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窝会议纪念馆位于肃南县红湾寺镇夹心滩公园内,成立于1986年5月,现隶属于肃南县文物局,是全面展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征战祁连山的专题纪念馆。现有*职工7人,内设办公室、保卫部、综合部3个职能部室。纪念馆占地面积64398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藏品库房及办公场所面积230平方米。
中文名称:石窝会议纪念馆
所属地区:甘肃省肃南县
成立时间:1986年5月
建筑面积:350平方米
地址:甘肃省肃南县红湾寺镇夹心滩公园
门票:免费
1、相关背景
石窝会议纪念馆
翻开中国百年革命史,在绵延两千里的河西走廊和祁连山腹地,铭刻着一段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1937年3月,为打通国际路线,建立河西根据地,策应河东红军的行动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历经120余天的河西苦战后,因战事不利、人员锐减、弹尽粮绝*转战祁连山中,开始了历时45天、长驱1000公里的艰苦西征。冻饿伤残的数千名西路军将士面对危机,不屈不挠,先后与优势装备的马敌进行了灰大坂、马场滩、西牛毛山、康隆寺和石窝等血战,在祁连山中的肃南草原上演了悲壮卓绝的一幕。3月14日傍晚,红军西路军在肃南红石窝山召开了最后一次军政委员会扩大会议——石窝会议。会议决定将西路军余部近3000余人分编为3个支队,分别向西、留原地和向东游进。会后,右支队和中支队在敌人的反复“清剿”中损失惨重,大量人员牺牲或因伤因病被俘,少数*战士在当地群众帮助下历尽艰辛走回陕北。左支队以惊人的毅力和钢铁般的信念在祁连山中艰苦跋涉43天,高举弹痕累累的战旗走出了祁连山,取道安西,最后抵达*,回到党的怀抱,为我党、我军保存了一批宝贵的精英骨干。
2、红石窝会议纪念碑
石窝会议纪念馆
为了让红西路军精神世代相传,近年来,肃南县紧紧抓住国家扶持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时机,通过财政补贴、吸纳民间投资、招商引资、向上争取投资、鼓励扶持等多种方式,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如火如荼地开展景区景点开发与建设。1986年,该县的“牧民”建筑队伍开上石窝山顶,他们赶着驮牛、拉着马驴等大牲畜向海拔3700多米的红石窝山搬运石料、水泥,建起了在中国版图上海拔最高的红军纪念碑——红石窝会议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前虽然没有出现过游人如织、花圈簇拥、万人瞻仰的动人场面,但却真实地记录了一段历史,随着岁月的流逝,时空的转换,其深远影响和存在的价值难以估量。
3、纪念馆修建
石窝会议纪念馆
1986年,肃南县在夹心滩公园修建了“红西路军纪念塔”和石窝会议纪念馆,纪念塔高24.5米,塔的背面雕着藏文“红西路军纪念塔”,侧面有李先念和徐向前同志的题词。纪念馆占地面积6.44万平方米,馆舍面积330平方米,办公场所面积230平方米。近几年,肃南县又投资280万元对石窝会议纪念馆所在地的夹心滩公园实施改造工程,使公园成为融历史与现实为一体、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集纪念、参观、教育、体验、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复合型的教育基地。投资数千万元修建了祁连山腹地公路,开发了马场滩、丹霞地貌红色旅游景区。同时组织专门力量对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重新进行了整理挖掘,并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搜寻西路军文物。
4、展馆陈列
2006年,肃南县积极筹措资金对石窝会议纪念馆进行重新维修和布展,把石窝会议纪念馆布展分为浴血河西铸功勋、慷慨悲歌梨园口、碧血遍洒马场滩、巾帼赴难康隆寺、情怀永系石窝山、千秋绝唱映祁连6个单元,有图片资料、统计图表、文字照片资料、战场遗址图片、电文照片,有西路军在肃南的活动和足迹示意图、军事路线图,有弹片、弹壳、大刀、电台等文物和文物复制品,有在肃南战斗过的西路军先辈照片集纳等。
5、社会价值
纪念馆建成以来,该县每年利用清明、“七一”、“八一”等节日在青少年中开展少先队员入队宣誓、共青团员入团宣誓、颂红西路军精神等教育活动,教育广大青年团员学红西路军英雄事迹,举红西路军光荣旗帜,做红西路军精神传人;在驻肃南县官兵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强化战斗精神”等专题活动,教育广大官兵发扬红西路军精神,努力提高军事技能,捍卫国家主权,保卫人民的幸福生活;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开展“弘扬红西路军精神、构建和谐肃南”等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全县人民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推动肃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2007年,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共接待甘肃省内外参观人员及游客近25万人次,其中接待未成年人13万多人次。1995年,纪念馆被确定为张掖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党史教育和*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一定声誉。
6、参观指南
地址:甘肃省肃南县红湾寺镇夹心滩公园
门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