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富源县

科普小知识2022-09-28 09:46:46
...

富源县,是中国云南省曲靖市下属的一个县,面积3348平方公里。富源县城东8公里,有宣威岭,是云贵界山,亦是由黔入滇必经之路,有“全滇锁钥”之称;岭上建有“风雨判云贵”的胜境关,胜境关既是滇黔分界线,又是入滇第一关。富源县隶属于云南省东部,曲靖市东部,地处东经103°58′~104°49′北纬25°~25°58′。东邻贵州盘县、西接麒麟区,南抵罗平县、贵州兴义市,北连宣威市。国土面积为3251平方公里。2012年,富源县总人口79.4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37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2.8%;少数民族人口7.1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04%,其中彝族、水族、回族、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

中文名称:富源县

外文名称:FuYuanCounty

别名:魔芋之乡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云南曲靖

下辖地区:10个镇、1个民族乡

*驻地:中安镇

电话区号:0874

邮政区码:655500

地理位置:云南省东部

面积:3251平方公里

人口:79.46万人(2012年)

方言:富源官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魁星阁,胜境关等

火车站:富源火车站

车牌代码:云D

行政代码:530325

1、建制沿革

周秦时,属滇国。


富源县

两汉时,属益州宛温县。

两晋南北朝时,属宁州。

隋朝,属益州开边县。

唐朝,属盘州。

南诏和大理国时,为摩弥部。

元朝时,在境内北部设罗山县,属曲靖宣抚司。

明洪武二十三年,废罗山县,新置平彝县卫,南部仍为亦佐县。

清初,平彝县卫属云南都司、亦佐县属曲靖军民府。

清顺治十四年,废亦佐县为平夷县。

康熙三十四年,以平彝废卫、亦佐废县,建平彝县,属曲靖军民府。

1954年,改称富源县至今。

2、基本简介

富源县,是中国云南省曲靖市下属的一个县,面积3348平方公里,2003年时人口67万人。

富源县境东部、东南部与贵州省的盘县、兴义市接壤;南部、西南部与罗平县毗邻;西部与麒麟区相连、西北部与沾益县交界,北部与宣威市相连。

富源县是中国重点产煤县之一,云南省煤炭、商品猪、大河乌猪、用材林、水果生产基地县,甜荞出口以及半细毛羊改良基地县。名特产品有高卡的富源精焦,经久耐用的富源铁锅,优质富源火腿等。

富源县是中国国家扶贫办公布的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的一个。

3、地理位置

富源县地处东经103°58′37″—104°49′48″,北纬25°02′38″—25°58′22″之间。富源县自古就是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素有“入滇第一关”、“滇黔锁钥”之称,是云南东大门。

富源县东至贵阳413公里,西距昆明197.5公里,南至广西南宁580公里。

4、交通线路

铁路2208线横穿县境北部,与威红铁路和水柏铁路连成一体,加上南昆铁路构成富源县北东南三面环铁的铁路运输体系。国道320线(曲靖至胜景关高速公路)横穿县境北部,国道324线从南部擦边而过,胜境关为云南全省九大通道之一,省道富兴、富法线贯穿全境,连接2208线和南昆铁路线、国道320线和324线。全县交通初步形成以铁路、国道、省道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基础的交通网络。

5、地形地貌

富源县境域总面积3348平方公里,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50公里,最窄处约10公里,呈两头宽,中间窄的葫芦形。乌蒙山支脉纵贯全境,全县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海拔2748.9米,最低海拔1100米。

地貌为中山山地,其特征为河流纵向切割、山川南北展布、地形破碎、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岩溶发达、河谷阶地狭窄,耕地零星分散。

6、少数民族

全县辖6乡5镇,160个行政村,1686个自然村,境内居住着汉、彝、水、回、苗、白、壮、布依等18个民族。

7、人文历史

富源县建制历史悠久,留下了大批珍贵文物古迹:有建于明朝的“山界滇域、岭划黔疆,风雨划云贵”的雄奇界关、云南省


富源县

级文物保护单位胜境关;有由黔入滇较为完整的古驿道;还有大河旧石器时代洞穴文化遗址、文庙、亦佐古县城旧址、红军长征经过的“海丹铁索桥”、“富村革命烈士纪念塔”等。

富源县境内自然景观绚丽多姿,有神秘莫测的天然清溪洞;有风光秀丽的十八连山“*森林公园”和“云南省野生山茶自然保护区”;有巧夺天工的花洞奇景;还有独特风情的古敢水族文化等。

富源是元、明、清三朝移民入滇的主要通道;在徐霞客经过富源的三天,留下近4000字的记述,成为了解明代富源状况的珍贵资料;红军长征两次过富源,在富源历史上写下了最光辉的一页。

富源县养育了许多仁人志士,涌现了许多革命烈士。有为电子科技作出贡献的专家王甲纲、生产过程控制专家周春晖;有两袖清风的明朝南刑部主事、员外郎张璁,著名的北伐战争烈士保正平、北伐将领武文渊、抗日将领王甲本等英雄。还有潜心教育事业的伍纯武教授、谢显琳先生等。

8、行政区划

富源县辖8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中安镇、营上镇、黄泥河镇、竹园镇、后所镇、大河镇、墨红镇、富村镇、古敢水族乡、雨汪乡、老厂乡。1954年改平彝县为富源县。因县境矿藏丰富,故名。

2000年,富源县辖3个镇、8个乡:中安镇、营上镇、黄泥河镇、后所乡、大河乡、墨红乡、竹园乡、富村乡、古敢水族乡、雨汪乡、老厂乡。

2001年,全县辖5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中安镇、营上镇、黄泥河镇、竹园镇、后所镇、大河乡、墨红乡、富村乡、老厂乡、十八连山乡、古敢水族乡。

2014年,全县辖2个街道、9个镇、1个民族乡:中安街道、胜境街道、后所镇、墨红镇、大河镇、营上镇、竹园镇、富村镇、黄泥河镇、十八连山镇、老厂镇、古敢水族乡。

9、自然资源

富源县以丰富的资源而得名,素有“八宝之乡”的美称。境内不仅土地、水能、动植物资源丰富,矿藏资源更为丰富。

水资源


富源县

突出的峡谷地貌待征,对气象因子进行再分配,形成南温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境内降水丰富,四季温和,年平均气温14℃左右,相对湿度较大,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光照热量条件较好,为农业生产和动植物生存提供了丰富的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森林树种有45科106种,牧草110余种,优良畜禽品种10多个,农作物品种285个。富源县地处滇东多雨区,属珠江上游的山区县,自然水源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32毫米,水资源总量28.8亿立方米,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南北盘江支流,主要河流有块泽河、黄泥河、嘉河、丕德河、篆长河、水城河、木浪河及其支流,境内流量22.1亿立方米,*流入水量6.7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4500立方米,全县已建立蓄水工程46座,正常蓄水7083.6万立方米。

矿藏资源

富源县的矿藏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藏资源有:煤炭、莹石、铅锌、硫铁矿、铁、石膏、金等4类21种。

煤炭储量最大,而且煤种齐全、煤层厚、煤质优、埋藏浅、发热量高,易开采等优点,富源县全县含煤面积833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4,地质储量141.02亿吨,探明储量64.57亿吨,其中无烟煤探明储量达38.8亿吨,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无烟煤田。

截至2012年,富源县已形成以资源开发为主体,发展以煤为原料或燃料的化肥、建筑建材、铸造、碳素、煤气等工业生产格局,已形成粮、烟、煤、畜、林、果六大基础产业。

10、旅游资源

富源融森林、自然景观为一体、风光秀丽、妙趣横生。包括胜境关景区、岩羊沟峡谷叠水、瀑布群、棋盘瀑布、标水岩瀑布、滴水岩瀑布、三棵可望而不可及瀑布、观猴台、黑牛山神台、狮子口、三棵可望而不可及、燕子洞、摸儿洞等景点。

彝族火把节


富源县

富源是布依族、水族、彝族的居住地之一。每年6月24日彝族的火把节,三月的水族属蛇日对歌会,以及浓郁的黑牛山祭祀活动。奇异的民俗文化惟妙惟肖,野趣盎然。

森林景观区

富源有*森林公园十八连山林场,云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石虬亭。

富源县的森林景观区,分三个部分,一是以山茶、杜鹃、兰花为主高山花卉小区;二是以温性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游览小区;三是野生中华猕猴桃、野冬樱、野山楂、多依、三尖杉、华椴、红花木莲、光叶红豆等观赏小区。森林繁茂、鸟语花香、色彩调和、令人陶醉。

胜境关

自古入滇有三条路:灵关道(川西入滇)、五尺道又名石门道(昭通入滇),和胜境关。胜境关自元、明、清三个朝代以来,数百年间一直是由黔入滇的第一个重要关隘。明朝初年大兵进军云南,1936年红军二方面军长征入滇,建国之初解放大军援助云南和平起义,都首先从这里通过。历史上在胜境关不断修造建筑物,文人墨客填诗作赋,撰联勒碑,形成滇南胜境坊、石虬亭、关隘城楼、古驿道等名胜古迹。

胜境关不仅是文化积淀厚重的历史见证,也是自然气候的分界线,故有“山界滇域、岭划黔疆,风雨判云贵”神奇景观的说法。在这雄奇界关上,不仅有以天为界的牌坊,以气候为界的石狮子,而且还有以地为界的小溪,以色为界的泥土。这是由于东部从太平洋吹来的冷空气经过贵州高原已经势疲力弱;西向从印度洋吹来的暧空气经过云南高原,也如强弩之末,形成气象学上所称的“昆明准静止锋”,这里正当锋面,所以东面多阴雨,西面多晴天。

胜境关的界坊在研究滇黔两省的气象方面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滇南胜境坊

从富源县城出发向东去即是滇南胜境坊,山梁上一座十二楹柱、九级斗拱、重檐翘角,高大、雄伟的石牌坊耸立。

滇南胜境坊始建于明代景泰四年的牌坊高13.32米,宽11.2米,坊间两小一大的洞门就像并排的三个门字,古驿道由东向西从中穿过,伸向远方,显得那样有气魄。高坊长额间镶嵌着一块巨匾,“滇南胜境”四个斗大的金字在阳光中熠熠生辉,格外耀眼。巨匾雄伟壮丽,气势恢宏,耸立于三、四公里外的视野中。

石虬亭

石虬亭建于明代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此亭原名“万里亭”,亭为四角重檐,16根主柱,高6.2米,宽5.6米。因战乱被烧毁,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复建,后人又复建亭前石龙,才更名“石虬亭。

11、经济概况

综合


富源县

2012年,富源县实现生产总值153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3%。实现财政总收入35.4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0.24%、完成年计划的10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45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0.9%、完成年计划的10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2%、完成年计划的101.7%。实现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99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1.24%,完成年计划的101%。实现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125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3.82%。从产业看,农业再获丰收,预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2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4.1%、完成年计划103.8%。

第一产业

2012年,富源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9%、完成年计划的102.7%,其中:实现粮食总产36.3万吨,魔芋产量15万吨、产值4亿元;收购烤烟33.89万担、收购值3.68亿元,育成优质仔猪240万头、出栏肥猪162万头、肉类总产量16.8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1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2.3%。

第二产业

2012年,富源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2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5.1%,其中:生产原煤2300万吨、洗精煤260万吨,实现煤炭开采和洗选产值151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5.5%,生产焦炭128万吨、实现焦炭产值22亿元、同比2011年下降5.2%,发电136亿度,实现发电产值38.4亿元、同比2011年下降19.5%。

第三产业

2012年,富源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7.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1%。园区经济开局良好,每年工业园区完成投资24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7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亿元、上交税金4亿元、带动就业9852人。非公经济步伐加快,在GDP中所占比重达51.5%、同比2011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12、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08年,富源县初中升学率从54.9%提高到76.1%,高中毛入学率从26.38%提高到60.8%,高中升学率从56.4%提高到61.9%。36万人次贫困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各项科普活动深入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运用,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了4.5个百分点。

文体事业

2008年,富源县水族舞《吞口》获得江西南昌国际傩文化艺术周展演优秀奖,大河旧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入选“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富源县图书馆连续三届被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

社会保障

2008年,富源县实施1.5万户民房除险建设工程,为509户贫困户建盖安居房。实行烤烟入户预检收购,为烟农节约交售成本1193万元。

上一篇:陆良县

下一篇:师宗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