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马武镇

科普小知识2022-09-30 10:39:57
...

马武镇地域广阔,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武陵山区渝鄂交界边陲的七曜山麓脚下,位于石柱县城的东南端,素有石柱“南大门”的美誉。地理位置处于东径108°15′00″至108°22′30″,北纬29°45′00″至29°47′30″[马武镇中心位置即镇*所在地----东径:108°20′,北纬:29°47′,海拔580米,距县城54公里,后有来佛山(距1200米,海拔900米),前有马武河(西北流向东南),东有清明山,西有七跃山,南有马鬃岭。幅员面积90.81平方公里,全镇辖1个社区(来佛)和腾龙、宝莲、交寺、前锋、香溪、金鑫6个行政村,共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万人,有土家、汉、蒙古、苗、侗、朝鲜、彝族等7个民族杂居和睦相处,以土家族居多。

中文名:马武镇

行政代码:500240106

行政级别:镇

长途区号:023

辖区面积:90.81km2

邮政编码:409100

车牌号码:渝

隶属政区:石柱县

1、地方简介

马武镇,地处武陵山区渝鄂交界边陲,位于石柱县城的东南端,有石柱的“东南大门”之称。东经:108°15′00″至108°22′30″,北纬:29°45′00″至29°47′30″。东南靠彭水县普子镇,西连石柱县龙潭乡,西南及南邻彭水县太原乡,北依石柱县黄鹤乡。交通快捷方便,是该县贯通连接渝怀铁路和巴彭公路的重要交通枢纽,距石柱县城48公里,距彭水县城78公里,距黔江城区185公里。

据《马武志》记载,马武古名麝香溪,清初称“马尾坝”,以地形而得名。于2001年7月28日撤区并乡建镇为马武镇,现辖7村39组。

2、行政区划

马武镇区划

500240106001121来佛社区

500240106202220腾龙村

500240106203220宝连村

500240106204220交寺村

500240106205220前锋村

500240106206220香溪村

500240106207122金鑫村

3、地方人口

马武镇人口数据:


马武镇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9411

男4863

女4548

家庭户户数2572

家庭户总人口(总)8045

家庭户男4054

家庭户女3991

0-14岁(总)2494

0-14岁男1341

0-14岁女1153

15-64岁(总)6352

15-64岁男3253

15-64岁女3099

65岁及以上(总)565

65岁及以上男269

65岁及以上女29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9203

4、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保护完好,生态优势明显:有红豆杉、灯台、银杏、水杉、猴栗等稀有林木;有金花玉叶珍稀有花草;有红腹锦鸡等珍稀动物;还有黄柏、杜仲、黄莲、山茱萸等名贵中药材。矿产资源丰富,有储量丰富的煤、石灰石、氧化锌矿、硅铁矿、磷矿、铜矿等。水利资源充沛,主要河流有马武河、石流河,可利用水资源达1.2万千瓦,已建成老鸹石电站(县级骨干企业)和飞水岩一、二、三级中小型水电站4座,总装机容量1.01万千瓦,年发电量4000万度以上。旅游资源独特,有极具开发价值的佛教圣地—来佛山、下楠坝人造平原、燕石溪、飞水岩两大流泉飞瀑,老鸹石水库、千亩竹海与三眼洞等旅游景点。

5、经济发展

2009年,全镇广大干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十一五”奋斗目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实现了镇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一年来,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增加880万元,达到5040万元,增长率达21.2%;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482元增长到3898元,增长率达15%;粮食总产量7056吨,比上年增长0.13%。计划生育率符合93.23%,综合节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5.27%。

6、城镇建设

重庆石柱马武镇:人口文化建设促和谐

近年来,该镇高度重视计生人口文化的建设工作,加大财力物力投入,强化人口文化阵地建设,依托人口文化大院,开展形式多样的人口文化宣传和服务,不断加强人口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人口环境。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近年该镇共投入5万多元为全镇7个村做了7个人口文化宣传栏和14个人口文化大院墙报,主要涵盖了青春教育篇、优生优育篇、温馨家庭篇、生殖保健篇、关爱女孩篇、民生计生篇等6大方面的内容,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学到相关的人口文化知识。

二是创新宣传形式。为了丰富群众生活,增强群众的人口观念。该镇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农村大院、学校等举行了7次人口文化演出,开办人口文化讲堂,聘请教师深入人口大院宣讲婚育保健、优生优育等知识;

三是加强人口服务。定期组织计生服务站人员进村入户为育龄妇女群众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发放药具、保健药品和保健知识手册,满足了群众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7、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黄水森林公园

黄水森林公园地处巫山沉积岩中山地貌,最高海拔1934米,最低为800米,平均海拔1600米,总面积50400公顷,主脉地势险要,是旅游探险的好去处。公园内海拔高低悬殊,垂直气候差异大,年平均气温12.lC,夏季气候凉爽,7月份公园所在地海拔1600米处,月平均气温20C,比县城低8C,是理想的避暑、疗养胜地。

黄水国家森林公园集森林休憩,消闲、避暑、旅游、度假,土家民俗风情欣赏于一体。风景区拥有毕兹卡绿宫、中国一号水杉母树、黄水湖、马老城、出鱼洞、大风堡原始森林风景区、十二花园姊妹峰、明清西沱古镇、地主庄园姚家院子等散落在36处的景区景点。充满浓郁土家风情的土家摆手舞、迎宾咂酒、攻水寨、掷镰刀、划龙船、悬棺丧葬、哭嫁、土家情歌对唱等民俗民风为公园奇山异水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云山雾海颇为壮观,置身其间,宛如腾云驾雾,驶入天宫,境内有黄水最大的人工鱼湖,呈阶梯分布。还有安子沟水库、油草河,水库库容163万立方米,有48条湾叉,如水上迷宫,星罗棋布的小岛总缀碧波之间,被誊为小蓬莱。油草河发源于黄水摸天坡,境内长42.9公里,由南向北经枫木,洋洞等乡在湖北利川汇入施渡河。公园水资源丰富,经检测,水质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大风堡原始森林风景区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大风堡原始森林景区,有“绿色宝库”之誉。其主峰海拔1934米,属巫山山系七曜山余脉,群峦起伏,山岭叠翠,沟壑纵横,有“渝东仙境”之称,是石柱县最高峰和重庆市东部最高山峰,有“渝东第一峰”美誉。因常年大风吼鸣,山大惹人,树大招风,大风起时,风起云涌,林涛阵阵,山风呜呜,故名“大风堡”。大风堡坐落于黄水、官田、中益3乡交界处,景区内有著名的“十二花园姊妹山”、小风堡、卧牛石、油草河、摩天坡、三层岩、狮子岩及牛路口古蜀道、万胜坝土家民居、新开寺遗址、大石桥、跳墩河、八角庙等自然人文景观20余处。从“黄连之乡”黄水镇,沿318国道车行至凉水井,沿景区公路进入十二姊妹峰观景台,举月望去,群山巍巍,山峦连绵,12座神态各异的山峰,形如12位婀娜多姿的仙女,这就是景象万千的“十二姊妹峰”。

西沱古镇

西沱古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原名西界沱,古为“巴州之西界”,因地临长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与长江明珠——石宝寨隔江相望。早在清朝乾隆时期,这里就“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郡邑。”古老的历史,为这里留下了宝贵的旅游财富,成为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在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线上的旅游门户。

古镇最为引人瞩目的景点要数云梯街,云梯街垂直长江,呈龙形向上,共有113个台阶、1124步青石梯。从长江边向上仰望,好像一挂云梯直插苍天;从街顶向下俯瞰,特别是有云雾的时候,犹如置身在云端间。因此,人们就美赞它为“云梯街”,又叫“通天街”。云梯街是长江沿线唯一垂直江面的街道,这在中外建筑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科考研究价值,专家称之为“万里长江第一街”。街两旁保存着明清遗留下来的层层叠叠的土家民居吊脚楼,其间的“紫云宫”、“禹王宫”、“万天宫”、“桂花园”等著名建筑,让游人增添了许多凭古思旧的审美情怀,现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随着新三峡环湖游的兴起,西沱古镇正在开发土家风情一条街——新云梯街,建成后,各式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长廊环绕,蜿蜓曲折,屋檐翘角,空中飞啄,拾经而上,仿古的吊脚楼,前店后坊,青色的石板路,直上九霄,如梭的游人,兴致昴然……

8、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石柱黄莲

石柱黄连以品质优良而闻名于世,俗称“鸡爪连”,药材名为“味连”,是常用名贵中药。1958和1962年,朝鲜、越南从石柱引种试栽黄连。1989年在全国道地药材学术研讨会上,石柱黄连被确认为道地黄连。但因缺乏认证标识和品牌运作,价格一直涨不起来,农民因此收益不高,种植积极性不强。

为加快石柱黄连的品牌运作,石柱县工商局积极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地理标志商标。于2009年1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证,这是继涪陵榨菜、奉节脐橙后,重庆市第三个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证的产品。

“石柱黄连”获得该县第一件地理标志商标后,黄连市场交易场面异常火爆。近二个月来黄连上市量和成交量都有较大增长,成交量在250吨以上,价格从2009年的30元/公斤上涨到现在的82元/公斤。只因贴上了一个地理标志商标,就带动农民增收200%,极大的提高了连农的种植积极性。石柱县在地黄连已达到5万余亩,每年可采收黄连约30万公斤,产值突破3000万元。

谭氏竹筒酒

独特生产方法和灌制工艺,让酒与楠竹一起生长,是目前国内独创的复式发酵生产工艺,经第二次自然发酵后,酿成成熟的竹筒酒,采收后只作简单成品加工处理,而不做任何的再生产或密封加工处理。从而让产品始终保持原生态特性。公司独立研制的灌制工艺让灌过酒的楠竹不会留下任何灌制过的痕迹,堪称一绝

竹筒酒对楠竹的选择要求海拨高、多雨多雾、空气湿润的环境。公司选择的楠竹林是在石柱黄水平均海拨800米以上山里生长的楠竹,是在任何无工业及生活污染的环境中生长的。

产品采用的是独特的“窖外窖”复式发酵工艺:即“原酒、种酒、长酒、陈酒”四个流程贯穿于一体,经第二次自然发酵后,酿成成熟的竹筒酒。绿色原生态:采收后只作简单成品加工处理,而不做任何的再生产或密封加工处理。从而让产品始终保持原生态特性。

包装独特,为了维持竹筒酒原生态绿色酒的特色,公司在竹筒上没有经过任何防腐及外包装处理,让酒自然散发酒香、竹香。(竹筒两头均能闻到)酒与楠竹长时间一起生长,楠竹吸收了酒中甲醛和部分酒精,溶入了楠竹的精华后酒中含着浓郁竹香,并且喝后不上头,回味无穷。新鲜性:产品采收后,竹的清香与酒味浓香完美结合在一起,越新鲜越美味。

倒流水豆腐干

“倒流水”——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北角,现为大歇镇流水行政村委会所在地(曾经是原石柱县凤凰乡*所在地),下属行政组5个,共有1500多人,土家族人口1300多人,占90%以上,方圆约20平方公里,地处海拔近1000米,位于忠(县)、丰(都)石(柱)三县交汇处,与忠县石子乡、同合乡、丰都县太运乡、龙孔乡接壤。倒流水乡场自*至今有赶集历史(现赶二、五、八)。其地形有上街、下街之分,下街自然水流方向与上街雨天屋梁(屋檐)的流水方向形成逆向(即Y字形)走势,所以旧时称“倒流水”,后来简称“流水”而得名。

经考证,“倒流水”豆腐干早起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百多年历史。当时乡场上居住有20多户人家,均为土家族,人口100多人,其地理位置距县城有45华里,是石柱进山出河(长江)的重要门户,那时没有公路,交通及不方便,主要靠人力肩挑背扛将物资经“倒流水”进出送达长江边忠县的洋渡(溪)乡和乌杨镇终转,由此这个乡场便成为来去人员的重要客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