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普小知识2022-10-03 21:47:53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63年建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2008年12月11日我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批准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中文名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建院时间:1963年

院长、党委书记:孙忠人

性质:事业单位

级别:三级甲等

1、概况


院徽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原名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皆简称附院),于1963年建院,属事业单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50年来,在中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委员会领导下(1996年前为黑龙江中医学院),在黑龙江省卫生厅和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关怀支持下,历经建院与创业初期,扩大与稳定期,改革与迅速发展期,我们迎来了崭新的和谐、振兴期。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

2008年12月11日我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批准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是近10年来被国家选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

2、资源概况

一、基础资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坐落于天鹅项下璀璨的明珠—哈尔滨市动力区和平路26号,经过1999年~2014年15年间的发展,历经几届领导班子的建设,形成了现有的规模。至2014年,我院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11.88万平方米,全院总床位数1500张。2013年7月17日,作为国家中医临床基地中医临床研究楼——我院新门诊大楼及住院研究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新门诊楼共131间诊室,其中专家诊室17间,黑龙江国医堂10间,日门诊量可达4000人,接诊能力倍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人的就诊压力。医院设有1个门诊部,3个住院病区、15个教研室、42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

二、人力资源

我院现有正式在编职工1245人,其中正高职103人、副高职226人、博士生指导教师32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43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4人、享受省*特殊津贴3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8人;全国学术流派传承人1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带徒导师34人次;省级名中医34人;校级名中医39人;优秀中青年专家4人;龙江学者6人;拥有*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人、副主任委员10人;有24人担任26个省级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31人担任44个省级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三、设备资源

建院40余年来,医院以医疗为基础,教学为中心,科研为主导,三位一体,皆有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医院有大幅度的改变,经济效益逐年增加,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基本条件得到了改善。诊疗环境旧貌换新颜。医疗上,坚持突出中医特色,走中西医结合道路,使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大力购置先进医疗仪器,现有上万元医疗设备4145台件,共计7011余万元。有核磁共振、螺旋CT、数字化X光机、钬激光、多弹头治疗仪、数字减影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宫腹腔镜、彩色B超、气管、胃、肠电子镜等。

四、重点专科

现有重点专科专病13个,其中国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8个,省级重点专病3个。*重点专科中医妇科,在治疗妇科疑难病、常见病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周围血管病是国家中医管理局批准的国家中医周围血管病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也是我院在全国居领先地位的特色医疗项目。2005年上半年两科均通过了国家重点专科建设中期评估。省级重点专科有中医呼吸内科、中医血液内科、中医肾病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科、中医脑血管病科、中医急症科、中医肝胆病科、中医骨伤科;省级重点专病有:老年痴呆病、腰间盘突出症、眼底病。现代化的手术室,现代化的化验室,现代化的医技科室,不仅为病人诊治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又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优越条件。

3、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长廊

医院领导班子坚持以*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新时期的中心任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带领全院职工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医院领导班子每年都制定中心组学习计划,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理论学习制度,不断用政治理论充实思想,净化灵魂,增强素质,使班子成员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更好的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

2004年,领导班子提出建设学习型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从而带动了全院职工的学习热情,进一步促进和提高了中医医院的整体水平。附院党委从严治党,反复强调班子必须具有廉正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勤正、廉正、公正。坚持党政班子建设的“十五字方针:学要先、风要正、心要齐、脚要实、志要坚”,同时提出班子“四个一致”的要求,即“言行一致,团结一致,自律一致,目标一致”。提出廉正建设首先从领导班子做起,党政主要领导做表率。推行院务公开制度,实行阳光操作,自觉接受社会和职工的监督。附院党委严格执行《中国*章程》及《廉政准则》规定,领导*坚持过好“双重”组织生活。坚持党的*集中制原则,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年召开一次领导班子*生活会,会上,认真检查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遵守党的纪律情况。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4、重点专科


门诊大厅

一、妇产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妇产科始建于1959年6月,在老一代学科带头人著名中医妇科专家韩百灵教授的领导下,成绩显著,赢得了荣誉,影响波及海内外。1979年获首批硕士授予权,1984年获首批博士授予权,198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首批省级重点学科,1989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重点学科,1993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局级重点学科。1999年设特聘教授岗位。2003年本学科实验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中药药理(妇科)三级实验室,2004年3月引进吴效科教授为学科后备带头人,2005年起聘请吴效科教授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中医管理局确定为中医妇科《国家临床研究基地》及国家重点疑难病研究室,2009年确立为*及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2011年中医妇产科学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疗、教学、科研平台国内领先。

二、心血管病二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科于1979年10月成立,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接受培养中医学博士后,2008年心血管病专科被确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并被选为心悸病(心律失常)组副组长单位。专科现有3个病区,床位数90张,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心肌炎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在全国和全省拥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本专科现有教授7人,博士学位者1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2名。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5人,国家百名杰出青年中医1人,黑龙江省名中医1人,校级名中医2人。

三、血液病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病科始建于1963年,在老一代学科带头人赵正元先生、胡青山教授和于材声教授的带领下,是国内中医院建立血液病科最早的科室之一。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科室规模不断壮大,尤其是在70年代中期以后,在学术带头人孙伟正教授的带领下,成绩显著,1986年被批准为黑龙江省重点专科,1988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95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2002年被黑龙江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血液病重点专科,200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血液病重点专科,同时被批准为血液病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单位。目前在专科和学科带头人孙凤主任的领导下,对中医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2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13年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四、内分泌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200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局级重点学科,2006年确立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2012年确立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该学科于1981年首批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授权点,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授权点,1998年接收培养中医学博士后,拥有国家三级实验室1个。病房现有床位40张,床位使用率达到120%以上,专科门诊2个,专家门诊1个,年诊治患者近10000人次。中药使用率达80%以上。

五、皮肤科

皮肤科是具有很强中医特色的临床科室,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科室。科室现有医生14人,护士8人,其中*名中医1名,黑龙江省名中医1名,校名中医2名,正高职5名,副高职4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1名,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4人、硕士9人,硕士生导师6名。科室医疗人员老中青三代结合,梯队建设合理,中医特色突出,技术力量雄厚,教育教学优势显著。

5、专家介绍


冯宝璋

一、马宝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暨附属一院妇产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点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局级重点实验室——中药药理(妇科)实验室主任、国家“十一五”本科及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主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名中医师带徒指导教师,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省中医妇科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华中医妇科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享受*特殊津贴。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2年。


王秀霞

二、王秀霞

主任医师,教授,本科,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第二、第三、第四批带高徒名老中医,全国名中医,临床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黑龙江中西医结合妇科专业委员会顾问。王秀霞教授临床工作50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中医药治疗妇科疑难疾病包括月经失调、各类型闭经、痛经、围绝经期综合征;妊娠病:胎动不安及反复性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盆腔炎、外阴白斑、不孕症等妇科疾病。


孙伟正

三、孙伟正

孙伟正,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血液病重点专科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名中医、全国第三、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全国中西医结合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同行评议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血液病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研究基地血液病联盟专家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命名的“黑龙江省名医”、黑龙江省优秀教师,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孙伟正教授在我国首倡使用中医的“温肾阳,补肾阴”的疗法,确立了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理论,攻克了被称为“不治之症”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难关,他倡导的再障“阳虚易治,阴虚难调”的理论,对中医药治疗再障的疗效预测和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观点已引起血液界高度重视和公认。


张亚洲

四、张亚洲

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五十年.曾获黑龙江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早年被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命名为黑龙江省名中医.先后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教学著作两部.

在长期的大量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在各种期刊杂志上发表的乙肝辩证施治,乙肝降酶温的临床应用,论治脏腑治病八法,消渴湿热病机与临床治疗,萎缩性胃炎临床辩证,论冠心病的辩证治疗,论脂肪肝的中医治疗等论文三十多篇.

主治:治疗乙肝,丙肝,肝硬化,酒精肝,脂肪肝,胆曩炎,胰腺炎,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压力脑梗,头痛,失眠,肾病,胆肾结石,糖尿病,风湿病,类风湿,痛风,胃痛,喘咳,口腔溃疡,白塞氏病等疑难杂症.


戴铁城

五、戴铁城

黑龙江省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中医内科、针灸、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组成员。曾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省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省针灸学会理事、省中西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省中医神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市针灸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院技术顾问、学部委员、名誉主任、针灸神经内科主任。

1958至1964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毕业,从事医疗工作43年,擅长运用中医药、针灸、西药、中西医疗法治疗内科、神经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几次东度*讲学,赴独联体讲学、医疗,三次赴香港中文大学、东华三院进行学术交流,培养来自日本、美国、韩国、独联体、新加坡、马来西亚、西班牙、法国、德国、丹麦,近千名留学生及研究生学习中医、针灸。

荣获省*三等奖、省教委一等奖、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等奖、专著针灸学被英国仁术中医学院纳入大学教材,副主编针灸内科学一部、参编三部、撰写论文30余编,被日本《医道的日本》刊载。


候丽辉

六、侯丽辉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指导教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指导教师。

黑龙江省名中医,省级教学名师。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医妇科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带头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首席专家。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妇产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8年,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失调、盆腔炎等。主持*、省级课题7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3项;出版妇产科专著8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58篇。

上一篇:医托

下一篇:黑龙江省康复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