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景宁畲族自治县

科普小知识2022-09-30 13:10:57
...

浙江省丽水地区辖县。浙江唯一的民族自治县。位于省境南部。面积1900多平方公里,人口16.2万;其中畲族1.6万。县府驻鹤溪镇。明景泰三年(1452)析青田县柔远、沐鹤2乡置景宁县,后几经撤销,1984年设自治县。县境位于浙南山地,海拔千米左右。北部溪沟发育,有小块河谷平原分布。山林特产以木材、毛竹、山苍子为主。惠民寺一带所产的高山云雾茶素负盛名。公路通云和、文成等地。县南有雪花漈等胜景。

中文名称:景宁畲族自治县

外文名称:JingningShezuZizhixian

别名:景宁县

行政区类别:自治县

所属地区:中国浙江省丽水市

下辖地区:2个街道4个镇16个乡1个管理区

*驻地:鹤溪镇

电话区号:0578

邮政区码:323500

地理位置:浙闽边界

面积:1949.58平方千米

人口:17万人

方言:吴语-丽水片-景宁话;畲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时思寺、畲乡之窗、炉西峡、九龙山、封金山、草鱼塘、望东洋

火车站:丽水火车站

车牌代码:浙K:C0000

行政区代码:331127

主要乡镇:鹤溪沙湾英川梧桐大漈渤海

1、地理位置

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北纬27°58′,东经119°38′。总面积1949.98平方千米。总人口17万人(2004年)。属丽水市,东邻青田县、文成县,南衔泰顺县和福建省寿宁县,西接庆元县、龙泉市,北毗云和县,东北连丽水市。

1984年10月,析云和县原景宁地域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1997年辖5镇、19乡,有人口17.5万人,其中畲族人口1.75万人,占10%。截至2010年底,景宁畲族自治县面积195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71867人。县人民*驻鹤溪镇前西路19号,邮编:323500。行政区划代码:331127。区号:0578。拼音:JingningShezuZizhixian。

2、畲族宗族

畲族由于大分散没有形成本民族的经济市场,也就没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字,只有本民族语言,故其生产技能和文化艺术在*基本上处于一代接一代地言传身教状态。畲族也是一个善歌能舞的民族,歌比舞较普及,舞蹈主要蕴藏在祭祀活动中。解放后,在汉族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整理出了一批歌与舞的曲子,并创作了一批新内容的可上舞台表演的歌舞。


景宁畲族自治县

一、畲族舞蹈在旧社会主要蕴藏在祭祀活动中,故以往有的文艺研究者说畲族没有舞蹈,其实祭祀中的舞蹈也是民间舞蹈。

二、《学师传师》可以说是畲族民间流传了700多年的大型歌舞剧。1987年搞民间舞蹈集成时,浙江省已把《传师学师》、《做功德》两部畲族舞蹈载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畲族舞蹈多见于做功德、“拔伤”、“打癀”、“传师学师”、祭祖等活动。主要是师公口吹龙角、手摇灵刀,在锣鼓敲打声中,边唱(或念)边舞。有独人、二人、四人或集体舞,舞姿舞步多为狩猎动作。做功德中的“打饼儿”舞,已发展成现代集体舞。原是六人围着棺材跳圈圈舞,第一人手持木刀,第二人拿一只箬帽代盾,两人对舞,后四人各拿两块木块合拍敲打,每二人面对面敲一下,又背对背敲一下,然后舞步前进三步,边唱边舞,从“一月”唱到“十二月”,“一月”唱词是:“正有勒正月哩正月正,正月做米果等亲晴(亲友),亲晴相会在一堂,大家吃酒笑哈哈”。其舞曲是重复。故众人按曲和舞步两两对舞旋转即成了集体舞。

畲族以往的民间舞蹈,一般都是为祭祀而舞,表演者多为男性。动作大多是坐蹲步、悠荡步、软步、两步半,左右对称、双膝微曲,与山地农耕附加狩猎的生产生活有关。

三、舞蹈只有从以娱神为目的中脱胎出以娱人为目的的时候,人们才有了自觉的舞蹈意识。从此,舞蹈也产生了分野,首先一类是民众的自娱为主、业余的不以追求盈利为主的社会文化活动;第二类是娱他为主,专业表演为主,以宣传教育和追求盈利为目的的表演性舞蹈;第三类,当然是随着宗教的发展,为宗教祭祀祷念的仪式舞蹈也在发展。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畲汉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创作了很多新歌和新舞。据丽水地区《畲族志》记载,丽水地区范围内就有《采茶舞》、《畲民欢乐舞》、《姐妹采棉》、《桔子丰收》、《月圆》、《银耳花开》、《选种》、《凤凰彩带飞北京》、《绘新图》、《庆丰收》、《赶歌会》、《追赤郎》、《醉》、《追新娘》、《幸福水》、《巧相亲》、《老队长从北京回来》、《月到中秋》、《插花娘》等舞蹈。从其他地区引来的有《新女婿》、《采樵舞》等。1980年由丽水地区组队代表畲族参加全国第一次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演出节目有《凤凰彩带飞北京》、《银耳花开》、《新女婿》等,演出三场,《新女婿》都为压台戏,当时雷森根就扮演“新郎”。载誉回杭,省委宣传部召开茶话会,副部长于冠西即席作诗云:“人言畲乡风光好,水绿山青人品高,‘银耳花开’花灿烂,‘凤凰彩带’云中飘,京华争夸‘新女婿’,‘畲乡春深’花正茂”。

1994年,日本福井举行环日本海国际民间艺术节,浙江与福井是联宜省,景宁组织畲族文化艺术代表团参加,演出节目有《灵刀舞》、《木拍舞》、《采樵舞》等。畲族舞蹈第一次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1998年,丽水市文艺部门创编了反映畲族文化特色的四幕风情歌舞剧《畲山风》,集40多年来畲族民间文艺创作成果之大成。10月12日在景宁首演,11月10日赴京在海淀礼堂演出,12月向在杭召开的省第十届党代会代表演出,获得各界好评。进一步完善后,现在正(2001年9月)代表浙江畲族赴京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2011年,经过浙江省民委、省文化厅对全省民族文艺作品的筛选,最终确定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大型畲族风情歌舞《千年山哈》作为浙江省唯一剧目,去参加2012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千年山哈》在传承畲族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对演出形式、舞蹈动作、服装设计、道具制作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该剧分为序、传师、耕山、盘歌、礼嫁、尾声六部分,整台歌舞将畲族最具影响力和文化内涵的历史传说、宗教文化、茶织耕猎、歌会婚恋等内容编织在一起,以音舞诗画的手法荟萃畲族山歌舞蹈、工艺建筑、服饰茶艺、体育竞技等文化艺术精华与畲乡山水家园风貌,诗意地讲述了畲族人民生生不息的生命传承。近百名乡土本色演员倾力演绎了畲族浓郁厚重的民族风情,充分展现了畲族坚韧不拔、忠厚热情、和谐奋进的民族性格。

3、畲族舞蹈

畲族由于大分散没有形成本民族的经济市场,也就没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字,只有本民族语言,故其生产技能和文化艺术在*基本上处于一代接一代地言传身教状态。畲族也是一个善歌能舞的民族,歌比舞较普及,舞蹈主要蕴藏在祭祀活动中。解放后,在汉族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整理出了一批歌与舞的曲子,并创作了一批新内容的可上舞台表演的歌舞。


景宁畲族自治县

一、畲族舞蹈在旧社会主要蕴藏在祭祀活动中,故以往有的文艺研究者说畲族没有舞蹈,其实祭祀中的舞蹈也是民间舞蹈。

二、《学师传师》可以说是畲族民间流传了700多年的大型歌舞剧。1987年搞民间舞蹈集成时,浙江省已把《传师学师》、《做功德》两部畲族舞蹈载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畲族舞蹈多见于做功德、“拔伤”、“打癀”、“传师学师”、祭祖等活动。主要是师公口吹龙角、手摇灵刀,在锣鼓敲打声中,边唱(或念)边舞。有独人、二人、四人或集体舞,舞姿舞步多为狩猎动作。做功德中的“打饼儿”舞,已发展成现代集体舞。原是六人围着棺材跳圈圈舞,第一人手持木刀,第二人拿一只箬帽代盾,两人对舞,后四人各拿两块木块合拍敲打,每二人面对面敲一下,又背对背敲一下,然后舞步前进三步,边唱边舞。

三、舞蹈只有从以娱神为目的中脱胎出以娱人为目的的时候,人们才有了自觉的舞蹈意识。从此,舞蹈也产生了分野,首先一类是民众的自娱为主、业余的不以追求盈利为主的社会文化活动;第二类是娱他为主,专业表演为主,以宣传教育和追求盈利为目的的表演性舞蹈;第三类,当然是随着宗教的发展,为宗教祭祀祷念的仪式舞蹈也在发展。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畲汉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创作了很多新歌和新舞。据丽水地区《畲族志》记载,丽水地区范围内就有《采茶舞》、《畲民欢乐舞》、《姐妹采棉》、《桔子丰收》、《月圆》、《银耳花开》、《选种》、《凤凰彩带飞北京》、《绘新图》、《庆丰收》、《赶歌会》、《追赤郎》、《醉》、《追新娘》、《幸福水》、《巧相亲》、《老队长从北京回来》、《月到中秋》、《插花娘》等舞蹈。从其他地区引来的有《新女婿》、《采樵舞》等。1980年由丽水地区组队代表畲族参加全国第一次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演出节目有《凤凰彩带飞北京》、《银耳花开》、《新女婿》等,演出三场,《新女婿》都为压台戏,当时雷森根就扮演“新郎”。载誉回杭,省委宣传部召开茶话会,副部长于冠西即席作诗云:“人言畲乡风光好,水绿山青人品高,‘银耳花开’花灿烂,‘凤凰彩带’云中飘,京华争夸‘新女婿’,‘畲乡春深’花正茂”。

1994年,日本福井举行环日本海国际民间艺术节,浙江与福井是联宜省,景宁组织畲族文化艺术代表团参加,演出节目有《灵刀舞》、《木拍舞》、《采樵舞》等。畲族舞蹈第一次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1998年,丽水市文艺部门创编了反映畲族文化特色的四幕风情歌舞剧《畲山风》,集40多年来畲族民间文艺创作成果之大成。10月12日在景宁首演,11月10日赴京在海淀礼堂演出,12月向在杭召开的省第十届党代会代表演出,获得各界好评。进一步完善后,现在正(2001年9月)代表浙江畲族赴京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2011年,经过浙江省民委、省文化厅对全省民族文艺作品的筛选,最终确定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大型畲族风情歌舞《千年山哈》作为浙江省唯一剧目,去参加2012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千年山哈》在传承畲族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对演出形式、舞蹈动作、服装设计、道具制作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该剧分为序、传师、耕山、盘歌、礼嫁、尾声六部分,整台歌舞将畲族最具影响力和文化内涵的历史传说、宗教文化、茶织耕猎、歌会婚恋等内容编织在一起,以音舞诗画的手法荟萃畲族山歌舞蹈、工艺建筑、服饰茶艺、体育竞技等文化艺术精华与畲乡山水家园风貌,诗意地讲述了畲族人民生生不息的生命传承。近百名乡土本色演员倾力演绎了畲族浓郁厚重的民族风情,充分展现了畲族坚韧不拔、忠厚热情、和谐奋进的民族性格。

4、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景宁畲族自治县辖5个镇、19个乡:鹤溪镇、英川镇、渤海镇、东坑镇、沙湾镇;外舍乡、大顺乡、陈村乡、景南乡、澄照乡、毛垟乡、秋炉乡、大地乡、梅岐乡、郑坑乡、葛山乡、金钟乡、大均乡、梧桐乡、大漈乡、标溪乡、家地乡、鸬鹚乡、雁溪乡。


景宁畲族自治县

2000年,景宁畲族自治县辖5个镇、19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53011人,其中各乡镇人景宁畲族自治县口(人):鹤溪镇37481渤海镇6861东坑镇8082英川镇12705沙湾镇13683外舍乡4316大均乡3168澄照乡5213梅歧乡2934金钟乡4218郑坑乡2144大顺乡4516陈村乡4902大俭乡2927景南乡4243雁溪乡3115葛山乡3748鸬鹚乡4888梧桐乡4541标溪乡3530毛垟乡3944秋炉乡4300大地乡5479家地乡2073。

2002年,因建英川电站,撤销木耳口村,建木岱口村。

2002年,景宁畲族自治县辖5个镇、19个乡,4个社区、4个居民区、283个行政村:鹤溪镇、英川镇、渤海镇、东坑镇、沙湾镇、外舍乡、大顺乡、陈村乡、景南乡、澄照乡、毛垟乡、秋炉乡、大地乡、梅岐乡、郑坑乡、葛山乡、金钟乡、大均乡、梧桐乡、大际乡、标溪乡、家地乡、鸬鹚乡、雁溪乡。

2003年3月10日,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向县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关于滩坑电站景宁库区乡镇区划调整和复建方案的议案》(景政发〔2003〕5号):一、撤销外舍乡、金钟乡,两乡之域并入鹤溪镇。鹤溪镇现总面积108.6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17个行政村25869人。鹤溪镇容并外舍乡、金钟乡后,总面积扩大到292.9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37个行政村,人口增至32983人。二、撤销渤海镇、大顺乡、陈村乡,复建新渤海镇、九龙乡。分割现渤海镇,以其库南、库北之域为基础,分别与大顺乡、陈村乡库南、库北之地合并,复建新的渤海镇和九龙乡。(1)渤海镇:位于县境东北,滩坑电站水库之南。所管辖区域以现渤海镇水库以南未淹地域为基础,合并大顺乡、陈村乡水库以南未淹地域。总面积109.6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9314人,镇*驻地为现渤海镇鲍山头村。(2)九龙乡:位于县境东北,滩坑电站水库之北。所管辖区域以现渤海镇水库以北未淹地域为基础,合并大顺乡、陈村乡水库以北未淹地域。总面积204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7159人,乡*驻地现大顺乡新长汀行政村。

5、自然地理

地形地质

景宁地处浙南山地中部,洞宫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斜贯,峰峦耸立,千米以上山峰近800座。地形复杂,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渐倾。地貌以深切割山地为主,发源于洞宫山脉的瓯江支流小溪,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将县境分为南北两部分,形成两岸宽约124.6公里的狭长带,构成了"九山半水半分田"和"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的地貌格局。境内海拔高低悬殊,最高的大漈乡海拔1020米,最低的陈村乡海拔80米。


景宁畲族自治县

景宁属华夏陆台浙闽地质组成部分。出露地层单元以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火山系为主,第四系不发育。自震旦以来,构造以上升为主,没有巨厚的海相沉积。在历次地壳运动中,以燕山运动最为深刻,曾发生多次火山活动,有深厚的火山岩(侏罗系)覆盖层及穿插其间的侵入岩体(主要为燕山晚期各次侵入的花岗岩类)。凝灰岩与花岗岩的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6.57%,地质构造位于中国东南部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南段,*——绍兴深大断裂东南侧的浙闽隆起区,新华夏系上虞——丽水——寿宁断裂带,龙泉——奉化地幔凹陷区,是全省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域之一。

大漈上山头:距景宁县城60公里,属千米群峰间的高山盆地,主峰上山尖海拔1689米,景区海拔1060米,十里平畴、几弯碧水间,山丘起伏,有“九狮十三羊(洋)之说,千年古村落素称“云中桃源”。自然景观有雪花潦绝景,“一水拍天”,高达百米,飞瀑似巨花喷雪,蔚为奇观;阳岗寨悬崖峭壁,“如来掌”惊心动魄;银坑洞幽深莫测,龙舌漈“龙舌喷珠”以及码潜渡等,风光美不胜收。人文景观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思寺,完整保存宋元古建筑风貌,还有古祠堂、古廊桥、历史悠久的高山古村落和古树林。其中,千年柳杉王胸径4.47米,为全国之最。

敕木山:在县城南6公里,张春乡西南隅。相传古时山有汤夫人庙,南宋高宗迁都临安时,汤女仙显灵运栋梁贵木于朝,高宗大喜,降敕褒封产木之山为敕木山,因之得名。属洞宫山脉,海拔1519米。面积约52平方公里,主要由火山岩构成。

白云山尖:海拔1601米,浙江省内第7高峰,山高林茂,气候怡人,空气纯净。登瞭望台,可雄视浙闽两省四县。春季山花烂漫,两千余亩红白杜鹃相映成趣。夏季凉风习习,各种什木绿叶生油,生机盎然。秋季野果酸、甜、苦、涩应有尽有源头之水清凉甘畅,冬季山顶白雪似棉,山腰十月阳春依旧。

气候特点

景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热量资源丰富。因地形复杂,海拔高度悬殊,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据县气象部门测计,县城年平均气温17.5℃。其内海拔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气温约降低0.59℃。1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18℃左右;200-300米的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17℃左右,400-600米的丘陵低山区年平均气温15--16℃左右,800--1000米以上的地区年平均气温14-12℃左右。一月份为全年最冷月,月平均气温6.6℃;七月份为全年最热月,月平均气温为27.7℃,县域极端最低气温-8.3℃,一般年份极端最低气温为-3—-4℃,极端最高气温为40.5℃,一般年份为38℃左右。年平均无霜期为241天,最长259天,最短230天,平均初霜期为11月中下旬,终霜期为3月份的上旬。年平均降水量为1542.7毫米,年日照时数1774.4小时,年太阳辐射量102.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仅为40%,为全省日照时数最少的县之一。

水文状况

景宁畲族自治县内有瓯江、飞云江两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处于浙南山区,流域范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县植被覆盖较好,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其水文性质也较好,但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水位涨落迅速。每遇暴雨,水位陡涨陡落。有较大的洪水,自起涨到峰顶不会超过10个小时。但洪峰滞留时间短,甚至转瞬即退,长则达几小时。落水1-2天便到常见水位。二是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雨季4、5、6三个月的径流量约占径流总量的50%。枯水季每年的11、12月至年的1月三个月仅占年总量的65%左右。三是径流量年际变化大。丰水年径流量要比枯水年径流量大2-3倍。四是含沙量较小,水质好。江河水清澈见底,洪水来时才较浑浊。暴雨期间输沙率较大,冬季少雨季节输沙率可以零计算。由于流域内工业经济欠发达,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人为工业污染,瓯江、飞云江两大水系及许多小支流水质均达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小溪、北溪集诸山之水汇入瓯江、飞云江。

飞云江:在浙江省东南沿海,省内主要水系之一。在历史上,江名曾随县名先后易改为安阳江、安国江、瑞安江。源出景宁畲族自治县境洞宫山支脉赤木山南麓,南流经北溪、白鹤两乡,纳大白坑后折东出东坑乡,向南入泰顺县,至百丈镇折东横贯文成、瑞安两县市南部,在瑞安市城关镇东南入东海。长176公里,流域面积373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4立方米/秒。中、上游经浙南山地,滩多流急,河床由块石、卵石构成,水位暴涨暴落,属山溪性河流;下游入温瑞平原,河宽水缓,河床为砂和淤泥覆盖,受潮汐影响,河槽不稳定,造成巨大弯曲,并多沙洲。主要支流北岸有泗溪、玉泉溪、莒江溪等。水力资源丰富,已建林溪(南溪上游)等多处水库,水电站。

瓯江:为浙江省第二大江,它位于浙江南部,古名慎江,曾名永嘉江、温江。流域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瓯江发源于庆元、龙泉两县市交界的百山祖锅帽尖。西北流称梅溪,至李家圩左纳八都溪后称龙泉溪,流经龙泉县后左纳大贵溪,进入紧水滩、石塘两水库,东北流经玉溪水库,至大港头,左纳松阴溪后称大溪。至四都左汇宣平溪,至黄渡左纳小安溪,至古城左纳好溪后,折东南流至青田县船寮左纳船寮溪,至湖边右纳小溪,之后始称瓯江。经青田至温州市江心屿,水分南北二江,楠溪江从左岸汇入,其下游江心有七都岛分隔为两支,至龙湾汇合后东流,又有灵昆岛分隔为两汊,北汊经七里黄华、岐头注入温州湾,南汊经兰田码头注入温州湾,流域面积18100平方公里,河源至河口黄华岐头全长384公里,落差1300米,平均坡降3.4‰。

自然资源

土地类型丰富。根据2000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全县土地总面积193859.47公顷,其中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为179076.14公顷,土地利用率为92.37%。其中:耕地14577.28公顷,占7.52%,人均0.084公顷。园地:2177.77公顷,占1.12%;林地:156788.58公顷,占80.88%;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357.7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交通用地:674.48公顷,占0.35%;水域3415.82公顷,占1.76%;未利用土地14783.33刀公顷,占7.63%。耕地土质条件优越,利用价值较高,土壤结构好。全县土壤种类有红壤、黄壤、潮土、水稻土四个土类,十个亚类,二十七个土属,五十二个土种。其分布比例是:红壤分布在海拔75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含3个亚类,10个土种,占42.21%;潮土分布在小溪两岸的滩地,占0.38%;水稻土分布在溪涧峡谷两侧不同海拔的山垄梯地上,占11.82%。

动植物资源丰富,以上标望东洋湿地保护区最为突出,全县有植物178多科,691多属,1552余种。植被以马尾松、杉木等会叶林为主,夹杂着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竹林,灌丛、草甸等。林相多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伯乐树、南方红豆杉、鹅掌楸、福建柏、香果树、银杏、厚朴等30多种。野生动物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麂、白颈长尾雉、云豹、金雕、短尾猴等44种。全县共有脊椎动物31目,78科,272种。其中:兽类8目,20科48种;鸟类15目40科162种;爬行类3目9科30种;两栖类2目5科18种;鱼类3目4科40多种。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县域内已发现或探明的矿种有:铁、锰、铅、锋、铜、钼、钨、金、银、叶腊石、莹石、硫铁、高岭土、石英、紫砂、大理石、花岗岩等20余种,产地100多处。其中:钼矿的储藏量占全省的首位,为本县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保证。

湿地资源丰富。人称地球之肾的湿地,全县境内有三个较为集中的高山湿地群,望东洋高山湿地、大仰湖湿地、仰天湖湿地,总共湿地面积约1200多亩。最为突出的望东洋高山湿地,海拔1230米,面积达600多亩,湿地内的江南恺木林属省内罕见,绝无仅有,国内也属凤毛麟角。而以高山地湿地群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在省内至今仍是空白。

旅游资源

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传统文化蕴涵深厚,山水风光秀丽迷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家誉之为“神奇畲乡,休闲胜地”,又称之为“浙江的西双版纳”、“华东的香格里拉”。


景宁畲族自治县

一、资源单体数量大

2003年旅游资源普查报批旅游资源单体212个。有五级单体2个:景宁畲乡风情、时思寺;四级单体8个:畲族婚俗表演、望东洋高山湿地、鱼漈坑原始森林、惠明茶、金奖黑木耳、大漈柳杉王、大均漂流、九龙湾阴阳界穹状火山熔岩;三级单体21个:畲族茶道表演、中国畲乡风情节、四幕风情歌舞剧《畲山风》、畲族服饰、畲族山歌、山哈寨、畲族祭祖表演、上标百丈漈、飞云峡、大仰湖、惠明寺、封金山、草鱼塘森林公园、上标漈云海、龙门峡、雪花漈、石将军、乌阴漈、群狮戏水、标溪小三峡、大赤坑廊桥。另有普通级旅游资源二级单体89个、一级单体90个。

二、资源类型丰富

1、民族风情。畲族风情在华东地区具有唯一性,在全国具有代表性。2、高山湿地。望东洋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高山湿地,大仰湖、仰天湖各有千秋;三处总面积1200多亩;湿地内景点众多,挖掘潜力很大。3、地质遗迹。大顺九龙湾穹状火山熔岩地质遗迹,是浙西南地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貌,将定为省级地质公园。4、山地型生态。森林以草鱼塘森林公园和上标鱼漈坑原始森林为代表。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植物达48种。瀑布以雪花漈、龙门瀑布、上标百丈漈等为代表,或气势磅礴,或形态俊俏,观赏价值很高。5、古建筑。古寺院以大漈时思寺为代表;古廊桥以大赤坑、东坑廊桥为代表,全县共有廊桥38座,木拱桥、石拱桥各具魅力,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古民居以杨山、小地古居为代表,其横梁、马腿雕以人物、花草、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研究价值很高。6、库区型水域。以上标湖等为代表。滩坑电站水库蓄水后,将为景宁水域旅游提供更多选择。

三、资源分布集中

从县域旅游资源分布状况来审视,鹤溪、大漈、景南等乡镇在数量质量上均为全县的核心区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必将对全县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带头作用。2000年8月召开的全县第一次旅游会议上,确定了鹤溪、东坑、英川、大均、澄照、景南、鸬鹚等8个乡镇为重点旅游乡镇。全县旅游资源分布可集中为三主二补五片:第一片为城郊片,以民族风情旅游为主,县城周边15公里范围内有畲族村庄10余个,能开发的点不少,现已开发或在开发的有双后岗、封金山、山哈寨、惠明寺、草鱼塘、敕木山、大均、周湖等。第二片为东坑片,以大漈名胜、飞云江源生态风景旅游景区。第三片为渤海片,以大顺九龙湾地质公园和炉西坑景区旅游为主。补充型片区有沙湾和英川片区。

四、资源质量特色显著

首先,畲族风情具有无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特色。从旅游资源价值方面分析,有五个特点:1、唯一性2、丰富性3、表演性4、参与性5、情景交融性其次,自然旅游资源以九龙湾穹状火山熔岩地质遗迹为代表的奇山异石,以鱼漈坑原始林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惠明茶、食用菌为代表的绿色食品,以时思寺和廊桥为代表的古名胜,以及众多的水库湖泊,共同组成景宁充满野性的真山真水,均为相对稀缺型旅游资源,与城市文化内涵的差异性特征也十分明显。特别是以望东洋、大仰湖、仰天湖为代表的高山湿地,面积大,数量多,风光秀丽。

五、规划布局

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全县要构架“一环两线三区”型景区布局,前期在全县形成风情、生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旅游产品结构。

6、农业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进行过三次变革:1950年12月—1951年5月实行土地改革;1951年5月—1978年,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集体化。1980年9月,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后,到1983年7月,全县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


景宁畲族自治县

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县农业总产值935万元,农业人口人均28元;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总产值1148万元,人均33元。合作社、人民公社化时期,1978年,总产值3127万元,人均71元;设立自治县初年(1984),总产值3816万元,人均148元;1992年总产值14806万元,人均398元;2004年总产值48286万元,人均2603元,比1984年分别增长12.65倍和17.58倍。

民国24年(1935),景宁县《行政计划改善方案》称:“景宁可资耕种之地9.1万亩,可收获稻谷27万担,薯丝10万余担,平均支配,全年缺粮3万余担”。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重视粮食生产,不断增加农业投入,逐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科学种田水平,粮食产量逐年稳定增长。1956、1958年,景宁县和红星公社张村大队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农业*建设先进单位”。1984年全县耕地面积10.51万亩,种植面积16.15万亩,总产5.70万吨,亩产542公斤,人均粮食348公斤。总产、单产均超历史记录。1984—1992年粮食总产量47.06万吨,春粮作物占5.18%,蕃薯占9.31%(50年代占25%左右),水稻占81.02%,大豆占3.47%,其他杂粮占1.02%。在1989年度全国夏季粮油创高产活动中,夏粮总产超历史最高水平,获国务院嘉奖。

2004年,全县有耕地面积6849公顷(102735亩),比1985年总面积7015公顷(105230亩)减少166公顷(2495亩),原因主要是小水电建设、村级康庄公路建设、农村集镇建设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耕地减少;人均耕地0.83亩,比1985年0.62亩,增加0.2亩,原因是城镇人口增多。2004年,全县粮食及大豆播种面积145413亩,亩产331公斤,总产量48190吨。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0743亩,亩产424公斤,总产量38438吨;豆类播种面积28528亩,总产量2991吨;蕃薯面积26145亩,总产量6761吨。

7、畲族语言

畲族通用汉文。畲语属汉藏语系,语根为汉语。畲语与汉语客家话接近。其语音声母单纯,韵母发达,声调复杂,变调现象较普遍,音节多。其词汇分虚、实两大类11种,实词尤为丰富,构词特点:多单音词,多转借和引申词,多偏正倒置词,保留不少古汉语词汇和词素。1994年福建省民委对罗源畲语100个常用词作了分析,其中粤语占14个,客家话占13个,闽南、潮州语占6个,福州语占43个,其余24个,不属上述语类。其语法特点是以特定的语序、虚词和语感来表情达意,具有民族性、稳固性和一致性。畲语还有一些带有传统性和稳固性的隐语,起助趣、避讳、盘问作用。

在畲族中,全国各地语言共通,地方差异不大。语言的共通性,起着认同民族心理和维系民族感情的重要作用。在社交活动中,境内畲族人一般操景宁方言或普通话,当得知对方是同族时,即改用畲语交谈,尤显热情、亲切。在畲汉杂处的村落,汉族人也懂畲语,有的还能用畲语交谈。

8、民间故事

畲族民间故事题材广泛,虚实兼有,褒贬分明,寓意深刻,形象鲜明。它不仅有神话、传说,也有真人实事;有畲族题材,也撷取汉族生活趣闻。内容多为张扬正直善良,勇敢无私,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以惩治恶迹为反衬,很少庸俗之弊和迷信色彩。畲族神话《造天造地》、《盘瓢和三公主》、《畲家猎神》、《三公主引水脉》等12篇已编入《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彩带定情,在山哈中,男女定了亲,泼妮崽(姑娘)总欢喜用“彩带”作为定情物,听老人说还有一番缘故。

相传很久以前,在广东潮州的凤凰山上,龙麟死了,三公主按照吩咐,带着山哈抱着报晓鸡,经福建逃到景宁毛坪附近的一座山岙时,报晓鸡啼了,三公主和山哈们就在附近的毛垟村歇了下来。那鸡啼的大山岙,人们就叫它“鸡啼岙”,后来三公主上天了,就把凤冠和报晓鸡留给了雷四妹。

这只报晓鸡原是天上神仙转世,报时准确,没半点差错。这时天光一早,它出了鸡笼便去溪边寻食吃。每日天上就有一只黄蜂嗡嗡地飞来,飞到报晓鸡的耳朵边,将天上要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它。黄蜂一飞走,有一粒虾精又会从东海沿江、溪而上,把海里将要发生的事一一告诉报晓鸡。因而报晓鸡上晓得天文,下晓得地理,等中午一到便回到雷四妹寮里,将天上海里将要发生的事没半点差错地告诉雷四妹,由四妹转告山哈,人们就晓得啥时候会天晴;啥时候会下雨;啥时候可播种;啥时候可收晒割谷,掌握了火候,自然有收成。

报晓鸡呢?看着雷四妹这样勤劳苦耕,唱起山歌来甜又甜,待自己这样好,总想报答这个恩。有一天报晓鸡回到寮里朝雷四妹叩了三下头,跪在地上不起来,眼睛也翻白了。四妹一看赶快蹲了下来问:“报晓鸡,报晓鸡,你有啥难求我帮忙,你赶快说吧?""主人啊!生死由天,我要回终,你也帮不来了。”雷四妹一听,眼泪流了下来,便问:“你既然要归终,我怎样好呢?""主人,你不要难过。”雷四妹边流眼泪,边说:“我怎能不难过呢?""主人、主人,我有一件事求求你!”""啥事情,你快说吧!“我在封金山的时候,吃了千年的露水,尝过万种青草。我的肠都被露水杂草染得花花的;鸡胰也染香了。我死后你要把我的肚剖开,把肠取出来就成为一条有七色花纹的彩带;把我的胰取出来就变成一只袋,唤作香袋。你年纪轻懂情义,当你定亲时,你把彩带和香袋作为定情物送给他,就会保佑你两个白头到老。”话一说完,报晓鸡就死了。雷四妹按照报晓鸡的吩咐,忍着心痛,剖开鸡肚,取出肠。这肠果然变成了七色花纹的彩带,鸡胰也变成了一个香袋。接着,她把报晓鸡葬在寮后,烧了香纸,筑了坟,把彩带和香袋好好保存着。

时过一年,隔案有个后生崽由媒人带着来到雷四妹寮里说亲,三番五次,雷四妹动了心。之后,雷四妹把彩带和香袋送给了后生崽,后生崽挺乐意地接受了。后生崽和雷四妹结婚之后,夫妻两个有商有量,有情有义,勤劳苦耕,等到他俩白头到老的时候,许多泼妮崽觉得他两个有姻缘,便去问原因,当晓得四妹用香袋、彩带作为定情物时,觉得有意思,寻出彩带和香袋看了个究竟,就学着做了,这样就传下香袋、彩带作“定情物”的习俗,还编了《香袋歌》:一桁带子斑了斑,丝线拦边自家耕(织); 送分郎哥缚身上, 瞬到带子瞬到娘。:(娘:畲族指妻子,此处指情人。)

9、畲族迁徒

迁入:公元7世纪初,畲民劳动、生息、繁衍在粤、闽、赣边界山区。景宁畲族各姓宗谱均称祖籍是广东潮州凤凰山。畲族古籍《高皇歌》有“凤凰山上安祖坟,荫出盘蓝雷子孙,山上人多难作食,分掌潮州各乡村”、、“福建官差欺侮多,搬掌景宁挪云和,景宁云和浙江管,也是掌在山头多"的记述。

畲族从福建迁到浙江,基本上是一家一户或几家几户逐年迁移,没有固定的路线。据张春乡惠明寺村和敕木山村保存的《唐朝元皇南泉山迁居建造惠明寺报税开垦》一文记述:"唐永泰二年丙午岁(766),雷太祖进裕公一家五人与僧昌森、子清华二人,从福州罗源十八都苏坑境南坑,一同来到浙江处州青团鹤溪村住大赤寺〈今景宁畲族自治县澄照乡大赤垟村〉,后居叶山头(今鹤溪镇包凤行政村)砍伐山林,开垦田园"。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蓝敬泉支族由福建罗源黄庄下迁处州丽水小窟(现为云和县山脚村),后迁金丘驮磨庵(现景宁畲族自治县澄照乡)居住。

明代是畲族大量入迁的时期。洪武八年(1375)钟日章由福建迁入二都油田金岱垟岭脚。十二年雷景云、雷景通由罗源徙居岭根村。正德年间(1506-1521)蓝敬泉另一支族由福建福安县迁入。嘉靖年间(1522——1566)雷万六郎支族由福建古田迁入。八年雷兴文由福建罗源县迁住二都油田桥。二十四年蓝谨传支族由福建罗源西南乡移居景宁。万历十年(1582)雷世隆支族从福建罗源县黄庄下牛栏坪迁入油田,后搬殿源村。十二年蓝公从罗源十八都塔底坑移居后垟,后搬暮洋湖、周坑村。十四年雷进明支族由福建罗源县十八都苏坑迁包凤村。三十八年钟隆熙由福建罗源县十七都晋安大平村迁入包凤村,后迁山外村。

三十九年雷孔华、雷孔明由福建福州府古田县九都黄泥田迁入叶山头村;雷孔明又迁包凤村。四十年蓝万三郎之子蓝法乾从福建罗源县官坑村迁入驮洋岗村。四十一年雷处山一家48口由福建罗源十八都苏坑境应得铺庄梅溪里迁入二都油田玉畈村。四十二年钟石洪家28口从福建宁德县十都安乐洋龙头坑迁入二都金岱垟岭脚村。四十四年蓝世全从福建古田县南乡里秀山洞迁入二都石圩村。四十五年,蓝法乾另一支族从罗源塔底迁入六都彭坑村。四十八年蓝敬方支族从福建罗源塔底迁入六都彭坑村。清康熙三年(1664)雷孔华支族由福建古田九都黄泥田水缸丘迁入叶山头李树坪村。

按入迁始居地认祖,雷姓尊“包凤祖”,蓝姓尊“四格祖”,钟姓尊“山外祖”。

10、林业

景宁是浙江省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县之一。地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部亚地带,常绿阔叶林是本地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类型,上层是以常绿阔叶树种组成,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和金缕梅科植物为主,林内有一至数个优势树种混生,以青冈属、栲属、石栎属、木荷属等植物,下层常绿类灌木或小乔木树种,有坚柒、柃木、杜鹃、冬青等;地表常绿草本植物丰富,如蕨菜植物的芒箕、里白、狗脊、肾蕨、金毛狗以及苔草;林内有藤本和附生植物,形成一个复合混交森林。全县高等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已知种子植物166科2163种,其中有一些我国特有属和孓遗种。景宁是浙江省重点林区县。2004年全县林业用地为239.3万亩,占总面积的81.7%。其中有林地216.9万亩,占林业用地的90.7%。森林覆盖率79.1%。灌木林12.7万亩,占林业用地5.3%;疏林地2.6万亩,占林业用地的1.1%;无林地4.9万亩(包括荒山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占林业用地的2.1%。有林地中公益林占29%,用材林占66%,经济林占1%,竹林占4%。用材林主要有松、杉、荷、栎等。经济林有厚朴5.7万亩、板栗1.7万亩、柑橘1.6万亩、其它1.6万亩。据2004年调查,全县立木总蓄积量为4388457立方米,毛竹1970.7万支。用材林平均每亩蓄积量为2.2立方米。

景宁林业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为重点,通过山地综合开发利用,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发展效益林业,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2005年3月在中国环保监测总站第一次对县市生态环境质量调查中,景宁县名列第五位。

11、淡水养殖业

景宁畲族自治县山青水秀,温度适中。全县有水域面积21940亩,可利用养殖面积10292亩;稻田9万余亩,可利用面积7万余亩;淡水养殖得天独厚。

县委、县*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使景宁淡水养殖从传统的培育鱼苗稻田放养,扩展到山塘、水库、小溪流域养殖,出现第一次历史性跨越。1991年以来,全县引进、推广优质鱼类品种7个;1995年4月从吉林省引进池沼公鱼,在上标水库移殖成功;1990年至2004年开始在瓯江小溪放养河蟹成功;1993—1994年引进淡水白鲳、异育银鲫和建鲤;1998年后引进乌鳢鱼和江西粉鳅,进行试养取得成功。据县水利局统计,2004年,全县淡水养殖总产量474吨,总产值525万元,分别为设县初年(1984)的128倍、105倍。其中稻田养殖(鲤鱼、田螺、粉鳅)面积5.5万亩,占全县水田面积的62.78%。

1991年6月至1995年6月,分8批次向瓯江小溪放养河蟹苗226.5公斤,投入资金38万元。回捕率11.72%,已捕捞河蟹4100公斤,产值36.5万元。2004年5月在瓯江小溪放养彩鲤夏花鱼苗42万尾,在全县建立了5个科技示范户,赠送扶持罗非鱼1万尾,经示范引导,起到了积极作用。1996年,稻田养殖列入浙江省水产局淡水养殖“412”工程试点县之一。当年在澄照乡叶八弄、叶源村规划115亩稻田,采用“垄畦栽培养鱼”获得成功,鱼总产量5200公斤,总产值5.2万元,亩均产鱼45.2公斤、产值452元,省、地、县专家组前往实地验收通过,取得了鱼稻双丰收。2001年“1996—2000年稻田养殖模式应用推广”项目,获丽水市人民*“二000年度农业丰收一等奖”;“英川牌”高山薄壳田螺在省首届鱼博会上获“优质产品奖”。2002年至2003年,英川镇在新村稻田养殖田螺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全镇建立1000亩“英川田螺”养殖基地,产品优良,名扬四方,农民增加收入。

为加快淡水鱼养殖步伐,1994年以来,县水利局在鹤溪镇塔堪村建立了水产养殖试验场,鱼种塘8口,总面积18亩,引进优良鱼种白鲳、异育银鲫、建鲤和甲鱼(中华鳖),养殖成功。鱼种场以养殖罗非鱼为主,每年向市场提供商品鱼8000公斤,供应鲳鱼种苗20万尾。

1997年12月,设立水产渔业管理站。下设水产推广站1个,技术人员2名;设立水政渔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15名。2003年3月,县水利局下发了对全县溪流实施全面禁渔的通知。广泛开展宣传《渔业法》和《通知》精神,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严厉查处违法炸、毒、电鱼事件和捕捉、出售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事件,强化了渔政管理。

上一篇:玉带海雕

下一篇:张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