上年增长17%,其中:海外游客10.1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0%,旅游业总收入达91864.31万元,比上年增长62%。

六、财政

2012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579万元,比上年增长28.33%,增速连续五年高于GDP增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164994万元,比上年增长52.57%。

8、社会事业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科技事业:2012年内继续抓好大棚蔬菜种植、药材种植技术指导及种植示范,大力推广节能、节柴灶,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途径,开展以“药材种植”、“家畜养殖”、“大棚蔬菜种植”、“无公害蔬菜栽培”等为重点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3期,受训人数达16300人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140人。

教育事业:全面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各类教育取得长足发展。2012年末共拥有各级各类学校62所,其中:初级中学3所,小学47所,小学教学点9个,幼儿园1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校初中生6318人,小学生12063人,小学净入学率达98.20%。

卫生事业:2012年,积极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卫生强基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卫生院项目建设,医疗条件逐步改善。2012年末,全县卫生机构14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57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54人,村卫生室70个。

体育事业:全县共有文化事业机构15个,其中:艺术表演团体1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0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文物管理所1个。广播转播站53座,电视收转站138座,有线网站10座,直播卫星村村通设备45295套,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98%,电视人口覆盖率98%。全年组织各类体育运动会8次,参加运动员2000人次。积极开展“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活动,组织文艺演出12场,观众人数1万人次,放映电影986场,观众人数15万人次,全民健身设施3800平方米。

公用事业:2012年末,城市道路长度达到4公里。路灯650盏,公交车12部,垃圾日处理能力60吨,自来水供水量81万吨。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2012年,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89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608人(其中:城镇职工7914人,城镇居民13667人,离休及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6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455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491人;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307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人数95266人。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月人均279元提高到306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年人均984元提高到1128元。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年人均1728元。敬老院建成使用。2012年,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达1516户、2902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各类补贴861.981万元,比上年增长25.23%;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达34078户,50005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各类补贴5640.564万元,比上年增长3.72%。

2012年,3021户家庭享受到廉租住房补贴和实物配租,发放租赁住房、购房补贴451万元。

2012年共立各类刑事案件212起,破108起,破案率为50.94%;共受理治安案件225起,查处224起,查处率99.5%。全年司法系统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602件,调处1602件,成功1589件,成功率99.1%。八类主要案件发案下降,特别是杀人、伤害、抢劫、盗窃汽车、毒品犯罪等案件大幅下降。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2012年,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3起,死亡4人,受伤14人,比上年减少4起,减幅为23.5%;受伤人数减少19人。未发生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

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96元,比上年增长9.0%(省州反馈数据);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618元,增长2.84%;城市居民人均食品、衣着、交通通讯支出分别达到4726元、761元和689元,分别增长10.09%、29.01%和-52.38%。农民人均纯收入4626.9元,比上年增长15.8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55元,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食品、衣着和交通通讯支出分别达到1288元、138元和307元,分别增长-19.04%、9.26%和53.3%。

2012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33.46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7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1.5平方米,减少0.5平方米。

2012年年末全县单位从业人员8483人,比上年增加814人,增长10.61%,单位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28660万元,增长22.38%,单位从业人员年人均劳动报酬从上年的30537元,提高到今年的35496元,比上年增长16.24%,在岗加劳务人员工资总额26536万元,在岗加劳务人员平均工资42403元。(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5896万元,比上年增长25.5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3988元。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639万元,劳务派遣人员年平均工资17235元。)

2012年全县完成扶贫项目资金总额9681万元,比上年下降1.45%,解决了5000人的温饱。

9、民族文化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各民族文化自成体系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得益彰。风格各异的民间歌舞、独具魅力的传统艺术、盛大隆重的民族节庆、古朴淳厚的民风民俗异彩纷呈,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傈僳族的天文、历法、占卜、神话传说、民间歌谣等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而民间歌舞《阿尺目刮》、《瓦器器》、《对脚舞》等则以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彰显出动人心魄的神奇魅力。粗犷豪放的塔城藏族《热巴舞》,细腻真挚的纳西古歌《阿勒》以及白族、普米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民间歌舞、传统艺术、民风民俗和建筑、饮食、服饰文化各有千秋,特色鲜明。素有"中国戏曲史上的活化石"之称的大词戏,目前国内仅在维西县城保和镇一地的汉族中流传,是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较为重要的地方戏种。傈僳族平民洼忍波经过苦心钻研和不断探索,创造出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傈僳族音节文字,结束了傈僳族没有文字的历史,成为傈僳族音节文字发展史上的丰碑。维西不仅有着迷人的自然景观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神秘深遂的宗教文化亦是点缀其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县内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三大教派共存,同时各少数民族大多有自己的原始宗教,多种宗教和不同教派友好相处,形成了宗教现象的奇观。多民族多宗教文化相互依存、交汇融合,极大地丰富了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文景观的内涵。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和奇异多姿的人文景观,为维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10、地方特产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普米族猪头肉:普米族群众爱吃猪头肉,善做猪头肉。他们把猪头切下,刮洗干净,烤黄,再放在锅里慢慢炖熟,那悦目的颜色和扑鼻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这美味的猪头肉在普米人眼里还有另一种意义,他们把它视为团结、和睦、兴旺的象征。

琵瑟肉:是一种采用藏族传统的腌肉方法制作的肉食。在迪庆藏族人家过大年三十时,丰盛的晚餐桌上有一道肉色油亮鲜红,肉味浓烈香鲜的腌肉。如果这一天刚好有贵客光临,端上桌的也许就不仅是一块肉,而是一头腌全猪,从上面割下的第一刀肉会放在客人面前,请远方到来的佳宾首先品尝。

维西百花蜜:是云南迪庆维西县的特产。

维西县风干牛羊肉:风干肉往往是在每年的十二月底做,这时气温都在零度以下。通常将牛、羊肉切成条状,也有的抹上盐和一些野生的佐料,挂在通风、阴凉的地主,让其冰冻风干,既去水分,又保持鲜味。第二年春季即可食用,口感酥脆、味道鲜美。

维西氽灌肠:又称三肠、五肠。以新鲜羊小肠为衣,分别灌以羊血、羊肉、青稞面或豆面,氽灌肠分称血肠、肉肠、面肠,合称三肠;另有灌以羊肝、羊油者,分别称肝肠、油肠,与前三肠合称五肠。此菜多为藏族同胞在新年时成批灌制,供年节氽食。

维西蒸牛舌:藏语音杰郎最。多见于拉萨等地。以牛舌肉为主料,经煮蒸而成。特点是入口软嫩,味道鲜美而带椒香。

维西甜茶:先用红茶熬汁,再加入牛奶、白糖,香甜可口,营养丰富。亚东地区的甜茶做法尤其讲究,更是别有风味。

卤肝辣子:在迪庆是一道传统名菜,在维西及金沙江沿线盛为流行,每个家庭都爱食用。制作时将辣子果油炸,并将洗净的猪肝、肠切块放入辣子锅内炒几分钟,然后放入水、盐、煎豆腐块、花椒、竹叶菜等,用火炖熟,其味独特又辣又麻,其麻辣程度可自行调整,非常送饭。

11、旅游景点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维西戈登遗址景区:戈登遗址景区,位于维西县城东北九十公里的塔塔乡戈登村西约500米的腊普河东岸崖下,距离河面约50米。此遗址于1958年发现,由省博物馆考古队清理发掘。戈登遗址被鉴定为新石器时期遗址。这无疑填补了迪庆州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空白,证明州境内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将出土文物的制造技术与邻近地区发掘出土的新石器准比较,发现其上限不早于*昌都卡若遗址年代(距今4000、5000年),下限不晚于宾川白洋淀遗址(距今3000—3500年)。

寿国寺:寿国寺位于云南省澜沧江东岸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城北80公里澜沧江东岸康普乡格丁洛巴村,离县城73公里。寺院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寺坐东向西,由山门、正殿、侧殿组合成一座四合院。正殿是整个寺院建筑的中心,为三重檐攒尖顶式木结构,总建筑面积为403平方米,横面阔20.32米,纵面深20.4米。外形为清代式建筑,内部装修为藏式风格。正殿檐下有密集的斗拱装饰,具有清代汉式楼阁建筑风格,又有藏式寺院的藻井殿堂特色,在装饰技巧上还融进了剑川木雕技艺。正殿共有3层,第一层为诵经殿,柱头、横梁和柱帽均绘有精美的藏汉图案,左右壁上绘有工笔重彩画,现保存有十幅壁画和一幅隔板画。绘画内容涉及观音、天王、罗汉、地狱黑神、天龙八部及花乌动物等密宗题材。这些壁画构图严谨、色彩艳丽、用笔流畅,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殿内还供奉着释迦三世佛、-、二宝法王和莲花生祖师造像。正殿第二层和第三层存放有寺内的贵重器物、经书和法器。二层隔板上绘有17幅画和两幅字,正中为转经楼栏,可凭此俯视诵经殿。殿堂内现存壁画10幅,高2.77米,宽2.75-4.05米,绘密宗造像、金刚力士等。2006年05月25日,寿国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生生洞石刻弥勒佛像:位于维西县城以北115千米的叶枝乡梓里村咱尼后山。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弥勒佛像刻于离生生洞南侧15米处的石壁上,像高1.88米,宽1.32米,身着袈裟,赤足开怀,左手持念珠,右手举胸前,整个造像粗犷豪放,线条简练。1985年公布为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

萨马贡自然保护区:位于维西塔城,1981年由州人民*划定,保护区面积243平方千米,是金沙江上游西岸的重要水源林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区正好处在中湿带南亚印缅东缘和青藏高原南缘过渡区。海拔最高点为通萨岗,海拔4170米,向东逐渐降低,到柯公村海拔2230米.萨马贡自然保护区森林浓密,有云杉、冷杉、沙棘、简竹等名贵木材,由于气候湿润,海拔高差明显,植物种类齐备。在保护区内还栖息着90多只滇金丝猴,此外,还有小熊猫、大灵猫、花面狐、獐、熊等多种野生保护动物。生态保存完整,空气清新湿润,景色清幽宁静,且水资源极为丰富,清泉流溪涓涓媚人,使空寂的大山充满无限的灵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