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海棠山摩崖造像

科普小知识2022-09-28 09:17:25
...

海棠山摩崖造像俗称喇嘛洞,位于阜新市东南,坐座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乡境内,距市区22.5公里。它以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石刻造像堪称中国一大奇观,199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摩崖造像在海棠山游览区内,这里风景秀丽、山势险峻、峰峦叠障、松柏青翠、古松参天、怪石嶙峋,野生杜鹃和奇花异草与精美神奇的摩崖造像互相浑映,别有情趣,更为独具特色。

中文名称:海棠山摩崖造像

所在地址:辽宁省阜新市东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乡大板村西北

所属类型:旅游景点

1、简介

海棠山位于辽宁省阜新市东南30公里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乡大板村西北,地处东经一百二十一度五十一分,北纬四十一度五十六分,是东北三大名山之一的医巫闾山后尾的主峰,最高处海拔为715.4米,是阜新地区第二高山,堪称“辽西小华山”。

2、自然景观

海棠山的土壤为山地棕色森林土,土层较厚,部分地方有陡峭的裸岩,地貌成深山峡谷,怪石林立,气候属于北温大陆性半干旱型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爽冬寒。年均降水量为541.6毫米,平均气温7.1℃;光照充足,夏季日照15小时,无霜期153天。.生长的植物丰富,品种达400多种。乔木有:辽东柞、油松、五角枫、黑桦、蒙古椴等;草本植物有:沙参、苍耳予、铁线莲、山葡萄、五味子、百合、金银花、桔梗等;野果类有:山枣、山杏、山梨、椽予、楱予等;飞禽有:大山鹰、黄鹰、猫头鹰、喜鹊、山鸡和山鸽等;动物有:狼、狍子、黄羊、野猪、獾子、山兔和刺猥等经常出没。自然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被世人称之为“植物王国”。

3、古代建筑

远近闻名的普安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建在此山南麓,历经六世活佛二百多年的扩建,占地面积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较大的建筑项目有措钦大殿(大雄宝殿)、法相僧院(研究佛教哲理,因明学等)、时轮僧院(研究天文学等)、密乘僧院(研究密宗咒语)、白采寺(、历代活佛洗浴和避暑之圣地)、关帝庙、舍利庙、玛尼庙、禅洞、玛沁护法寺、龙王庙、白塔和转经亭等二十余项。楼台殿阁共一千五百多间,僧舍400多户。还建有环寺区的传经道,被称为藏传黄教的东方中心。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随着岁月的流逝,除关帝庙、龙王庙修复外,其余寺庙被毁之一空,现遗址仍清晰可见。摩崖造像就镌刻在普安寺环寺路两旁的岩石上,至今仍保持完好,不减当年风姿,与苍松翠柏、奇花异草、峭壁怪石及美丽的传说融为一体,构成美丽壮观的景色,被称之为“神佛世界",定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森林公园。

4、社会背景

阜新海棠山普安寺摩崖造像镌刻于清代后期。清王朝和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一样,社会上都是战乱频繁,民众处在悲苦和灾难之中,清王朝统治者也借助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时机,利用宗教活动达到控制*,安定蒙古的目的。所以,将“建筑一座庙胜养十万兵”之计,运用到蒙古地区,并在蒙古地区将发展喇嘛教定为国策。清代的阜新虽说是蒙汉杂居地区,但主要政权是控制在贝勒府王爷的手中。因此,当时在阜新地区发展喇嘛教最为盛行。史料记载,到清末仅自治县她区建造庙宇就已达到一百九十五座(4)。选拔了大批蒙古族优秀青年出家当喇嘛,给其一定的优惠和特权,有的较大庙宇还实行“政教合一”(3)。生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广大民众,一时找不到生存出路,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因果报应上,认为生前忍受生活痛苦,死后可以进入佛教宣扬的“天堂”。海棠山普安寺摩崖造像就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是贝勒府王爷指派普安寺寺主及信徒们,打着“求真向善,修好积德”的幌子,借助宗教活动,有意将他们心目中理想的人物表达出来,为其政治服务,做为统治和教化民臣的一种工具而镌刻的。所以说;摩崖造像是由封建帝王和官府所支配和管辖的。作为维护其封建统治政权体系的组成部分。

5、造像分类

共分两大类,一是佛教人物造像,其中:分上层佛教人物和普安寺活佛及经师喇嘛造像;二是神佛造像。

佛教人物造像

佛教人物造像有:释迦牟尼9尊;关羽3尊;阿底峡、宗喀巴、关平和周昌各两尊;贾曹杰、克珠杰、洛丹喜洛饶、弥拉热巴、索南嘉措、阿旺罗桑嘉措、丹白尼马、若必多吉、罗布桑阿旺扎木苏、丹毕道尔吉、苏日塔拉图各1尊。计17位佛教人物,共31尊。

神佛像

有四臂观音3尊,明目观音5尊,八臂十一面观立5尊,文殊菩萨10尊,慈氏菩萨7尊,持世菩萨1尊,阿弥陀佛2尊,无量光佛2尊,无量寿佛33尊,极乐世界主1尊,药师佛7尊,绿度母25尊,白度母20尊,红度母1尊,兰度母1尊,尊圣佛母6尊,白伞盖母1尊,司命佛母1尊,犀甲护法神1尊,骑熊护法神1尊,骑羊护法神1尊,大白护法神1尊、八臂护法神1尊,毗沙门护法神1尊,阎魔护法神1尊,司叶明王1尊(也称乃琼护法神)吉祥天母4尊,大黑天神1尊,降阎魔尊2尊,马头金刚4尊,不动金刚3尊,兰衣金刚2尊,大成德金刚1尊,大猛金翅裙1尊,随从2尊,计35位159尊。

6、造像高度

造像体高于1994年7月份对造像逐尊进行了实测,最高的一尊造像是释迦牟尼坐像,高为440.5厘米,第二高的是一尊慈氏菩萨站像,高为405厘米。余之312-362厘米的5尊;205—286厘米的18尊;101—192厘米的77尊;52—100厘米的80尊;36—49厘米的6尊;最矮的15厘米2尊,数据计算以佛龛高度为准,无佛龛的以造像高度为准。

7、造像方位

于1996年1月3日,使用万用罗盘仪逐尊对方向进行了实测,以方向数量的多少分述如下;南向(1660—1900)为54尊,占总数的28.42%;.南向偏东(1360—1650)和南向偏西(1910一2250)各为28尊,并占总数的14.7%;东向偏南(106—135。)为24尊;占总数的12.3%;东向(76。-105。)为24尊,占总数的12.63%东向偏北(46。一75。)为4尊,占总数的2.10%;北向(346。一15。)为13尊,占总数的6.8%;北向偏西(316o-345o)为8尊,占总数的4.2%;北向偏东(16o-45。)为7尊,占总数的3.7%;未发现西向。从造像选址镌刻方向看,在喇嘛教中无论是建筑庙宇和镌刻造像都是因地因石而宜,不讲方向,采用了因地灵活选址的方法.与其他教派有所不同。

8、布局及其特点

l、突出了信徒最为崇拜的造像

(1)哭出了上层佛教人物造像,和最有代表性的佛教人物造像,如:被信徒视为佛祖的释迦牟尼造像就镌刻了9尊,占造像总数的4.74%,镌刻的位置也是在较显要的地势,其中:一尊高达440.5厘米的造像镌刻在峡谷中一巨大岩石上,做工极为精细。属于高浮雕,被称之为民间杰作。由于索南嘉措(三世达赖)把黄教传播到蒙古地区,使蒙古民众由信仰萨满教改为信仰黄教,到说服俺答汗王改变了蒙古族夫死妻殉和*驼马祭祀死者的恶习,因此,他受到蒙古民众的尊敬。所以,将索南嘉措的造像雕在寺区的正前方的岩石上,供信徒叩拜。若必多吉(三世章嘉活佛)是清王朝宫廷分管蒙古地区喇嘛事务的*著名活佛,是藏传黄教的传播者,普安寺二世活佛罗布桑阿旺扎木苏曾多次赴京叩拜若必多吉,由于得到其关注和疏通,普安寺才得到清宫廷的,资助,此间新建和扩建庙宇9座,后来普安寺寺主为缅怀若必多吉这位高僧,在环寺路上雕刻若必多吉的造像一尊;丹白尼马(七世班禅大师)曾于清乾隆59年(1794)谕准其身边弟子丹毕道尔吉为昔安寺四世活佛,嘉庆元午(1796)在丹白尼马的请求下,嘉庆皇帝御封丹毕道尔吉为“莫尔根堪布呼图克图”封号。丹白尼马又为丹毕道尔吉赐“莫尔根堪布呼图克图”印鉴。由于丹白尼马非常关心普特宗教事业的发展,所以后来普安寺寺主将七世班禅大师丹白尼马的造像雕刻在环寺路的至高点。

(2)突出了信徒心目中最为崇拜和信仰的神佛偶像。如:为众生延年益寿的无量寿佛造像就雕有33尊;为众生赐给予女的绿度母造像雕有25尊;为众生喜降吉祥的白度母造像雕有19尊;这三位造像计雕77尊,占造像总数的40.5%

2、组像核心明显

造像中组像核心构思明显。如: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师徒三人的组像,雕在措钦大殿右沟坡一巨大岩石上。宗喀巴位居于中上,弟子贾曹杰位于其右下,弟子克珠杰位于其左下,译师洛丹喜洛饶位于其下,形成了明显的黄教领袖宗喀巴地位;被人称为“万能神”的两组关羽造像,关羽位于中间,其形像高大,其右周昌左关平造像低于关羽,明显的展示出所谓关圣帝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害,驱邪避恶,乃至招财进宝”等多种法力无边神威等等。

3、造像有主有从,主从分明

宗喀巴组像中的宗喀巴位居其上.把护法神雕在组像中右下角,视为开路先锋和守门神,而护法神后面又雕有两尊仅15厘米的随从人员,设计的主从地位十分明显,再如,阿底峡组像,其位居中间,高达165厘米形象,而其右角的不动金刚仅64.5厘米;极乐世界教主雕像高为256厘米,而雕在右下角的大猛金翅裙不仅尺寸小而位置叉低下;造像群中的护法神和金刚力士的造像都是从维护佛门法规保护寺庙和众生的安全而选择的雕刻位置,可见造像雕刻选址对于主从的位置的安排是十分明显的。

4、造像代表性强

(1)从雕刻的佛教人物造像看,不仅有上层各类佛教人物,也有普安寺活佛和经师喇嘛。上层佛教人物有佛教始祖世界性宗教领袖释迦牟尼;为*佛教界翻译梵文经典做出贡献的印度高僧阿底峡;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一生苦修威名的弥拉热巴;*著名译师洛丹喜洛饶;为蒙古地区发展黄教做出突出贡献的索南嘉措和阿旺罗桑嘉措;黄教传播者为普安寺宗教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三世章嘉若必多吉活佛和七世班禅丹白尼马大师;众多信徒尊重的“万能神”关羽;为普安寺宗教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该寺二世活佛罗布桑阿旺扎木苏;四世活佛丹毕道而吉以及经师喇嘛苏日塔拉图。这些造像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2)在神佛造像中也有广泛的代表性。有拯救解脱众生饥苦、普度众生,按引到“极及世界”的诸观间菩萨和阿弥陀佛;有为众生除恶去患,平安幸福,身强体壮,延年益寿的无量寿佛;有为满足众生一切欲望拔除一切痛苦,灭灾延寿,身心健康,丰衣足食的药师佛;有以慈悲为怀,斩断群魔,广度众生,解除一切无明烦恼的慈氏菩萨和文殊菩萨;有救苦救难降福吉祥,赏赐子女,发福生财、升官晋职的绿度母、白度母、红度母、蓝度母、白伞盖母和尊圣佛母;还有为维护佛门佛规饰法不受侵犯,制伏魔妖,保护寺庙及众生财产性命安全的诸位护法神和金刚力士等。

9、造像的艺术特色

(1)造型易简不易繁,简中有精有细,使人看后感到通俗易懂,富有较强的民问雕刻艺术特色,如:文殊菩萨的造像,在有的寺庙、石窟和民间流传的雕、塑、画像有两种,一种是骑或坐在狮子上,造型较为复杂些;另—利坐在莲花台上,较为简捷。而海海棠山的10尊文殊菩萨造像,都是采取后者图样雕刻的;大黑天神有三头六臂和一头六臂的图样,而采用了一头六臂的图样。大威德金刚造型,一种是9首36臂16足,另一种是9首18臂16足,而采用了后者。再如度母像的头,手的饰物和持物及莲花坐是采用了既形象又简捷的图样,雕得细腻清晰,显得神情秀丽慈祥,佛座莲花台,图像有几十种之多,线条有繁有简,变化多样,在海棠山普安寺造像中有莲花座的169尊中,采用了十余种图样,都是具有醒目清晰,线条简捷,富有写实之感。

(2)造像的彩绘鲜艳耐久性好。从现在保留下的彩绘色调与史册上规范的颜色相对照基本一致,就清未至今已近百年,虽经阳光风雨的侵蚀,但颜色有的仍很鲜艳,据考察其色料主要是以土法炼制的含化学成分较低,抗腐蚀性能较强,所以,至今还很清晰,特别是雨后淋去浮尘更为鲜艳。

(3)摩崖字迹种类有梵文、藏文、蒙文和汉文四种,据考察在全国石窟和摩崖造像中,同时镌刻四种丈字还是不多见的。

10、历史价值

其一、通过镌刻的摩崖造像可以证明清王朝和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一样,把宗教活动作为教化民臣的统治工具之一,镌刻的摩崖造像就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其二、通过镌刻的摩崖造像,可以证明清王朝利用贝勒府王爷在普安寺地区以宗教活动形式镌刻摩崖造像,是清王朝在东部蒙古地区施行“控制*,安定蒙古”的策略之一,成为贝勒府下设奴役属村民众的“喇嘛衙门”的历史鉴证。

其三、通过摩崖造像可以反映出人们生存在战争乱频繁的封建社会里,一时找不到生活出路,只好把希望和追求寄托在神佛造化上,祈求神佛保佑和因果报应的历史。

其四、从摩崖中应用文字有梵、藏、蒙、汉四种文字,反映出清王朝表面推行民族团结融洽和睦进步的一个方面。

其五、普安寺和摩崖造像的建造,不仅耗费多达亿万资金,还吞噬了千万个蒙古族青年的前程,对地方民族经济,人口、文化等诸方面的消极作用是较大的。

其六、普安寺摩崖造像的建造,在喇嘛教活动中给蒙医、蒙药、天文、历法、建筑、雕塑、绘画等文化也有一定承上启下作用,虽说普安寺摩崖造像是封建迷信思想支配下的产物,但却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可以起到对研究历史的凭征和参考作用。

11、艺术价值

造像雕刻得生动、活泼、细腻,维妙维肖极其传神,达到形神兼备借石永生的气魄。给人以美的印象和感受,使人们看后产生对悠久历史的追忆,对设计者和雕刻艺术匠人的丰富联想,这种独特耐人寻味的艺术构思,体现了设计者和雕刻者的杰出艺术才能。虽说从宗教本质上看,它是一曲封建盛世虚幻的颂歌,但这支颂歌却奏出了中国清代佛教雕刻文化艺术的最强音,它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佛教雕刻文化艺术,给现代雕刻艺术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可称为中国清代佛雕文化的艺术杰作,在中国古代佛雕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12、书法艺术价值

海棠山普安寺摩崖,有梵文、藏文、蒙文、和汉字共四种,字体均属于手书,基本写法即正体(楷书)后雕刻。梵文和藏文属于阳刻,至今还凸起约1.5至2厘米,蒙文和汉文属于阴刻,凹型线条较浅,有的个别处风化不清,整个摩崖雕刻的端正大方,刚劲有力,排列整齐省目、笔力老成,气势雄健,给人以浑厚之感,海棠山摩崖是清代地方文字记事中遗留下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研究普安寺喇嘛教发展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清代普安寺梵藏、蒙、汉文化和书法发展的宝贵资料。

13、观光价值

摩崖造像富有地方蒙古民族特色的佛教雕刻文化艺术风格,是中国藏传佛教东方中心唯一幸存下来的丰富多彩形神兼备,反映清代喇嘛教精神和审美趣味的民族文化瑰宝。它体现了清代雕刻艺术成就扣它独特的民族风格,昔日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宗教宣传品,是信徒信仰膜拜的对象。今日是中国古代重要佛雕文化遗产,成为我们了解和认识清代社会研究当时喇嘛教美的理想和审美形式,以及所取得艺术成就的珍贵文物,供我们欣赏。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踪迹,把握住佛雕文化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去欣赏这些摩崖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