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营镇
马营镇隶属于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镇。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府驻地65公里,全镇总面积为57.9平方公里,东西宽7公里,南北长约8.3公里,平均海拔2437米。总人口28631人,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3.2%。地处湟水水系和黄河水系分水岭的山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和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油菜、蚕豆等种植为主。通县乡公路。
中文名:马营镇
行政代码:632122102
身份证前6位:632122
长途区号:0972
邮政编码:810000
隶属政区:民和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青
1、地方简介
马营镇隶属于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镇。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府驻地65公里,全镇总面积为57.9平方公里,东西宽7公里,南北长约8.3公里,平均海拔2437米。总人口28631人,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3.2%。辖安家、洒大庄、沙楞沟、大滩、三联、菜园、罗家沟、鲍家山、朱家山、双泉堡、和平、马家、王家、阳山15个行政村,145个合作社。
2、行政区划
马营镇
马营镇区划
632122102001123马营镇社区
632122102200121马营村
632122102201122马家村
632122102202220鲍家山村
632122102203220沙塄沟村
632122102204220三联村
632122102205220安家村
632122102206220菜园村
632122102207220罗家沟村
632122102208220双泉堡村
632122102209220朱家山村
632122102210220阳山村
632122102211220王家村
632122102212220洒大庄村
632122102213122大滩村
632122102214220和平村
3、历史沿革
清乾隆廿七年(1762年)以前,属河州边外地,道光三年(1823年)改隶西宁府循化厅,民和建县时归民和设-镇。1953年改设-街*,1954年设-镇,1958与转导乡、大庄乡合并成立-公社,1984年复设-镇。
4、农业发展
全镇国有林地面积为133765亩,集体林地面积67425亩。全镇涉及的南山绿化面积为3665.9亩,退耕还林面积9475.5亩,全镇森林覆盖率已达50%,已建成保护基本农田面积14170亩,占现有耕地面积的77%。
5、地方人口
马营镇
马营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1426
男11324
女10102
家庭户户数4177
家庭户总人口(总)21295
家庭户男11235
家庭户女10060
0-14岁(总)6700
0-14岁男3552
0-14岁女3148
15-64岁(总)13800
15-64岁男7280
15-64岁女6520
65岁及以上(总)926
65岁及以上男492
65岁及以上女43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1097
6、城镇动态
民和县马营镇立行立改求实效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营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立行立改、真查实改,明确整改方向,落实整改措施,使教育实践活动每向前推进一步,整改落实就跟进一步,确保整改问题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该镇坚持把整改成效作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标尺,着力解决学习不深入、不主动问题,文山会海问题,深入村社调研工作走过场问题,领导*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领导*办公用房超标的问题。截至目前,解决了4件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了集镇内商铺住户及周边农户反映的吃水难问题,集镇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缺乏的问题,惠民政策资金发放过程中,存在的办理手续较繁琐、漏洞较多和监管难问题。把立行立改还体现在建章立制中,完善各类制度12项。
7、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撒拉族绿色家园
撒拉族绿色家园位于自治县东北,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高4178米,山清水秀,数百种树木掩天蔽日,各种花草植物绿茵盖地,有人参、三七、贝母等名贵药材,还有大量的珍稀动物,有“高原西双版纳”之美称。循化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撒拉族先民定居并繁衍生息在这片气候温和、绿树成荫的黄河台地上,并长期与藏、回、汉等民族保持了丰富多彩,而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习俗,形成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浓郁约民族风情,谱写出了增强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欢乐乐章。
撒拉族,早在元朝时,其先民——中亚撒玛尔罕人经*长途跋涉迁徙循化,后与周围的藏、回、汉、蒙古等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撒拉族。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的乌古斯组。由于和邻近的汉、回、藏等族交往,也吸收了不少汉语和藏语的词汇。无文字,通汉文。撒拉族信仰*,其生活习俗大体与回族相似。撒拉族男子喜留胡子,头戴黑色或白色圆帽,身穿白汗褡,青夹袄;妇女头戴盖头,喜佩耳环、手镯等。
佑宁寺
佑宁寺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南五十乡境内,距西宁50公里,是青海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号称“湟水北岸诸寺之母”。该寺由三世授记,四0和四世班禅指派*第七世嘉色-在当地土、蒙古、藏族头人协助下,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修建,海拔2500多米,占地面积6公顷,有殿堂7座。因地处郭隆地区,故又称“郭隆寺”。清代康熙年间,寺院规模宏大,包括大小经堂、僧舍等2000多个院落,寺僧达7700多人。设显宗、时轮、密宗、医明四个学院,成为青海湟水以北地区最大寺院,其属寺达49个,故有“湟北诸寺之母”的美称。雍正二年(1724年)该寺因参与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被清军烧毁。雍正十年(1732年)雍正帝下诏修复,并赐额“佑宁寺”。佑宁寺依山傍水,环境幽静,气势恢宏,寺与山层层叠叠,浑然一体。寺前一佛塔高耸入云,入寺便是大经堂,沿山间小路拾级而上,便通向了山腰的各个殿堂,它们镶嵌在陡峭的山崖上,造型奇特,蔚为壮观。远远望去,苍翠的松柏参天挺拔,郁郁葱葱,寺院点缀在山间,甚是美观。山岭、古树、殿堂交相辉映,更增添了寺院的庄严、肃穆和恬静的气氛。
瞿昙寺
瞿昙寺为国务院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乐都县境内距县城25公里的瞿昙乡。寺院依山傍水,总体布局为一长方形,占地1.5公顷。虽历经600余年,该寺古风犹在,被誉为“乐都小故宫”。瞿昙寺是一座-教寺院。据寺碑记载:明代以前,在乐都县南山坳里背山面水的地方就建有庙宇。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因寺院主三罗藏拥护明朝,朱元璋皇帝御赐题为“瞿昙”的金匾。从此,这座庙宇便定名“瞿昙”。
8、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称“虫草”、“冬虫草”,为中华之特产,主要产于中国四川、青海境内的青藏高原上。自明代开始,青海冬虫夏草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1460年,中国虫草销往日本、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被称为中国传奇式的珍宝。目前,冬虫夏草仍是青海省换汇度最高的出口商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冬虫夏草的售价每吨高达70多万美元。虫夏草以干燥的子座和虫体入药,味甘、性温、气香,入肺肾二经,具有益肺肾、补筋骨、止咳喘、抗衰老等作用,并对结核菌、肝炎菌等均有杀伤力。冬虫夏草传统上既作药用,又作食用,是中外闻名的滋补保健珍品。
藏毯
藏毯是*各类民族手工艺品中又一亮点。藏毯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以其精良的制作,具有浓郁民族、宗教特色的图案,讲究美学搭配的着色闻名于世。藏毯分各种不同尺寸的大小,不同形式的风格,如高贵素雅型的、浓重华贵型的,有地毯式的,有挂毯式的,样样均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精品。拉萨地毯厂啊生产藏毯的权威企业,它除了保持原有的手工制作外,还引进了电脑等高科技设备进行制图设计等工序。藏毯远销欧美,行销内地,无疑是来到*的您应该选购的商品之一。
乐都沙果
乐都沙果和享堂西瓜、贵德甜梨并称青海特色水果。乐都沙果学名花红,别称林檎,蔷薇科苹果属乔木,高4~6m。分枝较密,花色粉色,花期4月初-5月初,果实完熟期8月初-9月初.果实卵圆形或近球形,黄色或红色,香酥脆甜,性甘温,能消食化滞、散淤止痛.果实可制果干、果丹皮或酿果酒;嫁接后3年结果,以短果枝结果为主。主要优点是结果早、早熟、色艳、香气浓郁、品质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