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岛
太公岛位于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北苗家村太公文化度假村东面海域,在平时是一座半隐于海下的海岛,只有岛顶和一个逃生塔露于海上。退朝后,整座岛就浮现了出来。岛上有太公文化馆、八卦戏水池、子牙亭、祈福台、太公雕像、竹林迷宫等。
1、简介
太公岛是本地人爱去的岛,相传姜太公垂钓之处就是这里。太公岛其实是一座巨大的礁石,涨潮的时候只会露出很小的一部分,但是退潮的时候就会露出很大的一片小岛样的礁盘,断断续续地通向海岸。此时除了向姜太公一样,上到悠闲垂钓一番,赶海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除了美丽的贝壳,海鲜更是比比皆是,只要你心细,就能发现不少惊喜。
2、主要景点
太公岛
太公岛位于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苗家村太公文化度假村东面海域,与第三海水浴场隔海想望。在平时是一座半隐于海下的海岛,只有岛顶和一个逃生塔露于海上。退潮后,整座岛就浮现了出来。可以在上面拾贝、海钓。附近有姜太公故里。
3、历史记载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先秦称黄海为东海,这里曾是东夷人的家园,后来又建立过以"齐"为名的诸侯日照太公岛国。
《孟子.离娄》: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吕氏春秋.首时》: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中论.亡国》:昔伊尹在田亩之中,以乐尧舜之道,闻成汤作兴,而自夏如商。太公避纣之恶名,居于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亦自商如周。
太公岛
《十七史百将传》: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先祖尝封于吕,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于周西伯。
《广名将传》卷一《吕尚》:吕尚者,东海上人,本姓姜,从其先祖封于吕,故名吕尚,字子牙。尚抱经天纬地之才,尝着有《六韬》,备言阴阳,遂为兵书之祖。
《武经七书汇解.太公六韬》:太公姜姓,名尚,字子牙,东海上人。
《汉书.董仲舒传.仲舒对武帝问》:"爱施兆民,故太公起于海滨而即三公之位。"
《圣贤群辅录》引《尚书大传》: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皆率其族曰:"盍归乎!吾闻西伯昌善养老。"
《荀子.君道》:夫文王非无贵戚也,非无子弟也,非无便嬖也,倜然乃举太公于州人而用之,……。州,东夷古国名,也叫淳于,姜姓,在东吕之北,今山东东部。(见《世本.姓氏篇》、鲁桓公五年《左传》疏引及《通志略.氏族略》)
《战国策.秦策》姚贾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仇不庸……。"
《后(汉)志》:"琅邪西海,太公所出,又钓于棘津,今存。"《沂州府志》载:日照县有棘津,在城东二十里,去东海里许,旧迹尚存。《后汉书》亦载:西海县(即海曲县,东汉改)系太公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东吕乡和棘津,位于黄海之滨,在今山东省日照市。
刘昭注引《博物记》: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又于清河国广川县棘津城,辨其当在琅邪海曲,此城殊非。余谓海曲故城,《通典》称在莒县东,则当日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即是其家。
《元和郡县图志.密州》、《太平寰宇记.密州.莒县》:汉海曲县故城在县东百六十里,属琅邪郡,有盐官。《博物志》曰:"此地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
《太平御览》七一引《水经注》:吕望,东海人也。老而无遇,以钓干周。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七十则屠牛朝歌;行年九十,身为帝师。
《齐乘》卷四《古迹》:海曲城,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琊海曲,太公望所出。据《太平寰宇记》:"汉海曲城在莒县东百六十里,属琅琊郡。"西汉之"海曲"即今之日照。
清雍正《山东通志.秩祀》:诸城县县学东,祀周太公望。《博物志》:"太公居东吕乡,钓于棘津。"县城南有棘津,莒州东有东吕乡,即今之日照县也。
太公岛
《续山东考古录.沂州府.补遗》:日照县,太公出于东吕乡,《路史》谓即莒国。《大清一统志.沂州府.山川》:东吕乡,在日照县东。旧志:"姜公台在县东北二十里,去海里许,旧址尚存。台旁溪水清涟,即太公钓处。"
《西海征》:今县东二十里,去海里许有姜太公故址。其旁溪水清涟,即棘津也,质之诸书,若合符节。
《炎黄氏族文化考.三邾土着为东夷炎族》:吕为莒之初文,二字通用。故莒有东吕乡、东吕里。《博物志》谓太公望所出。汉有吕母,皆其氏族。吕者,神农所自出。当是莒县、日照、赣榆一带之土着,因皆炎族也。
《宝鸡县志》:吕尚,东海上人,姓姜字子牙,炎帝之裔,伯益(夷)之后,掌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封于吕,故姓吕。避纣乱居东海,闻西伯善养老,乃隐于渭滨。……事载《史记.齐世家》。着有《丹书》、《阴符经》、《六韬》。
《炎黄氏族文化考.炎黄二族之分》:太公即东夷之人也。太公姜姓,祖为伯陵。伯陵,神农之后,世系班班可考。是东夷为神农苗裔矣。
清光绪《日照县志.古迹》:东吕乡,棘津。原注一:《元和志》:"海曲故城有东吕乡,本太公望所出。"原注二:城东二十里,去海里许,一名姜公台。《日照县志.人物》:太公望,居东海之滨。《续汉书o郡国志》琅邪西海县注:"太公吕望所出,有东吕乡。"《元和志》、《寰宇记》、《齐乘》略同。今县东有水,曰棘津。津上有太公钓台。台侧旧有祠。
《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日照县》:日照、古东吕乡,汉为海曲县、宋置镇,金升为县,清属山东沂州府,民国隶属胶东道。古迹:棘津,在城东二十里,距海里许。太公吕尚钓于棘津,即此。
太公岛
《中国人名辞典》:吕尚,周东海人,四岳之裔,本姜姓,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字子牙。
《史记.陈杞世家》说"伯夷之后至周武王复封于齐,曰太公望,陈氏灭之。"由此可知,姜太公应是东方土着,周复封姜姓于齐,是采取齐人治齐的政策。《后汉书.郡国志》西海注引《博物志》云:"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战国策》说:"太公望,齐之逐夫"。鸟恋旧林,人思故乡,落魄游子,失意宦人尤其如此。因而太公第一步归隐山东是合乎情理的,非常自然的。
《山东古国考》、《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太公是"东海上人";《吕氏春秋》也说是"东夷之士"。可见太公的原籍为山东。《路史.国名纪》因说:"而太公乃出东吕,吕,莒也。"清代考据家阎若璩进一步提出:姜太公故里为山东莒县东吕乡。王献唐先生在《山东古国考》中也说:"太公是山东土着的姜姓,是无可怀疑的。"
又据世界卢氏源流研究会案内资料记载,姜太公的出生地是日照。卢氏为姜氏后裔。现经美国考古专家组同山东大学联合考察认证,在四千年前,日照市两城镇(距市区十八公里),是亚洲最大的城市。而只有在这样的文化发达地区,才能造就一代"武圣"姜太公。
4、旅游特色
太公岛位于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北苗家村太公文化度假村东面海域,在平时是一座半隐于海下的海岛,只有岛顶和一个逃生塔露于海上。退朝后,整座岛就浮现了出来。这个时候就可以上岛上抓海鲜了~
在潮落之时,全岛浮现于海面,进去赶海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贝壳是最常见的,海鲜更是比比皆是~海虹,海蛎子,海螺,海星,海胆,小虾,小鱼,螃蟹、红眼蟹……只要你心细,就能发现好多好多。
太公岛
到太公岛,抓最新鲜的海鲜,体验一下亲手抓住螃蟹,鱼虾的感觉,感受一下从沙里、岩石缝隙间找到蛤蜊、海螺的惊喜,在岛上吹吹海风,看看海天一色,无边无际的远方,这个时候你才真正体味到大海的无私,大海的博大~来日照,玩什么呢?太公岛赶海才是您最惬意,最能体验自然的好方式!
岩石上,那黑黑的,三角状的,是海虹,这是最常见的,用手撕下来就可以~还是在岩石上,那不规则的,贝壳白白的,是海蛎子,这个要用工具了,渔家的“蛎抓子”是专门打海蛎子的,所谓一物降一物:)在岩石间,细心发现,就会看到一个个屁股尖尖的,身体圆圆的小玩意,这个就是海螺了~海螺有很多种,在岩石石缝间的是辣海螺,顾名思义,吃起来感觉有点辣味(日照人称“辣格鲁”,日照管海螺叫“格鲁”),这个用小钩子钩出来就可以了;还有在石头下面的,流水的地方,是圆海螺,(日照人称“团格鲁”,日照话“团”就是圆的意思),这个就是力气活了,翻石头;再一种比较常见的是大海螺,个头比较大,有拳头般大小,因其贝壳里面呈红色,日照人称其“红里子”,呵呵,日照话就是这么形象、生动,听其名,则知其色,尝其味。碰到岩石间的小沙地,用带的小铁锹、小抓子扒一下,仔细看看翻出来的砂,里面就很可能有蛤蜊哦~蛤蜊也有很多种,贝壳滑滑的,有花纹,呈扇形的,是花蛤蜊,这种最多;贝壳粗糙些,颜色类似海沙,呈圆形的,是沙蛤蜊,学名文蛤,日照人称“和尚头”,因为有点类似和尚光光的脑袋~还有蟹、海星,多数藏在石缝间有水的地方,随手可捉,就是不要让蟹夹住手哦~
就这么抓着、钩着、翻着、挖着,不经意间,你的小桶、小网兜就堆满了各种海鲜,体验一下收获的感觉吧:)
亲手抓的海鲜可以带到旅馆加工,六个字:超新鲜,原生态!
至于赶海的工具,比如钩子、小铁锹、小桶等,都可以跟住宿的渔家索要,渔家会很热情的口授赶海秘诀~
一句话,来日照旅游,只看海不玩海,不抓抓海鲜,就失掉了很多很多的乐趣……
5、交通信息
市内乘214、219路到汇泉角下车,然后在码头坐快艇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