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奎报
李奎报(朝鲜语:이규보,1169年—1241年),字春卿,号白云山人。本贯黄骊。朝鲜高丽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上层两班家庭出身。一生性喜诗、酒、琴,晚年自称“三嗜好先生”。
1、基本信息
李奎报电视剧形象
别名:字春卿,号白云山人
国籍:高丽
出生地:京畿道骊州
代表作品:《东国李相国集》《问造物》《理屋说》
官职:户部尚书、政堂文学、参知政事
2、人物生平
在青少年时期博览朝鲜和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22岁时考中状元,但因触犯当权阶层的利益,未得官职,隐居天麻山专心从事撰著。
32岁后出仕,但在地方任牧司录兼掌书记等小官。
由于抨击贪官污吏,遭当权阶层的诬告和排斥,曾被谪贬流放。
66岁出任户部尚书、政堂文学、守太尉、参知政事等要职。
72岁引退,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和著述活动。
著有《东国李相国集》53卷,其中收录2000多首诗和700多篇散文。哲学代表作仅有《问造物》、《理屋说》等几篇散文和诗文。
3、人物思想
作品集
李奎报认为,在元气初分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在上的天,在下的地,以及在天地之间的人。因此人的存在,并非是造物主的意愿,而是自然的产物。同时,李奎报在《天开洞记》中指出,当逆境到达顶点的时候,顺境就会降临,思维堵塞的时间长了,就会通畅。这些都是阴阳的常数。所谓“阴阳常数”,即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对立面。而在中国古代,人们在辩证思想学中,就提出了阴阳对立的观点。这也是亚洲文化所特有的和古代亚洲人们的辩证方法。李奎报认为天地万物的运行,都离不开阴阳之数,这是两种互相作用和规律的因素。当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得到相反的效果,所谓的“物极必反”。
由此可见,李奎报的思想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时候,受到了中国儒教和玄学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摆脱儒家的“天人感应”和禅学的“心常身灭”的影响,因此李奎报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时候,是不彻底的。但是作为蒙昧的古代,李奎报的思想已是极其进步的。
4、人物政治观
李奎报在社会政治观上具有某些进步性。他以“理屋”即维修房子为喻,主张改革陈腐的统治制度,清除贪官污吏,实行德治的“王道政治”。他从空想主义观点出发,用自己卓越的艺术才能,写出了许多诗歌和散文,揭露当权者的暴政,同情农民的疾苦。这些文学作品,为朝鲜古典现实主义文学和唯物主义美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5、作品介绍
《东国李相国集》
李奎报的作品主要见于《东国李相国集》,该文集由李奎报的儿子李涵在公元1241年编辑出版,分前后两卷,前卷分41卷,后卷分12卷,共计53卷14册。此文集主要收录了李奎报一生所作的大部分文章和诗篇,为朝鲜国著名的文学瑰宝。1251年,李奎报的孙子李益培对此文集进行重新修订,并修改了一些文集中的错误和遗漏的地方,重新出版。《东国李相国集》收录了李奎报的一些重要的作品如《东明王编》和《畏赋》。前者是李奎报作于1193年的长篇史诗,全诗共计1410字,由282句五言诗组成。主要记叙了高句丽的建国英雄东明王朱蒙从出生到建国的全部过程。在本诗的序章中,李奎报记录了他撰写这篇史诗的初衷,以及东明王的家谱历史。在诗的结尾,又记录了东明王的继承者琉璃王的一些故事,并表达了作者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东明王编》是朝鲜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史诗,也是朝鲜前所未有的一部作品。《畏赋》同样在李奎报的作品中具有其代表性。此赋李奎报虚构了两个人物,独观处上和冲墨先生。前者的名字出自《荀子》中的一句“古之所谓处士,德盛者也。”后者出自《辞海》。这两个名字代表了在古代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和处世观,表现了李奎报对中国古典儒学文化的尊崇。
李奎报虽然是一位朝鲜人,但他的作品,都被列为中国国学的经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