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吴武陵

科普小知识2022-09-28 17:24:51
...

吴武陵(约784—834)信州人。元和初,擢进士第。窦易直判度支,表武陵主盐北边。入为太学博士。太和中,出刺韶州,寻贬潘州司户参军。诗一卷,今存二首。在整个唐代的江西散文作家里,他的成就首屈一指,在中国散文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成就:《全唐诗》、《新唐书志》

本名:吴武陵

字号:初名侃

出生地:信州

生卒:约784—834

主要成就:《全唐诗》《新唐书志》

1、生平简介


吴武陵

吴武陵,信州人。元和初,擢进士第。淮西吴少阳闻其才,遣客郑平邀之,将待以宾友,武陵不答。长庆初,窦易直以户部侍郎判度支,表武陵主盐北边。易直以不职,薄其遇。会表置和籴贮备使,择郎中为之。武陵谏曰:“今缘边膏壤,鞠为榛杞,父母妻子不相活。前在朔方,度支米价四十,而无逾月积,皆先取商人,而后求牒还都受钱。脱有寇薄城,不三旬便当饿死,何所取财而云和籴哉?天下不治,病权不归有司也。盐铁、度支一户部郎事,今三分其务,吏万员,财赋日蹙。诚欲边隅完实,独募浮民,徙罪人,发沃土,何必加使而增吏也?”易直不纳。

久之,入为太学博士。大和初,礼部侍郎崔郾试进士东都,公卿咸祖道长乐,武陵最后至,谓郾曰:“君方为天子求奇材,敢献所益。”因出袖中书搢笏,郾读之,乃杜牧所赋阿房宫,辞既警拔,而武陵音吐鸿畅,坐客大惊。武陵请曰:“牧方试有司,请以第一人处之。”郾谢已得其人。至第五,郾未对,武陵勃然曰:“不尔,宜以赋见还。”郾曰:“如教。”牧果异等。

初,柳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坐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及为柳州刺史,武陵北还,大为裴度器遇。每言宗元无子,说度曰:“西原蛮未平,柳州与贼犬牙,宜用武人以代宗元,使得优游江湖。”度未及用,而宗元死。

2、原文注释

吴武陵,是信州人。元和初年,考中进士。淮西吴少阳听说了他的才华,派门客郑平邀请他,想以宾客友人之礼相待,吴武陵不做回应。长庆初年,窦易直以户部侍郎分管财政开支,上表由吴武陵主持北边盐务。窦易直认为他不称职,消减了他的待遇。后遇上窦易直上表奏,请设置和籴贮备使一职,要选择郎中来担任。吴武陵进谏说:"如今边疆都是沃土,却长满了杂木,父母妻子都没法养活。我之前在北方,掌管米价为四十(单位不清楚),没办法有超过一个月的存粮,都是先从商人那里拿米,然后再请求按帐目回京都拿钱。如果有贼寇逼城,不到三十天,城里的人就会饿死,到哪里要钱,还谈什么官府出资向百姓购买粮食?天下得不到治理,就是苦于该管的部门没有权力。管铁矿、财政开支,一个户部的官员就可以办理,如今把事情分成三块,官吏上万人,财赋一天比一天减缩。西北边院官员,皆是御史、员外郎来担任。如果开始命令他们时是可信的,现在又增派使官来管理他们的工作,那就是说御史、员外做事虽久,反而还不可信了。现在再过十天或一个月,又会认为郎中的作为不可信。再等一个季度、一年,您的所为,也又不可信了。上下互相妨碍,一国之内交相怀疑,谁是可信的人呢?况派一个使官,打杂随从的约百人,督责、传呼,沿路数千里都不得安宁。如果真的想边境富足、殷实,只要招募些游手好闲的人,迁移罪人,一起发往沃土,哪里一定要增加使官和吏员呢?"窦易直不采纳。

很久之后,他入朝担任太学博士。大和初年,礼部侍郎崔郾去东都考录进士,公卿都在长乐为他饯行,吴武陵最后一个到。他对崔郾说:"君现在为天子搜求奇材,我大胆地提供我的帮助。"于是拿出袖中写好字的搢笏,给崔郾读了,原来是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文辞既警拔,而吴武陵的声音吐字宏亮又流畅,坐上的客人都大为惊叹。吴武陵请求道:"杜牧正在你处应试,请给他第一名。"崔郾婉拒说已有了人选。吴武陵一直问到第五,崔郾都没答应,吴武陵勃然道:"不这样的话,你就把赋还给我吧。"崔郾说:"就按你说的来。"于是杜牧果然获得了很好的名次。

当年,柳宗元贬往永州,而吴武陵也因为犯事被流放到永州。柳宗元认为吴武陵是个贤人。等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吴武陵回到北边,大为裴度器重。吴武陵常常提起柳宗元无子,又劝说裴度曰:“西部平原的蛮人还没有扫平,柳州与贼人的*范围相互交错,应该起用武将来代替柳宗元,让他得以优游江湖。”裴度没来得及采用他的意见,柳宗元就死了。

3、个人简历

吴武陵(约784—834)是中唐古文运动时期一位很有个性、很有特色的作家。在整个唐代的江西散文作家里,他的成就首屈一指;在中国散文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阴错阳差中进士


永州结识柳宗元

唐贞元末年(公元802—804年),吴武陵进京赶考,临走前照例向饶州刺史李吉甫请求帮助。然而李吉甫态度傲慢,只送给了他五匹土布和三匹丝绸。吴武陵嫌少,很不高兴,竟将绸、布退了回去,并附了一封信给李吉甫,信里言辞很是不敬,还数落起李吉甫的父亲李栖筠的旧事。

几年后(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吴武陵再次进京赶考,李吉甫是不想让吴武陵中举,崔侍郎却阴错阳差,反倒为吴武陵的落榜扭转了乾坤。面对白纸黑字,骑虎难下的崔侍郎心里一个劲地骂自己自作多情,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还只有将错就错,他说:“吴武陵的品行我倒不是很了解,但是他的文笔很好,现在名单已经定了,怕是不好更改了。”李吉甫不好多说什么,也只有顺其自然。

永州结识柳宗元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走马上任才一年的吴武陵便被李吉甫抓住把柄贬到永州去了。在永州,吴武陵与贬为永州司马的柳宗元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柳宗元十分高兴这位年轻人的到来,对他另眼相看,并引为知己,彼此惺惺相惜。柳宗元对吴武陵的文章赞赏有加:“才气壮健,可以兴西汉之文章”、“一观其文,心朗目舒,炯若深井之下,仰视白日之正中也”。吴武陵对大自己十几岁的柳宗元非常敬重,把他视为良师益友,常常虚心请教,而柳宗元则以“仆滋不敢”的谦恭相待。他们经常诗文唱和,秉烛夜游,成为患难之交。

慧眼识英举杜牧

太和初(公元828年),吴武陵入为太学博士。礼部侍郎崔郾受命于东都洛阳任主考官,一时中书省、尚书省、黄门省的大员一起涌向常乐传舍,盛况空前。

这年,二十六岁的杜牧也来赶考了。考试前,他先找到了太学博士吴武陵,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阿房宫赋》呈给吴武陵,请吴太学在主考官面前美言几句,使自己能顺利通过进士考试。待看完《阿房宫赋》后,不由得刮目相看,拍案叫绝:“‘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之扰扰,梳晓鬟也……’写得好!写得好!真乃神来之笔!先生有济世之才,却又为何……”进而劝他不要自暴自弃,要洁身自好,力求上进。杜牧听了吴太学的话大受鼓舞,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事后还写下了著名的:“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诗句。

4、人物轶事

原文


吴武陵

长庆中,李渤除桂管观察使,表名儒吴武陵为副使。故事,副车上任,具橐鞬通谢。又数日,于球场致宴,酒酣,吴乃闻妇女于看棚聚观,意甚耻之。吴既负气,欲复其辱,乃上(“上”原作“止”,据明抄本改)台盘坐,褰衣裸露以溺。渤既被酒,见之大怒,命卫士送衙司枭首。时有衙校水(陈校本“水”作“米”,下同)兰,知其不可,遂以礼而救止,多遣人卫之。渤醉极,扶归寝,至夜艾而觉,闻家人聚哭甚悲,惊而问焉。乃曰:“昨闻设亭喧噪,又闻命衙司斩副使,不知其事,忧及于祸,是以悲耳。”渤大惊,亟命递使问之,水兰具启:“昨虽奉严旨,未敢承命,今副使犹寝在衙院,无苦。”渤迟明,早至衙院,卑词引过,宾主上下,俱自克责,益相敬。时未有监军,于是乃奏水兰牧于宜州以酧之。武陵虽有文华,而强悍激讦,(“讦”原作“许”,据明抄本改)为人所畏。又尝为容州部内刺(“刺”字原缺,据陈校本补)史,赃罪狼藉,敕(“敕”原作“刺”,据陈校本改)史(陈校本无“史”字)令广州幕吏鞫之。吏少年,亦自负科第,殊不假贷,持之甚急。武陵不胜其愤,因题诗路左佛堂曰:“雀儿来逐飓风高,下视鹰鹯意气豪。自谓能生千里翼,黄昏依旧入蓬蒿。”(出《本事诗》)

注释

长庆年间,李渤出任桂管观察使,表奏名儒吴武陵为副使。按先例,副职上任时,要拿着弓箭袋表示谢意。隔了一些日子。李渤在球场设宴,酒喝到高兴时,吴武陵听到一些妇女聚在看棚上看,吴武陵觉得这是耻辱,非常生气,想报复一下。于是上高台盘坐,提起衣裙尿尿。李渤喝了酒,看到后异常愤怒。命令卫士把吴推到衙门斩首。当时有一个衙门校官叫水兰,想到这样做不好,很巧妙地阻止了这件事,派了许多人保护吴武陵。李渤大醉,人们搀扶着他回去睡觉,到天亮才醒。听到家里的人聚在一起哭得很伤心,惊奇地询问。家里人说:“昨晚听到球场喧闹,又听说你命令衙司斩吴副使,不知道什么原因,都怕闯出祸来,所以才这么哭。”李渤非常惊慌,立即命人前去衙门打听。水兰把情况都说明了:“说昨晚虽是奉了严命,但没敢那么做,现在副使还睡在衙院里,没有受苦。”李渤这才知道。第二天便早早来到衙院,很谦虚地说了自己的过错,分宾主落座后,都互相自责,更加互相尊敬起来。当时还没有监军,李渤就上奏请求让水兰任宜州州长,以此来答谢水兰。吴武陵虽然有才华,但性情强悍暴烈,人们都怕他。他曾经做过容州部内刺史,犯下许多罪行。皇帝的使者命令广州的幕吏逮捕他。这个小官吏正当年青,也自负是科举出身,一点也不宽恕,办案特别急迫。武陵感到非常气愤,所以在路边佛堂里题诗道:“雀儿来逐飓风高,下视鹰鹯意气豪。自谓能生千里翼,黄昏依旧入蓬蒿。”

5、吴武陵与柳宗元

吴武陵,(?一835),初名侃。江西上饶人,祖籍河南濮阳。唐元和二年(807)进士,拜翰林学士。元和三年,因得罪权贵李吉甫流放永州,与贬为永州司马的柳宗元相遇,“两人意气相投,同游永州山水”。元和七年,吴武陵遇赦北还,柳宗元不在赦归之列。他们在永相聚时间长达四年之久,来往甚密。吴武陵北归长安后,曾主持北边盐务,太和初(828)入为太学博士。太和中出任韶州刺史,后遭权贵构陷,贬为潘州司户参军。

一生坎坷,无异于柳宗元。他复归长安后,曾向宰相斐度陈述柳宗元的不幸,“西原蛮未平,柳州与贼犬牙,宜用武人以代宗元”。在给工部侍郎孟简的信中说:“古称一世三十年,子厚之斥十二年,殆半世矣。霆砰电射,天怒也,不能终朝。圣人在上,安有毕世而怒人臣邪?且程、刘二韩皆已拔拭,或处大州剧职,独子厚与猿鸟为伍,诚恐雾露所婴,则柳氏无后矣。”希望将柳宗元从边地调回,改变境遇。谁知正当事情稍有眉目时,宗元已病逝柳州,成为武陵终生遗憾。

《同吴武陵赠李睦州诗序》


吴武陵

《同吴武陵赠李睦州诗序》写元和二年李錡*,李睦州因不愿为其所用而被诬陷,以见罪于朝廷;待李錡伏诛,李睦州被诬陷之事已明,至元和三年大赦,睦州仍不能官复原职,只是被量移离开长安有四千里的永州。李睦州缄口不言,吴武陵却“怀不能忍”,“于是踊跃其诚,铿锵其声,出而为之诗,然后慊于内。”奋勇站出为其作诗书愤鸣不平。柳宗元“闻吴之先言者,激于心,若钟鼓之考,不知声之发也,遂系之而重以序。”柳宗元听了,激发了内心压抑很久的心声而奋笔作序。《序》文表明柳宗元与吴武陵、李睦州同时受到不公平的政治打击而产生的强烈共鸣,对现实政治表现了强烈的不满。文中吴武陵为朋友、为正义而奋勇陈词,不畏艰险,柳宗元因积久的沉郁愤懑的爆发而作序的形象跃然纸上。

《答吴武陵论〈非国语〉语》

柳宗元与吴武陵的深情厚谊,在《答吴武陵论〈非国语〉语》一文中表现得更为完美。《非国语》六十七篇,分上、下两卷,是子厚在永州时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章士钊《柳文指要》说:“《非国语》者,子厚体物见志之作也。凡子厚读古书,以‘世用’二字为之标准,绝非好古而漫为读,此旨在《答武陵》一书中已明言之,所谓‘以辅时及物为道’者也。子厚《非国语》脱稿后,再三与其友往复驰辩,其为自重其书,认为必垂于后无疑。”阐明了《非国语》一文的历史价值和作者的谨慎态度。在答信中,柳宗元强调了写作之缘起:“尝读《国语》,病其文胜而言尨,好诡而反伦,其道舛逆。”所以要“黜其不藏,救世之谬”,而作《非国语》。尽管如此,由于《国语》名气很大,作者成文之后,仍有所忧虑。因此,将此文首先托给又是挚友又是知音的道州刺史吕温过目指正,然后又征求同贬永州的密史吴武陵的意见。这样,虽然自己有“苟不悖于圣道,而有以启明者之虑,则用是罪余者,虽累百世滋不憾而恧焉”的表白,终因得到密友的支持而坦然。柳宗元特别欣赏吴武陵的才华。

《与杨京兆凭书》

元和四年,他在《与杨京兆凭书》中说:“去年吴武陵来,美其齿少,才气壮健,可以兴西汉之文章”,对吴武陵作了很高的评价。这一点,在答书中说得更明显,“拘囚以来,无所发明,蒙复幽独,会足下至,然后有助我之道。”吴武陵的到来给孤独无望的柳宗元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对吴武陵的文章,柳子更是推崇备至。“一观其文,心朗目舒,炯若深井之下仰视白日之正中也。”为柳子对其他文友的书信中所罕见。而吴武陵对柳宗元却常常以“师道”称之,柳却以“仆滋不敢”的谦恭回复。柳子“每为一书,足下必大光耀以明之,固又非仆之所安处也”。既写出吴武陵对柳宗元的敬重与支持,又写出柳子的自谦,足见二人交情之深厚。吴武陵拜读完《非国语》后大加赞赏,柳子从中得到了巨大的鼓舞。“足下乃以为当,仆然后敢自是也。”在吴武陵的支持下,柳子对自己的文章充满了信心。书信最后,柳宗元以“微足下仆又何托焉”作结,表明自己对吴武陵的信赖,将二人的交情推到高峰。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中有“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小丘记》中有“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的记载足以证明。作者将这首诗赠给深源、克己,并写信抄给吴武陵表明其对这首诗的重视和对三位知己的怀念。诗对朝廷权贵扼杀人才深表痛疾不平,对他们遭贬的悲惨境况深表同情。柳宗元对吴武陵的至真至纯的情结,他与吴武陵之间建立的莫逆之交,是永州之野这块神奇的土地培植的,是他们受到永州人民的哺育和熏陶的结晶,是千百年朋友情谊库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它,发扬它。

上一篇:三秦网

下一篇:天文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