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快车卫星
轨道快车卫星,是美国于2007年3月8日从位于大西洋畔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将其送入太空轨道的小型卫星。“轨道快车”计划由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组织,为在轨卫星远程控制能力的充分显示提供服务。由于使用了NASA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研制的自主软件,“轨道快车”计划能够充分验证在轨自主卫星服务的能力。
中文名称:轨道快车卫星
制造商:波音幻影工厂,巴尔航天公司
发射日期:2007年3月8日(运载火箭),2007年3月8日(航天器)
发射地点: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
轨道:490公里×498公里
运载火箭:大力神(阿特拉斯V401)
1、组成部分
“轨道快车”卫星分为一大一小两部分,其中大的部分被称为“太空自动化运输机器人”,它具有机械手臂;小的部分被称为“未来星”。“轨道快车”小型卫星的这两个部分,一开始是双星相连的,在进入太空后不久,卫星的两个部分将在相互交换有关数据后分离。
随后,“太空自动化运输机器人”会想方设法捕捉“未来星”。一旦锁定“未来星”且赶上它后,“太空自动化运输机器人”就伸出机器人手臂,将“未来星”拉回身边,然后替“未来星”更换电池板和其他零部件,或者将其摧毁。
2、放置位置
“轨道快车”作为小型卫星,可以放在改装后的弹道导弹头部或者是空射火箭头部发射。这些发射工具本身就是军用装备,发射准备周期很短,可靠性高,成本低廉,能够满足战争时期的作战需要,随时大量向太空中部署武器。“轨道快车”的设计思路,符合军事小卫星战时迅速根据需要进行部署的要求。
3、研发过程
“轨道快车”项目由美国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组织实施,2002年启动,总造价超过3亿美元,波音公司负责管理,工作小组包括波音公司、鲍尔宇航技术公司、诺·格公司、MDA公司以及Draper实验室。
轨道快车卫星
“轨道快车”的“未来星”是以鲍尔宇航技术公司建造的执行“深度撞击”任务的冲撞器为基础设计而成,2006年8月装配完毕。“未来星”上的有效载荷包括:一个用于进行在轨补给燃料验证的流动传输系统;一个允许与维修航天器进行对接的捕获器;一个用于卫星间通信的交联转发器。执行任务时,“未来星”发挥着双重作用:一是模拟“客户”或维修航天器,二是在轨仓库,储备燃料和航天器零件。
“太空自动化运输机器人”为与“未来星”卫星对接,使用了激光传感器系统和视频导航传感器。
“轨道快车”原定2006年9月由波音公司建造的“德尔塔-4”型火箭发射,但因波音公司的不道德行为,受到美国空军的制裁,最后改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建造的“宇宙神-5”型火箭发射。
“轨道快车”从酝酿到最后升空,研发费用一增再增——从最初的1亿美元增加到最后的3亿美元,发射时间一推再推——从2006年9月推迟到2007年3月8日,但是,直到最后发射升空,有关技术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美国专家质疑最多的一点是,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部分关键功能“极具挑战性”,很可能“出师不利”。
4、主要特点
首先,“轨道快车”卫星是美国以太空防御为目的而开发的一种太空维修技术验证卫星;
第二,卫星总重不到1吨,具有“快速进入太空”的能力;
第三,具备很强的机动变轨能力,可以通过轨道机动进入其他卫星的运行轨道;
第四,卫星具有高度自动化的机械手臂,初步具有替代航天员在太空完成太空维修作业的能力;
第五,该卫星目前处于“技术验证”阶段。
5、发射目的
美军方面称,美军发射“轨道快车”卫星的主要目的,是用来验证无人太空维修技术,然而,事实并不非这样简单。
美国发射的“轨道快车”军事卫星,可以说是美军对太空防御问题进行长时间思考的结果。美军在掌握了如何变着花样地摧毁对手的航天器的手段后,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在太空战中保护自己的航天器,不被对方所伤。这与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逻辑,如出一辙。
“轨道快车”卫星技术一旦成熟,美军将在太空中同时具备攻防两手。不仅能够打击对方的航天器,还具有使己方航天器不被对方所伤的能力。当太空攻防技术均成熟后,美军将再次在太空占据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