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当归
岷归,甘肃省岷县特产,岷县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柴胡、大黄、贝母等中药材238种,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尤以“岷归”驰名中外,早在公元6世纪时当归就是极为珍贵的贡品,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根据研究,“岷归”成分复杂,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6种。因其质量最佳、含量丰富、产量最大、销量最广而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是世界当归中的上品。
中文名:甘肃岷县
省:甘肃省
面积:3578平方公里
地方特产:岷县当归
国家:中国
所属地区:中国甘肃省
人口:44.23万(2007年)
1、产地环境
岷县当归主要分布于洮河和迭藏河沿岸的西寨、清水、岷山、十里、城郊、茶埠、梅川、文斗、西江、小寨、中寨、维新、堡子、寺沟、麻子川、秦许、蒲麻17个乡镇,位于西秦岭、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的甘肃,西连青海、南通巴蜀、
甘肃岷县当归种植基地
东接三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构成了这里的山峦起伏,盆地毗连,草场宽阔,山清水秀。岷县平均海拔2500m,年平均温度5.7-6℃;年平均降水量596.6mm,无霜期86-145夭,年平均日照2229小时,土壤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为当归等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夭独厚的自然条件。该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当归种植经验。因此,“岷归”以其质优和道地药材驰名中外,素有“千年药乡”之称。
2、历史渊源
当归古名草头归、文无、乾归、夷灵芝、仙二女,属伞形状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据《名医别录》记载:“当归生陇西川谷”(古代岷县属陇西郡所辖)。公元500年左右南朝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曰:“今陇西四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支气香,名曰马尾当归,稍难得。”可见在1500多年前岷县就已种植当归,且品种优良,因而将岷县称为“当归之乡”真是名不虚传。
岷县当归又称“岷归”,有“中华当归甲夭下,岷县当归甲中华”之美称。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当归能上能下,可攻可补,有活经补血、调经止痛、去瘀生新、润肠通便等功效,其中补血效果尤为卓著。在中药配方中有“十药九归”之传,欧洲医学界称当归为“中国的妇科人参”。早在1700多年前岷县就有了种植当归的记载,且品种优良,其中“马尾当归”更是进贡朝廷的珍品,堪称千古奇药。
3、品质特点
岷县当归,又称“岷归”或“秦归”、“西归”。岷县位于甘肃省筮南地区。这里高寒阴湿,雨量充足,最适宜当归和其他中草药生长,因此,岷县素有“千里药乡”之称。当归药用其根,其主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尾端渐细;表皮棕褐色或黄褐色,主根上端有不甚明显的环形皱纹;横断面是白色或呈淡黄色,有线状纹理,习称“菊花心”,中心有的有白色髓心;体质坚硬,吸潮后软韧。气有特异芳香,味微甘而稍有苦辛。岷县当归,肉多枝少,气味香醇,个头整齐,无论是论质量或数量,岷县当归堪称全国第一根据研究,“岷归”成分复杂,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6种。因其质量最佳、含量丰富、产量最大、销量最广而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是世界当归中的上品。
岷归
4、栽培历史
1950-1965年,种植面积变化波动比较大,栽培区域只有清水、寺沟、秦许、梅川等几个乡,种植面积3313-6010h㎡,产量1200-1500kg/h㎡左右。
1966-1985年为第二阶段。此期内由于受自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当归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归生产迅速发展,1980年曾达到44617h㎡,总产达到98215万kg,但在计划经济*统购统销政策影响下,市场发展滞后,供求比例失调,形成产品大量积压,导致效益低下,药贱伤农,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
1986-1996年,甘肃省委、省*1985年在岷县召开了“岷县经济发展座谈会”,提出了“以牧为主,发挥药材优势,牧、林、农、工、商综合发展,尽快脱贫致富”的经济发展方针。这期间,为保证“岷归”这一地道药材的品质,岷县把培育当归产业列入主要议事日程,作为实现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的重点产业来培育,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先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与省内外等10多家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研究出了当归麻口病防治、独苗栽培、地膜覆盖种植等一系列科技新成果,初步解决了当归生产中麻口病、早期抽薹、耕作粗放三大问题,完成了当归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推广,实现了当归产量、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1997年开始,是当归栽培的又一次革命。随着“绿色”消费的盛行,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面临国际、国内中药材市场竞争的新局面,根据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实现“以特取胜”、“以优取胜”,尽快抢占市场,1999年以后由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甘肃省科技厅支持,开展了岷县当归GAP基地产业化生产研究,主要开展了当归规范化种植、当归脱毒试管苗的研究、当归GAP规范化种植试验研究和工厂化育苗、新品系培育等研究,为岷县当归规范化生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1世纪初,该县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按照“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的原则,因地制宜,把发展以“岷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作为优化种植结构、实现富民富县的首要任务,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扩大种植面积,着力建设*当归药源基地,2002年全县当归种植面积达到10159万h㎡,*药材总面积的36.16%,产量12770t,*药材总产量的35.12%,纯收入11493万元,农民仅当归一项人均纯收入就达286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63元的2216%。从2000年开始,岷县按照农产品“绿色”、“无公害”生产标准和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要求,加强院地合作,在积极推广当归麻口病防治、独苗栽培、“十支归”优质丰产栽培等一系列农业适用科技的同时,突出名、优、特、新,组装最新药材培育技术和成果,建成了占地10519h㎡的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并以此为依托,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甘肃中医学院、兰州医学院、兰州佛慈制药集团等科研院所和药业集团合作,启动实施了当归GAP规范化种植试验、示范和工厂化育苗、新品系培育等科研项目,提高了“岷归”种植的科技含量,并逐步使当归生产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为真正发挥“岷归”产业优势,实现农民、企业和财政收入的稳定增加,在基地建设初步形成规模后,及时调整了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中药材深加工企业,组建了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GMP生产线、岷当生物工程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华兴中药材有限公司、顺兴和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等30多个以当归深精加工为主的中药材龙头企业,开发研制出了当归浓缩丸、当归饮片、春秋宝、当归鲜汁美肤水与美足液、当归保健醋等系列药品和保健品、化妆品,积极论证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当归油、当归除硫保鲜生产线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延长了产业链条,实现了“岷归”生产由原料销售型向就地加工增值型转变。按照“把岷县建成西北乃至全国规模较大、具有一定影响的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地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的定位标准,先后建成了城关和梅川中药材专业市场,启动实施了“中国当归城”综合开发项目,扶持发展了一批“岷归”营销骨干企业和贩运大户,运销人员达3万多人,据统计,在全国外销当归中,“岷归”销售量占90%以上,在国内市场也占据70%以上的份额,岷县已牢牢把握了国内外当归销售市场的主动权,逐步形成了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商品化销售的产业发展格局,“岷归”为县域特色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6年,全县当归种植面积达到10.35万亩。到2011年,岷县当归5000多吨,占全国当归出口总量的90%以上。到2011年,全县累计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中药材加工企业有117户,其中年加工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有7户,已有7户加工企业的10条生产线通过GMP认证,年加工中药材饮片2万多吨,占全县药材总产量的40%,其中当归饮片1万吨,红黄芪饮片0.5万吨。相继建成了以岷海制药公司为代表的中成药生产,以顺兴和公司、岷海饮片公司、岷归公司为代表的中药饮片生产,以康达公司为代表的中药提取物生产,以岷当公司、草春堂公司为代表的化妆品生产,以天容公司为代表的保健食品生产等一批龙头企业,使岷县中药材由原药销售逐步向初级加工、精深加工过渡。中国当归城年交易量已达到5万吨、交易额近5亿元;梅川镇中药材市场年交易量达3万吨、交易额近3亿元,吸引了来自亳州、玉林、成都、河北、湖南等地常驻岷县的客商达280家,流动客商650多家。同时,县内岷海制药、顺兴和等企业还在广州、亳州等全国知名省市设立营销专区,远销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5、荣誉认证
1964年,*总理在全国农展会甘肃馆内为“岷归”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建设服务”,并把岷县誉为“药材之乡”;1979年,岷县药材公司被国务院授予嘉奖令。1989年“岷归”获世界博览会金奖;2001年岷县被授予“中国当归之乡”称号。岷县“顺和”、“天容”、“岷州”、“岷当”相继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称号。“岷归”先后获得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原产地标记认证书、绿色食品认证、“岷县当归”证明商标。当归种植基地通过了国家GAP认证,成为甘肃省首个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品种。2002年12月,岷县当归获原产地标记认证,这在甘肃乃至西北是第一家。2003年,岷县华兴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率先通过“岷归”的绿色食品认证,并取得出口企业资格证;2004年,该县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导站取得了国家工商总局“岷县当归”证明商标;2004年,该县制定了当归质量安全标准、当归生产技术标准、当归产地环境标准,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2004年,该县瑞丰药业有限公司完成了当归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认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