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等离子电视机

科普小知识2022-09-29 13:36:11
...

等离子电视全称是PlasmaDisplayPanel,中文叫等离子电视,它是在两张超薄的玻璃板之间注入混合气体,并施加电压利用荧光粉发光成像的设备。与CRT显像管显示器相比,具有分辨率高,屏幕大,超薄,色彩丰富、鲜艳的特点。与LCD相比,具有亮度高,对比度高,可视角度大,颜色鲜艳和接口丰富等特点。等离子体显示器技术按其工作方式可分为电极与气体直接接触的直流型PDP和电极上覆盖介质层的交流型PDP两大类。研究开发的彩色PDP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单基板式(又称表面放电式)交流PDP、双式(又称对向放电式)交流PDP和脉冲存储直流PDP。

中文名:等离子电视机

外文名:PlasmaDisplayPanel

原理:屏幕本身可以发光

特点:色彩和CRT的风格相似

市场销售:全球停产

继任者:OLED电视

优点:色域广,视角宽,颜色还原性极强

缺点:功率大

1、特点

多年来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外行买液晶,内行买等离子。”其原因在于等离子电视除了在动态清晰度方面表现优异,在视觉舒适度、色彩还原度、对比度、可视角度等方面的性能也较好。

等离子电视机

等离子电视的画面表现在业内一直获得高度认可。等离子电视的面板利用气体放电原理,依靠R、G、B三原色荧光粉发光,每一个像素都是一个主动发光单元,在发光单元内部实现256级灰度后再进行混色,最终显示出正确的色彩。这种结构让等离子面板的色彩相对液晶拥有先天优势。等离子电视色彩是以数以亿计来计算的,而液晶电视大多是千万级,不在一个档次上。

等离子(PDP)电视与传统的CRT电视机相比,PDP电视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大而薄”,其他的特点还表现在:

由于PDP显示模块配身具有薄而轻的特点,决定了显示屏在总体上相应的结构特征,同时显示尺寸的增大也不需要相应地增大屏体的厚度。

PDP可以做到和CRT同样宽的视角,上下左右大于160度。而液晶(LCD)在水平方向视角一般为120度左,垂直方向则更少。

由于显示原理的差别,来自外界的电磁干扰,如马达、扬声器等,对PDP的图像几乎没有影响。相比之下,CRT受电磁场的干扰要明显得多。

PDP的RGB栅格在平面上呈均匀分布,而在纯平CRT中内表面非平的,会造成典型的枕形失真。并且当画面的局部亮度不均匀时,CRT往往还会产生相应的图像扭曲失真,而PDP就没有这种现象。

等离子电视机属于高新尖端的电子产品,对许多顾客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许多人在使用时都因不了解其原理而小心翼翼的,从而不能完全享受到等离子电视机所带来的享受。其实等离子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是普通电视机的两倍左右。如果一台普通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是10年,那么等离子就可使用20年左右,并且等离子电视在显示、色彩、外观等许多方面都优于普通电视机。

等离子电视

在使用当中,与使用普通电视一样就可以了,一般不用特别注意什么(除非说明书上有注明的),因为等离子电视机的镜面有一层特殊涂料,平时清洁时不要用水或化学溶液来擦拭镜面,用干净的软布擦拭即可,尽量避免其他物质对镜面的损坏。

缺点;因为采用R,G,B荧光粉自发光,又以固定像素寻址方式显示图像,长时间显示高亮度、高对比度的静止图像时,容易产生残留影像,甚至产生灼伤屏幕现象。所以观看电视时,在不影响正常收看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电视机亮度和对比度。等离子(PDP)和液晶(LCD、LED)电视机的比较等离子和液晶都是当代电视机的主流技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两种平板电视都各有优缺点,等离子彩电具有图像无闪烁、厚度薄、重量轻、色彩鲜艳、图像逼真等特点,而且在屏幕大型化方面相对容易。缺点是相对LED电视稍重。

液晶电视机也具有图像无闪烁、厚度薄、重量轻等特点,且液晶屏已被广泛应用于PC领域,但在大屏幕化方面液晶技术落后于等离子,大屏幕LED电视成本较高,观看易受视角影响。

液晶和等离子电视都不便宜,相对来说,等离子电视在每平方英寸上的单价要比液晶电视有优势。从2010年的彩电卖场来看,液晶电视的尺寸有22-65英寸,售价2千-2万;等离子主流产品均为大屏,尺寸为40-58+英寸(松下有103英寸产品58万),主流产品售价在4千以上-4万。

在家庭影院效果方面,等离子电视效果强于液晶电视。专家解释说,因为液晶电视通常无法显示等离子电视那种黑度。所以,液晶电视难以显示更多的细节,视频玩家也会感觉图像的“立体”感不太好。

家庭影院

在使用寿命和耗电上LCD、LED电视与等离子电视通过最近的技术改进已经差不多了。

等离子电视机

大多数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都能显示高清晰度信号。但需注意的是:要欣赏到真正高清的电视,显示分辨率至少要达到1280×720。至今,80%的等离子都可以达到物理分辨率1080P(也就是“全高清”),而且几乎所有大于22英寸的液晶电视也都可以达到“全高清”的效果。

大多数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都可以用作电脑显示器,很多电视甚至还提供DVI接口,可以获得更好的显示性能。两种电视接游戏机都毫无问题。从性能上来看,很难对两种技术作一个裁决,因为根据最新的技术改进,两者都差不多了。

2、优缺点

液晶电视能够和等离子电视机竞争的只有42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以夏普2006年推出的45英寸液晶电视机为例,其市场售价近7万元人民币,而同样显示面积的等离子电视机的价格最低已经降到了2万元以内。要让液晶电视机的价格降到同样规格的等离子电视机的相近价位带内,仍旧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在大屏幕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过程中良品率较低,导致成本无法降低。大屏幕液晶显示面板的技术也还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在世界范围内仍旧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的竞争态势,并且在质量上也有很大差异。

德国权威计算机杂志《Macwelt》一项调查显示,虽然液晶显示屏比普通显示屏的辐射小得多,但因为它的亮度过高,反而更容易使我们的眼睛变得疲倦,甚至可能导致头痛等症状。研究人员指出,当显示器的亮度达到每平方米100cd(即发光强度单位“堪德拉”)时,已经会对眼睛造成一定影响。但他们所测试的液晶显示屏,其发光强度都超过每平方米300cd,有些更达到了400cd—500cd。

主持这项调查的德国电脑专家威海恩博士表示,不光是液晶电脑,液晶电视也存在着这一问题。这些液晶电视为了增加清晰度,除了靠屏幕背后的光管提高亮度外,还普遍使用了经过特别“擦亮技术”使显示屏表面看起来像装了块玻璃一样,显得很有质感,而且还提高了屏幕的色彩对比度及饱和度。不过,它也会像玻璃一样反射光线。尤其当光线照向屏幕时,会增加光线反射。使用这种显示屏的消费者,很容易被光线“刺伤”,并产生眼睛疲倦的症状,慢慢地还会引起视力下降和头痛的健康问题。

1、色彩还原能力好,显示色彩自然;2、暗场动态范围大,图像层次感丰富;3、图像拖尾时间小,动态清晰度高;4、可视角大,亮度均匀性好;5、容易实现大屏幕化。

1、尺寸型号齐全,覆盖大小尺寸;2、体积小,比较薄,耗电量小;3、图像没有行间和大面积闪烁;4、亮度高,显示图像透亮、鲜艳;5、不易造成残影和烧屏现象。

1、屏幕尺寸较少,没有小尺寸型号;2、体积较大,重量较大,耗电量较高;3、由于高温放电,容易发生烧屏现象;4、屏幕亮度较低,颗粒感较为明显;5、发热量较大,噪声也比较明显。

1、观看图像的可视角度较小;2、运动图像容易产生拖尾;3、LED高能蓝光亮度过高,损害视力,易产生漏光,全屏亮度均匀性差;4、暗场动态范围小,对比度差;5、彩色还原能力差,彩色覆盖率小。

优点是亮度高、色彩还原性好、灰度丰富、对迅速变化的画面响应速度快、视野开阔。

等离子电视的优势表现在纯平面无失真等离子完全是纯平面显示,且各个发光单元的结构相同,因此不会出现显像管常见的梯形失真,线性失真和枕形失真等图像几何失真现象。等离子显示屏世界各厂家均以约5万小时左右为目标开发该技术。一般估计实际的寿命约在3万小时左右。按每天观看8小时计算,使用可达10年以上。

等离子电视一般是42英寸以上大尺寸,画面无拖尾,适合观看动态画面,而液晶电视由于色彩不够出色,有拖影的现象,而且还有漏光、可视角度小等缺点,也成为了无数等离子电视粉丝诟病的对象。等离子电视总体来说比液晶省电,因为显示黑色的时候不用电,而液晶无法显示纯黑色(由其原理决定),并且背后的高亮度灯管会一直耗电。

缺点则是画质相对粗糙,颗粒感强。

以松下为主的等离子的阵营不愿意跟别人分享它的技术,不愿意跟别人分享面板资源,导致加入这个阵营的企业越来越少。支持等离子的厂商就越来越少,转投液晶旗下的厂商越来越多,市场的比例也慢慢倾向于液晶电视。随着液晶电视机几次大幅度的降价,使液晶电视机的价格开始接近消费者的心理线,等离子电视机相对于液晶电视机的优势也被打破。

松下电器曾被称为“等离子之父”,等离子面板是松下电器的主要业务之一,占据着全球等离子面板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然而因为技术封闭,过于自负和保守等原因,松下一直没能解决等离子技术的一些致命缺点。一个致命的技术问题是,在2005和2006年这两年时间里,经过最初几年的使用,比相同尺寸的液晶电视最高要贵上一倍的等离子电视广泛出现了“烧屏”现象,影像在屏幕上留下了不可恢复的损伤。这一烧,不仅暴露了等离子的技术缺陷,还彻底烧走了很多消费者,而那时正是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争抢市场的关键阶段。很难直接批评最初松下在等离子技术上的错误判断或者“短视”,作为一家公司而言,它只是在技术上押错了宝,并且过高估计了自身解决后续技术难题的能力。如果松下当时能够设法组建至少与液晶阵营相当的产业联盟,等离子技术的结局或许也可以有所不同。

3、工作原理

等离子显示屏是一种利用气体放电的显示装置,这种屏幕采用了等离子管作为发光元件。大量的等离子管排列在一起构成整个全屏幕。每个等离子管作为一个像素,每个像素由三种不同颜色的发光体组成----红、绿、蓝。由这些像素的明暗和颜色组合变化产生各种灰度和色彩的图像,这与CRT的原理很相似。等离子管的中心元件就是等离子体,它是由*流动的离子(带电的原子)和电子(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气体主要由不带电的粒子组成,也就是说,一个单独的气体分子包括了相同数量的质子(原子核里带正电荷的粒子)和电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保持着完美的平衡,所以原子的净电荷为零。

等离子显示内部结构图

如果利用加大电压的方法把一些电子放入到气体内,那么它就会立刻产生变化,*的电子与原子相撞,并使原子内部的电子数目失衡,这就会使其带正电荷,并产生了离子。在稳定等离子体中如果有电流穿行其中,那么带负电的粒子就会冲向那些带正电粒子的区域,而带正电的粒子也会杀向那些带负电粒子的区域。

在这样的运动中,双方的粒子不断地进行着撞击。这些撞击激发了等离子体中的气体原子,促使它们发出了光。这个工作原理很类似于普通日光灯。

等离子显示屏上每个等离子对应的小室内都充有氖、氙原子,当它们被撞击时便发出了光。一般来讲,这些原子发出的光只是紫外线光,而紫外线光人眼是无法辨别的。但正是这些紫外线光,才激发了荧光粉,才产生了我们可见的光线。

4、发展

在过去,大量的主流电视机都是由同一种技术制造的,也就是阴极射线管(简称CRT)。CRT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线圈及阴极射线管组成。阴极射线管由于是由玻璃制造的,所以非常易碎,并且屏幕有不易察觉的抖动,不过它的致命弱点并不是上述这些,而是它过于庞大的体积。CRT技术的一个规律就是:屏幕面积越大,显像管也就越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扫描电子枪有足够的深度空间把电子束打到整个屏幕上。

新型的PDP电视开始抢占市场并成为时尚电视换代的代言人。这种新型电视具有和基于CRT技术生产的电视一样宽大的显示屏,但它的厚度只有10厘米左右。PDP影像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高能量的电子束打在屏幕上数以百万计的小点(我们称之为“像素”)后所产生的亮度,在绝大多数电视上,共有三种(红、绿、蓝)颜色的像素,这三种颜色的像素被平均的分布在整个屏幕上。所有的色彩都可以通过选定的三种单色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而成,而且绝大多数的彩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特定的三种单色光。这三种选定的颜色被称为三原色,三原色相互独立,其中任一种基色是不能由另外两种基色混合而得到的,但它们相互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其它颜色。

5、常识

等离子显示屏(下简称PDP)是采用近几年来高速发展的等离子平面屏幕技术的新—代显示设备,它起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初的美国。PDP的基本原理技术与其它显示系统不同,它是利用阵距(Matrix)模式来显示影像,它的画面是由无数的像素(点)所组成,它的前后两片特种玻璃之中注有一些惰性气体,通过后玻璃基层的地址电极和前玻璃基层的透明地址电极向每一像素点注入电压,被注入电压的像素点会因此而发出紫外光(UltraViolet),引起每个像素点上的红、绿、蓝三原色荧光粉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产生出各种颜色的可见光。

PDP自60年代问世以来,其发展令人瞩目。由于注入的电压分为交流AC和直流DC两种,因此PDP也分为交流PDP和直流PDP两种,当前,交流PDP(AC-PDP)技术已日趋成熟,并实现了商品化;而直流PDP(DC-PDP)技术也在发展。与AC-PDP相比,DC-PDP因屏结构较AC-PDP复杂,成本略高于前者,而且它在亮度、寿命效率等方面略逊于AC-PDP,因此使用范围不如前者广泛。

当前全球生产PDP厂家主要有日本的富士通、NEC、松下、索尼、东芝、三菱、夏普、荷兰的飞利浦、美国的Photonic、Plasma和法国的汤姆逊等公司,国内生产(组装)厂家有长虹、SVA、TCL、海尔等。它之所以在短短几年内为大众注目,是因为它有着以下的众多优点:

自电视机出现以来,CRT显像管技术一直是显示科技的主流,几十年以来CRT显像管虽然在亮度、对比度和解像度等有所改善,但其厚、笨重的特性并没有变化,屏幕越大机子就越严重。一部38英寸的CRT彩电厚度约800mm,重量达90kg,一部43英寸(4:3)背投电视机的厚度约为550mm,相比同尺寸(16:9)的PDP的厚度不超过100mm,虽然42寸PDP重量约30kg,但和同尺寸的CRT电视机相比却只有几分一的重量,厚度也是除了LCD液晶屏之外其它显示系统无法比拟,它那轻、薄的特点,使它们可以挂到墙上、天花板上或是放在一张桌子上,如以挂墙方式使用更节省地方。

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达到40英寸(4:3)时其体积和技术已达到极限,而PDP由于采用的厚膜技术容易做大尺寸,从而能提供更大的画面,LCD显示器虽轻薄,但它采用薄膜技术,相对较难做成30英寸以上大尺寸。可以说,超过42英寸以上的大屏幕显示领域是PDP的天下,当前的PDP技术最大可超过80英寸,当然这得视市场需求而生产。

传统的CRT显示器采用扫描方式来产生影像(即画面同一时间只有一部分的位置被照明,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由于电子枪扫描画面正中和边角位部分存在不同的距离,所以CRT显示器的画面正中的亮度和边角位的亮度有一定差异。正投影机虽然也能够获得大画面,可是影像的素质往往受到现场光线的限制,在较亮的环境中很难发挥应有的图像质素。由于PDP中所有的像素点都是在同一时刻被“点”亮的,因此画面每一部分的亮度十分平均,同时没有电子束、背光和光极化现象,画面图像边缘十分清晰明亮,它就算在开着灯非常亮的环境下画面也相当清晰,非常适合用于如会议室、机场等公众信息和其它展示的需要。在这点上,投影机和CRT彩显均不是它的对手。

6、市场

等离子电视屏在近几年中已经历了大致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代屏亮度低于550尼特,对比度500:1,第二代屏亮度700尼特,对比度1000:1,第三代屏亮度达到1000-1200尼特,对比度3000:1到5000:1,第四代屏亮度1300-1500尼特,对比度10000:1。已经更新到第十五代屏,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万元以下的等离子,价格之低廉,让不少消费者动心。

在平板电视开始兴起之际,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LED电视)堪称势均力敌。等离子电视之所以在竞争之初能以较单调尺寸的产品与产品线布局全面的液晶电视一较高下,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等离子电视的先天性技术优势:显示技术原理从先天就注定了等离子电视的观看优势,那时候看专家们的评估之类的文件,我们很容易接受到这个讯息:等离子屏更适合做电视屏,而液晶屏更适合做电脑显示屏等。等离子屏画面显示清晰,而对于运动画面的表现更是远远优于液晶电视。

在运动画面拖尾现象方面的优势让等离子电视成为很多游戏爱好者的追求,当然,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网游、也没有智能电视,只是简单的游戏、或者战争武打片,就足够让爱好者偏向等离子电视。时间转入2010年,当3D电视开始盛行时,其实等离子电视也在短时间内找到了回春的感觉。3D显示技术与等离子显示屏有着天生的互相需求,国内电视企业长虹也曾在那个时段强调过这一点。当时似乎天时地利都有了,唯一的是缺少了人和:已经沉寂太久的等离子已经开始让更多不再相信了。

所以,那个等离子液晶分庭抗礼,松下、日立意气风发,国内电视企业大干一场,其他品牌跟风打酱油但不离场的时代,注定是要成为历史的。小编在逛家电卖场时曾细细的看过所有的电视品牌的产品,发现等离子电视技术只能在松下和长虹看到,而即便是长虹,也开始慢慢偏重于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也有点“芳踪难觅”了。小编在卖场中看到一些买电视的人根本就不会考虑等离子电视,当然,一些比较爱玩游戏的人还是会考虑大尺寸的等离子电视,不过这毕竟不是主流。相关的卖场数据统计显示,等离子电视在卖场的上架率已经被压缩到只有2%左右的份额,2012年全球等离子电视出货量只有1300万台,液晶电视高达2亿台;在统计数据中也能看到,全球电视出货较往年同期下滑3%,但其中液晶电视较往年同期增长4%、等离子电视则下滑19%。

等离子电视的失败是注定的:企业对等离子显示技术的死守虽然提升了自身的独一无二地位,但也加速了等离子电视的孤立无援。当初两大显示技术刚刚兴起的时候,大多企业处于观望状态、或者跟风、或者择其一成为新领导,其他企业看不到掌握等离子显示技术的希望,因此纷纷倒戈选择液晶并拼命进行技术研发以期成为新的领导者。结果我们都看到了,液晶电视的参与者越来越多、产品占比越来越大、市场自然越走越宽;反观等离子,除了最初的日立和后来的长虹,其他企业几乎都是打酱油心态,并未像对待液晶电视那样“至死不渝”。等离子电视于是走了一条越来越窄的路,直到最后无路可走,只好自绝于人民了。

如果要评出一个最令人惋惜的退役技术排行榜,等离子电视绝对榜上有名。

从产品本身来讲,等离子的表现甚至好于液晶,至于在市场上最后落后于液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等离子过去的心态过于保守。十几年前这两大技术刚刚开始兴起的时候,还看不出哪种技术能代表未来平板电视发展方向。以松下为主的等离子的阵营在发展过程当中采取了相对比较保守的战略,比如不愿意跟别人分享它的技术,不愿意跟别人分享面板资源,导致加入这个阵营的企业越来越少。而液晶产业相对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心态,技术可以共享,这样就导致加入液晶阵营的企业越来越多。而且,液晶面板可以在智能手机、电脑和平板电脑上使用,这不仅扩大了其规模优势,也给它们的库存和过期技术找到了消化的途径,同时也有效摊薄了成本。

掌握等离子核心技术的只有松下、日立、先锋等为数不多的几家日系厂商,而除了日系厂商外,全球其它市场很少有资本投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不仅如此,由于等离子阵营主要就是松下挑大梁,而且松下希望借等离子优势甩掉跟随者,并且在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保密意识,不愿意与其它企业分享,生怕被同行抄袭和模仿,更不愿与任何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欲靠一己之力将等离子产业做大。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绝大多数厂商纷纷知难而退,另起炉灶开始发展液晶产业,更刺激了每年都有大量的资金被用于扩产液晶面板生产线,最终形成了等离子与液晶两大技术阵营对垒的局面。

从自2007年开始,包括先锋、日立等等离子厂商相继宣布退出等离子市场。

索尼:2004年传出退出,后予以否认,2006年8月证实退出。东芝:2004年传出2005年将退出,后证实退出。富士通:2005年1月传出退出,2005年2月证实退出。飞利浦:2007年3月传出退出,后予以否认,2007年9月证实退出,2009完全退出。先锋:2008年3月传出退出等离子面板制造,后证实。2009年3月完全退出。日立:2008年9月传出退出,后否认。2012年2月正式退出。松下:2011年开始逐渐收缩等离子面板业务,加大液晶业务投资。2013年11月宣布停产,并将于14年3月停止所有等离子业务。长虹:2012年10月终止向长虹集团收购“欧丽安PDP”,液晶出货量已超过等离子。

上一篇:瓦罕走廊

下一篇:鲁珀特·伊文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