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戴金星

科普小知识2022-09-30 22:21:26
...

戴金星,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和地球化学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天然气之父”。中国煤成气理论的先驱和奠基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提出“煤系是良好的工业性烃源岩”理论,开拓了我国煤成气开发研究工作。提出了煤成烃模式、各类天然气藏鉴别方法、天然气藏模式及大中型气田富集规律。主持研究的“中国煤成气的开发研究”项目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大中型天然气田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勘探技术”获199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天然气成因与鉴别”获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戴金星出版专著28部,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85篇,是我国油气地质界论文被引用频次最高的大师。

姓名:戴金星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35.3.19

籍贯:浙江瑞安

1、人物履历

戴金星院士,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和地球化学专家,是我国煤成气理论的先驱和奠基人,我国天然气地质科学的主要带头人,被称为“中国天然气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


戴金星

1935年3月19日生于浙江省瑞安县白门乡霞川村。小学在瑞安县白门乡霞川村小学(1944.9~1948.8)和温州第九小学(今瓦市小学1948.9~1950.8)学习,中学就读于温州第二中学(1950.9~l956.8),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主要致力于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研究。1979年提出了“煤系是良好的工业性烃源岩”,“六五”至“九五”期间,连续四次负责天然气方面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提出了煤层烃模式、各类天然气藏鉴别方法、天然气成藏模式及大中型气田富集规律。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7年5月20日午后,戴金星和另外两位总地质师在陕西靖边的一公路旁,轻轻地用铁锹铲成一个土堆,作为天然气井位的标志。这是我国第一口天然气科学探索井———陕参1井的井位。随着隆隆的钻机声,中国第一个煤成气大气田发现的时代到来了。

1989年,陕参1井获得日产8万立方米的天然气,成为靖边煤成气大气田的发现井,至1990年底在其周围几百平方公里内连续获得8口工业气井,其中有日产最高百万立方米以上的气老虎井。现代天然气工业的开发打破了黄土高坡千年的沉寂,给靖边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如今有人称赞靖边成了小香港。

靖边大气田的发现是运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的“煤成气理论”。因此,我国石油界称戴金星是“中国天然气之父”。

2、获得荣誉

1987年,他主持研究的科研项目“中国煤层气的开发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他的科研项目“大中型天然气田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勘探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六五”、“七五”和“八五”时期连续三次获国家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奖,受到**的多次接见。

2018年5月30日,戴金星的《煤成气及鉴别理论》项目获陈嘉庚地球科学奖。

3、个人研究

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戴金星请求搞天然气研究。1979年他撰写的我国首篇煤成气和煤成烃论文《成煤作用中形成的天然气和石油》发表,推动了我国煤成烃的研究。从1980年起,他多次向国家科委、计委和石油工业部建议煤成气研究立项,得到黄汲清、张文佑、翁文波等著名专家支持。1981年底,戴金星主笔的《煤成气概况报告》,于1982年1月2日被当时担任**总书记的*批示“印成政治局参阅文件,分送政治局、书记处和副总理、能委各同志”。由此,国家科委、国家计委等决定1983年“煤成气的开发研究”为“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戴金星成为该项目的主要学术带头人。煤成气的科技攻关在理论上有许多创新,在勘探上取得重要进展,198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戴金星是第一名主要贡献者。“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国家继续立项进行天然气科技攻关,戴金星仍是项目的主要学术带头人,1997年他又作为第一名主要贡献者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因在历次攻关中他为我国天然气理论的发展作出系统的创造性重大贡献,同时为天然气勘探提出了新领域、新方向,为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从“六五”至“七五”,从“七五”到“八五”连续翻番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六五”、“七五”和“八五”期间他先后三次获国家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奖,受到*、*、*等**多次接见。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由徐克勤、李德生和傅家谟院士推荐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4、社会荣誉

近20年来,戴金星连续4次担任天然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负责人。是我国天然气地质学科的带头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第八、第九届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青岛海洋大学和石油大学兼职教授,《天然气地球科学》、《地质科学》、《石油学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ChinaOilandGas》、《天然气工业》等杂志的副主编和编委,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科协常委,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8年和1999年,他先后主持了南京国际煤成烃学术研讨会和杭州国际碳酸盐岩油气学术研讨会。曾先后赴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国参加学术会议、访问和考察。

5、个人成就

创新领域

以往中国的油气地质学认为煤系不是工业烃源岩,不作为油气勘探的对象。70年代末,戴金星在我国首先倡导煤成气的研究和勘探,发表了《成煤作用中形成的天然气和石油》论文,肯定了煤系地层是良好的工业气(油)源岩,打破了煤系不能形成工业性气(油)的旧观念,开辟了我国煤成气勘探新领域。

20世纪40年代德国学者首先创立了煤成气理论,强调煤系成气,对成油未予注意。戴金星于1986年前在《成煤作用中形成的天然气和石油》、《我国煤系地层含气性的初步研究》和《鉴别煤成气和油型气若干指标的初步探讨》等多篇论文中总结了煤系成烃的特征是:一般成气为主成油为辅;煤成油大多数是轻质油和凝析油;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煤系偶尔形成以煤成油田(藏)为主等,完善和发展了煤成气(烃)模式。

相关理论

过去判别天然气类型一般是单项性,并几乎是以气组分为主。1982年以来,戴金星把鉴别煤成气的指标从单纯气相(气组分)扩大到液相(凝析油和油)和固相(干酪根和沥青),建立了一套综合性判别煤成气和各类天然气的指标(含公式和图版),使鉴别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大大提高,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为气源对比追踪、天然气目的层确定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科学依据,发展了煤成气鉴别理论和方法。

80年代初应用扫描电镜在微观上研究了煤成气的遗迹气孔。根据煤的气孔率进行煤成气远景评价。据此,他于1982年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石炭二叠系是煤成气有利区,被以后长庆气田发现所证实。

1980年至1990年,戴金星发表了25篇有关煤成油气的论文;并在全国煤成气学术讨论会、石油工业部第一、第二次煤成气座谈会等多次学术研讨会上,系统地多次指出鄂尔多斯、四川、渤海湾、塔里木、吐哈、准噶尔、松辽、东海和琼东南盆地中煤或煤系是好的气(油)源岩,是有利的煤成气勘探区,为我国煤成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方向。应用煤成气理论16年来(统计到1995年底),我国探明煤成气总储量从占全国气层气储量的9%上升至40%,发现了18个大中型气田,而到1998年底上升占50%,促进了我国天然气勘探的发展。

大中型气田是指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大于100m×10m的气田。勘探和开发大中型气田是迅速发展一个国家天然气工业的重要途径,而研究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有效高速发现大中型气田的基础。戴金星一直致力于我国大中型气田形成主要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研究。

“七五”期间

戴金星开始大中型气田研究,在《大中型气田发育的气聚集带特征》一文中提出了气聚集带、区是“大中型气田发育最佳区”的观点,并为以后勘探所证实。“八五”期间,他领导和组织3509名科技人员,从事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勘探技术研究”,总结了大中型气田形成的6个主要控制因素,据此提出了35个有利于发现大中型气田的构造带或目标,与其他大中型气田分布规律研究的成果一道为“八五”期间发现15个大中型气田(包括我国最大气田长庆气田)提供了科学依据。“八五”期间发现大中型气田占全国历年发现大中型气田数的45.4%。

“九五”期间

戴金星从事煤成大中型气田形成规律研究,他负责完成的“中国煤系地层大中型气田的研究”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总结出煤成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为“九五”期间发现或探明我国丰度最大的克拉2大气田以及平落坝、陕141、羊塔克、南八仙、呼图壁、乐东22-1和春晓一批煤成大中型气田提供了理论依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戴金星不仅在理论上研究大中型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而且到各油气田推广应用研究成果以至选择井位。1985年,戴金星、戚厚发和宋岩等在“六五”期间国家攻关报告《我国煤系的气、油地球化学特征、煤成气形成条件及资源评价》中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庆延缓坡北段定边、安边、靖边至绥德一带”是煤成气有利勘探区,“主要目的层埋藏深度为3000~4000m”;1986年戴金星在《我国煤成气藏类型和有利的煤成气远景区》论文中又指出:鄂尔多斯“盆地的北部和中部,特别是中部古隆起及两翼是古风化壳气藏为主的发育区”,“在奥陶系中勘探上生下储煤成气藏不能轻视”。为了落实和验证这些成果与论点,1987年5月20日他与长庆油田副总地质师宋四山和张传淦总地质师等,在靖边县城东约8km选定了我国第一口天然气探索井,也是我国最大气田长庆气田的发现井陕参1井井位,戴金星从地区、目的层及其深度、气藏类型和气源对长庆气田预测研究为该大气田发现所证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