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成立于1953年,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百家*企业之一,是国内规模最大、业务范围最广、技术力量最强的综合性地质勘查企业集团,也是煤炭、化工资源勘查的行业管理机构。主要从事能源矿产、化工矿产及金属矿产等勘查与开发,民生地质、航测遥感、地理信息、建筑施工、地下管廊、装备制造、稀土冶炼、旅业服务,以及新能源开发、地热能在新型特色城镇的应用,产业基金及PPP项目实施,智慧城市及智慧矿山建设,地灾评估与治理及土壤修复治理等。60多年来,先后完成了四次全国煤炭资源预测、两次全国化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国家能源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勘探了我国急需的煤炭、磷、硫、硼、钾、铁等20多种矿产资源,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0000多亿吨,磷、硫、钾等化工矿产储量100多亿吨,提交各类地质报告10000多件。先后有10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制定了20多项行业标准。
公司名称: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外文名称:ChinaNationalAdministrationofCoalGeology
总部地点:中国北京
成立时间:1953年
经营范围:煤炭资源勘查
公司性质:*企业
公司口号: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地勘企业
年营业额:160
员工数:49122人(2012年)
简称:中国煤地CCGC
总资产:136亿元
官网:http://www.ccgc.cn/
1、企业简介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成立于1953年,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百家*企业之一,是国内规模最大、业务范围最广、技术力量最强的综合性地质勘查企业集团,也是煤炭、化工资源勘查的行业管理机构。截至2016年,全局共有职工近5万人,所属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省(区)煤炭地质局、专业局(中心、院)、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中煤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煤矿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9家二级单位,共有三级企业168家,队伍分布在全国22个省(市、区)。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主要从事能源矿产、化工矿产及金属矿产等勘查与开发,民生地质、航测遥感、地理信息、建筑施工、地下管廊、装备制造、稀土冶炼、旅业服务,以及新能源开发、地热能在新型特色城镇的应用,产业基金及PPP项目实施,智慧城市及智慧矿山建设,地灾评估与治理及土壤修复治理等。
60多年来,先后完成了四次全国煤炭资源预测、两次全国化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国家能源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勘探了我国急需的煤炭、磷、硫、硼、钾、铁等20多种矿产资源,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0000多亿吨,磷、硫、钾等化工矿产储量100多亿吨,提交各类地质报告10000多件。先后发现了准格尔、兖州、神府等100余个大型和特大型煤矿区,青海钾盐、云南昆阳磷矿、贵州开阳磷矿等近100个大中型化工矿山。为准格尔、潞安、平朔、晋城等几十个大型矿区提供了水源基地。先后有10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制定了20多项行业标准,有15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积极参与国内外智慧城市、智慧矿山建设,拥有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软件开发到信息系统研建的完整产业链,先后完成了上千项大型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合作了“数字地球”工程,在蒙古国、印尼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遥感与空间测绘项目。在国内,参与完成了北京数字奥运工程建设,以及南京、郑州、乌鲁木齐、洛阳、大同、铜川等大中型城市的数字化城市和智慧矿山建设。目前,地理信息产业综合排名全国第四,测绘排名全国第一。
在清洁能源的勘查与开发方面,完成了我国第一批煤层气参数评价,评价了我国煤层气资源量35万亿立方米;在京津冀、陕西、青海及我国西南地区开展了深浅层地热能工程,在晋陕蒙宁新黔等地区开展了煤层气、页岩气勘查与开发,在青藏高原祁连山地区首次钻获了可燃冰,在*、内蒙古等地开展了煤铀兼探、钾铀兼探的研究与开发。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积极开展矿山环境及土壤污染修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了尾矿调查与治理;在长三角地区,开展了废弃矿山环境修复;积极参与江浙地区工业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及矿山土壤污染的治理修复;在三峡库区,开展了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等。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优势技术。拥有高精度数字航空测绘、雷达数据处理、高分辨率与高光谱遥感、地理空间信息图件编辑制作、卫星遥感、测量测绘核心技术;拥有二、三维地震、三维地质雷达、可视化电法、数字测井等集数据采集、处理和成果解释为一体的物探核心技术;拥有以地质导向、水平对接、多分支水平钻进、大口径钻井及绳索取芯为核心的快速精准钻进技术;拥有以煤、磷硫钾、油砂、煤层气、页岩气等沉积矿产化验测试为优势技术的四个重点实验室。
进入新世纪以来,创建了卫星遥感、航空测量、地面综合勘查、海洋钻探、井下精细探测、环境监测治理、化验测试等关键技术构成的空天地海一体、信息化的能源与化工矿产勘查体系,并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地下管廊、PPP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基金对接融入地方经济,培育出了“煤航”、“中煤长江”、“中煤华盛”、“中煤江南”、“中煤大地”、“中煤建工”、“金石彭源”、“中化远东”、“华辰”等一批知名品牌。
“十二五”期间,提交煤炭资源量240亿吨、煤层气资源量15亿立方米,磷、钾、铁等矿产20多亿吨,以及铅锌、萤石、石墨、铜金多金属等矿产资源,对我国煤炭工业和化肥化学工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展望未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将按照“11463”总体发展战略,继续服务于国家能源矿产战略,立足于为国家寻找矿产资源、新能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发展为重点,以党的建设为保障,全力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努力将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打造成新型能源矿产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型企业集团。
2、管理团队
赵平:党委书记、局长
赵平
任辉: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孙升林:党委委员、副局长、总工程师
王海宁:党委委员、副局长
于学平:党委委员、总会计师
汤念楚: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冯帆:局长助理
于运强:工会主席
3、发展历史
煤炭地质勘查业是新中国成立后产生的新兴专业门类。1949年,全国从事煤矿地质勘查的职工仅有500多人,其中技术人员仅20余人,开动钻机14台,在少数老矿区以进行生产地质工作为主,全国广大地区还处于一般性综合地质调查的大量空白区。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了燃料工业部,当年11月陈郁部长亲聘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王竹泉出任燃料工业部顾问,并于1950年6月成立了以王竹泉为主任的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地质勘探室。
【1951年10月】陈郁部长提出要大规模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动员全国煤矿职工,集中力量建立与充实地质勘探组织机构。
【1952年】全国已有28个矿区组建了钻探队伍,煤炭地勘队伍发展到6437人。
【1953年1月】将地质勘探室改组为地质勘测处,各大行政区煤矿管理总局也相继成立地质处。
【1953年6月】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为加强对全国煤炭地质勘查事业的统一领导,筹建了煤矿管理总局地质勘探局,从而形成了全国煤炭地勘管理机构和全国统一的煤炭地勘队伍。
【1954年春】各大行政区煤管局先后建立煤田地质勘探局。
【1955年】煤炭工业部成立后,将地质勘探局更名为煤炭工业部地质勘探总局,并对全国煤炭地质队实行统一编号命名及整编。同年末,全国煤田地质系统职工总数已达20994人,开动448台钻机。
1956年4月12日,*等**接见煤炭工业系统地质、基建、生产等单位的先进生产者代表。
【1956年】先后组建了煤炭系统的专业地形测量、地质普查、水文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探等专业队伍和煤质化验机构、地质研究机构,建立机械修配厂、职工学校,形成了综合勘查力量和完整的煤炭地质勘查管理*。在新区又建立了一批地质勘探队。年末职工人数增至40168人,开动542台钻机。
【1958年】*决定对企事业单位下放地方管理。除5省1区队伍外,将分布在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4个地质队下放到各省级煤炭管理局或地质局管理。同时,煤炭工业部撤销地质勘探总局,成立煤炭工业部地质勘查司,与各省煤管局对煤田地质单位实行双重领导。大区煤田地质局同时撤销,成立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随着“*”高潮兴起,各省迅速扩大地勘队伍,全系统职工总数扩大至66745人。其后,经过3年调整时期,至1962年末,职工总人数降至37419人。
【1962年】*决定进行“托拉斯”试点,在西北地区成立西北煤矿管理局、在华东成立华东煤炭工业公司,其下设大区地质勘探局。
【1964年】*组织“大三线”建设,煤炭部从华北、东北、华东等资源条件好的产煤大省抽调地勘队伍西进南下,大大削弱了重点产煤省的煤炭地质工作,新区得到发展。1964年4月煤炭工业局撤销地质勘探司,成立基建办公室管理煤炭地质、基建工作,此情况延续至1970年。
【1965年】西北煤田地质局更名为贺兰山煤炭工业公司地质勘探分公司,统一管理西北及内蒙古地区煤田地质队伍;华东煤炭工业公司成立华东煤炭工业公司基本建设公司,统一管理华东设计、地质、基建队伍。此*延续至1969年、1970年。
【1970年初】*决定组建燃料化学工业部,内设煤炭勘探开发组负责煤炭资源勘探。各省煤炭地勘单位有的归省煤管局领导,有的归省地质局领导,有的并入省重工业局领导,形成各不相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全国集中统一的煤炭地勘管理*被彻底改变。
【1972年6月】燃化部党组决定成立煤田地质局,为燃化部职能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对直属单位实行垂直领导,对省管队伍进行业务指导。此时,全系统职工总数已达61780人。1972年至1974年期间,各省均恢复成立了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
【1975年】国务院决定恢复成立煤炭工业部,煤田地质局更名为煤炭工业部地质局。
【1980年】经国家计委批准,至1983年先后上收了13个省煤田地质队伍,其余队伍由省煤炭主管部门管理,青海省煤炭地勘队伍仍由省重工业局管理。1983年末全系统在职职工总数102294人。
【1988年】国务院决定撤销煤炭工业部,成立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和东北及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分别管理关内、关外煤炭系统各单位。同年9月28日,经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批准,煤炭部地质局更名为中国煤田地质局。东北三省煤田地质队伍合并,组建东北煤田地质局。
【1991年10月】经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批准,各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均更名为省煤田地质局,中国煤田地质局更名为中国煤田地质总局。
【1993年】重新组建煤炭工业部后,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恢复对全国煤田地质单位的统一管理,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1998年。1998年末,全系统职工总数为118243人。
【1998年】全行业共有省局和大区局24个(其中:东北三省煤田地质单位由东北煤田地质局管理,北京市煤田地质工作由北京矿务局地质队管理,重庆市煤田地质单位由四川局统一管理)、专业局3个、拥有各类地质队123个,机械制造厂12个,地质制图印刷厂12个,科研所和中心实验室21个,地质职工大中专院校4所、技工学校5所、*学校(党校)4所、子弟学校44所。从煤田地质队伍建立开始,地质总局始终统一管理全国煤田地质单位的*财政预算和统一部署地质工作。
1998年,按照国务院国发199821、22号文件要求,将分布在21个省(市、区)的18个煤田地质局和4所职工大中专院校、5所技工学校实行了属地化管理。其余的6个省局、3个专业局以及总局及其在京单位仍由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统一管理。
2000年6月26日,胡*同志与荣获“*国家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的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局长张世奎同志亲切握手。
【200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1】2号文件印发后,总局及直属队伍整体交由*管理。
【2003年3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隶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至今。
2010年,由总局组织完成的《中国煤炭地质勘查关键技术与工程运用》项目获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总局局长、党委书记徐水师受到胡*、*、李长春、*、*等**亲切接见,并上台领奖。
4、企业文化
企业价值观:诚信人本和谐共赢
企业精神:探索创业求实奉献
企业目标:地勘先锋强局富民
管理方针:精益求精严谨高效
5、国际合作
“十一五”期间,我局结合国家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充分发挥地质勘查的技术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多方面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建设矿产资源保障体系,在“走出去”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一些国家取得较显著的地质勘查成果,树立了*地勘单位的良好形象,初步展示了地质找矿工作跨国经营的良好前景。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一)*业务总体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局*业务收入年均增长47.9%,*利润年均增长33.8%。*经营业务范围以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工作为主,同时开展了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工作矿种包括煤炭、石油、钾盐、铁、铜、镍、钼、钨、锡等,市场拓展到五大洲31个国家和地区;另外也有少量的工业产品等国际贸易,涉及10多个国家。
(二)*投资情况
截止2010年底,我局在*投资的公司共有6个,所在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刚果(金)、香港、澳门;投资的重点行业和领域: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矿产品贸易、工程施工、工程测绘。
2009年,我局勘查总院控股,广西煤炭地质局、江苏煤炭地质局、湖北煤炭地质局参股共同投资3000万人民币在印尼组建中国煤地(印尼)矿业有限公司,主要是开发铬铁矿和煤炭项目,同时兼营煤炭贸易;江苏煤炭地质局与澳大利亚LOTUSLIFE公司合资成立EES矿业公司,其中江苏煤炭地质局占全部股权的51%,主要是在澳大利亚进行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与第一勘探局、水文地质局、第二勘探局共同出资在澳大利亚设立澳大利亚中煤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主要是以资源勘查、申请探矿权及矿权经营为工作重点;航测遥感局投资香港分公司,主要开拓香港测绘市场;广州中煤江南基础工程公司出资(占51%)在澳门设立广州中煤江南基础工程(澳门)有限公司,主要是进行建筑基础施工。2010年,江苏煤炭地质局出资于刚果(金)设立中非国际矿业有限公司,主要开展资源勘查与矿权经营及开发。
(二)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开展情况
我局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主要为地质勘查及地质技术服务、工程勘察、桩基施工、桩基检测等,项目承揽主要为协议承包方式,遍及蒙古、老挝、刚果(金)、印度、印度尼西亚、莫桑比克等20几个国家。
(三)*国际贸易的情况
江苏煤炭地质局稀土产品主要销往日本,生产的无纺布、膜料、雨衣、雨伞等产品销往波兰、泰国、日本、巴基斯坦等地;浙江煤炭地质研制的铸造生产线出口到朝鲜;航测遥感局印刷材料主要出口到亚洲、非洲、南美、东欧等地区;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以代理的方式,开展少量的国际贸易,主要有原棉、棉纱、化纤和机电产品等,进出口的国家有巴基斯坦、韩国、尼日利亚、美国和德国等。
6、机构设置
总局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宣传部、纪委办公室(监察部)、审计部、勘查工程部(安全生产部)、地质矿业部、劳资社保部、人事组织部、科技与信息部、资产财务部、企业发展部(法律事务部)、战略规划部、研究室。
7、发展战略
战略定位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承担为国家煤炭工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的重任;承担煤炭资源勘查与管理、煤炭地质行业管理、煤炭资源勘查技术标准制定、修订和煤炭资源勘查规划等行业性工作,以“煤炭地质勘查、研究及矿业开发,相关工程施工、服务及专用设备制造”为主营业务,以具有世界一流煤炭资源勘查技术水平为支撑,继续保持全国煤炭(田)地质勘查行业的排头兵地位。
远景规划
在“十一五”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2010-2020年十年期间,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逐步发展成为管理*合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经济实力雄厚,产业涵盖地质勘查及相关工程施工、大型矿业开发和装备制造、国际著名的煤炭地质权威机构、大型企业集团。到2020年,总资产规模达300亿元以上,经营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职工生活达到国内较为富裕水平。
8、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完成单位 |
获奖情况 |
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关键技术与工程运用 | 徐水师,王佟,孙升林,曹代勇,李增学,孙玉壮,王双明,谭克龙,唐胜利,马国东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安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陕西省煤田地质局,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煤田地质局 |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鄂尔多斯盆地生态脆弱区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 | 王双明,范立民,黄庆享,王文科,王佟,石平五,马立强,侯恩科,王建利,王怀贤 |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长安大学,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榆林市榆阳区煤炭局,中国矿业大学,陕西汇森煤业公司 |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