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南普陀寺

科普小知识2022-09-28 18:55:18
...

南普陀寺是厦门著名古刹,居于鹭岛名山五老峰前,背依秀奇群峰,面临碧澄海港,风景绝佳。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华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中文名:南普陀寺

地理位置:厦门五老峰前

文物:《妙法莲花经》、白瓷观音

始建时间:唐末五代

1、景点介绍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元朝废了。明朝初重新建设,改名为普照寺。明末诗僧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殿堂院舍齐备,住僧常达百余众,清初又废于兵祸。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候施琅收复*后驻镇厦门,捐资修复寺院旧观,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并以之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且在浙江普陀山的南面,更名为南普陀寺。此后数百年来,经历代主持景峰、省己、喜参诸和尚多次重修扩建,至民国初年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南普陀寺历来是临济喝云派的子孙寺院。民国十三年(1924),喝云派裔主持转逢和尚将寺院改为十方丛林,并按丛林规制,推选云门派裔会泉和尚为首任方丈。第二年,又在寺内创办闽南佛学院。会泉和尚退任后选聘当代高僧太虚大师为继任方丈,主办学院。从此,海内高僧相继往来住锡传经,十方佛子竞相入院参道修学,一时佛门称盛,名闻中外。

*建国初期,地方*曾多次拨款维修殿宇院舍。*十年动乱,寺院历经浩劫。*后,国家落实宗教政策,*重视寺院复建。十多年来,不仅旧有殿堂翻修一新,还新建多座楼堂亭院。现有建筑总面积已超过原有将近一倍。复办后的闽南佛学院,规模设施也在成倍增长。古刹盛世重光,梵呗钟磬不绝,佛苑法缘殊胜,宏法利生并传。

建国后,一度蹶而复振。而今,新构楼堂院舍,鳞次栉比;重修梵宇琳宫,金碧辉煌;常住数百僧众,梵行庄严;复办闽南佛学院,教学相长。古刹新生,法运昌隆,臻历史之鼎盛,划时代之光辉。

南普陀寺规模宏大,占地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平方米。寺中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厢钟鼓楼、左侧新建的慈善楼与右侧普照楼,左右对应,雄伟壮观。

南普陀寺香火旺盛,进香者与游人络绎不绝。南普陀寺内千手观音工艺精绝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庙宇周围保留众多名人题刻,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南普陀寺后往上就是五老峰,登临远眺,山风海涛,尽收眼底。

南普院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规模宏大,气势庄严,中轴线主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乐途殿、大悲殿、藏经阁;其中,天王殿位于寺院中轴线的最前端前殿正*奉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两侧立有怒目环视的四大天王,殿后有韦陀菩萨覆掌按杵而立,威武异常。

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闽南佛殿的特点,大殿正*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大悲殿呈八角形三重飞檐,中间藻井由斗拱层层迭架而成,无一根铁钉,构造极其精巧;殿内正中奉祀观音菩萨,其余各面为48臂观音,造型优美、姿态多样;又因闽南信众均崇奉观音菩萨,所以此殿香火异常鼎盛。

藏经阁是中轴线上的最高层建筑,为歇山重檐式双层楼阁,一层为法堂,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二层为玉佛殿,内供28尊缅甸玉佛,并藏有数万卷古今中外的佛典经书及一些珍贵的文物。

藏经阁里珍藏有缅甸玉佛,宋代古钟、香炉,明代铜铸八首二十四臂观音清代瓷制济公活佛以及大量佛典经书著名的有《明大藏经》《日本大藏经》等。藏经阁后有摩崖石刻多处,其中有块大石,镌刻着一个特大的“佛”字,高一丈四宽一丈,粗犷豪放雄健有力,为国内罕见。

此外,南普陀寺院里还有钟鼓楼、功德楼、海会楼、普照楼、太虚图书馆、佛学院教室、养正院、万寿塔等建筑,其中的佛学院为1925年,是国内最早的佛教学府。

南普陀寺里有七座白玉如来佛塔和二座11层高的万寿塔,那是1993年1994年由信士捐建是万寿塔前有个莲花池,夏日荷花盛开时,蓝天,白塔绿叶,花海,展示这里是分外清静高洁的佛门净地。

南普陀寺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素斋。南普陀寺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厨师调煮制作,严守素菜素料作的工艺,革除素菜仿制腥的传统,以素菜素名而独树一帆,既讲究色.香.味,又讲究形.神.器,一道菜一个雅名,神韵高雅,诗情画意。其中"半月沉江"这道菜最为有名。

名山胜景

五老峰是厦门八大胜景之一,五老凌霄以其挺拔秀奇著称。山上林木蓊郁,奇石嶙峋,洞壑幽深,岩泉清冽盘旋曲径,直上颠峰亭台,放眼海天深处,碧波荡漾,巨轮轻艇往来如梭。环视鹭岛新姿,绿树掩映,层楼大厦参天。俯瞰足下,梵宇琳宫浮现于云雾缥缈之间,恍若置身蓬莱仙阁之上,飘然欲仙,乐趣无穷。真不愧为鹭岛名山藏古寺,梵宫胜景纳游人。

2、历史沿革

明万历《泉州府志》云:“普照院,在嘉禾里二十二都海岛中五峰山。五代僧清浩建。洪武乙丑(抄者按:即洪武十八年,1385)僧觉光重建。”清乾隆《泉州府志》云:“普照院,在厦门海岛五峰中。五代僧清浩建,初名‘泗洲’。

治平间(1064—1067)改今名(按治平间为僧文翠居此,改称无尽岩,旧志均无改称普照院之说。上述改普照之说,出于何乔远《闽书》将觉光断臂和尚之称,移称文翠为断臂和尚之误。详见本志《概述》)。元至元间(1264—1294)废。明洪武间(1368—1398),僧觉光复建……”。

明代后期,寺田为豪右兼并,钱粮不足缴国课,岁入不足供香灯,至崇祯中(1628—1644),住持僧了蕴几欲弃寺而去。泉州开元寺诗僧明光来厦驻锡,与名士阮旻锡、叶名高等唱和,交往甚密,因得诸名士支持,乡绅太常寺卿林宗载将其家族所购寺产一石八斗田地归还寺院使普照寺香灯不灭,振作中兴,殿堂初具规模。

明末清初,普照寺毁于兵乱。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靖海侯施琅收复*后驻厦门,就普照寺旧址复建殿宇,并增建大悲阁,辟为观音菩萨道场,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改称为“南普陀寺”。聘请临济宗三十五世传人慧日法师为开山第一代祖师。此后,经历代住持僧如渊、景峰、省己、真衷、喜参等,以及兴泉永道道尹胡世铨等地方官员,多次募资新修扩建。光绪二十一年(1895),已建成“三殿七堂”,具备中等禅寺规模,居厦门岛上诸佛寺的首位。

民国时期

民国十六年(1927),会泉首届方丈任满,自请退居,公推太虚大师继任方丈兼学院院长。当时太虚正担任中国佛教会主席职务,对推行佛教改革和改进僧伽教育极为重视。他来厦门就职后,聘请大醒、芝峰、寄尘诸法师来闽南佛学院负责教务工作。大醒诸师追随太虚多年,是太虚推行佛教改革的得力助手,对僧伽教育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他们来任后,将禅寺和学院作为他们推行佛教改革和改进僧伽教育的实验基地,积极开展工作,并于十七年创办《现代僧伽》杂志,以广宣传,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引起海内外佛教界的重视。

民国二十一年(1932),太虚大师蝉联两任方丈期满引退,众推常惺继任方丈。二十五年常惺任满,由性愿代方丈职务。不久,性愿应聘南渡菲律宾宏法。丈席仍由性愿虚挂。

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战爆发,南普陀寺一度被驻军占住。时战火日迫厦门。闽南佛学院遭日机轰炸寺中住僧和学院师生纷纷避入内地或出国。二十七年5月厦门沦陷后,先后由觉斌、会觉住持。但此时寺院已是僧众稀落,寺宇萧条,战前的盛况已成为过眼烟云和历史陈迹。

民国三十六年(1947),公推广心和尚任方丈。三十七年,南普陀寺为性愿法师六十大寿举办三坛传戒大法会,来自海内外求戒的缁素佛教徒1000多人参加受戒大典。济济满堂,极一时之盛。但不久由于时局紧张,集居僧众又烟消云散,南普陀寺又复凋零。

新中国建立后

厦门人民*先后拨出巨款翻修寺宇殿堂,还在寺的右侧开凿“般若池”,后山新建转逢、会泉和尚的纪念塔。寺僧通过学习国家政策,提高政治觉悟,自觉地参加建国初的各项爱国运动,开展生产劳动以自食其力;同时将原来的佛教养正院改办为养正义务小学,免费招收附近学童入学。

1958年,厦门对佛教寺院进行合并,各寺僧众集居南普陀寺。

1966年“*”中,寺中宗教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寺院住僧遭受猛烈冲击,纷纷离散,另谋生路。

198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国家“拨乱反正”,全面落实宗教政策,南普陀寺再次发展兴盛起来

1982年,南普陀寺成立管理委员会,妙湛和尚任管委会主任兼任寺务监院。1988年又由厦门佛教协会公推为南普陀寺第八任方丈。妙湛和尚升座后,妥善安置十年流散来归的僧众,重整禅林法规,主持翻修扩建寺宇,复办闽南佛学院,使千年古刹重放光彩,迎来一派兴隆发展的新气象。

1994年12月,成立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是为*佛教寺院创办的慈善机构之首。

1995年12月,南普陀寺方丈、厦门市佛教协会会长妙湛老和尚圆寂,翌年8月,两序大众一致推选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大和尚为南普陀寺第九任方丈,12月,新任方丈圣辉大和尚率领监院理文法师、定恒法师前往新加坡、日本、香港开展弘法和访问活动。

1998年5月27日至6月4日,南普陀寺启建50年来规模最大的水陆大法会。9月5日,在南普陀寺的盂兰盆法会上,圣辉大和尚发起对长江、嫩江、松花江等灾区捐献救济。1999年4月,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一行来寺参观访问,方丈圣辉大和尚热情接待。5月,圣辉大和尚参加中国佛教代表团,护送佛牙舍利至香港供众瞻仰。

2000年元月,圣辉大和尚蝉联南普陀寺第十任方丈。是年接待丹麦首相斯穆森、韩国佛教界、厄瓜多尔国民议会、罗马尼亚议长昆图斯及夫人等国家访问团。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厦门*拨款和海外佛教界缁素人士捐助巨资,对南普陀寺进行全面的翻修扩建和新建。*主要*,每来厦门视察,南普陀寺成为其必到之地,如李先念、*、*峰、刘华清、乔石、胡启立、王汉斌、王光英、倪志福、叶飞、阿沛·阿旺晋美、乃至方毅、田纪云、谷牧等副总理以上的国家*,先后来此视察达30多人次。


3、殿宇宏构

概况

南普陀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中轴线主体建筑,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殿阁依山层层升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东西两侧依次升高的回廊,回护三殿两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天王殿

天王殿屹立于寺院中轴线最前端,歇山式重檐飞脊,轩昂宏伟。殿前为入寺正中大门,两只威武的大石狮雄踞门廊东西两侧。跨门进殿,两侧四大天王怒目环视。正中弥勒菩萨坦腹露胸,常开笑口,给人以欢喜信受的美感,殿后韦陀菩萨覆掌按杵而立,威武异常。

天王殿也称弥勒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

弥勒佛在印度是一尊头戴王冠、身体不胖的坐像,而在我国则成了手拿布袋体貌肥壮的光头和尚。据说他云游各地,无忧无虑,*自在,人们怎么逗他,他总是眉开眼笑、和善待人。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建于民国15年(1926年),绿瓦石柱,雕梁画栋,集中体现闽南古建筑的传统工艺。殿前两座报恩塔是由方丈妙湛法师监制的。

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主体中心,崇宏雄伟,殿前石庭平舒宽展,正中宝鼎香炉巍立,两侧白石宝塔高矗,更显广庭崇殿的庄严肃穆。大殿两侧罗汉堂朝拱主殿。主殿正*奉三世尊佛高大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大殿是寺院僧众早晚课诵和法会朝拜参修的殿堂,也是佛门钟磬长鸣、法灯不灭的心脏。大雄宝殿石柱上有副对联"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普光被夏岛对太武以增辉。"这副对联将寺庙开基的年代和地理位置说得清清楚楚,那就是说寺庙在唐朝就有了;

大悲殿

大悲殿始建于明代,原为木结构,民国19年(1930年)重修。1962年,主体改用钢筋水泥,保持木构斗拱作装

饰用。殿宇高20米,屹立在石砌台基上,八角三层飞檐。殿内祀奉观音菩萨,正面为双手观音,其余三面为48臂观音。殿内的穹形藻井全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根铁钉,别致美观,为国内同类建筑之精华。

大悲殿是寺院的另一主殿,奉千手观音。清初施琅始建,称大悲阁为南普陀改称之由来。殿立于大雄宝殿后石砌多角形高台上,中隔两段石阶近三十级。主殿呈八角形三重飞檐,中间藻井由斗拱层层迭架而成,造型巧妙,结构严密,俗称蜘蛛结网。闽南信众崇奉观音菩萨,香火鼎盛。

藏经阁

建于民国25年(1936年)的藏经阁,为二层小楼,楼下为法堂,楼上为玉佛宝殿。阁内藏着大量佛教典籍和文物字画,如明版《大藏经》、影印宋《碛砂藏经》、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血书的《妙法莲华经》、弘一法师手稿《佛说阿弥陀经》等,以及唐代铜佛、宋代铜钟、明代名匠石叟所造的如意观音和观音施甘露像、明代著名艺术家何朝宗创作的白瓷观音像和28尊缅甸玉佛,还有现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等人的墨宝。

位于中轴主体建筑最高层,歇山重檐式双层楼阁。上层藏经,下层法堂。阁楼上下层,三面台廊回护,圈以白石雕栏,倚栏前望,三殿巍峨尽收眼底。仰首后顾,层峰叠翠,垂手可攀。

其它

南普陀寺主殿双侧回廊内外,原分布着僧众修持生活的堂院楼舍,如钟鼓楼、客堂、五观堂(斋堂)、职事堂(库房)、僧舍楼房、学院院舍等建筑。八十年代以来,旧有堂院大都翻修一新,还新建多座楼堂。如东侧的海会楼、普照楼;西侧的方丈楼、学院教学楼、僧舍楼、太虚图书馆、佛教协会办公楼和西侧外的上客堂两座接待楼。一九九二年还在西侧般若池畔,新建一座恢宏雄伟的大禅堂。堂高三层,呈八角形重檐飞脊,覆以黄瓦皇冠式大屋盖,周围白石雕栏,造型新颖,结构精巧严密,既显其富丽堂皇,又不失其庄严肃穆。寺前新建两方石塔,如倚天双剑,高插蓝天。造型仿自泰缅佛塔,为闽南所仅见。


4、建筑特点

南普陀寺的殿堂楼院随分散建于地形复杂的山坡上,又以其实际使用不同,各具形式。但在整体布局中,均能以中轴线上的主殿为中心,高低俯仰相从,参差错落有致。所有建筑,一律采用古代宫殿式的重檐飞脊大屋盖,饰以杏黄琉瓦,使之统一协调。再以石构围墙将全寺建筑群环抱起来,如散珠承盘,形成一个整体。重视环境建设,南普陀寺建筑重的新趋向。纵观寺院内外到处有菩提嘉树垂荫,艺圃百花争艳,还在寺前山后的碧荷池畔和林泉幽壑之间,建造亭台、水榭、曲桥、花坞,使信众游客,在朝参名山古刹之余,领略山水林园的佳趣。

5、人文特色

文物珍藏

修禅学道和弘法利生,是寺院住僧的生活要务。南普陀寺自1985年恢复丛林管理制度以来,在妙湛方丈的主持下,重整清规,严肃戎行。全寺200多位住众和学僧,均能自觉遵守丛林规戒律仪,除坚持日常早晚课诵和参禅修学外,还启建各种定期或不定期的普利法会:创设宣弘佛法的通俗讲座和经书流通处,组织慈善基金会,举办各项慈善公益事业。

学院传灯

闽南佛学院一九二五年创办至一九三七年停办前的十多年间,一度由当代中国佛教领袖太虚大师担任院长,将佛院作为他改革中国僧教育的实验园地,成为中外知名的佛教高等学府,培育出一批出色的佛教俊才.现尚健在的这些当年学僧,大都成为名山长老或佛学大师。如当代中外知名的经论大师印顺长老,曾任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会长的竺摩法师,皆出自当年学院门下。一九八五年学院正式复办。在院长妙湛和尚的主持下,教育设施、教学素质以至学院规模均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成为全国僧教育的重点学院。复办后学院分设男女两个院部。女院设在万石莲寺(现设在金榜山紫竹林寺),两部各设预科、本科两个班级、现有来自二十一个省市的在院男女学僧二百五十多名。至一九九二年已有三局本科生毕业,共男女学僧一百九十四名,分赴各地担任寺院主持或职事有的到各佛学院任教、或佛教会任职。

供需利众

南普陀寺原为海内外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又发展为中外游客的

旅游热点。在成千上万的游客中,有不少是欧美各国到中国旅游访问的贵宾,其中有国际知名人士和友好国家的首脑要人,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日本驻华使节吉田等。他们在访问中,不仅对庄严的寺院和秀丽的风光表示好感,对中国*落实宗教政策给寺院带来的兴隆景象更是深有感触。为方便旅游、观光和信徒活动的需要、寺中开办各项服务设施,如购物部、照相部、茶室等。其中最受海内外客欢迎的是南普陀寺的素餐馆。南普陀寺的素食珍肴,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餐馆名厨调制菜肴,严守素菜素料素作的工艺,特别是革除向来素菜仿制晕腥命名的流弊,坚持素菜素名而独树一帜。当代诗人郭沫若题名的“半月沉江”和赵朴初居士赐号的“丝雨菇云”,更是形名雅合,香味相宜,耐人品赏吟味,雅趣无穷。为文人雅士共赞赏。

艺文集粹

南普陀寺的殿堂、楼院、门廊等石柱上,均镌有出自文人高士撰书的楹联。联文中或托景物以抒怀,或寓掸机以寄悟,巧对佳联,各得其妙。还有许多古今诗人墨客留下的诗词吟咏,其中有不少佳作,不仅格调清新,意境高越,还赋有时事记实的内涵,令后人在吟味中获得史疑佐证的契机。如宋人尉滕翔在咏无尽岩的诗句中,如实地反映了当时无尽岩下还是波浪翻滚的大海,以及山中野寺荒寂的情景,反证了所谓鹭岛全面开发前的中唐,即有人献地五十余亩以建昔照寺殿堂的误传。又如晚明与重兴普照寺诗僧党光和尚同时的鹭岛名士池显方,在题《五老山》诗的起句中,即以“十年古刹几残灰,重见天花散讲台”,点出觉光大师重建普照寺的史实。

6、中外交流

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南昔陀寺一度成为海内外佛教交流的中心。全国知名的一代高僧太虚、弘一、虚云、圆瑛诸大师,均曾来寺传经弘教,全国各地知名法师,如常惺、大醒、芝峰、蕙庭等相继来闽南佛学院担任教席此外有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学僧来院就学,一时群贤毕集,法幢高举,声震华夏,与此同时,有些原在南普陀寺供职的职僧和法师,纷纷出国弘教。其中如转道,转岸、瑞等诸大师,民国初年即往新加坡创建寺院,开辟闽南汉僧南渡传教的基地;大虚大师在南寺方丈任内,受首任方丈会泉和尚的资助,前往西欧多个国家进行考察访问。退居住持转逢和尚,曾行脚远赴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朝圣、求法,后又经*往新加坡、马来西亚传教。三十年代末,退居方丈性愿法师南渡菲律宾传教、成为菲岛第一代开山祖师,此后,前往新马传教的还有广洽、广义、广净诸师。另外还有一批闽南佛学早年的教师和学僧,如演培,印顺、竺摩诸法师。他们在东南亚各国广弘佛法,深得海内外佛教界人士的推崇。

改革开放以来,位居厦门经济特区佛教首刹的南普陀寺,受到海内外佛教界人士的普遍关注。诸方来寺视察朝参、访问的高憎大德和佛教界知名居士,络绎不绝。其中有国内外佛教界领袖人物,如班禅大师、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居士、新加坡佛教总会历任会长宏船、常凯、妙灯等法师,菲律宾佛教总会会长瑞令法师、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南怀瑾居士,还有日本、美国、朝鲜·泰国等友好国家的僧团组织、佛教团体或个人,也相继来寺考察。南普陀寺方丈妙湛和尚和诚信、见性、了法、道黉诸法师,曾分别应邀前往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至美国等地考察、访问交流,另外还有佛学院一些教师和毕业学僧,应聘前往香港、新加坡、美国等汉传佛教寺院住锡传教。

南普陀寺以它金碧辉煌的殿阁、宽大威严的法堂、珍宝丰富的藏经阁、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品名优雅的素斋等等而闻名于世,在党的宗教政策照耀下,千年古刹-南普陀必将会更加灿烂辉煌,更加盛名远扬。

7、寺庙活动

每年农历的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观音诞的时候,南普陀寺内均会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众多善男信女手持燃香叩头跪拜,祈求健康和财富。在寺内,游客有机会品尝著名的南普陀寺素菜。

8、佛寺名人

妙湛(1910-1995年),法名续林,辽宁东沟县人。1939年出家,后到湛山寺佛学院学习,依倓虚法师习天台宗。1942年赴高旻寺依来果老和尚学禅。1957年后到南普陀寺卓锡,深谙佛理,戒行庄严。翌年,僧众推为监院。1966年至1978年,南普陀寺佛教活动*停止后,他转到南普陀寺管委会去当职工。1979年,寺院恢复宗教活动后,妙湛法师核复监院职务。他发愿“庄严殿宇”,在海内外信徒的帮助下,重建了天王殿,修葺了钟鼓楼、兜率院,新建了普照楼、正命楼、方文楼、正定楼、正业楼、闽南佛学院教学楼和师生宿舍楼、太虚图书馆、客堂等并依地势修建了万寿塔、水榭事、苏亭、庐亭、衡阳亭、清水亭、敬业亭,还建造了景峰和尚与喜参和尚塔墓、太虚大师和广洽法师纪念塔。1993年以来,又建造了大禅堂、班首察、慈善大楼等建筑,并以白石筑成东西山门,1000多米石构围墙将全寺环抱,形成气势宏伟、布局严谨的寺院建筑整体。常住僧人180多人。

1980年后,妙湛法师历任中国佛协理事,常务理事、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福建省佛协会长、名誉会长,厦门市佛协会长等职。

为在慈善事业方面多做贡献,利国利民,1994年12月,效湛法师创办了“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到1995年底,该基金会为社会慈善事业方面捐款73万多元,为文化教育事业捐款16万多元,受到社会一致好评。厦门市人民*授予慈善基金会为特殊教育先进单位。1995年12月19日,妙湛法师在南普陀寺安详示寂。他病危时写下了“勿忘世上苦人多”的嘱咐,感人至深。

9、旅游攻略

门票:免费

最佳旅游时间:南普陀寺每年有5次大型法会,即正月十六日至正月十八日的拜三千佛法会,四月初八日的浴佛大法会,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大法会,十月十五日至十月二十一日的水陆法会和十二月初八至十二月十七的拜万佛大法会。

饮食:在南普陀寺内可品尝到厦门素菜之首——南普陀素菜。

交通:乘1、15、21、45、841、959路公共汽车可直达。

厦门大学招待所:环境清幽,交通方便,出门就是大型公共汽车终点站,1路,21路,45路等汽车几乎可至厦门市内各处.

单人间:110元/间

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双人间和单人间均是238元/间南方饭店340元/间

气候贴士:

厦门气候比较温和,雨量充沛,属海洋性气候。这里夏季较为炎热,七八月份一般都在30℃以上;冬季温度则经常低于10℃;全年平均气温为21℃。日照时间长,太阳光充沛,所以厦门一年四季花木繁盛。除了八月份台风比较厉害,海边的船只全停开,欣赏不了好的海景,其他时间皆可去厦门旅游。

交通:在市内坐45路、87路、1路、29路、47路等到达。岛外可坐BRT或厦门地铁进岛后转岛内公交车。

10、景点美食

厦门南普陀素饼荣获过《中国名点》金鼎奖,是厦门著名特产。有甜、咸各种口味馅料,10元/盒。

厦门南普陀寺的素斋独具特色,素斋因南普陀寺而闻名,素斋又为南普陀寺吸引了更多的信众和游客,素斋变成了南普陀寺的一宝。南普陀寺的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厨师烹调制作严守素菜素料素做的工艺革除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以素菜素名而独树一帜,既讲究色、香、味,又讲究形、神、器,一道菜一个雅名,神韵高雅,诗情画意。南普陀的素菜中有“彩花迎宾”、“南海金莲”、“丝雨菰云”、“香泥藏珍”、“五老如意”“雪映银浪”、“梵宫玉笏”、“白璧青云”、“白果香卤”等等,红黄蓝绿,五彩缤纷。其中以“半月沉江”这道菜尤为有趣。

1962年11月24日,当时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诗人郭沫若偕同夫人于立群来到南普陀参观,并在南普陀品尝素菜。郭老看过菜单,就把菜名排列起来,编成韵律诗句,边吃边打起拍子唱了起来,真可谓是兴趣盎然。在端上当归香菇冬笋面筋汤时,郭老看到那一半香菇为黑色,一半面筋为白色,宛如半轮明月沉入江底,欣然把这道菜命名为“半月沉江”,并在饭后题诗时把这道菜名嵌进诗句,郭老在诗中写道:“我自舟山来,普陀又普陀。天然林壑好,深憾题名多。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窝。三怀通大道,五老意如何?”从此,“半月沉江”这道素菜身价百倍,善做素菜的南普陀寺的厨师曾到新加坡、香港等地去作访问表演,南普陀的素菜更是扬名中外,真是“勿道山家禅味淡,也知尘俗世情浓”。

11、相关报道

厦门南普陀寺于2011年03月22日起正式取消门票机制

(台海网03月23日讯)昨日,千年古刹南普陀寺正式取消已经实行了60多年的“凭票入寺”规定。今后,各地游客皆可免费入寺,感受南普陀寺的清静庄严及智慧之光。

昨天上午,南普陀寺取消门票告知会在天王殿前举行。仪式上,厦门市佛教协会长、南只能加普陀寺方丈则悟大和尚与厦门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辉处长,共同取下原“售票处”指示牌,并将剩余门票交由员工做封存处理。

据介绍,自改革开放国家落实宗教政策以来,南普陀寺百废待兴,出于寺院自养及修建筹集经费的需要,开始实行收门票至今,票价由每票0.05元逐步调整至3元。虽然一直处于低票价状态,但在增加寺院收入和加强寺院管理方面起到相当重要作用。

现国运昌隆,为了减少寺院商业氛围,提升寺院的规划管理,南普陀寺一直在酝酿取消门票的相关事宜。但因信众游客众多,怕放开之后管理跟不上带来困难,在宗教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南普陀曾采取一些管理措施,并于农历二月初一以后进行多次试行免收门票,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经过多方商讨准备,决定自昨日起正式取消门票。

此外,针对佛教节日、节假日游客香客高峰期,南普陀寺还将实施限制人流量等措施,必要时会采取赠票入寺的临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