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郊
邵郊(1923.6.27-2017.9.18),生理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会士,原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第二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委员(教育学学科)、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2009年3月25日,入选为中国心理学会第一家心理学家。邵郊,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心理系,并留校任助教。1952年任讲师,后随院系调整到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任教,1978年任副教授、教授,1993年离休,2017年9月18日因病逝世。邵郊,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动物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两个方面。特别是有关啮齿类动物听觉癫痫模型以及点燃效应的相关研究。
1、人物生平
1923年6月27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
1943年,考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并入西南联大)。
194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2年,随院系调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任教,担任孙国华先生的助手,协助安排了学科调整的工作,以及后续的行政事务。
1956年,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条件反射实验室,获得*奖励,该实验室成为“生理心理实验室”的前身,为心理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78年,心理学系恢复建系后,一直在心理学系工作,研究领域涉及动物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特别是有关啮齿类动物听觉癫痫模型以及点燃效应的相关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离休之前,一直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任教。
1993年11月离休。
2017年9月18日因病逝世。
2、人物成就
科研成就
邵郊,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动物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孙国华先生的继承者,侧重于种系发生发展的研究,着重禹研究低等动物向高等动物的进化,研究对象包括草履虫、蚯蚓、白鼠、狗以及灵长类动物等,从心理学角度为进化论提供了重要证据;另一方面,也研究发展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学,包括胚胎开始的发展变化。此外,关于啮齿类动物听觉癫痫模型以及点燃效应的相关研究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先后发表《在用电流刺激狗的乙状回时,电流的频率与其刺激效果的关系》等十余篇研究论文。发表论文
1.张学明,陈炳卿,刘志诚,于守洋,邵郊可口可乐对大鼠、小鼠运动行为的影响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8,(S1):38-40
2.邵郊激素和行为生物学通报,1988,(02):1-3
3.邵郊巴甫洛夫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和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专化问题生物学通报,1987,(04):7-9
4.胡丹,邵郊中脑下丘在听源癫痫中的作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04):58-65
5.许小冬,邵郊听觉诱发和电刺激中脑下丘诱发大鼠听因性发作的比较心理学报,1986,(04):403-408
6.薛祚紘,邵郊皮质下电刺激的抑制作用心理学报,1983,(04):474-479
7.肖键,姜长青,邵郊吗啡对大鼠行为及脑内单胺类神经介质含量的影响生理科学,1983,(05):24
8.林国彬,万传文,邵郊,刘范灵长动物初级抽象概括能力的比较实验研究(Ⅰ)金丝猴对实物、照片和画片的概括心理学报,1982,(02):233-238
9.邵郊学习和记忆的生理心理学生物学通报,1982,(02):20-23
10..邵郊,林国彬,陈劭夫文昌鱼的光动反应心理学报,1981,(03):358-363
11.沈迺璋,邵郊,沈德灿在用电流刺激狗的乙状回时,电流的频率与其刺激效果的关系心理学报,1956,(00):71-83
教育教学
邵郊,1948年在清华大学心理系担任助教,教授神经解剖学、生理心理学、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说及实验、神经系统的解剖与进化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先后编译出版了《动物心理学》、《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说》、《神经系统的解剖和进化》、《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原理》(与汪青等人合作)和《比较心理学—现代概观》(与万传文和林国斌等人翻译)等多本讲义或教材。荣誉表彰
2016年12月,获中国心理学会优秀心理学家。3、社会任职
邵郊,曾任第二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委员(教育学学科)、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编委,生理心理学分支主编。
4、人物评价
邵郊,为我国生理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的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邵郊先生治丧委员会)
上一篇: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下一篇:魏中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