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郑州市第一中学

科普小知识2022-10-04 13:19:48
...

郑州一中始创于1949年3月5日,几经沧桑,高中部总校位于郑州市中原区中原西路182号,高中部分校、初中部位于郑州市桐柏路35号。郑州一中新校区在校生规模为3000余人,教职工200余人,占地331亩,建筑面积85400平方米。新校区以建成“起步走向世界”的名牌学校为标准,按50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要求建设,设计规划新颖,造型美观大方,具有“走向世界”的时代气息;既突出特色,又符合规范,既壮观气派,又实用方便。

1、基本信息

  • 中文名:郑州市第一中学
  • 外文名:No.1MiddleSchoolofZhengzhou
  • 校训:勤、严、实、真
  • 创办时间:1949年3月5日
  • 类别:公立中学
  • 现任校长:朱丹
  • 所属单位:郑州市教育局
  • 校区面积:85400平方米
历史沿革

郑州一中创建于1949年3月5日。由当时的市立一中、二中、三中及私立明新中校高中部在书院街合并而成,定名“郑州市立高级中学”,由市委宣传部长漆鲁鱼同志兼任校长。创建伊始,仅7个班的规模,学生249人,教职工26人。

1953年3月规模扩大,易名为“河南省郑州市第一高级中学”,同年9月迁至文化区。

1956年8月又迁至南阳路岗杜街。

1958年8月,市区公立中学统一编制命名,定名为“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

195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学(作为当时郑州市唯一入选的重点高中)。

1960年迁至桐柏路老校址。

1980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

2004年首批被确定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5年迁至中原路现校址。

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连续四届被评为“中国百强中学”。

2、校长寄语

学校文化就是“爱”的文化  

引子 

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以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而起码的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  

——苏霍姆林斯基:《帕甫雷什中学》  

要想做好学问,先要做个好人……应努力按好人标准去培养青少年,只有先成为好人,才能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好事。  

——王选院士  

学校文化是反映社会总体利益的文化

学校文化决定着学校的生态,决定着教育效果的优劣。不同的学校之间,有着不同的校本文化。学校之间因为地域、教学群体、发展定位和教育特色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的文化现象。它颇像民风一样,有“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之别。但不同的学校之间,也有着共同的教育文化:教育的宗旨,教育的功能、教育的规律等而体现的人性美好的、具有普遍价值的文化现象。  

时下流传一句话:“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这句话文章中随处可见,发言中充斥于耳,有的学校把它作为校训赫然写在墙壁上。这是一句很漂亮的口号,不仅字句铿锵,而且内容仰之弥高。稍微细心推敲,你会发现除了“为了一切的学生”体现了“有教无类”的社会公平,凸现了教育的普遍价值外,学校教育并不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也不是一切为了学生。教育是按照未来人才发展和社会要求去实施的,它要照顾到学生与家庭、学生与社会、学生与学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利益平衡,教育目标不可能反映每个学生个体的全部利益,也不可能反映学生利益的总和,学校文化应该是反映社会利益总和的文化。让未来社会和谐的文化,大家与人为善,让自己做好人,又让别人做好人的文化。

一、校长善待职务

陶行知在《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中说过一句话:“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  

今天也流行着一句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话虽然有争论,但争论是在不明白前提的情况下引起歧义的。这句话是指各种办学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校长的业务水平,校长的行为做派,校长的管理理念,对学校所发挥的引领和影响作用。校长犹如司机,教育的路径有千条,校长决定着走哪条道。校长是教育者,是教师中的一员,和教师是同行的关系。校长又是管理者,像“官”,于是一些校长就把校长当官做,官场的等级制度、官场的官僚作风,官场的恭维逢迎,官场的跟风做秀,官场的应酬周旋等,官场有的,应有尽有,这样的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外,一切都象行政单位那么眼熟,喊豪言壮语,走形式过场,推崇企业式管理,制度苛刻,搞绩效主义。不注重教育能力,夸大经营能力,欣赏自己在大社会中的纵横逢源,不喜欢在学校的小圪落中默默耕耘。校长文化的核心价值首先表现在校长的教育家品质。校长是教学质量、知识真理、学术研究、师生利益的*。校长不是权力,校长是责任,校长是实现自己执着的教学理念和治校理想的机会和平台。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治校的突出品格是“终生一职”,一生“只做一件事”(校长),决不“今天干教育、明天弄政治、干着校长,想着部长”。目前应该大力提倡当一个纯校长。有了纯校长,就有了纯教师、学术和业务就不会泡沫化。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校长的一言一行所体现的教育责任和清正精神。  

常州高级中学老校长丁浩生总结自己多年学校工作的经验时,深有体会地说,校长不能“人在学校,回望青云”,把校长的职位当作官位,当作青云直上的跳板。他说,校长是“家”不是“官”,校长是“家”,不是“匠”,校长是“家”不是“神”,校长是“家”不是“商”。校长要做的是教育家,仅此一“家”足矣。企业家、政治家大可不必。记得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学校就是不一样的地方”。说的好极了,学校就应该是一个“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另类世界。为什么有人说一个国家世风坏了,官风坏了,民风坏了,只要校风不坏,民族就有希望呢。职业是应该有区别的,这里不是说职业从事操作行当的不同,而是指包含行规、行话、行业操守,行业精神在内的行业文化。最好的职业装设计,就是体现了职业的与众不同之处。社会的演变促进了一些职业文化的接近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应运而生的创新,是行业生命的生长。但行业间的文化独立性,却犹如物种的基因一样,不能进行颠覆性的改造和移植。校长要善待职务,就要克服官本位思想,让“校长”从庙堂之上回到学堂之中。 

二、校长善待教师

校长当成官做,与教师的关系性质就会发生嬗变。校长的第一色彩是教,第二色彩才是“长”。教育和教学一旦成了长官分派的任务和劳役,教师的创造性和热情就会丧失。校长的所有工作和努力不仅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教师。当然还是为了社会和家庭。学校是二元的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的主色,知识的传授和继承,品德的养成和春风化雨,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推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丝毫没有减弱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素质有了一个更高要求,校长在新课程改革中,更需要善待教师。体恤教师的职业辛苦,从学校条件出发,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解决他们的困难问题。善待教师。就要严格要求教师,从职业素养和职业规则上培养约束他们。善待教师。就要以包容的精神扬他们之长,忍他们之短,忍不是放纵,而是一种理解和等待,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和*。善待教师就是允许教师犯错误和失败,掌握分寸地给他们面子,让他们内疚和自省。对待教师的错误,要把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度,二者应该三七分。善待教师不能是无为而治,在当下泛社会化的职业格局下,更应以积极的态度强化职业的特殊性和职业道德。校长善待教师,就要帮助教师成长,给教师适度的压力,以产生能内化为主动精神的力量。设立学生评教制度、教学质量分析会、课研讨论会、教学恳谈会,营造一个百舸争流,充满竞争和合作的团队氛围。不搞签到制度,不让老师在自习和周末时间上课,变有形压力为无形压力,就 能让 老师不用扬鞭自奋蹄。管理者要思考的是如何布“势”造“场”,让磁针处在“场”内,向着一个方向。呵护着教师们的那份良心,他们就放不下那份责任。  

三、教师善待学生

学校有规章制度,有思想政治教育,约束学生,感化学生是教育的两手,但爱是约束和感化的出发点,是考量两者是否适当的尺度。有人说:目前学校最需要克服的是两种倾向:管理的行政官员化,教育的功利化。教育的功利化表现有二:一是教育的单一性:把教育等同于教学,用看破红尘的眼光把思想品德教育看成是无用的说教,宗教性的欺骗。把理想的愿景看成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把高尚和情操看成是傻冒和虚伪,信奉“高尚是高尚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的通行证”。使教育成了一种知识技能传授的技术。二是把对学生的管理混同于成人式的团队管理。批评和处分中的教育附加值愈来愈少,企图通过纪律的权威性,吓阻学生成长中的错误。把格杀勿论式的管理看成魄力的表现。当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受教育的众生总会有从恶之徒,再肥沃的土壤也不会只长一种草,总会良莠不齐。但这都不是放弃教育耐心的理由。因为教育就是以美好的愿景为出发点而建立起的一种事业。教育永远不能把学生当作成品去评判取舍她,而是要永远地当作尚未封笔的作品去修改她。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把他交给社会了事。在受教育者人数太过庞大的时候,教育的力量也有力所不逮的情况。教育者不可能深入心脾地施惠于受教育者的各个角落,但尽力尽心地去做却是上帝赋于的天职。善待学生就是教师要有一种天然的父母本能,把学生看作目的,不把教学的行为看作策略。虽然可能会产生疲倦和厌倦,但总会又自觉地从疲倦和厌倦中走出来,满怀希望地不离不弃地对待孩子那样对待学生。罗素曾强调:教师爱学生应该胜于爱国家和教会。而教师个人是否爱学生,取决于这个教师的品德。所以善待学生,教师要首先改善自己的人性,用一种宗教般的虔诚向善从善。在教师这个职业中,人性是第一位的,经验是第二位的,人性决定了教师的品位和工作效果。  

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又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不要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的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约翰·亨利说过,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最好的教学效果不是在单位时间内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把学生变成了不可就救药的思想者、学者,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这才是“教育即生长”的道理。  

四、学校善待家长

学校教育是大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学生在家庭中互动时间的长度,在成长阶段的学前期发挥的独一无二的影响,以及和学生血缘关系等,决定着学校教育无法替代家庭教育,但尽管这样,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互动和提升,仍然有着非常的作用。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在家庭学校中开设讲座,和家长经常的沟通及磋商,以取得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使家、校教育产生加法效应,而不是减法效应。善待家长就要学会站在家长的角度分析发生的家校冲突和矛盾,懂得把学校摆在和家庭利益一致的位置上,才能取得家长的共识和认同。陶行知有句话很值得我们玩味:事要硬办,话要软说。贯彻始终,路线正确。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忍辱负重,有为有守。善待家长不是一味地屈从于家长,而是用善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教育效果只有在争取到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下,才能达到最大化。  

五、教师善待职业

有两则消息,一则是日本近年来师范生报考人数明显下降,原因是职业的工作强度和压力过大。另一则是我国近年来师范生报考人数明显增加,应聘教师职业的人数明显增加,原因是*提高了师范生待遇,教师的职业稳定,且有一份说得过去的收入。两则消息虽然是两种相反的情况,但却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教师的职业特点:稳定,收入高于一般技术性职业,工作强度和压力大。  

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是以生命幸福为尺度的。且不说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谀美之词,对已经成为教师和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来说,面临一个事关一生幸福的问题:要么放弃教师职业,重新选择一个自己更热爱的行当,要么让自己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因为职业的幸福是人生幸福最重要元素,很难想象,一个厌倦自己职业的人会感到生命的快乐。怎样才能得到职业快乐呢?陶行知说过:“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他指出:“有些人做了几年教师便有倦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的还是因为不好学,天天开留声机,唱旧片子,所以难免觉得疲倦起来”。他还深有体会地说:“教育有无限之乐含在其中。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之;目视后进骎骎日上,皆我所造就者。其乐为何如耶!”善待职业,既是社会之需,更是个人生命之需。许多养性健身的文章中,都谈到调整心态问题:拿起放下,淡泊名利。这并不是要减少工作热情和成就感,那样岂不是厌世灰心了吗!而是说减少那些会干扰自己生命情绪的纷扰之争,把职业当成上帝的馈赠,自得其乐,才能让生命充实起来。真正的大“家”和成功者,都和职业或事业上有着不解之缘的情结。他们很少用凡夫俗子们的名利作为阶梯攀登上顶峰的。叶圣陶在《假如我当教师》一文中说:“我如果当中学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说成‘教书’,便把我当教师的意义抹杀了。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其实是大有分别的:他们只须教学生把书读通,能够应考试,取功名,此外没有他们的事儿;而我呢,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魏书生在谈到卓越和平常心的关系时说:“人很渺小,生命很短暂,所以才应该格外地珍惜,活得快乐一点、有效一点、对别人有用一点。我没怎么想过追求卓越,就愿意多做事,高高兴兴地做事,做了一件事又一件事,如此而已。”我们要 向魏书生 老师那样以“我工作、我快乐”“工作着是美丽的”的心情去善待自己的职业。  

教师要敬畏职业,就要具有教育的精神。什么是教育的精神?怀特海用了三个字概括:宗教性。什么是宗教性?就是对教育的虔诚感和崇敬感。就是教育的理想和信仰。这样的教育才是崇高的教育。  

六、社会善待教师 

在中国这个国度中,教师是受人尊敬的,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又是受人鄙视的,俗话又说:“宁缺千日粮,不当孩子王”。不管是尊重和鄙视,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却是极高的,俗话还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所以在改革开放的现今中国,拜金主义泛滥的满山遍野中,教师中出现的一些丑陋现象受到了异乎寻常的口伐和笔诛。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对教师这个人群的高期待值,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对教师包容心的缺失。当然,教师队伍的完善和提升是当下极需重视的问题。因为知识分子是民族希望的根,知识分子队伍好,就让人有“留得青山在”的信心。但社会多一点理解和期待,也是繁荣教师队伍的一种生长氛围。许多家长熟悉教师早出晚归的工作时间,常常给以暖心的赞叹和待遇偏低的不平。教师应该感恩社会的理解。学校不全是一块净土,教师队伍不全部是纯粹的人。但相比之下,还算最清正的吧。这不是谁好谁不好的问题,是职业要求他们不得不如此做,职业要求教师应该做的比现在更好,来一点掌声,给一点鼓励,算是对社会的一点请求吧!

3、所获荣誉

郑州一中195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学”,1980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4年首批被确定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连续四届被评为“中国百强中学”。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校园电视节目金奖”等*荣誉20余项,省市级荣誉100多项。

*

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中华杯”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组织奖

“三精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组织奖

首届全国优秀校报校刊奖

省级

河南省省级文明单位


郑州市第一中学

省卫生先进单位

省级依法治省先进单位

省教育系统巾帼文明示范岗

省中学语文“十佳”青年教师优秀指导奖

省招飞先进单位

省文明学校

高中化学竞赛(河南赛区)先进集体

省中学生篮球比赛亚军

省中学生足球比赛第二名

省首届“大河新命题作文大赛”优秀组织奖

市级

连年荣获市级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市级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市科教兴郑单位

市科技教育先进单位

市级依法治市先进单位

市级“三五”普法先进单位

市级“畅通工程”先进单位

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


演讲比赛

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

市级文明学校

市级“双拥”先进单位

市级体育达标先进学校

市中学生男篮冠军

市中学生足球冠军

市中学生广播体操比赛第一名

市中学生乒乓球比赛团体冠军

市中学生游泳比赛总分第一名

市中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三名

市级优秀学生社团

市级优秀学生期刊

4、教学理念

在20世纪六十年代,郑州一中提出“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人格靠自我塑造”的教育观点。近几年,经过沉淀、萃取、升华、浓缩,提炼出饱浸着教育理想、教育情怀的教育理念——“培养自主精神”(唤醒自主意识、提高自主能力、强化自主精神)。学校把“海阔天高,鱼跃鸟飞”作为办学精神和育人目标,让学校成为学生*舒缓成长的天空,成为*快乐翱游的海洋,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自己把握人生的方向,奏响自己生命的幸福乐章,实现成人成材的三个里程碑:(1)青春幸福健康,以个人所能达到的最好学业成绩毕业;(2)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生活的能力;(3)在职场中积极向上、工作勤勉,会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表现出能胜任不同工作岗位的拓展能力。本着这一教育理念、办学精神、育人目标,我们构筑起了由主体课堂和自习课堂建设、ST教学体系两大板块组成的学校教育教学体系。

5、领导班子

名字

职位

朱丹

校长、书记

吴建财

副书记

郭建军

副校长

张一凌

副校长

叶玉昆

副校长

6、校内社团

郑州一中模拟联合国大会

郑州一中摄影爱好者协会


社团活动

心弦民乐社

心悠歌曲演唱社

心炫电声乐队

心跳街舞社

雪中的兄弟湖

雪中的兄弟湖

记者站

爱心社

心绘画社

心韵诗社

心目书社

心忆电脑社

心声戏剧社

心泉文学社

心时政治经济社

心霖环保社

心舞舞蹈社


学生获奖情况

艺术中心

艺术中心

心宇天文社

心馨心理社

心甄魔术社

心颂朗诵社

心海英语社

心悬推理社

心铭历史社

上一篇:郑州市惠济区

下一篇:郑州市二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