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戏
科普小知识2022-10-01 15:51:02
...
罗戏本名锣戏,如今还有很多艺人称之为“锣戏”,流行于河北省南部肥乡、广平、曲周等县。豫东北范县、清平、南乐以及鲁西阳谷、莘县、冠县等地,也是流行罗戏的地方。
中文名称:罗戏
别称:大罗戏、大笛子戏、罗罗头
流行地区:河北
起源时间:清末
1、历史沿革
罗戏是从舞蹈演变而来的,因此保留了很多舞蹈的动作,特别是一些武打场面,最初的道具都是真刀真枪,对打起来惊险刺激,演员们常常还在表演时增加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以真功夫博得观众的掌声。可以说,罗戏的特点在动作,即体现在“武”上。清末,肥乡县大靳村罗戏艺人梁老皂,在本村打过一个科班,学生除本村人外,尚有邻村青少年参加。
不知何时,罗戏和卷戏相遇,一种戏善于动作表演,一种戏着重于腔调语句,两者自然而然同行互补。开始时,往往一个剧目的表演分为上下半场,前面唱卷戏,后面唱罗戏。后来,艺人们渐渐摸索总结,终于把两者合二为一。老百姓也不再分别称呼了,把它统一称为“罗卷戏”或“卷罗戏”。
2、角色特点
罗戏的行当,分生、旦、净、丑。生有老生、小生;旦(包头)有老旦、青衣、小旦;净有大花脸、二花脸之分,二花脸称刚花脸;丑又名三花脸。其表演乡土气息浓厚,表演亦讲究程式,但与京剧及其他地方戏有较大差异,如生脚“大仄脚”、“打踢脚”、“大甩头”等动作,夸张幅度较大,与民间“社火”的表演接近。
3、伴奏乐器
罗戏的伴奏乐器,文场有大唢呐(二支)、小唢呐(一支)、笙(大中小各一)、大三弦(一把)、横笛(曲笛一支)、尖号(挑子);武场有扁鼓、大鼓、小鼓(战鼓)、檀板、大镲、大铙、梆子、手锣、苏锣、铙钹、碰铃等。
4、经典剧目
《李渊反并州》、《杨景征北》、《刘伯温访将》、《分水岭》、《金凤钗》、《悟空大战火龙驹》、《保定府》、《战金国》、《耿雁征西》、《海瑞搜宫》、《火龙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