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铁
香港地铁(英文:MAssTransitRailway,MTR)曾经是香港两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原称地下铁路(MAssTransitRailway),由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前地铁有限公司,MTRCorporationLimited)营运。地铁自1979年起为乘客提供市区列车服务。2007年12月2日,地铁与九铁的车务运作正式合并;当天,九铁营运告终;与此同时,地铁公司也易名为港铁公司。合并后的综合铁路系统全长168.1公里,由10条市区线共84个车站组成。自1979年开通至2007年两铁合并期间,香港的地铁由地铁有限公司(现称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营运。自1979年开通以来,香港地铁是一个既快捷又安全可靠的集体运输网络,覆盖香港心脏地带,连接*。截至2016年底,整个综合铁路系统全长264公里,由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南港岛线、东涌线、将军澳线、东铁线、西铁线、马鞍山线、迪士尼线、机场快线及轻铁各线共154个车站组成。
中文名:香港地铁
外文名:MassTransitRailway,MTR
开通时间:1979年10月1日
营运地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服务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线路总数:11条(包括支线、延线)
轨道标准:1432毫米、1435毫米(标准轨)
运营单位:香港铁路有限公司
报站语言:粤语、英语、国语
地铁口号:心系生活每一程
运营中线路:11条(包括支线、延线)
建设中线路:1条(包括支线、延线)
已运营长度:264公里(截至2016年)
1、创建背景
香港自20世纪60年代起进入人口快速增长期,至70年代已经是一个非常拥挤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严重不足,城市各功能区之间缺乏有效的交通连接,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香港地铁公司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立的。香港地铁公司的前身是创立於1975年、由港府全资拥有的地下铁路公司,1979年开通运营第一条地铁线。
2、历史沿革
20世纪60年代,香港经济急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公共交通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香港*於1964年邀请了英国道路研究部门,就香港交通未来发展进行研究,并在1967年发表《香港乘客运输研究》(HongKongpAssengertransportsurvey),交代香港有必需兴建一种集体运输系统以解决当时的交通问题。
港铁路线图
1967年9月,英国的费尔文霍士顾问工程公司(Freeman,Fox,WilburSmith&Associates)发表了《香港集体运输研究》,提议香港兴建地底集体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路系统),全长51公里,4条路线分9期兴建,耗资150亿港元。
当时建议的4条路线如下:
港铁路线图用色一览表
荃湾线:荃湾-金钟
观塘线:马游塘-上环街市
港岛线:坚尼地城-柴湾
沙田线:火炭-尖沙咀
1968年,顾问公司就研究所倡议之集体运输系统的建造估价作出修正,以作进一步之研究。1970年,完成对兴建地下铁路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发表《集体运输计画总报告书》,具体提出建造铁路的建议。研究报告建议兴建一个全长52.7公里的地下铁路系统,主要分成3条主要行车线:港九线、港岛线东和九龙线,以及两条港九线支线:荃湾支线、观塘支线。
港九线:中环-旺角
荃湾支线:旺角-荃湾西
观塘支线:旺角-马游塘
港岛线:坚尼地城-柴湾
东九龙线:钻石山-上环
顾问公司同时亦建议以「分期兴建」方式兴建首4期共长20公里的路线,为「早期系统」。早期系统包括港岛线(上环街市-海军船坞)、港九线(海军船坞-旺角)、观塘支线(旺角-彩虹)。
1972年,香港*成立了集体运输临时管理局,原则上同意先行兴建「早期系统」。
1973年3月,香港*曾於属地铁沿线的港岛旧海军船坞、尖沙咀半岛酒店、荔枝角及乐富的地底兴建试验隧道以试验地质。该试验隧道由英国财团投得,以900万兴建,合约条款中亦注明该财团3年内不参与其他地铁承建项目,以示公允。同一时间,香港*亦为工程进行招标,共有8个财团投标,而*则初步选定了四个国际财团。当时的计画是将工程以固定价格的单一合约形式批出。
1974年初,日本财团签署了承投工程的意向书,但在同年11月因石油危机问题而对投资前景悲观,决定退出,引致有关计画一度暂停。
荃湾线
香港地铁太子站1977年7月,香港*正式批准兴建荃湾线,并於1978年11月开始动工。荃湾线全长约10.5公里,由太子站至荃湾站。路线将地铁版图总长度增至26.1公里。全线有10个车站,包括6个地底车站、1个地面车站及3个架空车站。1982年5月10日,荃湾线「荃湾至太子段」开放通车,工程费用为41亿港元。
荃湾线通车後,於1982年5月17日取代修正早期系统,经尖沙咀直达中环。同日起,修正早期系统馀下路段命名为观塘线,并需要缩短至油麻地。这是由於在「修正早期系统」相关文件及1976年《香港整体交通研究》指出,荃湾线在需求量、必要性、技术上的要求进行的。此预计於1998年前都是正确的,直至东涌线通车後,分流了来往香港岛及荔景以北的大批乘客。
港岛线
香港地铁中环站1980年12月,香港*正式批准兴建港岛线,并於1982年10月开始动工。实际兴建的港岛线由上环至柴湾,并与荃湾线的中环及金钟交汇成为转车站,这条路线将地下铁路之路线增至37公里。港岛线共有14个车站,包括12个地底车站、1个地面车站及1个架空车站,而鰂鱼涌站是在1981年12月纔落实兴建。
1985年5月31日,港岛线「金钟至柴湾段」通车。同一时间,地铁列车全面增至8卡。因兴建行车管道时出错引致延误,上环站需要延至1986年5月23日纔启用。同日,部分地铁车站的名称作出改动:「荔湾站」改为「美孚站」,中环站(Chater→Central)、旺角站(Argyle→MongKok)及油麻地站(Waterloo→YauMaTei)的英文名称也作出修改。
东隧延线
1982年,香港地铁打算在为港岛线通车後休养生息,暂不再作大投资,而日本财团提出以民间兴建营运後转移模式(BOT,建造-营运-移交)形式建东隧,地铁当然乐观其成欣然答允。1984年初,日本财团提出东隧方案并主动同地铁接洽,当时地铁属意东隧与还有一年通车港岛线的太古站交汇。当*跟地铁研究这条铁、陆两用的隧道後,认为东隧应迁就行车管道跟东区走廊的交汇处,铁路管道根本无法连接太古站,最後地铁唯有大幅度改建鰂鱼涌车站成为一个根本不合香港标准的转车站。
因此,观塘线被安排经东隧延长至鰂鱼涌,而鰂鱼涌站则成为港岛线及观塘线之转车站,有关工程於1985年12月开始动工兴建。1989年8月6日,东区海底隧道竣工,观塘线观塘至鰂鱼涌段通车,而新增的蓝田站於同年10月1日正式开启使用。
机场快线
香港地铁香港站东涌线大堂1989年10月,当时港督卫奕信爵士落实将启德机场的香港国际机场迁往远离市区的大屿山,并提出了机场核心计画,兴建机场铁路连接。然而,因为中国*与英国*在造价问题出现分歧,故这条路线拖延至1994年11月纔开始兴建。
机场铁路在定线初期,只有一条主线,在大壕纔分成2条支线前往机场或东涌新市镇,因未来发展需要,故把机场铁路分为两部分:机场快线(通车前原命名为「飞翔快线」)及东涌线,有助利用东涌线作服务延伸之用。
1998年6月22日,东涌线通车,成为第一条延伸到大屿山的铁路。同年7月6日,即香港国际机场启用当日,机场快线通车,成为香港第一条来回机场至市区的铁路,当时由机场往返中环市区只需23分钟。
为配合九广西铁的兴建,东涌线於深水埗加设南昌站,该车站由前九广铁路公司兴建,由地铁和前九铁共同管理,南昌站已於2003年12月16日启用。
2005年6月1日开始,欣澳站启用,以准备迪士尼线於8月启用。机场快线及东涌线的全程行车时间分别修定为24及28分钟。
东涌线和机场快线通车初期设7列车卡,东涌线列车於2003年初改为8卡列车,以配合南昌站启用後所增长的客量。机场快线列车於2005年10月起改为8卡列车,以配合博览馆站启用後所增长的客量。
东涌线和机场快线的列车是由德国的Adtranz公司及西班牙的CAF公司联合制造,行车时速可达每小时135公里,成为全球最快的铁路系统。後来地铁公司又向韩国的Rotem株式会社订购了4部8卡高速列车,为迪士尼线通车後乘客的增加而购入,而首列新列车已於2006年3月抵港。
将军澳线
香港地铁调景岭站1998年,*落实将将军澳线交由地铁兴建,同时间亦决定把东隧路段交由将军澳线,而观塘线总站由港岛改至新界调景岭站。
基於将军澳线工程需时,地铁将先进行鰂鱼涌站转线通道舒缓工程,以解决转线通道的挤塞情况及未来将军澳线乘客的增加,暂时将观塘线总站由鰂鱼涌站延伸到北角站,直至将军澳线落成後一并交回。工程期间曾出现火灾,故於2001年9月27日纔落成启用,工程共拖延了约1年。
为配合方便观塘线乘客适应在油塘站转乘将军澳线列车前往港岛,将军澳线及观塘线来往北角站及蓝田站至油塘站的路段於2002年8月4日启用,列车在离开鰂鱼涌站及东区海底隧道路段之後,不再前往蓝田站,改行一段新建的铁路前往新的油塘站。另一方面,原来於兴建东隧时从鰂鱼涌往蓝田的路段亦废置。
直至2002年8月18日,将军澳线正式启用,路线延长至宝琳站,而观塘线亦同时改道至调景岭站。
通车初期,很多乘客都未习惯繁琐的转车过程、以及将军澳线的列车班次过於疏落,一度引起混乱。位於油塘的转车站最高峰时曾经有3班来自观塘线的乘客在月台上等候转车。另一方面,因新路轨与列车的配合问题,加上新路段较多急弯,使新路段的嘈音特别大,有关问题直到现在还未有妥善的解决方案。
3、平均班次
平日、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以分钟计算) | 星期六(以分钟计算) | ||||||
---|---|---|---|---|---|---|---|
平日早上繁忙时段 | 平日晚上繁忙时段 | 平日非繁忙时段/星期日及公众假期* | 早上繁忙时段 | 晚上繁忙时段 | 非繁忙时段* | ||
港岛线 | 1.9 | 2.1 | 3.6-6 | 3 | 2.8 | 4-5 | |
荃湾线 | 2.0 | 2.0 | 3.1-5.5 | 2.5 | 2.5 | 4-5.5 | |
观塘线 | 2.1 | 2.3 | 3.1-5.9 | 2.5 | 2.5 | 4-5.3 | |
将军澳线 | 北角-将军澳 | 2.2 | 2.2 | 4-5.8 | 2.2 | - | 4-5.6 |
北角-宝琳 | 2.5/4 | 2.5/4 | 4-6 | 2.5/4 | - | 4-6 | |
北角-康城 | 6.7 | 6.7 | - | 6.7 | - | - | |
调景岭-康城 | - | - | 10.5-13.8 | - | - | 10.7-13.8 | |
东涌线 | 香港-青衣 | 4 | 4 | 6-12 | 5 | - | 6.5-12 |
香港-东涌 | 4-8 | 4-8 | 6-12 | 10 | - | 6.5-12 | |
迪士尼线 | 4.5-5 | 4.5-5 | 10# | 4.5-5 | 4.5-5 | 10 | |
西铁线 | 2.9 | 3.5 | 5-7 | 3.5 | 4 | 5-7 | |
东铁线 | 红磡-上水 | 3-8 | 4-8 | 3.5-8 | 3-8 | 4-8 | 4-8 |
红磡-罗湖 | 6-8 | 6-8 | 5.5-8 | 6-8 | 6-8 | 6-8 | |
红磡-落马洲 | 10-12 | 10-12 | 10-14 | 10-12 | 10-12 | 12-14 | |
马鞍山线 | 3 | 4 | 5-8 | 3 | 4 | 4.5-7 | |
机场快线 | 10 | 10 | 10-12 | 10 | 10 | 10-12 | |
轻铁 | 路线505 | 6-9 | 5-9 | 7-14 | 6-9 | 6-9 | 8-14 |
路线507 | 6-9 | 6-9 | 6-16 | 6-9 | 6-9 | 7-15 | |
路线610 | 5-9 | 5-10 | 6-17 | 6-12 | 7-10 | 8-17 | |
路线614 | 10-17 | 10-16 | 14-23 | 11-15 | 11-16 | 12-23 | |
路线614P | 7-12 | 7-13 | 9-20 | 7-14 | 8-13 | 9-15 | |
路线615 | 10-18 | 10-18 | 11-23 | 11-15 | 12-15 | 14-23 | |
路线615P | 9-12 | 7-12 | 10-20 | 9-14 | 8-12 | 11-15 | |
路线705 | 5-6 | 5-7 | 6-11 | 4-6 | 5-6 | 5-11 | |
路线706 | 5-7 | 5-7 | 5-13 | 5-6 | 4-7 | 6-10 | |
路线751 | 4-9 | 5-9 | 6-19 | 5-9 | 8-11 | 8-19 | |
路线751P | 7-15 | 5-12 | - | - | - | - | |
路线761P | 3-7 | 4-6 | 5-14 | 4-6 | 5-8 | 6-14 |
4、铁路系统
早期
1967年9月,英国的费尔文霍士顾问工程公司(Freeman,Fox,WilburSmith&Associates)发表了《香港集体运输研究》,提议香港兴建地底集体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路系统),全长51公里,4条路线分9期兴建,耗资150亿港元。当时建议的4条路线是:荃湾线(荃湾—金钟)、观塘线(马游塘—上环街市)、港岛线(坚尼地城—柴湾)、沙田线(禾寮坑(火炭)—尖沙咀)。
1970年,顾问公司完成对兴建地下铁路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发表《集体运输计画总报告书》,建议兴建的地下铁路系统全长52.7公里,分成3条主要行车线:港九线、港岛线及东九龙线,以及两条港九线支线:荃湾支线、观塘支线。同时提议分期兴建地铁系统,合共分为9期。其中先兴建的首4期共长20公里路线,称为「早期系统」,而其馀5期路线连同早期系统首4期工程,则称为「整个系统」。
1972年,香港*成立集体运输临时管理局,原则上同意先行兴建早期系统。
更新
香港地铁钻石山站1975年初,香港*属下的集体运输临时管理局宣布,将「早期系统」略予缩减至15.6公里,为「修正早期系统」。同时亦放弃采用单一承建合约的方法,将工程分为25主要土木工程合约及10个电机及机械工程合约。由香港*全资拥有的地下铁路公司於同期正式成立,取代临时管理局监督工程的进行,并打算在通车後,以审慎商业原则负责经营铁路。
「修正早期系统」连接中环至观塘,於1975年11月动工兴建。路线将香港岛中环与九龙的主要住宅及工业区联接起来。路线其中12.8公里在地底建造,其馀的2.8公里则为架空路段。全线有15个车站,包括12个地底车站及3个架空车站。
经过近4年的工程,修正早期系统的北段(石硖尾←→观塘)於1979年9月30日完工,并於10月1日正式通车。当时地铁只以4卡列车行走,最低票价为港币1元,相对於巴士票价0.2元,对一般市民来说地铁是一种奢侈品。同年12月31日,路线伸延至尖沙咀。1980年2月12日,全段修正早期系统「观塘至中环段」通车,通车日期比原定提前7星期,成为香港首条过海铁路。由於过海乘客的庞大需求,地铁列车便由通车初期的4卡增至6卡。
兴建修正早期系统的总费用为58亿港元。由於路线建在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施工遇上的困难很多。当时需克服地底的不同地质以及较高的地下水位,部分路段亦曾出现地陷等情况,但能保持没有超出预算这项骄人成绩。
观塘站(英文名称KwunTong)是香港地铁观塘线上其中一个架空车站。其他有牛头角站和九龙湾站。观塘站於1979年10月1月开幕,当时属修正早期系统的总站。1989年8月6日,东区海底隧道通车,观塘线延长至鰂鱼涌,取代该站成为观塘线的新总站。现时深夜部分班次亦会以此作终点站。
香港地铁铁路系统网络全长91.0公里,包括超过129.1公里长的隧道所组成。而53个车站中,其中10个为地面车站,8个为架空车站,其馀35个则为地底车站,建於距离地面12至37米之下。每个车站的设计各有不同,不少车站采用较为简单的箱形结构,以2至3层的结构容纳大堂及月台,亦有部分车站则采用较为复杂的布局结构,月台设於钻挖隧道内,而大堂则位於路面以下,更有多层的地库结构,以提供更多空间给容纳车站大堂售票设施、商店、控制室及机房等设施。
香港地铁使用的重型铁路系统,能有效应付众多的乘客需求量。地铁列车共有8个车卡,可载2500名乘客。而地铁列车数目已由刚通车时的140卡,增加至2002年的1050卡(包括机场快线的88卡和迪士尼线的12卡)。而每日早上的繁忙时间,会有86%的车卡投入服务。
两铁合并
2007年12月2日,是香港铁路史的一个重要的日子——两铁合并。
随著两铁合并,一张统一的路线图、一张统一的车票、统一的指示牌‧‧‧‧‧‧
见证著两间铁路公司正式合并为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地铁可以使用租的形式向九广铁路,租借九广铁路的铁路营运权。
而所有的转线车站,亦拆除所有闸机,统一收费区(不包括尖沙咀及尖东站)。
九广铁路97年的经营,在此需要划上休止符。
5、运营路线
开通路线
东铁线:红磡-罗湖/落马洲
西铁线:红磡-屯门
观塘线:油麻地站-调景岭站
荃湾线:荃湾站-上环站
港岛线:坚尼地城站-柴湾站
东涌线:东涌站-香港站(香港站可以转乘港岛线或机场快线)
将军澳线:宝琳站/康城站-北角站
马鞍山线:乌溪沙-大围(大围站可以转乘东铁线)
迪士尼线:欣澳站-迪士尼站
机场快线:博览馆站-香港站(可以转乘东涌线或港岛线)
南港岛线:金钟站-海怡半岛站(金钟站可以转乘港岛线)
发展路线
香港地铁有多条新铁路的发展计画。
未来的路线图(部分规划中)
已於2005年6月30日拍板兴建。坚尼地城站与香港大学站已於2014年12月28日开通,西营盤站将於2015年第一季度落成启用。
分为两段,西段由香港大学至黄竹坑,东段由金钟至海怡半岛,东段将于2016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而西段则暂时未有兴建时间表。
港铁建议兴建的一条东涌线延线,计画中的铁路线途经添马及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连接现有的炮台山站至柴湾站的港岛路线段,以贯通中环新填海区、湾仔北、北角及鰂鱼涌。
工程将观塘线中的油麻地站向东南的延线,全程长度约2.6公里。全延线设2站──何文田站及黄埔站,而何文田站将与未来的东西线交汇,观塘线延线项目於2011年启动程工,预计於2016年竣工启用。
6、车票种类
香港地铁收费分成人及特惠两种。12岁以下的小童、65岁或以上的长者、12-25岁的全日制学生纔可使用特惠票。3岁以下的小童则可免费乘搭。不同於其他不少地铁系统,香港地铁收费并非划一,而是根据路程长短而定。所乘搭的站数越多,收费就会越高。一般路线的成人单程收费由3.8港币至14.1港币不等。特惠票价约为成人票价之一半。
付款方法有3种:八达通、单程票及旅客票。
八达通八达通是香港其中一种电子收费系统,卡片的大小和信用卡相同,内置芯片,使用时把卡片放在接收器上即能完成付款过程。而香港地铁就是一个最常用到八达通的服务。除了机场快线,香港地铁为八达通使用者提供优惠。押金50港币,发卡後3个月内退需要缴纳9元手续费。例如来往金钟及尖沙咀,成人八达通收费为7.7港币,但单程票收费则需8.5港币。
单程票
单程票是一种附有磁带的车票,於入闸前先行购买。车站大堂设有自动售票机,售卖各种单程票。然而,香港地铁不设有双程票,原因是铁路不定向,但机场快线除外。
票价
旅客票
旅客票分为两种,分别是一日内任意乘搭的通行票发票当日即全日通(售价55港币,车票於起30日内有效。於车票有效期内任何24小时无限次乘搭地铁(由首次车程入闸时间开始计算24小时内)机场快线、东铁线头等或罗湖、落马洲站除外;及3日内任意乘搭,附有机场快线单程/往返程的通行票(售价220/300港币)。旅客在购买旅客票时,需要提供旅客证明文件,例如护照。
纪念票
每逢新年或是有新的卡通片上映或地铁公司周年纪念,地铁都会推出新的车票。这些车票表面印上了特别图案,每张都可支付一程或来回费用(大部分不包括机场快线)。
7、车站特色
特色车站
香港地铁装修很有特色,每个站用不同颜色的马赛克作墙壁贴面,既省钱又醒目,如湾仔站的绿色、铜锣湾站的紫色、中环站的红色、金钟站的橘黄色,让人过目不忘。显然,香港地铁看似简单的装修实际却融合了美学和心理学的元素。地铁文化在迪士尼线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香港地铁迪士尼线是全球唯一专为迪士尼主题公园而设的铁路专线,迪士尼列车设计简洁而现代化,车窗设计为米老鼠头形状,车厢外部点缀金色彩带以及奇妙星粉图案。香港迪士尼站仿照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风格建造,在以开放式园林设计的月台内,隐藏了近200个「米老鼠」头。当乘客步入迪士尼线,仿佛也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
地铁服务
香港地铁於2006年3月,每日乘客量超过245万人次,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系统之一。
香港地铁在大部分日子提供每日19小时的列车服务,大约由上午6时至午夜1时,非行车时间则进行轨道及轨旁维修工程。在一些假期,例如平安夜及大除夕,地铁更会通宵行走。
地铁设施
由於每日有大量乘客使用,因此香港地铁的月台均设有大量扶手电梯,虽然早期由於认为伤残人士不适合搭地铁而未设旅客用升降机,但因应机场快线的开通,现在绝大部分车站最少有一部,以方便携带大型行李的旅客之馀,同时亦方便伤健人士。与此同时,为配合无障碍运输,地铁在1998年起作出多项改善措拖,以方便伤健人士使用地铁。包括在车厢内加设轮椅专用位置、盲人引导径、阔闸机及升降机等。然而,有别於世界各大地铁系统,香港地铁基於卫生及安全理由,於大部分车站均不设洗手间设施,只有机场快线及迪士尼线是例外。
地铁安全
香港地铁一直都举行不少活动,确保乘客注意使用地铁时的安全。例如在各个地铁车站内有不少海报,月台及车厢亦有广播提醒乘客。此外,地铁引入附例来防止乘客进行不当或危险的行为,例如禁止携带易燃物品,违规者可被罚款甚至坐监。值得留意的是,地铁禁止携带金属气球进入车厢范围,以免影响架空电缆运作。
由2002年8月起,香港地铁开始引入月台幕门到各个地底月台,已於2005年10月全部完成。而东涌线、机场快线及将军澳线在落成时均已装设了月台幕门。月台幕门能防止乘客堕轨,及防止月台的冷气流失。
由於迪士尼线,东铁线,以及其他空架车站设计为开放式,并无安装空调设备,则引入月台闸门。月台闸门的高度只有1.5米(约月台幕门的一半)。月台闸门能防止乘客堕轨,成本亦较便宜,无需顾及车站设计。
每个月台两端均有压力感应器,一旦有人经月台两端的楼梯步行到路轨,感应器便会传送信号到站长室,通知职员。此外,每个月台都设有紧急停车掣,防止有人堕到路轨而被列车辗过。
东铁线的车站开始进行月台边缘拉直工程,稍後会安装月台闸门。
8、地铁列车
香港地铁列车为动力分散动车组,全部设有8个车卡,由1500伏直流电的架空电缆推动,於轨距为1432毫米的路轨上行走(与伦敦地铁一样比标准轨1435毫米窄一点)。地铁车厢采用的设计,能有效应付高流量的乘客,除了机场快线外,其馀皆设有横向座位安排及额外通风设施,而每个车厢均设有10道车门。
荃湾线、港岛线和将军澳线全线及观塘线大部分用车使用由英国都城嘉慕制造的列车,最高时速达80公里。由於列车投入服务初期的设计已不合时宜,所以地铁於1998年起把所有英制列车全面翻新,翻新工程於2001年8月完成。
为配合将军澳线通车,地铁购13列由韩国Rotem及日本三菱重工株式会社制造的列车。这批列车原本是行走将军澳线,但地铁把负责将军澳线列车维修的将军澳车厂的维修合约外判给负责英制列车翻新工程的澳洲UnitedGoninan公司,最终13列日韩列车行走观塘线,地铁重组英制列车的车卡排列,把於大部分於1989年从英国都城嘉慕和於1994年至1998年间年购入的GECAlsthom所制造的列车车卡调动至将军澳线行走。
东涌线及机场快线使用西班牙制造(西班牙CAF及德国ADTranz联合制造)特别设计的车厢,当中迪士尼线的车厢,是从市区线调动GECAlsthom所制造的列车车卡进行改装,以配合香港迪士尼乐园而被重新设计,例如车厢窗户及车厢内的扶手皆为米奇老鼠头部的形状。
为配合九广西铁及迪士尼线通车,引致东涌线载客量持续上升,地铁再增订4列列车(第一列列车已於2006年第1季度交付,於2006年4月尾试车,最後一列列车将於2007年初交付)。由於时间紧迫且订货量小,因此地铁只以市区线韩制列车为蓝本,向韩国Rotem订购增强型韩制列车。
香港地铁列车的维修工作,由5个车厂负责,分别为九龙湾车厂、荃湾车厂、柴湾车厂、将军澳车厂及小蚝湾车厂。每个车厂除了负责为相应行车线的电动车组提供电力外,亦设有停车设施、洗车设施与预防及纠正性维修设施,例如起重及顶升设备。
9、改善工程
机场站翔天廊工程:由於香港机场管理局正为香港国际机场兴建二号客运大楼(离境)及其他基础设施,合称翔天廊。为应付离境旅客直接进入翔天廊,故地铁公司於机场站上行线月台对面兴建一个全新月台(三号月台),主程预计於2006年7月与翔天廊同步完工。
香港地铁规划
主要行人通道工程:地铁公司计画与香港*及各地产发展商於各建筑物地底兴建主要行人通道连接各地铁车站,增强了车站可达度。
地铁金钟站行人隧道工程:连接太古广场第三期及金钟站现有通往太古广场的行人隧道,长280米,隧道内设有行人运输带,预计在2006年9月完工。
地铁太子站行人隧道延展工程:将现时太子站B出口行人隧道於西洋菜南街向车延伸160米,连接始创中心和太子站B2入口,现有的太子站B2入口将重建,预计於2006年2月开始施工。
地铁荔枝角站行人隧道工程:新出行人隧道於荔枝角长荔街下,长300米,连接升悦居、宇晴轩新物业发展区与荔枝角站。长荔街将设有两个新地铁出入口。
10、运营机构
为提高香港铁路运输系统的效率,*计画把地铁与九广铁路合并。2004年2月24日,*邀请两间公司就合并计画进行商讨,预计6个月内完成磋商,可望於2005/06年度落实两铁合并安排。对此,社会各界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合并後可节省行政开支,使票价有下调空间。有人则认为合并会令该系统成为「独立王国」,造成垄断局面。
2006年4月11日,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公布,行政会议通过两铁合并方案,决定将九广铁路公司的经营权转交地铁公司,提供一连串车费减免方案(包括取消转车闸费及引入「可加可减机制」),并尽早处理沙中线转车问题及除部分两铁转车站转车闸机。进一步工作正咨询市民意见及修改准备有关条例,并等待新条例在立法会通过及地铁有限公司股东同意,两铁合并方可落实。
2007年12月2日,地铁和九铁正式以租赁经营方式合并,地铁公司租赁九铁公司50年。
11、开通意义
世界各地轨道交通建设普遍面临建设资金短缺和运营亏损两大难题。香港实行「以地养铁」,轨道项目PPP模式结合物业发展,让香港地铁成为世界少有能盈利的轨道交通机构。
港铁「物业+轨道」发展模式的演变历程,主要可分为三阶段:
(1)初期发展(1980年代):利用所拥有空间发展补贴开支
香港地铁1979年通车,初期主要覆盖市区路线,仍需*通过贷款注资建设,物业发展难以作为支持建设还本付息和运营收入补贴的主要来源。由於香港土地资源匮乏,港铁充分利用轨道建设范围占有的土地,进行车辆段(如九龙湾德福花园、荃湾绿杨新村)和站点上盖的发展(如湾仔修顿花园、中环环球大厦),其物业销售与租金收益,用於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资金补贴的同时,亦进一步通过上盖发展,强化沿线客流量,保障运营收益。另一方面,港铁直至2001年都是100%由*拥有的企业,但由於奉行商业原则经营,*谨慎按照港铁的财务状况分析,对初期线网规划修订,落实建设时取消了部分预期效益较低的原有规划路段,强化轨道交通在初期建设的效益。例如港岛线西段、东九龙线(现时的沙中线),早在1970年已进行规划,纳入初期线网建设,但在对居民构成与这些地区人口老化的现象评估之後,延迟到2010年,纔陆续通过*出资展开工程,港岛线西段在2014年12月刚通车,而沙中线预计2019年通车。
(2)快速发展期(1990年代):利用新线与新发展区的融合创造价值
随著香港机场核心计画带动城市的跨越式扩展,需要大量建设资金,*将填海土地协议出让於港铁、并让港铁参与新发展区(如东涌、西九龙填海区)的前期规划研究,积极采取新线站点与土地融合发展模式,包括土地与车站融合发展,以及车站与周边社区的人行无缝连接网络设计,强化地铁人流带动创造的土地价值,再通过土地增值收益,支持港铁在机场快线和东涌线的建设。这种模式同样用於将军澳和马鞍山新市镇的沿线轨道发展。
(3)成熟期(2000年代):长远持续的分期发展让土地价值最大化
轨道线网快速发展後,客流量增大,沿线市场发展逐渐成熟,港铁逐步对之前轨道线网所预留土地,进行长达10-20年的分期开发。务求通过人流和商机的培育,让土地价值最大化,创造更高盈利目标。例如,1998年通车的机场铁路九龙站上盖综合发展,初期开发了住宅,孵化市场潜力和人气,待发展较为成熟、商业地产需求较高时,於2005年开始建设酒店、购物商场等商业设施,2012年发展楼高110层的环球贸易中心ICC-九龙站最後一期发展项目。整个项目包括甲级写字楼、六星级酒店、天际观景台等高端功能,其甲级办公租金单价为九龙之最。
12、商业模式
由於用地紧张,香港每个地铁站都与周边的商业和居住区紧密联系,还有很多居住区与地铁站结合成一个综合建筑体,即真正意义上的地铁上盖物业。它是地铁产业与房地产业紧密协作的缩影,其成功也与出色的城市规划直接相关。在众多的香港地铁上盖物业中,青衣城(盈翠半岛)、汇景花园、新翠花园非常典型。它们特征相似:底层是公交车站或地铁站,上面二至三层是商业建筑,再上面是呈围合布局的高层居住建筑,中间是居住区的中心花园。
汇景花园是地铁蓝田站的上盖物业。整个建筑位於两山之间,下面有快速路通过,交通结构非常复杂。地铁线平行巴士转车站,通过二层空间实现联系,上面是一层商场,以零售、服装为主。住户可以穿越商场抵达屋面的花园,也可以通过地铁出入口进入居住空间。居住空间是两排东西向排列的20多层建筑,入口与花园相连。汇景花园还肩负著交通枢纽的作用,底层有近十条路线的巴士在此与地铁转乘,出地铁後经过室内的「十」字型天桥到达巴士站,再通过不同的楼梯到达不同路线的巴士站,同时辐射出多条步行道与附近的丽港城、康田苑等大型建筑相通。这栋高度集成的综合建筑群给人们提供了很大方便,每天有大量港人经由这里出行,游客在清晰的交通指引牌的帮助下也不会失去方向。
其实香港地铁是香港*拥有的,也是一个上市公司,2005年在香港上市,主要收益有两个:一方面就是铁路的运输,另一方面就是铁路的管理营运,当中把地铁的战略也算在物业管理领域里面。
地铁是香港市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天大概是超过230万人次的流量,所以就带动整个在沿线的店铺还有地铁站的商业物业,整个经济的增长、整个物业这一块,带动得非常活泼。
沿途的地铁站,能够开的店铺不多,所以地铁站里面有很多店是方便市民买到东西的,但是没有百货公司。便利店、洗衣店,还有食品店的话,一定是挑选特色的、时尚的和健康的食品(比如星巴克)。地铁当中,人流不一样,层次不一样,所以在地铁站里面消费模式也不一样,在商业区(比如在中环、铜锣湾、尖沙咀)的店比较高档、有特色和有创意,在普通地方难找到的。每个地方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所以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站,不同的店,主要是按照店的人流看。按每个站的要求、不同客户在那边服务的,另外是提供制作设备,这种是由於地方小,所以得利用每一个角落,把一个地方发挥最大的效果。另外,每一个地铁站都有一个恒生银行。
另外还有旅游中心,旅游服务包括可以办理外地旅行团代定饭店等等,尤其在尖沙咀地区,包括刚纔我们提到的铜锣湾,游客区,购物区,都有这方面的,还有卖车票等等。
另外他们在旅游方面,第一件事,假如你是有创意的,他们是非常有创意的就是他们对他们讲每天有230万人流的话,每一个角落是非常赚钱的地方,所以他们卖车身广告,香港整个地铁都是卖广告,刚讲过的航空他们把整个车身都贴红色的,在地铁还没有到达的时候,人们在等地铁的时候,在墙壁上来做完完全全的广告版,除了有硬体的广告版还有电子广告,像电视一样,还有另外的沿线广告,都是地铁公司所拥有的,而且放映超过两万元,其实就是说在整个的一个地铁的运作,一个商业的运作当中,他们不停的想办法怎么利用每天230多万的人流怎么吸引他人,吸引更多的商铺在那边来提供服务,所以这一块真的需要。
引进一些咖啡厅是个针对游客服务的措施,若说对整个地铁商业当中是按不同站、不同的人流、不同客户的需要来提供服务。
另外为便民,已全面覆盖电话、网络,以及其他的服务。整条线提供的这些服务越来越方便,虽然还是比较贵,但是大家都愿意用这个,但是地铁得要做很多的授权。
他们要办很多不同的活动,在这里特别的提一下,其实地铁是希望办一个除了提供更给人家的商业的形式,还希望提供一个文化的形象给人家,他不定期的搞一些活动,尤其假期里面,办亲子活动,有时候是亲子绘划活动,有时候办比赛,来吸引人家,让人家觉得地铁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地铁融入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地铁在整个的店铺真的解决一个需求,提供一些服务,所以他们是在挑选哪些店在里面提供服务的时候特点的店。
总体讲就是地铁充分利用每一个空间,其实假如说我们在管理学上提到的比较新的概念,就是不要浪费,不要浪费其实是分在时间上的,同样的地铁把这个概念用在它的空间上来,因为它掌握每天230万的人流,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它在卖广告。选择的地方,把它变成一个赚钱的地方,把它租给不同的客户,租给商户,但是在租的过程当中维护它的权益,就是说是按照市民的生活需要,比较有特色的放在里面,把它放在哪里卖,整个生活档次都会影响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