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滇楠

科普小知识2022-10-02 10:41:16
...

滇楠,樟科,楠属双子叶植物。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乔木,高达30为,胸径达1.5米,分布于滇西南及滇西海拔900-1500米的山地阔叶林中。花期3-5月,果期8-10月。种子繁殖,育苗造林。树干高大通直,为建筑、制作家具等的优质用材。

中文学名:滇楠

拉丁学名:Phoebenanmu(Oliv.)Gamble

拼音:diannan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木兰目

科:樟科

属:楠属

1、种属概述


滇楠

种中文名:滇楠

种拉丁名:Phoebenanmu(Oliv.)Gamble

科中文名:樟科

科拉丁名:Lauraceae

属中文名:楠属

属拉丁名:Phoebe

保护级别:3级

分布:云南、*(墨脱)

现状:渐危种。滇楠为中国特有种,其木材是优良的建筑、家具等用材。但分布星散,数量少,多年来砍伐严重,植株数量迅速减少,有濒于绝灭的危险。

海拔下限(米):500

海拔上限(米):1000在分布区南缘的盆地边缘山地,由于逆温作用,局部可分布到1500米的疏林或密林中。

2、形态特征

乔木,通常高8-20米,可达30米,胸径达1.5米。芽鳞密被黄褐色短柔毛。小枝较细,直径约3毫米,近圆柱形或略显棱角,一年生枝密被黄褐色短柔毛,二年生枝变无毛或有疏柔毛。

叶薄革质,倒卵状阔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8-18厘米,宽(2)3.5-6(10)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楔形,不下延,上面无毛或沿中脉有毛,老时完全无毛,下面被黄褐色短柔毛,中脉粗壮,上面下陷,侧脉每边6-8(10)条,弧形,在边缘网结并渐消失,横脉及小脉在下面联结成明显的网状;叶柄粗,长1-2(2.4)厘米,被毛。

圆锥花序生于新枝下部,被黄色或灰白色柔毛,少为绢状毛,长6-15厘米,在最末端分枝;花小,长约3毫米,花梗与花近等长,被毛;花被片近相等,卵圆形,花后伸长,为近长圆形,两面被柔毛或绢状毛,外面毛被较密;第一、二轮花丝基部有毛,第三轮全被毛,基部的腺体具短柄;子房卵形,与花柱无毛,柱头不明显或略明显。

果卵形,长约9毫米,直径5-6毫米,无毛;果梗略增粗;宿存花被片变硬,革质,多少松散,两面被毛。花期3-5月,果期8-10月。

3、分布范围

仅分布于云南南部新平、景洪、打洛、勐海及西部陇川、瑞丽和*东南部墨脱。生于海拔500-1000米,在分布区南缘的盆地边缘山地,由于逆温作用,局部可分布到1500米的疏傈或密林中。

4、生长习性

滇楠分布区的纬度跨度较大,但经度较狭,为南北向的条形,属于中国西部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偏干性的气候范围。如云南陇川、勐海产区年平均温17-20℃,极端最高温34-36℃,极端最低温-1-3℃,年降水量约1390毫米以上,旱季多雾露;年平均相对温度在80%以上。土壤多赤红壤,土层深厚,保水性较好,pH值大于5。在季风常绿阔叶林中,滇楠属于1、2层乔木,常与壳斗科、山龙眼科、槭科、杜英科及樟科等植物混生。在山地雨林中,常与网脉肉托果SemecarpusreticulataLecomte、合果含笑Paramicheliabaillonii(Pierre)Hu组成标志种。花期3-5月,果期6-10月,结实较多,在有适当荫蔽和土壤湿润的条件下,天然繁殖较好。

5、特性研究


滇楠

光合作用

滇楠生长于不同光照条件下(100%、25%和8%光强)热带雨林冠层树种中层树种滇楠(Horsfieldiatetratepala)幼苗的光合能力、热耗散、活性氧和保护性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滇楠在全光条件下的最大光合速率反比25%光照条件下的低。全光条件下两个树种光系统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都显著降低,表明发生了长期光抑制。当把生长于遮荫条件下的幼苗移到全光下,从凌晨到中午随着光强的增加光抑制加剧,日落时生长于8%和25%光照条件下的滇楠的光抑制不能完全恢复。

非光化学猝灭对光强的响应曲线表明,随着生长光强的增加滇楠的热耗散能力增强,而生长在全光和25%光照条件下的绒毛番龙眼的热耗散能力都比滇楠的弱。树种叶片中O(-@)2、H2O2含量、SOD和CAT活性均随着生长光强的增加而提高;上述结果表明,在光抑制条件下,通过提高保护性酶的活性来保护光合机构免受损伤,中层树种滇楠却较大程度通过增强非光化学猝灭来耗散过量光能;滇楠对强光的适应性差。

种子散布

滇楠脱水耐性也有低、中、高之分,通过对比发现,种子散布时间和种子脱水耐性存在一定联系:雨季初期散布的滇楠和箭毒木,种子具有中等的脱水耐性;而干旱季初期散布种子具有高的脱水耐性。除绒毛番龙眼外的树种在遮荫试验和森林试验中平均萌发周期显著不同,季节性降水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雨季初期散布的滇楠和箭毒木种子具有中等的脱水耐性,能够保证种子在降水高峰到来时具有较高的存活率,但是遮荫试验中对种子采取规律性的浇水,没有体现自然降水增减的变化,从而造成滇楠和箭毒木在遮荫试验中的平均萌发周期大于森林试验;思茅木姜子在干旱季初期散布种子,高的脱水耐性有助于种子经过4个月的干旱季后保持一定的存活率,遮荫试验中们保证了种子萌发的水分条件,而森林种子萌发过程中没有浇水,导致干旱季森林土壤水分由于降水的缺少而干燥,因此森林试验中思茅木姜子的种子平均萌发周期显著高于遮荫试验。

上述结果表明季节性降水对于种子的散布和萌发具有重要影响。具有较强干燥耐性种子的树种选择在干旱季传播,而干燥耐性相对较差的树种选择雨季传播种子,体现了植物对时间和空间等生态条件充分利用的能力。

季节性降水与种子散布肉豆蔻科风吹楠属的植物具有尚未完全发育的胚,本属植物的种子具有形态休眠或形态生理休眠。种子具有未完全发育的种胚并且萌发时间小于30d的为形态休眠,大于30d的为形态生理休眠,滇楠种子的平均萌发周期小于30d,属于形态休眠。箭毒木为桑科植物,桑科植物种子的胚发育完全并具有透水的种皮,应产生无休眠或生理休眠的种子,箭毒木种子萌发时间小于30d,属于无休眠种子结果一致。木姜子属的植物具有透水性的种皮以及完全发育的胚,产生无休眠或具生理休眠的种子,种子萌发时间小于30d,属于无休眠种子。

6、栽培方法


滇楠

用种子繁殖。种子的寿命短,失水后容易丧失发芽力,应采手即播。

适宜于种子繁殖,因种子富含油脂,容易酸败,不宜久藏,最好即采即播,如存放超过10天,发芽率即降至85%,存放20天,则发芽率仅有30%。播种时以带种壳播种为好,适当荫蔽,保持土壤湿度,播后11-13天开始萌动,20天左右完全出土。幼苗生长快,6个月苗高可达42.8厘米。

扩大繁育和栽培是人工促进珍稀植物保护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案。对于自然状态下种子萌发率较低或者萌发时间较长的树种,可以预先处理种子,从而获得最大的种子萌发率或缩短种子萌发的时间,为合理安排繁育幼苗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便利条件。预先处理要综合考虑种子的萌发特性、休眠性和干燥敏感性等各方面因素,例如:种子干燥敏感且无休眠,播种后萌发迅速,不经过脱水的种子萌发率最高,因此种子收集后应尽快播种;滇楠和箭毒木在雨季初期的5-6月份散布种子。

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较高的种子萌发率,若育苗的时间和空间有限,综合考虑种子萌发周期和脱水耐性等因素,要先对滇楠种子进行处理;刚刚散布种子萌发率低,可先将其种子进行一定程度的脱水处理,并保证苗床的土壤湿度在一定水平,这样能够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缩短繁育时间。此外,在10%光水平下4个树种都能获得较高的种子萌发率,因此种子萌发时要注意将遮荫水平控制在最优光强下进行。

7、主要价值


滇楠

观赏价值

滇楠的小枝皮孔显著。小花橘红色,具有观赏价值。

经济价值

滇楠是典型的热带季节性雨林成分,为中国特有,在热带植物区系研究中有一定的学术意义;种子以含14碳为主的固体油,含油量达34.06%,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油料;生长较快,可培育大径材,可作速生用材树种。滇楠为中国著名楠木中的一个种。树干高大挺直、材质优良,为高级建筑装修和家具用材的重要树种。

8、保护现状

分布星散,数量少,多年来砍伐严重,植株数量迅速减少,有濒于绝灭的危险。

保护等级

III级别濒危种。

保护措施

因分布分散,就地保护有一定困难,在已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地方(如云南勐海),应加强对本种的保护抚育工作。建议产地林业部门及有关植物学、园林机构大力采种育苗,引种栽培,推广种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