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深海着陆器

科普小知识2022-09-30 20:13:10
...

深海着陆器,即深海定点观测系统。如果将一个海域比作一个房间,深海着陆器相当于在房间里安了个摄像头,能够监控水下生物的生活规律。2017年10月,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南海成功回收了我国国内首套连续工作超一年的“深海着陆器”。

1、简介

深海着陆器,即深海定点观测系统。

如果将一个海域比作一个房间,深海着陆器相当于在房间里安了个摄像头,能够监控水下生物的生活规律。

2、工作原理

深海着陆器能够自己编程,一般每隔几个小时‘醒’一次,监控两分钟左右进入休眠。

3、关键技术设计

要让深海着陆器系统在深海工作这么长时间,需要进行特别的低功耗设计。每天每个系统都需要工作若干次,每次几分钟,加起来一年就要消耗很多电力,此外系统待机的时候也需要消耗电力。

“着陆器也是作业平台,可以完成多种原位传感器数据资料的获取工作”,专业人员介绍说。深海着陆器可搭载多种设备,使深海着陆器这只“眼睛”看得更多更全面,诸如pH传感器、甲烷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原位光谱传感器等。

4、科研意义

受科技水平限制,人们对海洋的认知多是通过航海取得,对海洋过程的观测只能是表面的、短暂的、不连续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探测需求的推动,科研人员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海表,而是想深入“虎穴”进入海水以下进行连续长期的观测。

5、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研发

2017年10月,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南海成功回收了我国国内首套连续工作超一年的“深海着陆器”。

在过去375天里,被称为人造“海洋之眼”的深海着陆器,在水深1130米左右的南海北部一冷泉喷口处,进行原位观测,带回了约186千兆的冷泉区高清影像和传感器数据资料。

2016年9月8日零时,借助“科学”号母船的同轴铠装通讯电缆,重达近两吨的深海着陆器,被缓缓放至台西南海域冷泉区。与之前着陆器相比,这是国内首套在深海连续工作超过一年的深海定点观测系统。

这次着陆器布放的位置是在活跃的冷泉区。与广阔的台西南海域相比,冷泉冒泡的喷口也就与陆地上的篮球场大小相当,布放时需要船、潜水器和着陆器紧密配合,才能将近两吨的着陆器一点点地准确挪至喷口。

300多天里,系统携带高清影像系统,成功获取了冷泉喷口附近众多生物群落生长演化的高清影像资料。这些参数和影像的获得,将为解析冷泉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变迁、生活史演替、种群补充机制、生物活动机制等重要基础生物学问题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的第一手数据。

作为目前我国观测时间尺度最长的化能生态系统原位定点观测平台,该系统及数据的成功回收也将成为回答冷泉关键环境参数与上层水体水动力过程、地质活动关系等科学问题的金钥匙,提升我国深海生态系统的国际影响力。

上一篇:中子散射

下一篇:谷歌I/O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