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澄江县

科普小知识2022-09-28 09:51:40
...

澄江县地处云南省中部,昆明市以南的滇中小平坝,县城距昆明市仅53公里,属玉溪市(地区)所辖,位于北纬24°29′至24°55′,东经102°47′至103°4′之间。东含南盘与宜良县交界、西与呈贡、晋宁两县接壤、南跨抚仙湖与江川、华宁两县为邻,北含阳宗海与宜良毗连。南北长47.5公里,东西宽26公里,总面积773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总面积的73.42%,水面占18.61%,坝区占7.97%,形成“七山二水一平坝”的天然格局。

中文名称:澄江县

外文名称:Chengjiang

别名:生命摇篮,山水澄江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云南省玉溪市

下辖地区:凤麓、龙街、阳宗、右所等六镇

*驻地:凤麓镇

电话区号:0877

邮政区码:652500

地理位置:云南省中部,昆明市东南面

面积:773平方公里

人口:16万人(2013)

方言:西南官话

气候条件:冬暖夏凉

著名景点:抚仙湖,帽天山、阳宗海

车牌代码:云F

行政代码:530422

历史名人:李恢、赵士麟、罗佩金等

1、建制沿革

澄江县曾是路、府、郡、县治地。

西汉元封五年,置俞元县,属益州郡。

蜀汉建兴三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俞元县属建宁郡。

西晋永嘉二年,俞元县改属晋宁郡,沿袭至隋。

隋开皇十年,俞元县改属南宁州。


澄江县

唐武德七年,改属西宁州。

肃宗上元元年,改称河阳郡。

晋天福二年,段思平讨灭南诏后,自立大理国,分治河阳郡为三部,今澂江为罗伽部。

蒙古宪宗六年,改罗伽部为万户府。

元三年,改万户府为中路。

元至元十六年,升为澂江路,辖新兴、路南二州及河阳、江川、强宗三县。

明洪武十五年,改称澂江府,所辖州县不变。

清康熙八年,撤销强宗县并入河阳县,辖新兴、路南二州及河阳、江川二县。

民国2年,撤销澂江府,改称河阳县。后因与河南省河阳县重名,故改称澄江县至今。

2、概述

澄江县地处滇中,位于云南省省会昆明市东南面。县城距昆明市东站52公里,距玉溪市红塔区93公里,属玉溪市人民*管辖。县境东沿南盘江与宜良县为界,南隔抚仙湖与江川、华宁为邻,西与呈贡、晋宁两县接壤,北含阳宗海与呈贡、宜良两县毗连。抚仙湖水清澈晶莹,未受污染,以盛产鱇鱜鱼而闻名于世。环湖东南西背山,唯北面一片平坝,阡陌交错。东大河水库和梁王河两大干渠分东西两边纵横南北。盛产稻谷和水产品,历史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称誉。

3、地理位置

全县山区面积占73.4%,坝区面积占8%,水域面积占18.6%,形成“七山二水一平坝”的地理格局。澄江属滇中高原丘陵地带。境内山脉多为南北走向,梁王山(罗藏山)自西向东横亘中部,形成澄江、阳宗两个坝子。东、西、中部为中山山原地带,东部南盘江深切峡谷为温暖河谷地区;向南北倾斜的凹陷部分为坝子和湖泊,其中南为澄江坝和抚仙湖,北为阳宗坝和阳宗海,总体地貌呈“H”形。最高海拔梁王山主峰2820米,最低海拔南盘江与海口河交汇处1328米。主要河流有梁王河、东大河、西大河、牛屎河、代村河、虎山河、阳宗大河、七星河、海口河、七江河、西汇河,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和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境内梁王山最高海拔2820米,南盘江与海口河交汇处为最低海拔1327米。

4、自然气候

属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由于海拔不同,境内立体气候明显,光照充足,冬暖夏凉,积温多,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8℃,极端最高气温33.7℃,极端最低气温-3.9℃。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60毫米。

5、行政区划

2012年,澄江县下辖4镇2街道办事处:阳宗镇、右所镇、海口镇、九村镇、凤麓街道办事处、龙街街道办事处。

6、旅游景区

抚仙湖

抚仙湖的水冰清玉洁,沁人心脾。有人说,抚仙湖里流动的不是水,是闪光的宝石,是耀眼的翡翠,是清淳的美酒,看一眼就使人心醉。

明嘉靖年间著名才子杨升庵曾这样赞美抚仙湖“澄江色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只少楼台相掩映,天然图画胜西湖。”《徐霞客游记》中写下这样的话:“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 

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云南省蓄水量最大、水质最好的湖泊,总面积212平方公里,平均深度87米,最深处达160米,蓄水量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或6个洱海的容水量,占云南全省30多个湖泊总蓄水量的63%。

抚仙湖——东方明珠,蓝色文化的摇篮。蔚蓝色波光里折射出的历史文化之光,使每一个走近它的人都不由自主地被迷住。从五亿年前那弱小的原始生命抚仙湖虫,到古滇国青铜器璀璨的金属光芒,汉唐俞元古城神秘消失于湖底的种种猜测,关索戏古朴原始的傩戏傩舞,无不张扬着抚仙湖蓝色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远古深邃。

帽天山


澄江县

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在其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中预言:今后如果有人对我的理论提出挑战,那很可能来自对寒武纪动物突然大量出现的解释。

1984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侯先光在澄江县帽天山发现了"纳罗虫"化石,向人类揭示沉睡了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世界,中国、云南、澄江和帽天山声誉鹤起,名声不胫而走,传遍世界。

1984年以后的10年间,来自10多个国家的50多位古生物学家,在澄江帽天山地区采集了约5万块化石,古生物学家们迄今为止已在澄江化石中发现了40多个门类的80余种动物。

1991年4月23日,美国最权威、最有影响的《纽约时报》以头版头条并附配精美图片介绍中国帽天山动物群的发现。指出:"中国帽天山动物群的发现是本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1996年8月2日,中国*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播放了一条使每一个中国人心醉的消息:云南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是人类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接着"焦点访谈"对澄江县帽天山及化石产地作了全景式、多层面的深入报道。

2001年1月出版的美国权威学术刊物《科学》杂志全面介绍了中国古生物学研究的现状,认为云南澄江化石使脊椎动物出现提前了6千万年。这些化石有助于古生物学者证实大约5.3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帽天山距昆明56km,距玉溪市87km,距澄江县城6km。整个化石埋藏带呈蛇状蜒蜒达20km,宽4.5km,埋藏深度达50m以上。现圈定的保护面积为18km,其中核心区保护面积1.2km2。到目前为止,共发现化石点30余处,采集化石3万余块,科学鉴定认为有40个门类,100多个种的古生物化石,涵盖了现代生物的各个门类,还发现多种过去曾大量存在现已灭绝的动物新种,已超出现有动物分类体系,只能冠之以发掘地名来命名,如抚仙湖虫、帽天山虫、云南虫、昆明虫和跨马虫等,尤以可喜的是最近在玉溪与昆明交界的滇池海口又出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柱动物――海口鱼,其结构和功能较云南虫还复杂,是世界上发现的化石动物中特异门类最多、埋藏保存最佳、外型最精美、品质最优良,属稀世珍宝级的动物化石。科学研究认为它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人类这一重要生命进化树和生物演化链上的鼻祖。

如今的帽天山是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自然遗产,现正积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阳宗海

距昆明36公里,有326国道(即昆河公路)经过,地跨澄江、呈贡、宜良三县之间,因大理国时强宗部落居住(后讹为阳宗)而得名。明、清时称为明湖,湖面形如一只巨履,两头宽,中部略窄,海拔1770米,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湖面积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2米,最深30米。阳宗海为高原断陷湖泊,湖岸平直,湖底凹凸不平,有岩洞暗礁,水色碧绿,透明度高,为淡水湖,湖内盛产著名的金线鱼。湖水主要来自周围汤泉河及雨水聚积,1960年因建汤池火电厂,将摆依河改道归入阳宗海。在湖北面的汤池渠为出水口.水流入南盘江,属珠江水系。阳宗海四周,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湖东南的龙泉寺,后依石壁,前瞰湖水,山腹涌出一泉,清澈明净。寺旁有古树1株.直径约2米,树龄已逾千年,枝繁叶茂,浓的蔽天。南面的小屯村,相传为三国时随诸葛亮南征将领关索屯兵之处,村人至今仍演唱古老的傩戏,俗称"关索戏"。村西南报国寺后有7块巨石,天然排成北斗星状,人称"七星北斗",附近的村子就叫"北斗村"。每逢夏秋季节,登高俯瞰阳宗坝子,各村寨均清晰可见,唯有北斗村烟笼雾罩.一片茫茫.古人称此奇景为"斗村烟雨",别具一番风光。

7、旅游指南

特产


澄江县

澄江藕粉产于澄江县坝区。它杂质少,色纯白,含水低,含有较高的成丙种维生素和磷质糖分子。澄江藕粉之所以有名,主要是这里的莲藕大部分的顶端不结莲米。所以藕节粗壮肥大,汁多肉嫩,淀粉含量高,它的营养成分都集中到了淀粉里,所以淀粉的质量较高。澄江藕粉性平和,对肠胃病还有通气解热的作用,即是保健营养品,又可作辅助药物,馈赠病人最佳。

澄江气候温和,水域丰富,种藕历史悠久。据《澄江府志》记载:“澄江暖于云(即昆明),寒次之,盛暑极热,雨即凉,霜雪严寒,一晴即湿,有‘四时皆春’之谣,产稻藕。”有诗赞城南荷花十里云:“禄谷平铺十里长,红孽袅袅映湖光。风吹菡萏香生韵,雨浮琅玕影信凉。”

澄江荷藕以其肥壮、粉多、味浓而受到人们的欢迎。以鲜藕为原料加工的澄江藕粉,是一种很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名特食品。它以质地纯净,冲调后透明如晶,食之醇甜清香,细腻润滑,余味无穷,使人感到舒畅,故而誉满全省。

澄江藕粉建国前均由个体户和农户加工。20世纪30年代,赵茂堂进行专业生产创设“永茂祥藕粉精制造厂”,产品称为“永茂祥藕粉精”。因选料认真,加工精细,质量较好,又在昆明市“大娱乐”电影院制成幻灯片进行宣传,加之抗日时期迁到澄江的中山大学师生购买馈赠亲友,使得名声大振。那时年产藕粉二万余斤,大部产品通过赵家的亲戚及民国时期“云南省食品协会”主席黄佩然介绍销往省外,远至香港。县内大仁庄宋浩然随后进行了专业生产,号称“藕粉大王”。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仍以加工藕粉作为副业生产。合作化后由集体组织加工,产品由供销社收购,最高年产达到五万多公斤。

为了确保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和发扬光大先人所创的名特食品,增加产量满足需要,自1986年开始,由供销社系统自行加工,采用先进的工艺和科学的生产流程,改变了过去湿粉用日光照晒,受大气尘埃污染杂质多和阴雨天气需多日凉干质量差的问题。仙湖食品厂于1989年推出了“仙湖牌旅游藕粉”新品种,精纯度大为提高,食用更加方便。凤麓供销社“明珠食品厂”继承传统加工工艺生产,十分注重质量,改革沉淀工艺,产品质量稳步上升。“仙湖牌”藕粉,经云南省产品质量检验所检测,冲烫后具有藕粉的特有清香,无异味,无杂质,无铅、砷有害物,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先后获玉溪地区“优质食品”,全省供销社系统“优质产品”金钟奖,“中国妇女儿童食品四十年博览会”铜奖,并参加第十届亚运会购物中心展销,又获“中国旅游购物节旅游产品天马银奖”。

藕粉是淀粉类之精品,传统食用方法是:取少量凉开水溶化干粉,调成糊状,用沸开水冲烫即成透明如晶的熟食品,加入适量食糖即可食用。“仙湖牌”和“德春牌”藕粉,勿需先调成糊状和放糖,取干粉直接用沸开水冲烫即可,食用更为方便。

8、历史文化

历史发展

澄江历史上为郡、路、府、县治地。战国时,属滇国地,汉晋称俞元县,南诏时称河阳郡,大理国时称罗伽部。公元1256年,元朝改罗伽部为万户(府),后升为澄江路(澄江一名便始于此)。公元1382年,明朝改澄江路为澄江府,辖新兴(今红塔区)、路南(今石林县)二州,河阳(今澄江县)、江川、阳宗三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澄江府,改称河阳县。后因与河南省河阳县重名,故改称澄江县至今。

民风民俗

关索戏


澄江县

关索戏属古老的傩戏的一种,在云南省澄江县阳宗镇小屯村所仅有,它在演出形式上,仍保留着较原始的面貌,演出时一般头戴面具,边唱边舞,有娱神歌舞的遗风。开演时要举行祭祀,朝拜乐王庙。专演三国故事,流传至今生、旦、净三类面具共二十具。

傩戏初

为古代用以驱邪逐疫的傩祭舞蹈,仪式,北宋时传入宫廷后,才逐渐从傩舞向着表达故事情节的小戏形式发展。逐渐发展成娱神娱人兼有的古老而独特的戏剧。澄江的傩戏为何以相传为蜀汉大将的关索命名,无文献可考证。

关索戏的表演特点是不设舞台,不化妆,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戴上面具(脸壳),穿上服装,带上兵器即可出场表演。行当有生、旦、净三行,而且多以净行为主,角色以面具和服饰区别。演出时无弦索伴奏,全用鼓点(也不正规)指点起落。一般情况是由小军或马童先上场,道说情况以后,即开始各种各样的翻滚动作以吸引观众,继而生角上,在表演中说说唱唱,唱唱打打,没有固定程式(也可能是继承不全),演员可以*发挥。

关索戏的声腔比较复杂,为无弦伴奏,伴唱参杂其间。有说源于高腔,但从某些曲调分析,又杂合当地民歌小调,颂佛唱经的旋律,更为明显的是吸收滇剧腔调。无固定板式,演唱者不受音域节奏的限制,即便同一曲调,各人所唱均有出入。

关索戏曲于年节演出。演出期间,有一套成规仪式贯串始终。如每年演出前的祭药王、练武。正月初一日起开始演出时的按日出巡、踩村、踩街和踩家,每次演出时开头第一个节目必演《点将》,当日演出结束后的辞神,正月十六日全部演出结束后的装戏箱、送药王,均有其固定的程序后要求。

2010年,云南省澄江县的“关索戏”,入选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项目类别,序号12。

澄江立夏节

立夏节是云南省澄江县汉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立夏日开始举行,为期三天,地点在距县城4公里的西龙潭。因西龙潭又名“西浦龙泉”,故又称“西浦节”。


澄江县

据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55年)所立的《西龙潭轮流演戏碑》记载:“立夏及龙王庆诞,牌到分定轮着村营演戏一天”。清末贺宗章《幻影谈》中也提到:“澄江府……有岩泉(西龙潭),旁有寺庙,每年立夏,演剧酬神,居民男妇咸集,俗称西浦节”。相传西龙潭附近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嫁给了西龙潭龙王做妻子,她不忘人间养育她的土地和父老乡亲,每逢天旱,村民们只要到西龙潭祈祷,她就会要龙王降下雨,灌溉田地,使农民能按节令栽下秧逐渐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立夏节。旧时,立夏日会期开始时,先由澄江坝子内具有威望的汉族或回族老者,挑选一名精悍的年轻伙子,抱着刻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铜牌,泅水送入潭内的洞中立好,然后再开始演戏活动。会戏连续唱三天三夜,请云南省有名的戏班子或澄江知名的玩友演出。届时,澄江以及呈贡、晋宁、昆明等地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数万人相邀前来聚会,西龙潭近旁的山脚、路边还搭起临时彩棚、摊点,买卖土产百货、食品茶水,十分热闹。

立夏节在新中国成立后数年间曾继续举行,后来中断了几十年,直到1989年才又恢复活动。为了不误农时,将节日时间从立夏推后5天左右。从1995年后,根据群众要求将节期从3天延长到5天,定在每年5月10日至14日举行。*文化部门参与组织节日活动,除唱滇戏、花灯外,还有耍龙、舞狮、跑驴、民族歌舞等各种文艺节目的表演。因人多、地点窄的原因,从2005年,立夏节改到抚仙湖北岸的风之广场举办。

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9、政治经济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7.6亿元,增长16.4%;财政总收入4.6亿元,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2.7亿元,增长2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亿元,增长6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亿元,增长24.9%;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人口自然增长率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07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5601元,增加592元,增长11.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名列全市前茅。

“三农”工作再创佳绩

完成农业总产值8.5亿元,增长5.2%。收购烟叶900.7万公斤,农民人均烤烟收入968元。蔬菜、畜牧业、粮食、花卉产值分别达到2.8亿元、1.8亿元、8448万元、7805万元。大樱桃、蓝莓、黄金梨等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蒿芝箐至大石洞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投入资金7222万元,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4万亩。启动16个重点村、2个典型示范村项目建设。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积极推进。

工业经济企稳向好

实现工业总产值32.7亿元,增加值9.8亿元,增长17.5%。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组建了东溪哨工业园区管委会和提古园区筹建领导班子;完成了澄江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实施重点企业帮扶,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完成4户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和3户企业能源审计。

第三产业提速发展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亿元,增长17.2%;实现旅游总收入5.1亿元,增长22.8%;接待游客155万人次,增长7.6%。积极推进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湖畔圣水、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扩建、竹海箐生态旅游度假村建设等重点项目推进有力。澄江动物化石群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保护地申遗工作已经省*同意上报国务院。完善禄充AAAA级景区及旅游特色村建设。组建了禄充笔架山旅游开发公司。举办了云南省第九届兰花博览会暨首届中韩兰文化博览会,协办了瓦腾杯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玉溪抚仙湖首届云南户外运动联盟大会等节赛事活动。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全县实现出口总额3837万美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供销社二次创业深入推进。

10、社会事业

城镇建设


澄江县

2009年,澄江县33个村和257个自然村的规划编制完成。碧湖园、行政中心主体工程完工,澄江县档案馆、公租房、揽秀和仪凤社区安居工程快速推进。实施仙湖路和城区街道绿化工程,城市人居环境逐步改善。以整合县城教育资源和机关办公用地为重点,盘活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的力度不断加大,完成澂阳路、澂川路、老澂华路县城至新河口段修复和澂川路“回头弯”整治工程。

文化事业

2009年,澄江县完成34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点、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个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试点工程和1700户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安装、5500户数字电视整转工作。在“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活动中,澂江代表队荣获全市一等奖。

卫生事业

2009年,澄江县医院住院综合楼及松元卫生所建设进展顺利。狂犬病等重大疫情疫病防控工作全面加强。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290元,参合率达96.67%。

社会保障

2009年,澄江县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扩大“贷免扶补”规模,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2.85%。

上一篇:江川县

下一篇:通海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