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重镇
尚重镇位于黎平县西北部,距县城98公里,地处东经108013'——108059',北纬26013'——26029'。全镇总面积227.22平方公里,尚重镇辖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99个自然寨,214个村民小组,6635户,31402人,聚居着侗、苗、汉、水、壮、回、布依、土家、仫佬等10多个民族,其中侗族占72%、苗族16.4%、汉族占9.6%、水族占0.9%、壮族占1%,其它民族占0.1%。
中文名:尚重镇
行政代码:522631109
身份证前6位:522631
长途区号:0855
邮政编码:557300
隶属政区:黎平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贵H
辖区面积:227.22km2
人口数量:约3.14万人
人口密度:133人/km2
1、地方简介
尚重镇地处黎平县西北部,距县城98公里,东抵大稼乡、孟彦镇,南倚九潮镇,西临榕江县寨蒿、朗洞两镇,北靠德化、平寨两乡,全镇总面积227平方公里。境内山峦叠嶂,坡陡谷深,沟壑纵横,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人多田少,河谷地带水土流失严重,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乡镇。境内最低海拔400米(育洞村),最高海拔1338米(宝塘村)。
2、行政区划
尚重镇区划
尚重镇
522631109001123尚重区
522631109200220务弄村
522631109201220顿路村
522631109202122宰蒙村
522631109203121尚重村
522631109204220绞洞村
522631109205220已登村
522631109206220壮巴村
522631109207220平干村
522631109208220宝堂村
522631109209220旧洞村
522631109210220岑门村
522631109211220绍洞村
522631109212220高冷村
522631109213220西迷村
522631109214220朱冠村
522631109215220杨类村
522631109216220归得村
522631109217220归养村
522631109218220龙溪村
522631109219220上洋洞村
522631109220220下洋洞村
522631109221220岑埂村
522631109222220育洞村
522631109223220美德村
3、地方人口
尚重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7808
男14918
女12890
家庭户户数6702
家庭户总人口(总)27750
家庭户男14864
家庭户女12886
0-14岁(总)9715
0-14岁男5554
0-14岁女4161
15-64岁(总)16572
15-64岁男8578
15-64岁女7994
65岁及以上(总)1521
65岁及以上男786
65岁及以上女73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7443
4、城镇建设
尚重镇
尚重镇是黎平县的西北重镇,处于黎平、榕江、锦屏、剑河四县交汇的中心,是一个重要的商品流通和贸易集散地。
自实施小城镇建设以来,10余年间,尚重镇的镇容镇貌焕然一新。街道干净、河水清清,侗族风情吊脚楼与现代民居相映成趣;动听的侗族琵琶歌和现代广场舞碰撞出了文化火花,散发别具特色的小镇魅力。
打造“万人集镇”
尚重小城镇建设,始于2003年6月。10年的不懈努力,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路面硬化、绿化、亮化、天网4大工程和市政管理已趋完善。镇内客车站、广场、牲畜交易市场、综合农贸市场、寨门、公厕、路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从尚重坳口往下看,一条小河从小镇中间蜿蜒穿过,河的左边,是规划整齐的现代建筑,右边是独具特色的侗族民居群,一条大道横贯小镇,大道两边绿树成荫。
84岁的杨政周,不到20岁就随家人迁入尚重居住,他说那时尚重不足100户人家,全是老旧的木房子,没有一栋砖房。
杨正华是2012年从顿路村搬迁到小城镇居住,在兴尚大道旁边建起了砖房。杨正华的爱人吴芳莲说,选择到尚重居住,是因为这里人多,好做生意,孩子读书也方便。“幼儿园、车站、农贸市场……样样有,和城里没多大差别。”
现在,小城镇共新建成房屋250余栋,门面150余间,餐馆12家,旅馆10家,吸纳商、住户384户。
目前,小城镇人口有1000余户5600余人。“将朝着实现‘万人集镇’迈进,修建长500米的滨江大道,镇区外扩。同时,实施生态移民、生态农业综合开发、育洞大棚蔬菜基地,建设旅游观光生态小区和绍洞杨梅基地,营造良好投资、居住环境,吸引更多人投资兴业。”镇长王举飞介绍。
5、民族文化
黎平首届“望红节”侗族同胞再现红军过境
4月26日,黔东南州黎平县尚重镇宰蒙村举办首届“望红节”,当地侗族群众自发到位于尚重镇宰蒙村和平寨乡平途村交界的马踢井山上,再现红军过境、载歌载舞纪念红军过境80周年,同时欣赏漫山遍野盛开的杜鹃花。晚上,还摆起千人长桌宴款待来客,并开展侗族广场舞、唱侗族琵琶歌等展演活动。
据了解,1934年12月,*红军在黎平会议后北上途经此地,并在马踢井处作短暂歇息。为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缅怀革命先辈,当地侗族群众自发组织并投工投劳在马踢井边修建红军纪念亭、红军井和通山公路等设施。马踢井自然风光秀丽,每到春季,漫山遍野的杜鹃盛开。如今,此地已成为当地群众饮水思源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也是休闲、赏花、听歌、观景的好去处。
6、新闻动态
黎平留守儿童穿新衣过节
六一儿童节前夕,黎平县尚重镇边远山村双联小学170名留守小学生,欢欢喜喜穿上了从天津、贵阳等地的爱心人士寄来的新衣服,让山村留守儿童温馨过六一儿童节。据黎平县教育局初步统计,截至5月30日,该县的300多所乡村小学已经收到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等全国各地21个城市寄来了孩子们喜爱的新衣服。
7、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黎平国家森林公园于2003年12月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隶属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黎平位于黔、湘、桂三省交界,面积4441平方公里,人口50万,侗族人口32万,为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贵州省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中国侗族文化生态旅游中心。这里有四项基尼斯之最——肇兴鼓楼群、高屯天生桥、述洞独柱鼓楼、杉阴沉木;
有中挪文化合作项目——中国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坪风雨桥;有*在黎平重新崛起的历史见证——*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有蜚声海内外、正在申报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2004年1月,整合了以上旅游资源的“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列为*风景名胜区。黎平国家森林公园和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形成黔东南一大旅游亮点。
黎平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5475公顷。其中德顺楠竹林场太平山景区距黎平县城55公里,面积4573公顷;东风林场景区距县城16公里,面积902公顷。公园山峰重叠、峰形奇秀、青山如黛,竹木如海,森林覆盖率94.5%,海拔高在500-1256米之间,最高海拔1256米,属中亚热带温暖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左右,境内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适宜的气候和多样的地质地貌类型孕育了公园丰富的物种资源,且因公园太平山景区范围人烟稀少,管理较早、较严,人为破坏极少,绝大多数森林尚处原始状态,森林覆盖率94.5%,共有以乔木为主的森林植物76个科,224个属,521种(含变种),分布有大量的珍稀树种和名贵药材及珍稀野生动物。
公园风景资源丰富多彩,有古朴、自然、和谐的山水风光,有大面积富于季相变化的森林和色彩丰富的绿林山野,有风光秀丽的河流、瀑布,有气象万千的日出、云海,有太平山脚极富特色的民族村寨,有太平山上众多的佛教文化遗址,有东风林场树木园、杉木种子园、秃杉种子园、鹅掌楸培育园。组合性好,特色鲜明,景点景区的互补性强,集休闲度假、观光健身、科普探险等多种功能为一身。
黎平天生桥
黎平天生桥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黎平县境内,在黎平县城德凤镇东北16公里处,距贵州省会贵阳460公里,清水江支流福禄江穿流而过。天生桥与八舟河景区和黎平城关人文景区(历史文化名城)紧密相连,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内主要景点之一。
黎平天生桥为天然石拱桥,全长256米,主拱横跨福禄江上,跨度138。4米,桥宽118米,拱高至水面36。64米,拱顶岩层厚40米;附拱拱跨78米,高28米,宽119米。仅主拱跨度就远大于目前世界基尼斯记录美国犹他州天生桥雷思博桥(跨度88米,高30米),黎平天生桥在2001年1月15日正式获得吉尼斯世界之最证书。
黎平天生桥雄伟壮观,气势宏大,其结构之精致,拱弧之圆率,拱底之光滑、拱顶岩层之规整,丝毫不假人手,纯天然而成,不能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生桥桥身有石洞数个,有的可通桥顶,有的则深浅不一,洞中有无数蝙蝠栖息其中。桥顶和桥壁两侧石柱、石笋、石岩千姿百态,有似长夜明灯、有似威猛武士,有的则像天马行空隐然欲去。绝壁之上,古松怒立,植被葱茏,环境幽深绝伦。天桥之下,流水潺潺,波光粼粼;碧潭之内,山光树影,倒映其中。每当阳光斜照,鸟语、松风、流水声,相互晖映。古人曾有诗赞“人凿难施鬼斧穷,天心穿出地玲珑,两山壁上鼍梁架,巧妙争传造化工。”黎平天生桥的确是举世无双的天然石拱桥。
堂安侗寨
堂安侗寨,800多人,住户散居在“班柏”、“几定”两支山脉和“贵近”冲。房屋大多数取南北向,全寨人以赢陆两姓为主,还有潘、蓝、吴、杨、石七种姓氏和睦相处,按传统风俗,寨中陆姓与潘姓又有大陆、小陆、大潘、小潘之分。
堂安侗寨的鼓楼、戏楼、吊脚楼民居、石板路、古幕葬群、古瓢井以及水碾、石碓、纺车等古朴典雅的实物,每个角落,都蕴藏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内涵的实物,堂安侗寨是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从这个寨子的实物细细品味,完全可以证实它的历史悠久性。这里有着深远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有着侗族文化以及侗族风情研究价值,有着侗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人类生态保护价值。
堂安侗寨四面青山,峰峦叠嶂,阡陌纵横,梯田层叠。山腰间的民居依山就势,悬空吊脚。井然有序。寨中的鼓楼是该寨的吉祥物,可以扣住侗家人的灵魂。鼓楼与戏楼、歌坪形成三位一体,显示出侗族村寨的特征。寨中四通八达,小径曲曲。寨中信道均用青石板墁地。九条出寨子的路口都建有寨门,寨子中的附属设施还有禾晾、谷仓、水碾、石碓榨油房、鱼塘、井亭、祭萨塘等建筑物,都具有它们的独特文化个性。寨子中间,还有一块墓地,有坟十余座,多为清代所建,雕龙刻凤,卷草花纹等工艺精美,是堂安侗族文化遗产的另一种体现。
鼓楼上坎那眼四季长流的清泉,流入用青石打制成的2尺见方而带把的石头中,石斗下用多边形石礅支撑,清冽的泉水在斗中聚满,又从左右凹槽流出,这里的侗家人把这种带把的斗井称为瓢井,因为他的形状如同木瓢。
堂安作为一个侗族文化社区,一种文化体,辐射整个六侗地区。堂安现像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运转过程。这座活生生的生态博物馆的保护与建设以及整个社区的遗产保护必将给旅游业带来广阔的前景。
1999年12月9日,贵州省人民*同意在黎平县堂安寨建立贵州黎平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
8、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黎平香禾糯主要产于贵州黔东南州,尤以黎平县为主。“黎平香禾糯”是一种宝贵而独特的中国本土农作物品种遗传资源,保护范围为黎平县岩洞、双江、地坪等1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经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审查合格并公告批准,从2009年12月28日起,“黎平香禾糯”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黎平香禾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贵州省黎平县岩洞镇、双江乡、口江乡、水口镇、雷洞乡、龙额乡、地坪乡、肇兴乡、永从乡、九潮镇、茅贡乡、坝寨乡、尚重镇、大稼乡、德化乡、平寨乡、罗里乡、孟彦镇等1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黎平茯苓
近年来,黎平县成立了县茯苓协会,引导做大做强茯苓产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干鲜茯苓集散地”,已具有完整的茯苓菌种培育、种植、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现有茯苓加工企业1家,茯苓菌种生产厂8个,带动了周边省、县、市10余万人从事茯苓种、加、销产业。全县茯苓种植户达4000余户,年种植茯苓300万窖左右,年产鲜茯苓4000吨左右,成为全国茯苓产量大县。
据悉,“黎平茯苓”人工栽培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曾被国家轻工部评为“出口免检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该县下步重点打造“茯苓标准化种植”,计划到2018年发展茯苓菌种繁育基地3个,茯苓种植稳定在350万窖以上。
贵州省黎平县德凤镇、中潮镇、永从乡、德顺乡、洪州镇、水口镇、岩洞镇、双江镇、口江乡、九潮镇、茅贡乡、坝寨乡、高屯镇、罗里乡、孟彦镇、顺化乡、敖市镇共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黎平侗乡油茶
黎平油茶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的特产。黎平县是贵州省油茶主产区之一,已被列为国家油茶发展重点县,生产的“侗乡茶油”获国家“名优品牌”和“放心油”证书。
黎平县是贵州省油茶主产区之一,油茶栽培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种植油茶的乡镇已达17个,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州、全省前列。该县引进的长林、湘林系列优良品种,试种后效益明显,每亩平均产油量达30公斤以上,亩产值达1800余元。
近年来,黎平县为把山林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出系列举措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全县油茶林总面积达16.4万亩。已被列为国家油茶发展重点县,国家林业局已拟定黎平为油茶科技示范县。
黎平县拥有绿源油脂有限公司和黔香园油脂有限公司两家龙头企业,现已具备年产1500吨和4300吨食用油的生产能力,可延伸拉长产业链,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格局。其中,绿源油脂公司生产的“侗乡茶油”获国家“名优品牌”和“放心油”证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