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白蚁

科普小知识2022-10-03 20:29:52
...

白蚁又名飞蚂蚁、虫尉,俗称大水蚁(因为通常在下雨前出现,因此得名),等翅目昆虫的总称,约3000多种。为不完全变态的渐变态类并是社会性昆虫,每个白蚁巢内的白蚁个体可达百万只以上。白蚁是一种多形态、群居性而又有严格分工的昆虫,群体组织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继续生存。它们以自然界各种含纤维的物质为食,其突出特点是危害面广,几乎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农、林、商、水利、交通、电讯、房屋建筑和国防设施等诸方面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1、生物学分类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等翅目,类似蚂蚁营社会性生活,其社会阶级为蚁后、蚁王、兵蚁、工蚁。

白蚁与蚂蚁虽一般同称为蚁,但在分类地位上,白蚁属于较低级的半变态昆虫,蚂蚁则属于较高级的全变态昆虫。

根据化石判断,白蚁可能是由古直翅目昆虫发展而来,最早出现于2亿年前的二叠纪。

中国古书所称蚁、螘、飞螘、蚍蜉、蠡、螱等,都与蚂蚁混同。宋代开始有白蚁之名,并确定为白蚁的别称。

2、白蚁的形态

白蚁为多形态昆虫,分为生殖类型(繁殖蚁)、非生殖类型(不育蚁)。


白蚁

生殖类型分为长翅型(第一型)、短翅型(第二型)、无翅型(第三型)等品级。

非生殖类型中有工蚁、兵蚁等品级。

白蚁的身体和其他昆虫一样,分为头、胸、腹三大部分。

头部可以*转动,生有口器、眼和触角等重要器官,额部有开口结构的囟。

胸部3节,有足3对,有翅成虫在胸部还生有两对翅膀。

腹部由10节组成,大部分腹节的附肢已消失。

雄生殖孔开口于第9与第10腹板间,雌生殖孔盖于第7腹板下面。

头壳和体表的几丁化或硬化的程度很不一致,一般有翅成虫的体壁较硬,工蚁的体壁最软。

头、体和附肢上生有细毛,毛的多少随种类和品级而不同,亦有近于裸体的。

体色有白色、淡黄色、赤褐色直到黑色不等。但大多数种类颜色较浅。

工蚁和兵蚁的长度约由几毫米到十几毫米。有翅成虫的长度约为10-30mm。蚁后由于生殖腺的发达,使腹部特别膨大,形如花生状。整个长度往往达60-70mm以上。幼蚁的外形和工蚁很相似,仅颜色纯白、各部分比例不同而已。

按外部形态差异,白蚁的各个品级都可分为原始型、蜕变形两类。

有翅成虫的外部形态

头部


白蚁

成虫的头部为前口式、偶为下口式,能*活动,生殖类型和工蚁的头部开矿比较固定,变化不大,一般都是近似圆形或卵圆形,上颚齿列也比较固定,故又有“固定型”之称。头盖缝的发育程度因种类不同而不一样,一般由一道横缝和一条纵缝汇合成为T形或Y形。但是许多种白蚁头盖缝并不明显,尤其兵蚁头部的横缝更不易看到。鼻白蚁科和白蚁科的白蚁在两缝汇合之处有凹下或突起的部分,是额腺的开口处,叫做囟。

胸部

胸是白蚁的第二体段,位于头部之后。白蚁在胸部和头部之间具膜质环,称为颈,背、腹、侧区各一对,以两侧的侧颈片为重要。胸部是一个复合结构,具有3个明显的体节:由前向后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一胸节各具足一对,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有翅成虫的中、后胸上着生一对翅,称前翅和后翅。中、后胸由于适用翅的飞行运动,互相紧密结合,内具发达的骨骨和强大的肌肉,在构造上与前胸有些不同,因此又称为具翅胸节。

腹部

白蚁各品级的腹部形状都极相似,一般呈橄榄形,都由10节组成并有雌雄之分。白蚁的蚁后节间膜有较大的韧性,使腹节可作较大的扩展和延伸,蚁后卵巢成熟后腹部比原来膨大十多倍。

原始型除有翅成虫外,还有工蚁和幼蚁等,其形态结构与有翅成虫相似,但缺少两对翅膀和复眼。短翅型补充蚁王、蚁后只有两对发育不全的翅芽,所以除去翅鳞有无外,根据身体硬化的程度、颜色的深浅和复眼发育状况的差别,就可以将原始的蚁王、蚁后与补充的蚁王、蚁后相区别。在原始型品级中的同一个巢群内,某些个别的工蚁可产生有翅芽的畸形现象。

兵蚁的外部形态


白蚁的兵蚁

兵蚁作为蜕变型唯一的一个品级,由于其主要职能是警卫和战斗,为了适应这种功能,其形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完全脱离了原始型形态构造,尤其是头和胸部的变化更大。兵蚁按上颚发育程度和头的形状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上颚极其发达,头壳不向前伸突,左右两上颚的内缘有不同的齿突,有的扭曲成各种形状,形成极其不对称的“歪嘴”,如歪白蚁属(Capritermes)一类等,这类兵蚁称为上颚兵;另一类则上颚退化,头壳极度向前伸突延长,形成长象鼻状,称为象鼻兵。

兵蚁的头部构造与有翅成虫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并且在不同科、属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原白蚁科和木白蚁科,一般都有巨大的头部、粗壮的上颚和发达的齿,但木白蚁科中的堆砂白蚁,则头部较短,而且头前悬骨高起,有利于堵塞坑道中的孔洞,防止外敌侵入,它的上颚较短,齿也不发达。鼻白蚁科中的兵蚁上颚多呈镰刀状。乳白蚁属的囟孔在前额中间呈圆形开口,十分显著。在白蚁科中,“歪白蚁型”的上颚和“象鼻型”的上颚显得十分特殊。“歪白蚁型”的上颚不是用于夹刺,而是用于弹跳,而且左、右上颚不对称,左上颚明显或稍有扭曲形状。“象鼻型”的头部延长,形似象鼻,上颚极小,十分退化。

兵蚁的上唇与有翅成虫和工蚁相比亦有很大的区别。它的端部常是透明的,而且可分为圆形、钝形、尖形、分叉形和稍平形等等。但是,兵蚁的下颚、下唇的构造,保持相当稳定,一般变化不大。

3、白蚁的生活史

绝大多数白蚁首先由卵开始孵化,变为幼蚁,幼蚁经过分化,变为兵蚁、工蚁和若蚁,若蚁进一步发展,变为补充型蚁王蚁后和长翅繁殖蚁,长翅繁殖蚁经过分飞脱翅,变为原始蚁王、蚁后。有少数白蚁种类如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等,在其生活史中没有补充型繁殖蚁;还有些种类如截头堆砂白蚁,群体中缺工蚁。

4、白蚁的种类

白蚁在全世界的分布极为广泛,共有6科2600多种。目前地球上除南极洲外,其余各大洲都发现有白蚁活动的踪迹。我国除澳大利亚所产澳白蚁科和巴西所产的齿白蚁两科尚未发现外,国内已知白蚁现有下列四科:草白蚁科、木白蚁科、鼻白蚁科、白蚁科,共有500余种。根据白蚁构巢的位置,白蚁种类按栖性可分为下列三大类。

木栖性白蚁

这类白蚁依木筑巢,筑巢于干燥的木材和枯树内,蛀蚀干硬木材,如尖叉原白蚁、堆砂白蚁;还有筑巢于活树的树枝或枯枝,如新木白蚁。这类白蚁与土壤不接触。

土栖性白蚁

这类白蚁依土筑巢,一般在地下,筑垅于地面上。有的把巢筑在靠近树木根部的地下,有的筑在埋入土内的棺木或木材附近。总之,这类白蚁不能脱离土壤生活。最常见的有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曲颚白蚁等。

土木两栖性白蚁

这类白蚁既可在土中筑巢,也可在木材中筑巢,有的还在箱笼、衣被、空心墙内、地下废沟内筑巢。不论其位置如何,巢体和土壤、木材都有着直接联系。这类白蚁城乡普通皆有,以家白蚁和散白蚁最具代表性。

5、中国常见的白蚁品种

*乳白蚁

形态

长翅繁殖蚁体长(包括翅)13.5-15mm,全身黄褐色。四翅等长,颜色为淡黄色,前胸背板前缘向后凹,侧缘与后缘连成半圆形,后缘*向前方凹入。前翅鳞大于后翅鳞。每年5-7月傍晚时分飞。

1.2兵蚁体长5-6mm,头部卵圆形,淡黄色;上颚镰刀形,深褐色;有额腺。前胸背板平坦,较头狭窄。遇敌时,能分泌乳白色蚁酸。

习性

食性广泛,木食为主,嗜食芳香的干松木、活樟树。除活松树外,还未发现其它树种不被蛀蚀,苦楝树亦有被蛀空筑巢的。此外,凡含有纤维素、淀粉及糖分较多的物资,都是其蛀蚀对象。塑料、橡胶、铅皮有时也遭到蛀蚀,还蛀蚀人和动物的尸体。

*乳白蚁喜温怕冷、喜暗怕光(但羽化成熟的繁殖蚁在分飞时有强趋光性),而抗寒性比散白蚁差,一年中蚁蚀活动期约8个月(4-11月)。为使巢体温湿度正常和防御天敌,巢位总是选在避风聚热、阴暗隐蔽处。如果环境改变,巢群会迁移。

长翅繁殖蚁是当年羽化,当年分飞。2-4月为羽化期,5月羽化成熟开始分飞。一个巢群有多次分飞,群体间始飞期不一,结束也有先后,一般在七月上旬分飞完。分飞时间多在闷热的傍晚7时左右,气温在20℃-30℃之间。因外界环境影响,也有提前或推迟几个小时分飞的。

黄、黑胸散白蚁

形态

长翅繁殖蚁体长(连翅)8-10mm。黄胸散白蚁体色棕褐,翅黑灰色,前胸背板深黄色。黑胸散白蚁头、胸皆黑色,腹部颜色较淡,触角和翅黑褐色。

兵蚁体长5.3-5.8mm,头长方形,从侧面看,黄胸散白蚁额区突起,浅黄色。黑胸散白蚁额区平坦色较深。上颚均黑褐色,军刀形)。

习性

食性比较广泛,以木食为主,对木材的选择不如家白蚁严格。凡是含纤维质的如棉麻织品、竹器、纸张等都是其蛀食对象,尤其嗜食低洼潮湿处的木料。

危害方式一般是由低到高,往往是先从地枕、地脚枋、梯脚、门框脚、柱脚、煤槽等底部蛀蚀起,逐步向上发展。活树或树茎则多是从根部皮层向内蛀入,再往上部蔓延。黄胸散白蚁危害到楼层的比较少见。黑胸散白蚁则有危害到木梁、并在梁上筑巢的,这种情况见于楼层经常潮湿处。

散白蚁蛀蚀活动亦有季节差异,由于其耐寒性比家白蚁强,蛀食活动期也特别长。气温在10℃以上时,活动并无减弱。湿度对活动影响是主要因素,每年二月第一次升温起至六月,长江流域雨水多,湿度大,散白蚁危害最猖狂,以四五月为最高潮。秋季多阴雨时有第二次高潮,秋、冬干旱时地表上活动较弱。散白蚁群体小,有时整个巢群聚集一处,有时则分散危害,在危害处只发现少量几个白蚁,蛀蚀地枕,往往是逐段推移。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131示踪散白蚁,发现黑胸散白蚁的活动最大半径为12米,危害面积达452.16平方米。说明黑胸散白蚁有较大的群体,并非完全分散活动。

黄胸散白蚁在先年9-10月即已羽化成熟。成熟前,双翅由灰白色逐渐变为黑褐色,成熟后聚集一处,并不活动。待次年2月第一次升温时,温度在17℃-20℃的晴天开始分飞,分飞时间在午后1-3时许。由于每个群体巢居环境温度有差异,各群体分飞期不一致,同一群体的长翅繁殖蚁羽化成熟有先后,所以有多次分飞,分飞期要延续到4月结束。也有未经分飞,在被蛀物内部脱翅的现象。

黑胸散白蚁的长翅繁殖蚁在当年3-4月羽化成熟,4-5月开始分飞,6月结束。分飞在午后3-5时进行(气温在20℃以上)。

黑翅土白蚁

形态

长翅繁殖蚁 体长(连翅)27-29mm,头圆形,复眼,单眼均为椭圆形,背部黑褐色,头、腹棕黄色,前胸背板前宽后窄,*有一淡灰色的“十”字形,翅膀黑褐色,每年4-6月份分飞。

兵蚁体长5-6mm,头卵圆形,深黄色,上颚镰刀形,黑褐色,腹部淡黄至灰白色。头部有额腺,能分泌黄褐色蚁酸。

习性

食性以木食和杂草根为主,蛀食树干、树皮,尤其嗜食含糖分的根、茎,如桉苗、橡胶苗、甘蔗、板栗苗、木薯等,甚至有危害水稻的。

分飞孔每年4-5月出现在地面,呈圆锥形,又称羽化孔突,底径约40-60mm,高30-40mm。在羽化孔突下方地表有半月形分飞孔。孔下25-300mm深处有成层排列的候飞室,距主巢一般为3-8米。分飞孔有集中于一向或多向分布的,一般10多个,多的达100个以上。

长翅繁殖蚁在当年2-3月羽化成熟后集居候飞室,通常是在5-6月闷热的傍晚、雷阵雨或大雨后分飞,温度在20℃以上,相对湿度90%左右。

黄翅大白蚁

形态

长翅繁殖蚁体长(连翅)28-30mm。头圆形,头腹部棕黄,翅金黄色,前胸中部有“十”字形纹。

兵蚁有大兵、小兵之分。

大兵体长10.5-11mm。头空黄色。由背面看近似长方形,两侧缘的中段近乎平行。其最宽处在头的中部或中后部,上颚黑色。

小兵体长6.8-7mm,明显小于大兵,体色也略淡,头呈卵型,侧缘较大兵弯曲,上颚显得细长而直。

习性

食性以木食和杂草根为主,和黑翅土白蚁类似,危害农、林、经济作物,近郊间有发现危害房屋地枕、木门窗架的。

每年4-5月在地表可发现分飞孔,半月形成或扁圆形,宽约10-15mm,长约30mm。孔缘平行于地下,孔口甚为光滑,孔口盖为泥粒粘合,凹进地面约0.5-1mm,分飞前、后都封闭。

长翅繁殖蚁在当年2-3月羽化成熟后进入候飞室。4-5月分飞,分飞时间从凌晨1时起至天亮前结束。成熟的群体有多次分飞。分飞时气温在18℃-28℃左右,相对湿度在90%左右,分飞前后往往有雨。

截头堆砂白蚁

形态

长翅繁殖蚁体长连翅8.74-9.64mm不连翅,5.86-6.21mm,翅长7.24-7.78mm,头长1.33-1.44mm。头暗黄色。胸、腹、足、触角均为淡黄色。翅鳞和翅脉暗黄色,翅膜透明。头长方形。复眼小,单眼位于复眼上方,与复眼几乎接触。后唇基为很短的横条状,不隆起,与额的分界不明显;前唇基长度相当于后唇基长度的二倍。触角16节,第3、4、5节等长,略短于第2节,在每侧触角窝的背方有一个淡色斑点,呈圆形、大于单眼。前胸背板与头等宽或宽于头,前、后缘*都内凹,侧缘与后缘的联接处呈圆弧形,前侧角秃钝。

1.2兵蚁体长5.50-6.50mm,头前部黑色,后部赤褐色。上颚黑色。触角第1、2节棕色,其余浅黄色,胸及腹部淡黄色,前胸背板的前部棕黄色。

习性

食性以木食主,蛀蚀木材,蛀蚀通道即为巢,粪便似少砂粒,跌落地面似堆砂。其习性和小楹白蚁类似,危害农、林、经济作物,近郊间有发现危害房屋地枕、木门窗架的。

白蚁的分飞期长,分飞期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旬至8月下旬,分飞始期的第1次分飞日最早为4月15日,分飞末期的最后1次分飞日在9月16日,1年中该种白蚁的分飞日数为55~80日。其中,分飞日数较多的月份为5~7月。其飞出时间一般在傍晚18:30~19:30,以19:00~19:30分飞次数最多,占分飞总数的66.66%。温度、湿度、气压的变化对截头堆砂白原始蚁繁殖蚁的分飞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6、白蚁的社群等级

白蚁是一种营群栖生活多形态的昆虫,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白蚁群体出现了“社会分工”的现象,其成员分为生殖类型和非生殖类型两大类。每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品级,不同品级的白蚁不但在外形上有所区别,而且在生理机能上也不同。

生殖类型

指白蚁群体中有生殖能力,能交配繁殖的原始蚁王、蚁后、长翅繁殖蚁以及短翅繁殖蚁和无翅繁殖蚁。


白蚁社群构成

原始蚁王、蚁后是由长翅繁殖蚁经过分群飞翔、脱翅、配偶、落居繁殖的雌雄个体发展而成的,是白蚁群体的创建者。蚁后是雌性,专门产卵繁殖,随着不断的产卵,腹部逐年膨大,不能单独爬行,终年居住在“王宫”内,行动时由工蚁抬移。同时口器退化,由工蚁喂饲食物。蚁王为雄性,比一般白蚁稍大,体色较深,行动灵活,蚁王专门与蚁后交配,常在“王宫”伴随蚁后,食物同样需工蚁喂给。常见白蚁一般是一个群体中一王一后。但散白蚁和黄翅大白蚁群体中常有多后现象,间有多王多后的。家白蚁和黑翅土白蚁群体中亦偶有发现。

长翅繁殖蚁是白蚁群体中唯一能离巢和飞翔的生殖型个体。发育成熟的繁殖蚁体色比其它成员深得多。长翅繁殖蚁头部具有复眼和单眼各一对,中胸和后胸背面各生膜翅一对,四翅大小开关相似(狭长)。出巢时,四翅平叠于背部,翅端超出腹部末端甚远。分群飞翔后,自行抖脱四翅,翅基部仅残存三角形翅鳞。长翅繁殖蚁飞翔力较弱,飞翔的方向、高度和距离受光线、风向和风力影响。脱翅后的长翅繁殖蚁由于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和许多天敌的捕食,存活率很低,幸存者经过觅偶、追逐、配对落居形成新的群体。

短翅繁殖蚁或称第二型,没有飞翔能力,不能出巢。体色较原始蚁王、蚁后为淡,体壁也较软;有复眼,中胸和后胸各具短小翅芽一对。当原始蚁王、蚁后衰老或死亡后,补充代替原始蚁王、蚁后,生殖能力比原始蚁王、蚁后小。散白蚁群体中此种补充型较多,一个群体中有达数十只者。

无翅繁殖蚁或称第三型,体形与工蚁相似,外形略大,复眼退化,完全无翅,体色常为淡黄色或白色,生殖能力更小。有人认为无翅繁殖蚁是由工蚁演变而成。

非生殖类型

白蚁群体中的工蚁和兵蚁属非生殖类型。

工蚁有雌雄性,但性器官发育不完善,无生殖能力。头部圆形,无眼,上颚坚硬,宜于咬食,体色较淡,体壁柔软。在巢群中担负着建巢、修路、汲水、采食(有的种类还能在菌圃上培育菌类)、搬运蚁卵、喂食(喂给蚁王、蚁后、兵蚁和幼蚁)以及巢内蚁道清洁等一切劳务,所以工蚁在群体中的个体数量最大,如黄胸散白蚁群体中的工蚁占95%以上。一切物资的损害都是来自工蚁。有的种属还有大工蚁、小工蚁之分。

兵蚁有雌雄性,也因性器官发育不完善,无生殖能力。头大,不同种类头形显著不同,有坚硬而发达的上颚。有的种属兵蚁有额腺,能分泌酸性液体,有的则从口器中吐出酸性液汁。兵蚁的职责是警卫和战斗,保卫蚁巢、保卫工蚁活动和长翅繁殖蚁安全分飞。当群体受到侵袭时,兵蚁能利用上颚撞击,抖动身躯发出信息,并用上颚咬住对方至死不放。兵蚁的口器退化,无取食能力,需要工蚁喂食。有的种属有大兵蚁、小兵蚁之分。由于兵蚁有独特的头型,便成为我们鉴别种属的主要根据之一。

白蚁群体的形成

白蚁群体的形成和自然界其它昆虫一样,通过雌雄交配,产卵孵化成长发展起来的。当群体中长翅型繁殖蚁发育成熟后,在一定的季节和气候条件下,工蚁启开分飞孔,兵蚁分布于孔周围警卫,长翅繁殖蚁由候飞室爬出分飞孔,蠕动爬行一阵,适应环境后,展翅起飞。飞行方向随风向和光线而定,飞行距离不长,一般在50-200米左右。落地自行脱翅,疾行觅偶。配对时,雌蚁在前,雄蚁尾随,寻找落居住所,交配繁殖。经过一定的时间,工蚁建成正式巢居,繁殖蚁成为蚁王、蚁后。蚁后产出的卵,由工蚁衔运集中孵化成幼蚁,幼蚁经过几次脱皮后,分化为工蚁、兵蚁、若蚁(即繁殖蚁的幼蚁)若蚁经过几次蜕皮后,成长为长翅繁殖蚁或补充型繁殖蚁。原始蚁王、蚁后衰老或死亡后,由短翅或由无翅繁殖蚁来代替蚁王、蚁后。故某些种白蚁群体的寿命可达数十年之久。

7、白蚁习性

掌握和了解白蚁的生活习性,是我们有效地防治白蚁的必要手段。白蚁种属很多,但终归是一类昆虫,有它们共同的生态特点,从常见的几种白蚁来说,一般有以下几点:

群体生活

一个巢群是一个统一体,在统一体内有品级之间明确的“社会分工”,互相合作、互相依存、维持和发展群体。在通常情况下,白蚁离开群体不能单独生活,只有长翅繁殖蚁能飞离巢群。但也有一定数量的个体与主巢隔离,仍能继续生存。各品级间的依存关系与巢群的存在、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有可能利用科学方法破坏这种关系而使群体趋于死亡。

活动隐蔽


白蚁

由于白蚁生理上的缺陷,大多数无眼,体壁柔软,害怕阳光,喜欢活动在阴暗的地方,隐蔽在被害物内部进行危害。即使不得不与外界接触时,如分飞、取食、汲水,也必须先修筑蚁道,隐蔽在蚁道内活动,或利用晚间进行短时露天活动。白蚁的隐蔽活动,给防治工作增加很多困难,往往造成很大损失才有所发觉。我们了解这一点,应该提高警惕,经常对阴暗环境进行检查,及早防治。

喜爱清洁

白蚁对蚁巢、蚁道和身体都随时保持清洁,巢体和蚁道上从未发现杂物,尤其是家白蚁的蚁道,总是光滑如洗。如遇到不洁的东西或白蚁尸体,都会及时清除掉。白蚁的排泄物都堆积于巢体外层,构成巢体的防护层。白蚁还经常相互舐洗身体,清除身上的脏物。

白蚁巢外露的排泄物,使我们能准确地破除蚁巢,它们的舐洗习惯,使我们能利用慢性胃毒药物使全巢传染中毒。

信息敏感

白蚁对阳光、温度、湿度和外敌具有高度的敏感。当蚁路或巢居受到破坏、通风露光时,即有大量兵蚁出来警卫,工蚁频繁衔泥修复;有的种属如散白蚁则会立即惊逃。土栖白蚁和家白蚁的地下蚁道受到严重破坏时能迅速堵塞通道或封闭路口。进行这些工作时,是依靠兵蚁撞击上颚,工、兵蚁抖动身躯,发出音响,传递信息动员群体的。我们可以观察白蚁活动趋向、封口和堵路速度来判断蚁巢的方向。

长翅繁殖蚁选择分飞的时间,总是在温湿度有急剧变化的时刻。飞出后有较强的趋光性,使我们能利用其分飞时刻扑灭和诱杀繁殖蚁,并根据分飞孔的分布情况判断蚁巢位置。


白蚁

分群繁殖

白蚁群体发展到一定程度,巢内产生繁殖蚁,长翅繁殖蚁羽化成熟,在适宜的外界条件影响下,从分飞孔飞出,发展新巢群。不同种属的白蚁,繁殖蚁的产生分飞的季节和时间均有不同。在同一巢群内,长翅繁殖蚁羽化成熟的时间有先后,所以分飞也是多次进行完毕的;也有受外界条件影响而不一次分飞,有的群体隔年分飞,有的连年分飞。

掌握各种白蚁分飞期,是我们分析白蚁种属的重要依据。

以上是几种常见白蚁的共同生态特点,此外,由于白蚁的种属不同,各种属又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活动规律,因此,我们除应掌握白蚁的一般共同生态特点外,尤应对不同种属白蚁的特殊生态特点和活动规律有更深的了解。否则,就会造成防治工作上的盲目性,不能收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8、白蚁的危害

白蚁危害的特点

1.隐蔽性

白蚁生活在黑暗环境中,筑巢在土中、木头里或在高大的土垅内,修筑隧道活动隐蔽,危害不易使人察觉,一旦发现,损失严重,已无法挽回,所以白蚁是建筑物、水库堤坝的大隐患。

2.广泛性

白蚁危害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如房屋建筑、交通设施、电讯设备、江河堤围、水库土坝、档案图书、纺织品、武器弹药、各种农林植物等,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各种用具无不遭受其害。

3.严重性

危害率高,破坏性大;白蚁造成的损失惊人,据资料统计,在房屋建筑方面,长江流域危害率一般可占房屋总数的40%-50%;华南地区危害率可上升到60%-80%,广东可高达90%。据统计,全国23个城市仅房屋白蚁造成的损失,每年约800亿人民币,莫尔丁(Mauldin)认为,每年美国房地产业主因白蚁的损失代价为7.5-15亿美元。

4.易传播和扩散蔓延

白蚁被人引进,由原产地传播到新的国家或地区蔓延危害,已有记录的种类达40多种,楹白蚁属(Incisitermes)传播其他地区或国家的种类已有7种,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有4种。

白蚁对房屋建筑的破坏


白蚁蛀蚀木材

房屋不论是泥木结构、砖木结构、混凝土结构均可受到白蚁的危害,严重的甚至引起房屋倒塌,人畜伤亡。随着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增多,被白蚁破坏造成倒塌的危害性的比率是在逐步降低,但在新建的大厦内部木构件仍可遭受白蚁的危害。特别现代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加之空调机的广泛使用,创造了一年四季适合白蚁生长繁殖条件,加深了白蚁的危害性和隐蔽性,给城市建筑白蚁治理带来了新问题,值得重视。

白蚁对交通设施和电讯设备的破坏

白蚁常蛀蚀铁路枕木、车厢、铁路与枕木之间的垫板。据广州铁路局灭蚁小组调查,南方约有20%-25%的车厢受白蚁危害。轮船、轮渡、木驳船和码头等也受白蚁危害,据广东调查,珠江内河船只受白蚁危害率达54.7%。白蚁对埋地通信电缆塑料护套层的蛀蚀占广东省通讯线路总故障率的60%-80%。此外,白蚁对漆包线、胶皮线、黄蜡布、线槽板和开关板等电力器材也能破坏,严重的可引起短路事故。

白蚁对江河堤围和水库土坝的破坏

白蚁能在江河堤围和水库土坝内密集营巢,迅速繁殖,菌圃星罗棋布,蚁道四通八达,有些蚁道甚至穿通堤坝的内外坡。一旦汛期水位升高、超越蚁路时,水流便渗入隐藏在堤内的空洞和通道,常常出现险情,情况严重甚至会出现滑坡和垮堤垮坝,造成洪水泛滥,带来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据调查,南方各省15年以上的河堤和水库堤坝90%-100%有土栖白蚁。据统计,湖北荆州大堤长182.4公里,有白蚁堤段占50.6%;荆州地区有大、中、小型水库732座,约有80%以上水库受白蚁危害。

白蚁对农林植物的危害

许多林木、果树和农作物都可遭受白蚁侵袭。据初步调查,白蚁危害各类植物达300多种。轻则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重则造成树木空心、死亡。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杉木林基地,白蚁危害一般达40%-60%,以杉木新产区受害更重,严重的植株被害率达100%,1990年杭州受白蚁危害的常见园林树木达130多种,分布于各主要风景点。

9、白蚁传播方式

"飞":是指白蚁长翅成虫,成群飞落在建筑物内存活下来,经过几年的生长发育成为新的白蚁群体。白蚁分群,大多成熟的群体,能产生相当数量的有翅成虫,并在每年的春夏季节离巢从"分飞孔"中飞出进行繁殖,分飞出的雌雄成虫配对找到合适场所重新建立一代新群体。

"爬":是指白蚁从地下穿过土地和建筑孔隙"爬"进建筑物进行危害活动。通过补充型繁殖蚁而扩散群体,进行分群扩散,白蚁又可从巢内或原来的危害处爬到另一场所寻找食料,当条件适宜时,白蚁就会从策源地搬迁而来,定居筑巢。

"带":是指人们在各种活动中无意地把白蚁从一地带到另一地。主要随木结构、包装箱、园林树木等的搬运,将原有蚁害并带有白蚁群体的物体从一个地方携带到另一地方,当条件适当时,就可在新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并发展群体,而且迅速蔓延扩张。

10、白蚁的防治

主要分为灭杀和预防两种方式。

灭杀白蚁需请专业人士进行,根据白蚁侵害的情况,制定具体的灭杀方案。

预防白蚁入侵,需对含纤维类的材料进行预处理。

11、白蚁的天敌

巢内寄生天敌

许多种白蚁巢内均有真菌、细菌和病毒寄生,其中许多微生物能引起白蚁疾病,最后导致白蚁死亡,直至全巢覆没。另外,巢内寄生的螨类有时也能杀灭白蚁。

巢外捕食天敌

不能破巢的天敌:此类动物主要捕食白蚁分飞的有翅成虫,暴露在外的白蚁或采用不捣毁蚁巢的方法进入巢内捕食与诱出白蚁后取食。如蜘蛛、蚂蚁、蜻蜓、青蛙、鸟类、黑猩猩等。

能破巢的天敌:此类动物能捣毁蚁巢,直接从巢内捕食白蚁,如穿山甲、针鼹、大蚁熊、土豚、犰狳、鸭嘴兽、食蚁兽等。

上一篇:飞虱

下一篇:洋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