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毓标
刘涌将军(1914—1972)江西省兴国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之一。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中文名:刘有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江西省横峰县
出生日期:1908年
逝世日期:1997年
职业:军事军人
主要成就:参与领导开辟了皖浙赣游击根据地
1、人物简介
刘毓标(1908—1997)江西省横峰县葛源村人。1927年参加弋横暴动,192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0年由团转入中国*。一九三四年由地方工作转入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区委、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皖浙赣省委组织部长兼独立团政治委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二团政治委员兼营长,胶东军区警备第四旅旅长,第六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六师师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第三十二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军长,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济南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第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刘涌将军于1972年12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2、个人任职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一支队总务科科长、江北指挥部教导大队教导员、江北*学校政治处主任、抗大五分校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后*治部组织科长、新四军直属政治处主任、五十二团政治委员、抗大第八分校政治委员、二师*教导团政治委员、六旅副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三十一旅、三十二旅政治委员、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
*成立后,任军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华东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江苏省政法办公室副主任兼民政厅副厅长、厅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3、生平经历
刘涌,1914年出生,江西省兴国县五里亭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
(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涌历任红一方面红1军团2师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师直属队通信连连长、指导员、1师1团特派员、4师11团特派员。参加了*苏区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1937年,刘涌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二)
抗日战争开始后,刘涌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2团政委兼营长、第2支队支队长。
1938年8月中旬,第2支队在莒县大店整编,刘涌任司令员。后任胶东军区滨海军分区司令员、山东纵队2旅5团团长。
1943年4月,刘涌任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司令员。
(三)
1945年9月,刘涌任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胶东军区警备4旅旅长。
1946年1月7日,新四军撤销津浦前线野战军指挥部,成立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刘涌任胶东军区6师师长。
1947年1月21日,华东全军奉命统一整编为华东野战军,刘涌任第9纵队(原胶东军区5师、6师等部合编)26师师长。
1948年3月初,华东野战军一度组成第1、第2、第3、第4兵团,刘涌任第2兵团(又称山东兵团、许谭兵团,辖第7纵队、第9纵队、第13纵队、渤海纵队、鲁中南纵队)第9纵队副司令员。
1949年2月19日,华东野战军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及所属5、6师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32军(后划归山东军区,1950年2月调回),刘涌任第32军副军长兼参谋长。
1949年5月25日,**山东*和山东军区决定,在青岛市分别组建军事管制委员会和警备司令部、政治部。青岛市警备司令部、政治部由第32军兼,刘涌兼任副司令员。
(四)
1950年1月,刘涌任第32军军长。
1950年11月,刘涌任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
1952年,刘涌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济南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1958年9月-1964年6月,共有200余名开国将军积极响应*军委号召,下连当兵。时任济南军区装甲兵司令员的刘涌作为其中一员,下到坦克2师4团1连当兵。
刘涌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正军级、原华东军区),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第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72年12月8日,刘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夫人,王佩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