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曹娥江

科普小知识2022-10-04 10:01:06
...

曹娥江,中国东海独流入海河流钱塘江的最大支流,因东汉少女曹娥入江救父而得名。嵊州附近又称剡溪,上虞境又称上虞江,百官附近古称舜江,下游段古称东小江。曹娥江发源于磐安县尚湖镇王村的大盘山脉长坞,自南而北流经新昌县、嵊州市、上虞区、柯桥区,于绍兴三江口以下在新三江闸下游经曹娥江大闸注入杭州湾。干流全长193公里(一说197.2公里),流域面积5099.15平方公里(一说6080平方公里),嵊州城关以上为上游,嵊州城关至百官为中游,百官以下为下游。曹娥江是汇入钱塘江的最末一条重要支流,大部分河道是沿岸地区的重要工农业水源建有下浦闸等引水工程;下游航运能力较强,其中曹娥港是重要港口。河口受海潮影响较大,建有著名的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以防潮(洪)、治涝。

中文名称:曹娥江

流经地区:磐安、新昌、嵊州、上虞、柯桥

地理位置:浙江省东北部

流域面积:5099.15平方公里

别:称:旧称东小江、剡溪

河:口:曹娥江大闸

河:长:193公里

所属水系:钱塘江的最大支流

主要支流:新昌江、黄泽江和长乐江

发源地:磐安县尚湖镇长坞尖公岭

平均流量:55.7立方米每秒

1、河流简介


曹娥江

  曹娥江是浙江第三大河,因孝女曹娥投江寻父尸而得名,嵊县附近又称剡溪,上虞县境又称上虞江,百官附近古称舜江,下游段古称东小江。主流澄潭江发源于大盘山脉磐安县尚湖镇王村的长坞。东北流经新昌县镜岭镇,折北流经澄潭镇至嵊县中南乡(苍岩)转东北流至嵊县县城南郊,右纳新昌江后称曹娥江,再下行左纳长乐江,北流约4千米,右纳黄泽江。干、支流成扇形聚汇于嵊县县城南北各约4千米的范围。汇聚后向北流经三界入上虞县境,蜿蜒北流经章镇右纳下管溪,至上浦南侧左纳小舜江,北流至上虞县百官镇以北之后折向西北,先后从西湖闸、马山闸、新三江闸纳浙东运河、钱清江汇集的平水江和萧绍平原内河诸水,在绍兴市曹娥江大闸注入钱塘江河口段。

1970年以来,曹娥江出口江道两侧开展治江围涂工程,已使其出口向东北方向延伸约14千米。曹娥江干流从源头至新三江闸,全长182.4千米,流域面积5930.9平方千米。章镇以下为感潮河段,上浦建闸后,潮水始止于上浦闸下。曹娥以下至三江口属平原河口段,河宽达1公里以上,因受潮汐影响,河床冲淤不稳。东有百沥海塘,西有绍萧海塘卫护。流域内有耕地89万亩,其中水田73万亩,旱地16万亩,居住人口153万。

2、河流历史


曹娥江

  相传曹娥江最早叫舜江,是虞舜避丹朱之乱来上虞,率百官治江害而得名。后来又因东汉孝女曹娥投江救父,到了汉桓帝元嘉一年(公元151年)被刚来上虞上任的县令度尚所闻,为表彰曹娥之孝,遂将舜江改名为曹娥江。

曹娥江历史悠久,是一条名震东南亚的大江。相传在汉顺帝时,每年5月5日,越人要在舜江上以龙舟来迎潮神伍子胥。公元143年,即汉顺帝汉安二年,在5月5日迎伍子胥神时,曹娥的父亲曹盱立于船头"抚节按歌、婆娑乐神"时,忽然一个怪浪打来,将船打翻,曹盱身落江中,随即被潮水卷入游流而不见其尸。其时年刚14岁的曹娥,昼夜沿江号哭,至第7日,她用群衣投水,祈求衣沉处即有父尸的办法,在沉衣处投江,后竟抱父尸出。众乡人惊异,哀其孝女,就纷纷出资买棺木,将其尸葬于江东(即现在的曹娥庙对面)。到了汉桓帝元嘉一年,再将曹娥改葬在江的西岸道路旁(即现在的曹娥庙址),时任上虞县令的度尚又将舜江改名为曹娥江,并立碑以祀。又令其有奇才的外甥邯郸淳作碑文,时年仅20岁的邯郸淳即试笔而成,立碑于墓侧。这块石碑,便是著名的曹娥碑。公元195年,享誉东汉末年的大文学家蔡邕,因得罪宦官而亡命江湖,逃到吴越,他闻20岁的邯郸淳写碑文竟一挥而就,却又不加标点,便赶来观读。因夜到曹娥庙,就借着月光,手摸碑文,赞为奇文,即索笔在碑的阴处题写了"黄绢幼妇,外甥齑臼"这哑谜式的古禅歌。后来曹操领兵路过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家,见壁上挂着曹娥碑图,旁边写着八个大字,于是曹操问蔡文姬,可这位曾创作过《胡茄十八拍》的著名才女也不解这八字之意。其时曹操的谋臣杨修看了一会后称已破译。好胜的阿瞒要杨修暂且勿言。马行三里,曹操也突然省悟破译,双方核对答案,居然都为"绝妙好辞"四个字。原来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旁加丝是绝字;幼妇是少女,女旁的少字即为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女旁子定是好字;齑臼谓受辛之器,受旁辛字,则是受辛字,即现在的辞字。蔡邕的这段题辞,就成了中国最早的字谜。从此,曹娥庙中的《曹娥碑》,便名扬天下,文人墨客纷纷来此曹娥庙,作文吟诗,临摹碑帖,有的还写诗留念。在今日的曹娥庙里,尚存着35幅楹联和120余块碑刻真迹,楹联又多围绕着曹娥的千古孝道做文章,却文字各异,风采万般,其中有明末会稽奇才徐渭亲手写的楹联。我国著名的大作家罗贯中、曹雪芹也把碑事写到自己的作品中,曹娥江与曹娥庙更是名扬天下,成为我国十分闻名的旅游胜地与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舜江,哺育了孝女曹娥,使曹娥的孝义代代相传。曹娥庙几度毁坏,几经修复,最后于民国23年重建,分前、后大殿,两侧有曹娥墓、碑、双桧亭、饮酒亭。正殿高15米,宽20米,殿宇巍峨,雕梁画栋,结构严谨,颇为壮观,被人称为"江南第一庙",其建筑和雕刻之精美也是我国少见的。

曹娥的孝义不仅让后人建庙供人瞻仰、祭祀,而滔滔不绝的曹娥江更是一条因历史文化悠久而闻名之江。早在西汉时期司马氏为写《史记》而游过这条大江。东晋时,谢安为避政敌追杀而舟潜到此隐居于江畔东山23年,还有名人王羲之、许洵常游此江与谢安言文咏歌。谢灵运又筑"石壁金舍"。唐朝大诗人李白游江写下"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的名句。

3、流域物产


曹娥江

  曹娥江流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农产丰富,是浙江省粮食产地之一。除水稻、小麦外,还盛产棉、麻、油、茶、蚕茧、烟叶、白术等。新昌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也是饲养长毛兔基地县之一,兔毛产量居全国首位。新昌产的白术古称越州术,历来是全国重点产区,在东南亚各国有较高声誉。嵊州是浙江省生猪出口基地县市之一,更盛产水稻、茶、蚕茧、竹纸等。嵊州珠茶历史悠久,远销国外。竹纸早在六朝时即已有名。唐皮日休有诗美之曰:"剡纸光于月。"南宋时官家文牍多用嵊州竹纸抄写,故当时对公文又称剡牍。上虞是浙江省水稻、棉花、络麻、茶叶、蚕茧和油茶籽等的重点产区,杨梅、葡萄也较著名,板栗更远销国外。曹娥江流域属侏罗纪火山岩地层,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微弱。矿产资源品种繁多,有铜、铁、锌、锰、褐煤、氟石、矾石、水晶、叶蜡石、碧石、白云石等。上虞耐火用叶蜡石质地优良,驰誉全国。新昌西坑碧石质坚量丰,可精制成石狮、石马等工艺品或用作建筑材料。嵊州硅藻土蕴藏量达1亿吨以上,有待开发利用。

4、景观特色


曹娥江

  曹娥江上游山区是浙江省的风景区,剡溪段溪流起伏徐疾,或泻或漾,浅者为滩,深者为渊,风景秀丽,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剡溪与鉴湖并称为浙中盛景。距嵊州东北15公里的清风岭,悬崖峭壁,为嵊北要隘,相传为晋王谢游宴之地。潜溪离新昌城5公里,沿途岩石林立,奇峰连绵,曲径蜿蜒于碧溪之间,风景绝佳,其中百丈岩两山壁立,上合下开,天光一线,下接百丈深潭,蔚为壮观。新昌城东长诏村上游建有真君殿,系清光绪年间为纪念北宋抗金名将宗泽而建。真君殿下,1980年代建有长诏水库,库面深入山谷5公里,库中有山,山中有水库。镜岭附近的穿岩十九峰,峰峰相连。山上林木青翠,山下绿水潆洄。新昌城南25公里处的天姥山,层峦叠嶂,最高峰名拔云尖,传说登此山者或闻天姥歌谣声,故名,道家以之为十六福地。晋谢灵运有诗云:"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岭;高高入云处,还期哪可寻。"新昌西南部有石城古刹大佛寺,寺内石佛像高1332米,系齐公元486年(永明四年)开雕,公元516年(梁天监十五年)完成,至2010年已1490余年。寺周茂林修竹,山水相映,绿树成阴,景色清秀。东山位于上虞城西南约13公里的曹娥江畔,是东晋谢安故居。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又出山做官,"东山再起"的典故,源出于此。以上这些地方,都是人们乐于旅游、休憩的胜地。

5、水利设施


曹娥江

  新中国成立以来,兴建了大中小型水库381座,正常库容4.7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70万亩,占耕地的80%。同时还狠抓工程配套,大力发展机电排灌,修筑渠道,形成了以水库为骨干,以塘坝为基础,大中小型工程相结合的灌溉体系。通过江道整治,加强了沿江堤防水闸的建设和管理,加固防洪堤150处,堤防总长达560.9公里,并建有上浦、猫山、解放、新三江等闸,在中游设大浸畈分洪区,电力排涝装机1.1万千瓦,排涝8.45万亩,机电灌溉设施4.4万千瓦,灌溉32.4万亩,为防洪、排涝、抗旱建立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从而大大提高了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流域内已建成南山、长诏两座大型水库,汤浦大型水库。

南山水库位于嵊州南长乐镇上游,总库容1.05亿立方米,土坝高72米,1973年6月竣工,灌溉农田8.9万亩。1978年大旱,该库灌区获超历史大丰收,粮食平均亩产768公斤。电站装机3750千瓦,年均发电845万千瓦时。水库全拦10年一遇洪水,保护下游嵊州等城镇和5万亩农田的安全。

长诏水库位于新昌县东长诏村上游,总库容1.78亿立方米,混凝土砌石重力坝,坝高68米,于1982年10月竣工验收。保护下游新昌、嵊州等城镇和13万亩农田的安全,灌溉农田29万亩。与之配套的上虞上浦闸,既可挡潮御咸,又可拦截长诏水库泄水及曹娥江水流,开渠引水后,使灌溉范围远及虞北平原,实际灌溉面积约44万亩,年均灌溉供水量1.5亿立方米,并可减轻河道淤积,改善工业和生活供水,改善航运。由于增加了水量,提高了水质,还减少了疾病,增强了人们的体质,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该库发电装机6000千瓦,年均发电1650万千瓦时。新昌江寨岭水库以下已建成7座梯级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2290千瓦,其中棣山电站装机4000千瓦,是浙江最大的虹吸式进水口水电站。长诏水库有山林1.5万亩,1978年建林场,已绿化造林1.14万亩。水库水域1.06万亩,其中养殖面积6720亩,1978年建鱼场,1980年建兔场、鱼种场,1982年建橘场、茶场、花圃、果木场等,发展了多种经营,效益显著。

汤浦水库位于上虞市汤浦镇南,总库容2.35亿立方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39米,工程于1997年4月完成勘测设计后,当年12月8日开工兴建。建成后它可向绍兴平原提供优质水源,年均供水量2.78亿立方米,同时保护下游城镇和2.65万人口及2.09万亩耕地的安全。据查勘资料,曹娥江年均径流总量45.3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73.6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22.3亿立方米),河川径流利用率10.3%。水能蕴藏量19.6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4.63万千瓦。已建成小型水电站370多座,装机容量9.5万千瓦。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发挥山区水能优势,贯彻了"自建、自管、自用"的建设方针,使小水电获得蓬勃发展。如新昌县*只有一家60千瓦的火电厂,1983年12月新昌县列入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后,坚持走自力更生、多方集资、社会办电、以电养电的道路,小水电得到迅猛发展。至1986年全县已建成水电站227座,总装机31192千瓦,年均发电量7170万千瓦时,使98.6%行政村通了电。1987年3月经水电部批准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实现农村电气化初级阶段的县。至1989年全县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3.66万千瓦,年发电量达9230万千瓦时。1986~1989年还连续被评为全国优秀县电网,全县99.3%的户用上了电,供电保证率在97%以上。农村电气化又促进了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全县1989年工业产值比1982年增长了4.24倍。1989年1月嵊县(今嵊州市)经验收合格,亦成为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全县1989年工业产值比1982年增长5.27倍。

但是,曹娥江中下游沿江大片农田及城镇防洪抗旱能力还较低,上中游山区水土流失面积还有178万亩比较严重,城乡工业发展较快,河网水质有所污染,河道淤积,三界以上基本不通航,新三江闸以下航运困难。这些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随着进一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大力整治山河,持之以恒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这里的山山水水将变得更加秀丽,曹娥江流域将变得更加富饶。

6、自然灾害


曹娥江

  曹娥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年平均温度为16℃,流域内常受台风暴雨影响,降雨强度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430毫米。流域东南部是浙江省暴雨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曹娥江沿江低洼农田,外洪内涝灾害严重。据当地史志记载,自1176年(宋淳熙三年)起至1949年止的773年间,发生大水30次,多发生在农历七、八月间。旱灾自公元830年(唐大和四年)起至1949年的1119年间,发生大旱51次。此外还有多灾年份,如1934年洪、蝗、旱灾交加,灾情之重、灾区之广为近百年所未有。除自然灾害外,这一带还常遭兵灾,明嘉靖年间,倭寇三次入侵上虞,焚烧劫掠,庐舍为墟。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到处烧杀劫掠,新昌、嵊州均被炸成废墟。新中国成立前,这里的群众沿溪筑圳防洪,开渠引水灌田,并建有一些山塘、水井、水碓,但防洪抗旱能力较低。1142年(南宋绍兴十二年)新昌知县林安宅带领百姓在城东汉山脚建孝行砩(即圳,当地称砩),经历代多次毁修,迄今尚存,已有8570多年历史,仍发挥供水灌溉作用。砩高2米,在砩中段还装有活动闸门,渠道长11.6公里,灌田8300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