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金星砚制作技艺

科普小知识2022-09-29 11:14:18
...

金星砚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属于历史名砚,誉称鲁砚之光,可与端砚相媲美。因金星砚石上有凤眼、金圈、金晕、金花浪纹、鱼子纹、眉子纹等形态万千的黄色金点而得名"金星砚",主产地在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刘庄乡岐山东坡。2006年5月20日,金星砚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工艺特点

金星砚以星子县驼岭出产的宋石为材料磨制雕刻而成的。这种石料稀少珍贵,由轻微泥岩构成,内含硫化铁结晶,形成大者如核桃,小者如米粒,金光闪闪,形状各异的金星,如同颗颗宝石镶嵌在墨玉中,像夜空中熠熠生辉的繁星,被称为"金星石"。有的还形成一条曲线或彩带,如同夜空中金龙腾飞,更加珍奇。

该石细腻耐磨,温润莹洁,纹理缜密,色彩和纹理具有自然美;制成的砚着手生润,滴水不干,寒不结冰,久磨无粉,磨墨无声,发墨如油,富于光泽,涩而不损笔,即使在酷暑炎热中墨汁也不易干涸,三九严寒下也运笔自如。所以,自古以来称金星石是制砚良材。

金星砚从开始生产到制作完成共有开采、选料、制坯、雕刻、打磨抛光五道程序。金星砚的制造工艺十分讲究,从开采石料到成品砚台道道工序精益求精。金星石本身色彩和纹理的变化就具有天然美和自然美。传统金星砚的造型与图饰因取材于当地物产、山水和人文传说而极具地域性,其风格古朴大方,简略写意,地方风貌浓郁,是中国民间艺术之瑰宝。

2、发展历程

民间相传第一方金星砚出自晋代陶渊明之手,北宋米芾《砚史》中亦有星子青石砚的记载。明代星子的石砚制作一度中衰,至清代中叶又渐中兴。民国时星子县境内有制砚作坊百余家,所产金星砚曾两度参加国际性展览并获奖。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视金星砚为文记瑰宝。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在其信札中赞美金星石曰:"石墨如漆,温润如玉,金星遍布,有大如豆者,细微发墨,叩之有声,制砚上品也"。金星砚后被宋徽宗赞为"砚中之魁"。但是在旧中国,沂蒙山区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制砚工具简陋,使金星石长期得不到广泛开发利用。

*成立后,新老雕刻艺人发扬传统加工技艺,先后建立了两家专业砚厂,更新设计样式,引进先进设备,改造制砚工艺,金星砚生产得以高速发展,创作了大批形神并茂,巧夺天工,观赏实用兼备的金星作品。20世纪80至90年代,金星砚频频在全国展览、评比中获奖,产品远销日、韩、东南亚及欧美各国。90年代末,国企改制,星子县有制砚的私企和个体户近百家。

叶连品创作的"右军遗爱砚",古仆高雅,寓意深远,以新颖简洁的艺术手法,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爱砚如命,为发扬祖国书法艺术做出重大贡献的可贵精神,使观者受到启迪。韩书凡创作的"荷叶砚",借助金星石形,巧思妙构,水托碧叶,花房初绽,莲心含金,格调新颖,出手不凡,大有"荷叶似云香不断"的韵味,令人称绝。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看后称赞曰:"不妨笔纵鱼儿戏,莲叶田田作砚田"。该砚选送日本展出,中外名家给予很高的评价,被收进日本出版的《鲁砚专集》。聂玉俊借助一颗黑枣大的金星,创作的"蟠龙抱月砚",立意新颖,雕工精湛,形神俱佳,奇异美观,令人爱不释手。

3、传承意义

20世纪80至90年代,金星砚频频在全国展览、评比中获奖,并且,被远销至日、美、加拿大、东南亚等国。90年代末,国企改制后,星子县现有制砚的私企和个体户已有近百家。近几年来,由于金星宋石开采过滥,从业人员技艺荒疏,石砚产品鱼目混珠,传统技艺的声誉遭到损害,传承发展也大受影响,急需有关方面加以扶持和保护。

随着沂蒙山区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和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制砚艺术不断提高,金星砚新作品与日俱增,销遍全国,远销海外,已成为馈赠亲友,开展文化交流和收藏家收藏的珍品。金星砚是沂蒙之宝,它和艺术家们的心血凝聚在一起,晶莹瑰丽的艺术之花。

4、出产环境

所在区域及其他地理环境

星子县地处江西北部,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2公里,介于东经115°48'~116°10',北纬29°8'~29°36'之间,总面积894平方公里。

星子地处“南国咽喉,西江锁钥”,“实为江右之门户”(清?《星子县志》),历来兵家争夺。五代十国设星子镇,北宋升镇为县,明清设南康府,辖星子、都昌、建昌、安义,府治星子,民国初废府,建国后属九江市。2004年总人口24万。县城南康镇距九江市36公里。

星子北倚庐山,地势狭长。县西北有千米以上山峰17座,多为庐山主峰,如汉阳峰、太乙峰、紫霄峰、五老峰等,山峰丘陵多混合花岗岩,但中部地区横塘、华林、隘口(温泉)为页岩、千梅岩等沉积岩。县东南为滨湖地区,湖汊众多,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港涧多发于庐山,流入鄱阳湖。

5、分布区域

金星砚产地,在明清以前主要分布在星子县横塘和华林两镇,以横塘驼岭周边自然村为集中地。村中多以户为单位建立作坊,采石雕砚。清末,驼岭周边有作坊百余家。

清末民初,有部分制砚作坊迁至县城南康镇,边雕刻边经营,门市增多,形成砚池街,街长一华里。

建国后于50年代末,成立横塘青石厂,部分优秀雕刻人员集中在厂内,砚雕与其他青石加工兼营。1985年改名为“星子金星石雕刻厂”,1993年有工人41名,当年产值20万元。

1974年,县成立县工艺美术厂,专事砚台制作。1993年有工人134名(砚雕工人54名),90年代末,因企业改制,工人多自立门户,成立公司、厂家。至2005年,全县有两家略具规模的企业,如“星子渊明金星砚工艺厂”、“秀峰金星砚坊”,其余家庭专业作坊近百家,大多分布在县城南康镇和横塘镇。

在驼岭和吉山矿区,另有数十家青石企业兼做工艺砚。

6、工艺流程

星子八都(横塘)驼岭产青石,可作砚台材料,称为宋石。但金星宋石只偶尔可得,其石罕贵。从开采至成品,共五道工序:

1、开采:选合适的开采点,开挖出质地坚硬、分层均匀的青石,寻找到含有金星(硫化铁)的青石层,开采后人力运下山。

2、选料:视材料的金星特点及石材的硬度、色泽,构思砚的种类、形状、等级。当地工匠称之为选“肉质石”。

3、制坯:坯料固定于“砚凳”,工匠半蹲半骑,手持“铲”,用“肩锅”的力量划断料坯,形成坯砚。

4、雕刻:分别借用不同的“铲”、“凿”,运用肩力、臂力、腕力等技法,雕刻成形。

5、过细:即打磨抛光。大面积部分如砚背面、侧面平整部分,将砚在大坯石(磨砚石)上水平打磨;水塘(水池)、墨圹(墨池)先用紫石粗磨,后用小块青石坯细磨;细致雕花部分用土兰靛布或青锭布擦拭,使靛色附着其上,色沉着而显光泽,即是“开光”(抛光)。

7、传承谱系

青石主产地横塘,山下有驼岭宋村,村人世代以采石制砚为业。后人据此演释“金星宋石砚”之宋,由此而来。

明清以后,驼岭山下的其他村庄如曹家、黄家均有世传制砚者。民国时期著名的制砚艺人魏瑞和(1892-1949),星子蓼花人,9岁赴横塘从师习艺,三年后技术纯熟,尤善长于金星砚雕刻。1906年随父进城开店,专营自产的金星砚。其间魏还多次到景德镇学习瓷雕,用以提升砚雕造型。因其产品制作精美,购者颇多,既得盈利,便在四牌坊街建立新店,取名“魏仁和”,经营范围从砚台产销扩大到文房四宝。此后,有众多店家在“魏仁和”附近集结,专营或兼营砚台。四牌坊街便更名“砚池街”,金星砚也从这里销往武汉、南京及苏杭一带。

民国初年,驼岭一带仍有砚雕作坊百余户,且沿父子相承旧习。如曹家的曹聚福传子曹星林再传弟曹星滚(现76岁);曹中策传子曹星贝(现75岁),再传子曹春生(现年50岁);黄家的黄益勤传子黄纪印再传子黄孝兰(现年50岁)。生产的砚台多为学生砚类的“素砚”,有少量的雕花的“花砚”。砚台多送横塘街,有专门商家收购转运县城。

建国后,1957年成立“横塘青石厂”,荟集一批制砚艺人,集体开采制砚,至1993年有工人41人。1974年,县工艺美术厂成立,以生产金星砚为主,最多时有工人134名(砚雕工人54名),砚雕工艺日益精良,先后推出的花******案有580余种。1988年,该厂成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团体会员,厂长、工艺师陈茂林(1946年生)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九十年代末企业改制后,县工艺美术厂因故解散。现有私企2家,个体户近百家,另有砚雕户转产其他石雕制品。

8、历史渊源

金星砚,又名金星宋砚。民间相传,第一方砚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之手,爱新觉罗?溥杰曾题诗曰:“昔言以德温如玉,砚贵金星久定论,柔里寓刚宜翰墨,可从五柳溯渊源。”清同治?《星子县志?物产》载:“宋石砚,有金星者真,出八都石洞屑中,间有从土中掘得者。”北宋米芾《砚史》云:“庐山青石砚,大略与潭州谷山同。”“色青有纹,如乱丝理幔,扣之有声,得墨快,发墨有光,且有金星,抚之细润。”民国《庐山志?物产》记:“青石产八都驼岭,四都吉山,驼岭石尤为古老,斫为砚,称金星宋石。”八都、四都即星子横塘镇和华林乡。由此可知星子金星砚在北宋就处于生产鼎盛期。县文物管理所现收藏有若干古石砚,如:“凤字砚”(宋)、“箕形砚”(宋)以及“异形荷叶砚”(清乾隆)等,其造型工艺在宋已具品位。

上一篇:刽子手的诅咒

下一篇:浪人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