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人造风景

科普小知识2022-10-02 14:16:40
...

《人造风景》是由加拿大导演JenniferBaichwal拍摄的纪录片,描述的是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类以环境为代价,追逐着眼前那微乎其微的利益,却不知早已将环境和自己的命运逼向末途的故事。

中文名:人造风景

外文名:ManufacturedLandscapes

导演:詹尼弗·柏施瓦尔

类型:纪录片

上映:2007年6月13日比利时上映

1、基本信息


正式海报

中文名

人造风景

更多外文名

EdwardBurtynsky:ManufacturedLandscapes.....Australia(DVDtitle)

Paysagesfabriqués.....Canada(Frenchtitle)

Paysagesmanufacturés.....France

片长

80min/Canada:90min(Toronto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对白语言

英语/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比利时Belgium/2007年6月13日

制作公司

1.FoundryFilmsInc.

2.NationalFilmBoardofCanada(NFB)

发行公司

1.Cinemien(2007)(Netherlands)(theatrical)

2.ZeitgeistFilms(2007)(USA)(theatrical)

3.E.D.Distribution(2007)(France)(theatrical)

4.GaiaFilms(2006)(Spain)(allmedia)

5.Homescreen(2007)(Netherlands)(DVD)

2、剧情简介

一个长达五分多钟,在福建省一个超大型的工厂内拍摄的移动镜头,揭开了詹尼弗·柏施瓦尔的纪录片《人造风景》的一系列动人心魄的景观。她跟随以拍摄工业风景著名的摄影师爱德华·伯汀斯基,深入到中国福建的工厂区和回收工业垃圾的乡村工场、四川境内的三峡大坝、天津的煤矿基地、上海的新富人家和穷困弄堂,还有孟加拉国的拆船厂,在纪录Burtynski的工作的同时,发展出另一条交织着强烈的伤痛情怀和批判精神的叙事线索。

上月在伦敦蛇形画廊的书店看到Burtynski的新书《中国》,在强大的影像力量的冲击之下,我的内心升腾着一种难以名状的痛楚。这个外国人纪录了我们最难以忘怀的历史时刻,一个领土广阔、人口超载的国家,因谋求发展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如果这个国家最后终于强大,我们应铭记今天它的每个家庭、每个个人在财产和心理上的双重付出。就算家园梦破,*,就算环境污染,礼崩乐坏,为了一个更好的明天,我们也要接受,这就是国运啊。

我真幸运,在多伦多的时候被安排与Burtynski和JenniferBaichwal作了一次关于中国的公开讨论,这使我有机会看到了《人造风景》,这部9月份才杀青公映的纪录片。在Burtynski凝固不动的影像之外,我看到了活动着的人与物,还听到了声音。尽管一个多小时的讨论无法深入许多的问题,但却令我的心情直到现在仍无法平静。我真希望这部影片还有Burtynski的摄影作品能在中国放映和展出,让更多的人可以分享。我开始努力,我一定要促成此事。

3、主演

爱德华·伯汀斯基EdwardBurtynsky饰:Himself

4、职员表


精彩剧照

导演

詹尼弗·柏施瓦尔JenniferBaichwal

制作人

詹尼弗·柏施瓦尔JenniferBaichwal-producer

ShanaCollier-associateproducer:FoundryFilms

DanielIron-producer

LucasLackner-associateproducer

NickdePencier-producer

JeffPowis-associateproducer

PaulScherzer-lineproducer

NoahWeinzweig-lineproducer:China

摄影

彼得·梅特尔PeterMettler

剪辑

RolandSchlimme

原创音乐

DanDriscoll

5、获奖记录

2006年多伦多影评人协会最佳加拿大影片和最佳纪录片奖;

2007年圣丹斯电影节提名:评审团大奖-世界电影单元-纪录片詹尼弗·柏施瓦尔JenniferBaichwal;

2007年加拿大金尼奖最佳纪录片奖;

2007年河水潺潺(RiverRun)国际影展最佳纪录片奖;

2008年独立精神奖(IndependentSpiritAward);最佳纪录片(提名)JenniferBaichwal。

6、幕后制作


电影剧照

计划的启动

我知道爱德华·伯汀斯基的工作有一段时间了,他着手拍摄那些采石场的照片的时候我就十分感兴趣。我发现这些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当我们需要文明社会的素材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与爱德华同行的摄影师带着60个小时的影像素材找到我的同伴DanielIron,他们想找人把这个制作成电影。我看过这些胶片之后,意识到我需要一些别的东西。我见了爱德华,很快整个计划就确定了,难以置信。我们用四个月的时间在加拿大筹集到了所有的资金。

拍摄时间

2005年,我们在中国呆了三周半,用Super16毫米胶片拍摄。在那之前,我们拍摄Edward在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会议上的演讲。我们把摄影师Edward在幻灯机前面做讲演提到的黑白摄影与之结合。

片子描述

我不想拍通常意义上的一个艺术家的肖像。真正重要的是我们把照片当作一个出发点,把他们的意义放在电影的语境中。他们设法唤起一种自觉而不是说教,他们并不是宣扬什么或是给你提供信息,而是要邀请你进入一个舞台,在这里反射出这个星球自我的冲击。同样,如果你仔细观察Edward照片的细节:成百上千精力充沛的人,我们试图沿着影片这些叙述的线索,因为通过观察这些人的面部特写,我们试图在这些完全谈不上庄重的景观中发掘出个体的高贵。

拍摄场景

开场的那个推轨镜头是个大场面。我们在那个大工厂里拍了一整天,拍完的那一瞬间我就觉得这将是影片的开场。我觉得这是将爱德华的作品完美的转化到电影中。因为用时间来表示工厂的规模唯一的方法就是我们硬挺着看到车间里一个又一个的机器,开始你只会认为这是一个开始,但是你会慢慢的烦躁起来,开始关注人们的脸。这时你就会觉得这个工厂是多么庞大。随后爱德华的画外音出来。既然整个电影就是一种公正的思考,开场也就要让你慢下来。

我看到在三峡所发生的场景觉得难以置信,人们背井离乡就为了让自己的家园成为航运河道,他们就因为那些砖得到了报酬。

看起来有点像战后的景象一样,你会意识到:人们一点一点的亲手毁掉自己的房子。另外一个悲剧就是中国的那些肥沃的农田正在流失,而没有考虑整个的文明。如此彻底的改变地球是傲慢的,有一些十分生动、富有冲击力的场景表达了环境的冲击。

拍摄时间段的态度转变

中国是一个让人难以抗拒的国家,首先每一个环节都是厚重的。我从没去过像我们刚才提到的那样大的工厂,那里一年生产两千万电熨斗。我们走访的那个铝再生工厂是世界第三,他们几乎把每一种东西都运到世界各地。看那些人在铝堆里做着永远干不完的活,我更加意识到我们都所做的浪费和消耗循环的特性,是多么的具有破坏性。

我想我们不能责怪中国如此想方设法的要追赶那些工业化国家……中国已经做完了其他所有国家做的事情:工业化、走向难以置信的丑恶之路、赚钱、然后清理垃圾再出口给其他还没有走到这条路的国家。问题是中国太大了,他现在在承受相当的压力,因为世界上每一个肮脏的工业都在这里建设。在他们知道如何处理之前会有整个地带都倒塌的危险,这是难以置信的清醒。

有一段是我们在中国最大的煤矿配送中心,在哪里用火车、卡车、轮船把煤运送到中国各处,你能看到有大片的煤堆留下的痕迹。开了一会儿车后我们发现核电站在一遍而煤矿在另一边,在他们中间所有的建设都在进行。我们所站的土地上已经没有任何有机物了。但是这里并不远离住宅区,这里是居住区的中心,数千人住在这里。我就在想:如果我们不停下来就要继续出发。

观众反映

首先,《人造风景》剪辑了八个月,是一个相对隔绝的过程。当影片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的时候,是第一次两个以上的人看到它。这是一次沉重的观影过程,放映结束后是长时间的沉默。当我和观众在一起看了几遍之后,人们总是问我这样的问题:“我们要走向何处?”

下一步计划

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影片在美国和欧洲的发行,在空隙中我们会拍下一部电影:关于被闪电击中的人的。我们做了许多采访,举个例子一位作家保罗奥斯特他在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经历过一次闪电,他前面的那个人就死了。我想这肯定对他有一些影响,比如他对命运的困惑。我对科学纪录片不怎么满意,他们总是公式化的表达一些毫无悬念的信息。所以这个将是一部关于科学课题的艺术电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