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堂
1、景点概述
奉亲庵全景摄影:朱忠华
徐州奉亲庵,又称“念佛堂”,位于云龙山北坡,土山东侧。奉亲庵始建于明代初年,原为供奉仙人吕洞宾的道观。奉亲庵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刹,它坐落于户部山脚下。奉亲庵前古树参天,与院里的古树互为连理,大殿、配殿、寮房、山门依次排开,青砖灰瓦一如徐州最初的幽雅容颜,两进院子颇有曲回之感,在它背后就是著名的范增墓。
2、建筑特点
奉亲庵前古树参天,与院里的古树互为连理,大殿、配殿、寮房、山门依次排开,青砖灰瓦。
2001年,随着市政建设需要,念佛堂被拆,移至原址东200米重建。新建奉亲庵气势磅礴。整个寺庙坐南向北,正殿为圆通宝殿。大殿两旁是近代高僧弘一法师的手迹:大悲山上开千眼,垂千手,超拔沉溺;婆娑界内行六度,运六通,化道凡情。
圆通殿的左侧是“华藏世界”。毗庐遮那佛端坐于四十莲台之中上,每个莲花瓣上都立着一个栩栩如生的庄严佛。在大殿前方,左右两边分别是钟楼和鼓楼。
3、历史沿革
奉亲庵始建于明代初年,原为供奉仙人吕洞宾的道观。后来看堂道士弃堂而走,吕公堂逐渐荒废破败。清代道光年间,徐州十王堂住持僧绪忍法师,在居士董凤临的资助下,重修吕公堂。自此吕公堂改为佛教道场,但仍延用吕公堂之名。清末民初,吕公堂在经历了百年风雨后在慈修的主持下再次得到重修。
奉亲庵碑石一景摄影:朱忠华
慈修原名周张氏,生于徐州张家望族。自幼聪慧,通诗书,精算术,擅经营。其母信养佛教,她就随母在家吃斋念佛,周济贫弱。待其稍长,拜皇藏峪瑞云寺冬岭老和尚为师,赐法号慈修,法名觉敏,在家带发修行。慈修看到吕公堂大殿破败,佛事冷落,就变卖自家土地,出资整修原北屋殿堂、西屋大殿和南屋配房,之后请来同门师兄悟修前来住持。至此,吕公堂更名为念佛堂。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慈修法师削发为尼,并变卖家产,在念佛堂前续接一院落。此院建北屋与南屋各三间,山门一间。与此同时,慈修法师北上京城,请家叔张伯英(民国著名书法家)题字。张伯英感其一意吃斋念佛,供养母亲,欣然提笔。我们今天看到山门上镌刻的“念佛堂”、“*堂转”、“佛日增辉”、“南无阿弥陀佛”皆为张伯英手迹。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山门落成,大门门额高悬“奉亲庵”(取自慈修供养母亲之意)三字大匾;北便门门额嵌“念佛堂”石刻;大门向南墙壁镶着“南无阿弥陀佛”五个大字。整个念佛堂形成两进院落、房舍二十余间的规模阔大的佛教建筑群。念佛堂在解放后收归公有。改革开放后,国家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把部分房产交还给僧人。1987年,隆明法师来念佛堂住持佛事,集十年之力,重修大殿。2001年,随着市政建设需要,念佛堂被拆,移至原址东200米重建。
4、主要景点
奉亲庵大殿两旁是近代高僧弘一法师的手迹:大悲山上开千眼,垂千手,超拔沉溺;婆娑界内行六度,运六通,化道凡情。圆通殿的左侧是“华藏世界”。毗庐遮那佛端坐于四十莲台之中上,每个莲花瓣上都立着一个栩栩如生的庄严佛。在大殿前方,左右两边分别是钟楼和鼓楼。
5、现任住持
奉亲庵现住持为尼僧能通法师。
6、游览指南
景点地址:徐州泉山区户部山
7、相关诗词
奉亲庵大殿两旁书有弘一法师的手迹:大悲山上开千眼,垂千手,超拔沉溺;婆娑界内行六度,运六通,化道凡情。
8、相关名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慈修法师削发为尼,并变卖家产,在念佛堂前续接一院落。与此同时,慈修法师北上京城,请家叔张伯英(民国著名书法家)题字。张伯英感其一意吃斋念佛,供养母亲,欣然提笔。我们今天看到山门上镌刻的“念佛堂”、“*堂转”、“佛日增辉”、“南无阿弥陀佛”皆为张伯英手迹。
张伯英照片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字少溥,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室名远山楼,小来禽馆。徐州铜山区人,清代光绪朝时举人。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出身于徐州望族,兄弟四人(分别是张伯英、张仲警、张叔庚、张季遵)。徐州市铜山人。光绪壬寅年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顺天榜举人。少负异才。
张伯英幼承庭训,弱冠时诗文、书法已崭露头角,伯英与其叔张从仁(字云生)年龄相若,幼年时一同就读书法书法于萧县李辅中家之私塾,受业于徐葵南先生,与其子徐树铮(字又铮)为同窗好友。塾师张永伟传教导,又跟随其外叔祖陈逊齐研习书画,后师从徐南葵,桂中行,冯煦等。
1887年,金坛冯煦(清丙戌探花,翰林院编修),应徐州知府桂履真(字中行)之聘,任徐州云龙书院山长。伯英时年17岁,遂为冯煦入室弟子,受益匪浅,被誉为后起之秀。
1902年清廷补行“庚子辛丑恩科”考试,张伯英与张云生赴金陵应试,叔侄同科中举,传为佳话。是年,张氏叔侄为维持家计,开馆授徒,桂中行知府召伯英来彭城,假馆舍(徐州府学),常于槐下读书。
1911年,张伯英设馆于南京下关铁路局,与徐树铮同寓,伯英曾南游广州,复返南京,设馆数年而北上。
1914年,段祺瑞任陆军部长,徐树铮为陆军部次长,遂聘张伯英为秘书。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段祺瑞为北洋*临时执政,张伯英任副秘书长。
1926年“三·一八”*发生,张伯英目睹官场的腐败黑暗,毅然引退,从此再不涉足政坛。而开始了鬻字治印的书画金石生涯。以艺术劳动谋求衣食。
1949年,在贫病中逝于北京“小来禽馆”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