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肃州区
肃州区是甘肃省酒泉市下辖的一个区,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前121年西汉设郡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位于甘肃省西北部,酒泉市东部。全境东西长104千米,南北宽84千米,总面积3353.74平方千米。总人口40.64万人(2011年)。区人民*驻西大街
中文名称:肃州区
国家:*
隶属行政区:*甘肃省酒泉市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下辖地区:6个街道、7个镇、9个乡
地理位置:甘肃省西北部、酒泉市东部
面积:3353.74平方公里
人口:40.64万人(2011年)
气候条件: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钟鼓楼、大法幢寺、酒泉博物馆等
电话区号:+86(0)0937
邮政区码:735000
1、简介
肃州区
肃州区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酒泉市东部,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98°20′—99°18′,北纬39°10′—39°59′,东与高台县及肃南县接壤,南倚祁连山与肃南县交界,西与嘉峪关市毗邻,北抵金塔夹山与金塔县相连。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84公里,总面积3353.74平方公里。
截至2011年,肃州区辖6个街道、7个镇、9个乡,共154个社区,总人口40.64万人,有汉族、回族、裕固族等15个民族。
2011年,肃州区生产总值(GDP)总量达到152.78亿元,较2010年增长12.19%。
2、历史
钟鼓楼
根据在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已有人类在酒泉定居。
《史记·黄帝本纪》记载,在黄帝之时,其土地“西至空桐”,按照《括地志》的解释,此山就在酒泉东南六十里。到大禹之时,划天下为九州,酒泉就在雍州辖境内。
名称沿革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取河西走廊后,汉朝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酒泉郡下有九县,今肃州区当时为禄福县。其后曾经用过的名字有显德县、福禄县、酒泉县。
名称由来:相传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在征战河西时,因打了胜仗汉武帝赐酒两坛,霍去病不愿独享,将酒导入泉中与将士共饮,故将此泉称为酒泉。后故将此地名亦称为酒泉。
归属
夏至战国时,为西羌之地。
战国至汉初,先后为乌孙,月氏,匈奴地。
三国时属魏。
东晋时,先后属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领地。西凉王李皓曾以肃州区为都。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763年)以后属吐蕃。
唐末至五代(公元907—960年)属回鹘。
宋代属西夏。
大法幢寺
其他时期皆属*政权。
民国,设酒泉县,隶安肃道。改道设署后,酒泉县隶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9月25日,酒泉县和平解放,同年10月2日,酒泉县人民*成立,隶酒泉专员公署。
1956年,酒泉,张掖两专区合并成立张掖专区,酒泉县属之。
1959年1月,酒泉,金塔两县合并建立酒泉市(地级)。
1961年,撤销地级市改为县级市,恢复金塔县,隶酒泉专员公署。
1964年11月,撤市改为县。
1985年5月,撤县建市,隶酒泉行政公署。
2002年9月16日,撒市改为肃州区,隶酒泉市(地级)。
3、行政区划
目前下辖6个街道、7个镇、8个乡:
街道办事处:东北街办事处、东南街办事处、西南街办事处、西北街办事处、新城区街道办事处、工业园区街道办事处。
镇:三墩镇、西洞镇、总寨镇、上坝镇、金佛寺镇、清水镇、银达镇。
乡:丰乐乡、果园乡、西峰乡、泉湖乡、黄泥堡乡、下河清乡、东洞乡、铧尖乡。
4、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肃州区总人口40.64万人(*年报数,不含流动暂住人口6.95万人)。常住人口43.08万人。有汉族、回族、裕固族等15个民族。
5、地理环境
地貌
肃州区地处蒙新荒漠地带,地理纬度和海拔比较高,属河西走廊平原“扇顶—扇裙—扇缘”三阶地带,境内无山,平坦开阔,地势西南部高而东北部低,略呈倾斜,平均海拨1360米。
气候
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大,寒暑变化较大,日照长,多风沙。近年来冬季气温有所升高,天气灾害减少,风沙也得到改善。四季受祁连山冰雪影响较大。
水文
肃州区境内有讨赖河、洪水河、红山河、观山河、丰乐河等六条内陆河流,属于黑河水系的支流,均发源于祁连山。
6、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10年,肃州区已探明和发现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石灰岩、白云岩、天青石、泥炭、硝盐、煤、花岗岩、建筑用砂石、砖瓦用粘土及石油、天然气等10多个矿种。
水资源
肃州区境内地表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98亿立方米,全年地下水补给量8.52亿立方米,总排泄量为8.5亿立方米。
7、特产
夜光杯
酒泉奇石
玉雕
毛绒毯
冰硝梨
锁阳
糊锅
8、文化和旅游
钟鼓楼
西汉酒泉胜迹
魏晋壁画墓
明代钟鼓楼
祁连山山区裕固族文化
酒泉航天城
9、著名人物
肃州区著名人物有:祁嘉、赵才、马燕萍、赵黑、曹赟、庞淯、赵娥、阎毓善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