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纪念馆
遵义会议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是*成立后最早建立的21个革命纪念馆之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子尹路96号,1955年10月开放。
中文名称:遵义会议纪念馆
类别:革命博物馆
地点:贵州省遵义市子尹路96号
竣工时间:1955年
开放时间:8:30-17:00
馆藏精品:文物500余件、历史资料3978份资料、图书1426册
属性:国家一级博物馆
1、简介
遵义会议纪念馆
遵义会议纪念馆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由遵义会议会址等十一个纪念场馆组成。会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老城杨柳街的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新城幸福巷的遵义会议期间*、张闻天、王稼祥住处,属于遵义会议会址的组成部分,也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遵义会议纪念馆以复原陈列为主,先后复原展出了遵义会议会址、遵义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旧居、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遵义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遵义会议期间秦邦宪、李德住处、遵义会议期间*住处等七处等革命旧址的复原陈列。
2、历史沿革
1951年1月,为庆祝中国*诞辰三十周年,*遵义地委成立了“遵义会议纪念建设筹备委员会”,着手遵义会议相关历史文物资料的调查征集工作。
1954年8月,初步调查落实了遵义会议召开的地址是遵义老城柏辉章私宅。
1955年1月,根据文化部的决定,成立了“遵义会议纪念馆筹备处”,最初编制为馆员4人。
1955年2月,经贵州省文化局批复,成立遵义会议纪念馆,由长征时担任红三军团四师侦察参谋、十二团作战参谋、后因在娄山关战役中负伤流落遵义的老红军孔宪权兼任第一任馆长。
1955年10月1日,筹展工作基本就绪,会址开始半开放,一边供有关领导审查,一边接待有组织的中、小学生参观。
从1956年开始,遵义会议纪念馆连续三年派出专业人员爬山涉水,不辞辛劳,沿着红军长征在贵州的路线,用10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了44个县(市)及川南、滇东北5县的征集采访任务,比较全面地掌握了*红军长征在贵州路线和战斗情况的资料。
遵义会议陈列馆
1957年7月,遵义会议会址正式对外开放,工作人员包括通讯、勤杂共为10人,下设总务组、群工组、征保组、研究组。
1958年11月,遵义会议参会者、时任**政治局常委、**总书记*,遵义会议参会者、时任*政治局候补委员、*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最后确认了遵义会议会址的位置,并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史料信息。
1960年6年,遵义会议纪念馆编写出版了《红军长征在贵州》一书,这是红军长征所经过的省份中最早整理出版的一本书,也是建国后继195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一书后,国内第二本关于红军长征的书。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0处,遵义会议会址为其中之一。
1964年2月,遵义会议会址进行全面大维修,在保证外形恢复原状的原则下,采取整体脱落、原状安装、重新修复的方法,对会址内陈列重新进行了布置。并根据调查材料,在会址楼下复原陈列了作战室、参谋人员住室、警卫班室。在跨院,复原陈列了朱德、*住室及警卫班室。同时,把会址东侧原房主晒酱台旁的小楼,恢复为电台室和电台工作人员住室。
1964年11月,*题写了“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这是*在建国后为革命纪念地唯一的题词。
1983年12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将遵义会议期间*、张闻天、王稼祥住处,“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的组成部分进行保护。
1984年11月,*为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题写了匾牌,为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纪念碑题写了“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1991年、1996年,**总书记*先后两次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并敬录*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纪念。
1996年,时任**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并签名留念。
3、基本陈列
遵义会议会址
原为*军第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红军总司令部驻在这座宅院。遵义会议期间,朱德、*、刘伯承、*、杨尚昆、*、李卓然等住在这里。会址主楼各室的墙壁上有许多墨写的红军标语。
遵义会议陈列馆
为仿遵义20世纪30年代民居特色的二层建筑。陈列由序厅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胜利会师”、“永放光芒”五部分组成,内容以*红军长征为主线,以有关人物和事件为板块,以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为重点,点、线、面有机串联起来,同时反映红军在遵义的活动和整个红军长征的概貌。
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1982年2月,贵州省人民*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遵义会议纪念馆管理。1983年12月,国家文物局同意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的组成部分。1984年进行了全面彻底的维修。1984年11月2日*题写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八个大字。为充分利用旧址内的建筑空间,纪念馆将学堂辟为“遵义会议辅助陈列室”。1984年底,在纪念遵义会议50周年前夕,“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和“遵义会议辅助陈列室”正式对外开放,该室开放直至2004年新陈列馆建成后才关闭,复原陈列了红军总政治部、红军*大会会场、《红星》报编辑室,李富春、萧向荣住室等,均已对外免费开放。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位于遵义市老城杨柳街中段,与遵义会议会址内的陈列馆隔街相对,原系*黔军副师长周吉善的公馆。
1935年1月7日,*红军第一军团二师六团占领遵义城。*革命军事委员会即决定成立遵义警备司令部,由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兼任司令员,军委纵队(由突围转移初期的军委第一野战纵队、第二野战纵队合编)政治委员陈云兼任政治委员。遵义警备司令部驻遵义老城杨柳街黔军副师长周吉善的私宅。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的成立,对确保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对以遵义为中心的苏区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4年,遵义市人民*拔专款按原样在遵义老城杨柳街中段修复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遵义会议纪念馆复原陈列刘伯承、陈云住室,2005年1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
遵义会议期间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
*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位于红花岗区老城杨柳街口。旧址原是*黔军25军副军长犹国才的私宅,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来,坡屋顶、小青瓦、穿斗屋架,具有典型的黔北民居建筑特点。建筑面积1155平方米。
1935年1月初,红军攻占遵义后,为了在后勤上保障部队的行动,*决定成立没收征发委员会。由苏区财政部部长林伯渠任主任,毛泽民任副主任。委员会下设调研、没征、财务、管理四个科。其任务是掌握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党对士谊劣绅的政策、征量筹款,补给部队或散发给人民群众。没征委员会和国家银行的同志利用部队休整机会,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货币发行和回笼工作。当时,红军指战员每人只有很少的零用钱,为让战士们在遵义城内能买到一点征途中必需的小物品,银行同志就公开发行苏区印制的钞票。同时,考虑到部队离开后,苏区货币就不能使用的情况,也避免敌人对使用币的群众刁难、迫害,就以国家银行名义写出布告:欢迎社会各界群众兑换苏币,并在狮子桥、丁字口、万寿桥等处没立兑换点,桌上堆入着银元、食盐和烟等实物,让群众*按市价进行兑换。如在苏区时一斤盐要一元,这时一元就可买七斤盐,还强以买白金龙香烟四罐;一元苏币到国家银行换一元二角现洋,也可换二元*发行的票子。
由于货源充足,买卖公平,红军所用的苏币,均可按日兑现,因此,遵义城内大街小巷的商站、面馆、酒楼、书店均门庭若市,比以往莫不利市三倍。广大群众从历史上军队所过外,强行扒行“军用”,用过后又变成废纸的情况,与红军在遵义的做法相比,深深感到*领导的红军英明伟大。这不仅维护和提高了苏维埃币的信誉,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反动派对中国*和毕恭毕敬军的污蔑宣传,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革命积极性,同时,也维持了红军的经费开支。
当红军决定撤离遵义的前夕,*没征委员会和国家银行的同志通宵达旦地为群众办理兑换
工作,许多群众见红军如此为群众利益着想,舍不得将手中的苏维埃币拿去兑换,便珍藏起来作为纪念品。遵义解放后,群众又把一张张、一叠叠冒着白色恐怖留存下来的苏币,捐献给遵义会议纪念馆,成为我党,我军模范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的见证。
1999年遵义市*拔专款修复*没征委员会和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办公旧址,并按原样在楼下陈列了苏维埃**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部长,长征时任总供会部部长、*没收征发委员会主任林伯渠的住室;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没收征发委员会副主任、毛泽民的住室;以及钱之光、李井泉等同志的住室,还复原陈列银行管理科、发行科、出纳科、会计科和没收征发委员会办公室。2002年1月15日,遵义会议纪念馆在旧址楼上推出《肩挑的银行——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长征在遵义》专题陈列。使旧址成为展示我国*金融工作比较全面、系统的场所。现在瞻仰会址的观众,几乎都要到此参观学习。
遵义会议期间*张闻天王稼祥故居
遵义会议期间*、张闻天、王稼祥住址位于遵义新城。
遵义会议期间*张闻天王稼祥故居
*红军长征经过遵义时,*同志、张闻天同志、王稼样同志居住在新城古式巷内。古式巷又名穆家庙,解放后更名中山北路一巷,1966年改名幸福巷。此房原为黔军旅长(同属川商边防军建制)易怀芝(易少荃)的私人官邸。张闻天同志、王稼样同志在此后住了10天左右(1935年1月9日至19日),是他们在长征途中滞留较长的地点之一。
此房坐北朝南,一楼一底的砖木结构,外表呈青灰色,其格局与遵义会议会址大体相仿,通面阔15米,通进深9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楼房基础高出地面约1米,大门正中是五级半圆形踏梯。歇山式屋顶,青瓦覆盖,前面坡开一“老虎窗”。楼的上下都有回廊环绕,廊柱顶塑有花卉、鸟兽形象。整幢楼房均置拱形鸳鸯窗,彩色玻璃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既壮观,又雅致。背倚遵义胜迹桃源山,楼房上下及四周有走廊环绕,走廊项壁塑有各种花饰。站在楼层走廊上,可以眺望繁华的丁字口以及葱翠的红花冈。
1982年,贵州省人民*公布遵义会议期间*、张闻天、王稼祥住处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2月,国家文化部文物局同意旧址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的组成部分。2001年,该旧址保护范围扩大,新建一幢两层楼房。楼下是“担架上的春光---遵义会议准备工作杂陈”,楼上是*像章展。2003年,遵义会议纪念馆请著名雕塑家在这里塑起了*、张闻天、王稼祥在一起的雕像。该场馆常年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
遵义会议期间秦邦宪(博古)、李德住处
位于老城杨柳街遵义会议会址后门处。
1935年1月,*红军到达遵义后,**总负责人秦邦宪(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奥托·布劳恩,又名华夫)以及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王智涛就住在这里。在党*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秦邦宪代表党*作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会议对他在报告中把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遭到的重大损失,归咎于“反动派力量的强大”等客观原因进行了批评,认为报告基本上是不正确的。会后不久,在由遵义出发到扎西行军途中,常委分工决定由张闻天替代秦邦宪为党的总负责人,秦邦宪仍为*政治局常委,并担任红军野战政治部主任。
李德,德国人,1932年春受共产国际派遣来到中国,1933年9月到*苏区担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军事顾问,遵义会议对他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一系列错误战略战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会后他不再担任指挥责任,但一直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9年离开中国赴苏联。
博古旧居原为*第25军(黔军)周西城部副师长侯之圭私人住宅,修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末期,为木结构的前后两进、四榀三间、上下两层的走马转角楼。面积541平方米。1999年,遵义市*拔专款修复。年底,遵义会议纪念馆根据多年来的调查研究,复原陈列了秦帮宪、李德的任室,同时复原陈列的还有翻译伍修权、王智涛及警卫员黄英夫等人的住室。
4、馆藏文物
纪念馆收藏红军文物1000多件,文字资料500多万字,照片资料5000多份。
珍贵藏品
遵义会议会议室挂钟
遵义会议会议室挂钟:遵义会议期间,这架钟一直挂在会议室,见证了遵义会议的召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部特务连印章:印章为梨木质,圆形,印体较矮,印文为篆体阳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部特务连”。
5、荣誉称号
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选定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
1995年,团*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1996年,被国家教委、团*等联合命名为“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97年6月,被*宣传部公布为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还被*宣传部、*文明委、财政部、文化部等部门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化*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等荣誉称号。
6、参观指南
地 址:贵州省遵义市子尹路96号
交通线路:1路公交车
开放时间:8:30-17:00
遵义会议会址门票:凭有效身份证件在窗口免费领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