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定远县

科普小知识2022-10-05 09:37:56
...

定远县是安徽省皖东地区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县。同时也是“南京都市圈”的伙伴城市之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一员。首届徽商高峰论坛安徽最佳投资城市。古有“境连八邑,衢通九省”之誉,现仍为全国南北要冲。京沪高速铁路、淮南铁路贯穿境内,京台高速公路横跨境内。定远县素以农业大县著称,1987年被列为国家瘦肉型猪基地,1996--2009年连续14年跻身安徽省畜牧生产十强县行列,2009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定远还是全国商品粮油大县、全国岩盐资源大县、全国石膏资源大县,也是亚洲最大的盐化工基地。

中文名称:定远

地理位置:中国华东

所属地区:安徽滁州

行政区类别:县

下辖地区:22个乡镇,253个行政村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

著名景点:金山滴水寺、池河太平桥、虞姬墓等

面积:2998平方公里

人口:93.8万

电话区号:0550

邮政编码:233200

车牌代码:皖M5

1、概况


定远县地理位置

定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秦汉时境内曾置阴陵、东城二县和曲阳候国,南北朝梁武帝普通五年(公元524年),置定远县。千百年来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叱咤风云人物。如:“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的东吴名将鲁肃;明大义,敢直言,察民情,有口皆碑的南宋名相董槐等。定远县文墨也曾一度佳誉天下,素有“寿(县)字,怀(远)画,定(远)文章”之美誉。东吴名将鲁肃、南宋名相董槐、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等均出于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罗炳辉、张云逸、谭震林、徐海东等,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

定远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东接滁州,西邻淮南,南依合肥,北连蚌埠。近入南京、合肥都市圈,远融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古有“境连八邑,衢通九省”之誉。与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紧密相连,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资源、成本和市场优势,是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京沪高铁、淮南铁路、合蚌公路、合徐高速公路及其淮南连接线穿境而过,距南京、合肥等周边大中城市仅1小时左右车程,到上海6小时车程。

定远物产富饶,资源丰富。农产品主要有粮食、油料、水产品和肉类等,还盛产棉花、烤烟、大蒜、薄荷等经济作物。尤其是“定远猪”、“定远麻鸭”深受全国各地欢迎。油料总产进入全国前6名,居安徽第一位,粮食成为全国百强县之一,居全国第27位。年产粮食8亿公斤、油料1亿公斤,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畜牧养殖业发达。常年存栏生猪180万头,出栏110万头,1987年被列为国家瘦肉型猪基地,1996--2009年连续14年跻身安徽省畜牧生产十强县行列,目前,年生猪存栏量居全省第二,肉类总产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县第88位、全省第6位。我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非金属矿产品种多、质量好。已探明的有岩盐、石膏、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麦饭石等23个品种。其中:岩盐储量为20亿吨,为安徽省独有,已形成年产120万吨盐的开采加工能力。石膏储量3亿吨,平均品位70%以上,已形成年产150万吨的生产规模。

定远蓄势待发,奋力跨越。“十一五”以来,我县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省市关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号召,坚定不移地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保持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一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较"十五"末增长1.2倍,年均增长12.1%;财政收入增长3.6倍,年均增长2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倍,年均增长5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倍,年均增长16.8%。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提前1-2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2、行政规划

定远县位于北纬32°12′一32°42′、东经117°12′一118°5′之间,地处江淮之间,皖东腹地,隶属滁州市。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西部,与苏、浙、沪地区紧密相连。国土面积2998平方公里,耕地246.9万亩,人口93.8万,辖22个乡镇,253个行政村。

所辖22个乡镇分别为:定城镇、炉桥镇、张桥镇、池河镇、蒋集镇、朱湾镇、七里塘乡、能仁乡、二龙乡、连江镇、仓镇、界牌集镇、拂晓乡、西卅店镇、范岗乡、严桥乡、永康镇、桑涧镇、三和集镇、藕塘镇、大桥镇、吴圩镇。

3、历史沿革

阴陵、东城、曲阳(战国-东晋)

定远县(南北朝)

濠州管辖时期(隋-元)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钟离郡临濠县豪州定远县。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定远县治迁至定城。此后历朝县治基本未支。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年)属钟离郡,后复豪州。贞观年后,州郡属淮南道。元和三年(808年)改豪州为濠州。

五代十国时,定远先属淮南路,后属淮南西路濠州。

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濠州团练使移戍勘藕塘,金兵攻占濠州和定城。嘉定四年(1211年)金兵退,县治迁回原址并筑定城土城。

元朝时,定远初属濠州,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属临淮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属河南江北行省安丰路濠州。

凤阳府管辖时期(明-清)

明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定远县直属中都(今凤阳)。十三年属六部凤阳府。永乐元年(1403年)一月属南京凤阳府。

清初定远县属江南行省,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凤颍六泗道凤阳府。

民国初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民国21年(1932年)10月后属第四专区;27年10月改属第六专区;29年4月改属第五专区。

滁县管辖时期(1949年-1992年)

1949年1月18日,定远全境解放,初属江淮第一分区;同年4月21日改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

1956年1月随宿县、滁县二专区合并,属蚌埠专区。1961年4月复属滁县专区。1971年3月改滁县专区为滁县地区;1979年2月改滁县专区为滁县地区行署,仍辖定远县。

滁州市管辖时期(1992年-今)

1992年12月滁县地区撤销,滁州市(地级)成立。定远属其管辖。

4、人口状况

据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定远县汉族人口395150人,全县共有四个少数民族,回族5617人,满族6人,侗族1人,蒙古族1人。

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定远县共有九个民族,八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口1488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4%。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分布地区最广。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定远县共有22个民族和1个未识别民族。汉族人口最多,为762850人,占总人口97.72%。回族次之,为17412人,占总人口的2.23%。壮族264人,苗族41人,10人以上20人以下的少数民族有彝、布依、满、瑶、土家族,不足10人的有蒙、藏、*、朝鲜、侗、白、哈尼、黎、水、景颇、达斡尔、仫佬、毛难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县常住人口为77917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01966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2792人,下降2.8%,年平均下降0.29%。全县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98155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8643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5123人,增长10.7%,年平均增长1.02%。

5、民族宗教

定远有1个民族乡11个回族村、1个回民居委会(定城南大街回民社区),有回、壮、满等30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0%以上。现设1所完全民族中学、4所民族小学。全县基督教、*和佛教3大宗教,有依法审批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114个。

6、地理环境

定远县地处安徽省东部,是皖东地区人口最多和面积最大的县。行政区域介于北纬32°13′~32°42′与东经117°13′~118°15′之间。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56公里,总面积2998平方公里。地势大致是北高南低。境内地貌类型分为丘陵、波状平原和平原三种。北部和东部为丘陵;大部分地区为波状平原,残丘和缓岗散面其中;小量的成片平原仅分布于县西南一带;池河沿岸有一狭窄的河谷小平原。全县海拔高程小于350米,相对高程大于100米。

定远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土地总面积为448.65万亩,其中承包耕地155万亩,林地30万亩(其中可养水面17.5万亩),宜牧荒山30万亩。它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特产丰富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特别是非金属矿藏品种多.质量好。已探明的有岩盐、石膏、石英石、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花岗岩、麦饭石等23个品种,其中:岩盐储量为17.5亿吨,氯化钠含量高达99.2%;石膏储量2.13亿吨,为全省所独有;大理石荒料储量277万立方米,是皖东地区大矿之一,主要品种有虎皮、鱼子玉、黑皖螺、条带、方山玉、青石玉、龙云、豆沙玉、彩云等九种;石英石矿储量2620万吨,含氧化硅品位95-99%,矿石硬度10-11级;石灰石储量3亿吨,含氧化钙45-51%,氧化镁1-3%;方解石矿储量400万吨,含碳酸钙95%以上;白云石矿储量810万吨;还有麦饭石,紫砂页岩和陶土。生物资源有品种繁多的草本、木本、水生植物和家禽家畜。

定远东接滁州,西邻淮南,南依合肥,北连蚌埠。近入南京、合肥都市圈,远融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古称曲阳,有“境连八邑,衢通九省”之誉。与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紧密相连,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资源、成本和市场优势,是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淮南铁路贯穿境内,京沪铁路紧邻而过,新建的合徐高速公路横跨境内。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在定远穿行,并有设站。县城所在地定城距合肥和南京两机场仅不足两小时路程。淮南铁路、合蚌公路、合徐高速公路及其淮南连接线穿境而过,距南京、合肥等周边大中城市仅1小时左右车程,到上海6小时车程。

7、自然资源

一、非金属资源

定远县矿产资源特别是非金属矿产品种多,质量好。目前,境内已发现的矿种有金、铜、铅、锌、岩盐、石膏、石英岩、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花岗岩、麦饭石等23个品种,其中:岩盐储量为17.5亿吨,氯化钠含量最高达99.2%;石膏储量2.3亿吨,为全省所独有;大理石荒料储量277万立方米,是皖东地区大矿之一,主要品种有虎皮、条带、龙云、彩云、鱼子玉、黑皖螺、方山玉、青石玉、豆沙玉等九种;石英岩矿储量2620万吨,含氧化硅品位95-99%,矿石硬度7-8级;石灰石储量3亿吨,含氧化钙45~51%,氧化镁1~3%;方解石矿储量100万吨以上,含碳酸钙95%以上;白云岩矿储量189万吨;还有页岩、陶土、玄武岩、膨润土、麦饭石等。

二、农副产品资源

盛产水稻、小麦、油料、棉花、畜禽、玉米、山芋、豆类、烤烟等多种农副产品。年产粮食10亿公斤,油料1亿公斤,棉花10万担,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2002年粮食总产居全国第26位,油料总产居全国第27位。定远瘦肉型猪是全国31个良种猪之一,1996年至2002年连续六年跻身“安徽省畜牧业十强县”行列。目前已建成粮油、生猪、棉花、花生、水产、蔬菜等六大农副产品基地。

三、林业资源

1、定远县境内,历史上有过大片森林,宋、明时,县北凤阳山区和县东山区,曾有连绵不断茂密森林,主要树种有栎类、山槐、黄檀、黄连木、枫香、化香等硬阔之类和少量杏、柏、漆树等名贵树种。1981年后,林业实行“三定”,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高涨。80年代,植树造林重视科学,讲究实效,对不适宜本地生长的黑松不再种植,改为种植马尾松和外国松,并注重经济林的发展,至1990年,全县林业用地22.8万亩,造林199477亩,占87.5%森林覆盖率为11.3%。

2、面积蓄积:1985年至1990年期间,经上级同意,对部分生长不良的黑松低产林,砍伐3万余亩,为地方提供中小经材2.8万多立方米,至1990年全县森林蓄积量187580立方米。按树种组分,杉类7686立方米,松类157302立方米,硬阔14703立方米,软阔1100立方米,珍贵树种6789立方米。

3、树种分布:据1985年调查,已发现的木本植物种类共有63个科、140属、230多个品种,其中乔木110个品种,灌木105个品种,还有藤木15种。从适种地域和用途分造林树种40多个、四旁树木80多种、常绿风景花木60多种,还有一部分野生小灌木。

8、道路交通


定远县道路交通

定远位于合、蚌、淮、滁四个城市交汇中心交通便利,淮南铁路贯穿境内,京沪高铁纵贯南北并设有定远站,津沪铁路紧邻而过,合徐高速公路横跨境内。县城所在地定城距合肥和南京两机场仅不足两小时路程。淮南铁路、合蚌公路、合徐高速公路及其淮南连接线穿境而过,距南京、合肥等周边大中城市仅1小时左右车程,到上海6小时车程。淮南铁路、合(肥)—徐(州)高速公路纵贯县境西部,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境内长约50公里。公路有定远到合肥、蚌埠、滁州、三界、明光、朱巷、永宁等干线。至2013年,全县公路总里程2661.17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条50.47公里,省道4条194.499公里,县道17条355.412公里,乡道70条551.193公里,村道663条1509.604公里。

9、旅游景点


金山滴水寺

一、金山滴水寺

金山滴水寺坐落在定远县大金山腹地。据《定远县志》记载,始建于南北朝,距今1400多年历史。与靠山乡的能仁寺、中九华寺,永康镇的莫邪寺,凤阳县的禅窟寺齐名。属中九华文化系列之一。

史外传东汉刘秀败北遇难于此,被金山寺两和尚所救。刘秀登基后来此亲手种下银杏树一棵,并在滴水洞前建寺庙名为滴水寺也叫感恩寺,以示报恩。又因寺旁有一巨石翘崖终年滴水不竭,可供僧人、行旅饮用。后因种种原因年久失修而败。千年古银杏直到70年代还枝繁叶茂,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其皮、叶被百姓当作仙药,一有头痛脑热便去焚香刮皮煎水喝,直至几丈高的大树只剩下枯杆。

和尚洞正对着银杏树,面向西南,是稍高于地面凿在岩壁上的。洞口高约100公分,宽约80公分,如今的洞槛上还斜堵着70公分对方的寺院旗杆石座。洞里是穹窿形的,像铁黑色的蒙古包,底面有3米见方,中间高约2米多,四周全是岩壁,类同于洛阳龙门石窟的小菩萨洞。岩壁上的菩萨雕像已被人为地破坏,留有打残的痕迹。严格地说来,滴水寺的和尚洞就菩萨石窟,是凤阳山一带古代120多座寺院所仅有的。它有力地佐证了,滴水寺在隋唐凿洞造佛运动之时就香火弥漫于大金山梁南坡之上,到如今也有1400年的历史了。

金山滴水寺风景区是以滴水寺为背景,沿林间小路可车行至大金山腹地。原始生态林,地貌植被保护完整,自然沟、溪、泉眼、池塘、茂林湿地,随处可见。徒步串行数里,阴翳蔽日,风爽气润。高大的乔木、灌林杂树群下,鸡爪菜、地衣是山民们亲赖的美食,清明雨后上山采摘。林间栖息着名目繁多的鸟类,见人不惧。奇花异草飘香,石巷深涧大有天公神斧杰作之感。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如猪獾、羊獐之类的野生动物在逐年增多。野兔、山鸡常进入人们的视线。大金山是自然的生态公园,她养育了定西人民,也造就了这里的地域文化。让美丽的大金山敞开胸怀,迎接八方来客,以展芳颜。


池河太平桥

二、池河太平桥

池河大桥,原名太平桥,又名杯桁桥,位于安徽省定远县池河镇西官驿道上,雄跨于蜿蜒的池河之上。池河太平桥初建时设计工巧。砖石结构,白石栏杆,东西两头各雕石狮18只,极为雄伟美观。建造采用干修法,堆土券桥孔。因河底沙石较厚,每个桥墩下面布以密集的木桩为基,称之为“万年桩”。桥墩皆以红色大条石为缘边石券砌而成,用糯米汁和石灰灌注,中填塞的囊石为粗糙短小的石料或碎砖,十分坚固。

民间传说太平桥建造目的是为明太祖朱元璋从南京回凤阳探亲,免遭隔水之苦。《道光定远县志》载:“太平桥,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知县朱玉造。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圮于水,七年补建”“皖北道吴箎、知府汪霖、知县冯云祥捐俸千数百金倡修,邑人张大宾等捐巨金成之。七年八月经始八年五月,岁工用银一万五千四百有奇。汪霖及邑人凌泰交均有碑记。”一九三八年冬,桂系部队在与日军交战失利后从滁县向西撤退时,为断日军追路,炸毁太平桥居中三孔,桥上石狮荡然无存。1949年县人民*拨款将被炸三孔改建为木材面。1953年滁县地区公路修复委员会以圆木为梁,铺以木板,临时通车。1954年又对被冲空的7个桥墩进行维修。1956年4月,对被毁的三个孔以双曲拱再接长的方法加固成月形钢架梁柱,上面铺以木板,限载8吨。以后又数次大修,换成钢架混凝土结构,沙子路面,荷载汽车13吨,挂60吨。1985年,太平桥损毁严重,定远县人民*明令禁止太平桥通车。

2004年10月,太平桥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虞姬墓

三、虞姬墓

定远县二龙乡谭村西沿有一条从北向南的九里长岗丘,这就是项羽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垓下村)败逃,被“汉兵围之数重”的古战场—四阝贵山,山上有一个高6丈的大土堆,就是项羽爱妾虞姬墓,后人称之为虞姬墩。墩上长着美人草,叫虞美人草。

汉高祖五年十二月,项羽从垓下南驰渡淮,经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临淮关东)到达阴陵(今定远县靠山乡古城村),受田夫陈铎欺骗陷入大泽中,被汉兵追上,打了一场遭遇战。根据《九域志》记载:“阴陵城,项羽迷道于此,盖虞姬死所。”虞姬就是在这场混战中被杀或自尽的。项羽来不及带着爱姬尸体,只好怀揣姬首,一口气跑到东城西边四阝贵山,喘气未定,又被追兵包围,号称“万人敌”霸王,“自度不得脱”,无奈何,只得埋姬首泣别,挥兵决死战,斩将夺旗,突围而去。所以《太平寰宇记》有:“虞姬墓在定远县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项羽败,杀姬葬此”的记载。


虞姬墓

据当地故老历代相传:项羽自阴陵南逃时身负姬首,悲万分,喑哑叱咤,怒发冲冠,左剑右戟,大显神威,马踏箭射,所向披靡。一日九战,血染战袍,虞姬首血与项羽伤血溶在一起,从北向南淌下七滩鲜血,后来长出七个小土包,后人称“七星照月伴美人”。恶战一场以后,项羽*退回山顶,他把二十八骑布成方阵,四队四向准备四面突围,为了不使爱姬首级落入敌手,项羽匆忙用剑挖出个小坑,割下袍襟,缠好姬首,边泣边埋。后来虞姬墓长成三角状的坟,墓上生长一种不知名的草,叶子对称出生,每茎两节,越长越高,叶子一出来就是红色,妖媚可爱,茎软叶长,无风自动,似美人翩翩起舞,煞是好看。当地传言,这是虞姬精诚所化,给它起个美丽的名字,叫虞美人草。冯梦龙诗云:“陈平逃去范增亡,独有虞兮伴剑芒。喑哑有灵须讼帝,急将舞草变鸳鸯。”

美人草的传说,脍炙人口,乡民妇孺皆知。到了唐代,好事的民间音乐家竟然把它采用为朝廷教坊曲,成为可歌可舞的著名乐曲之一。以后南唐李后主被俘,夜里李煜辗转反侧,久不成眠,于是想起了悲愤哀婉的唐教坊曲《虞美人》,据此创作了一字一珠的血泪之歌——《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从此虞美人曲调随着著名的《虞美人》词流传至今。


高塘湖

四、高塘湖

高塘湖,这里是三国时魏吴交兵曹操的后方基地,也是曹操的兵工厂,古时长丰是一片沼泽,这里有江南水乡风貌。湖内水位稳定,湖湾众多,水质好,无污染。为定远唯一的湖泊,该湖位于县西边界,炉桥镇坐落其畔,湖周有定远、凤阳、长丰三县和淮南市,属于定远县的水面约12平方千米,湖水营养盐类丰富,水质偏碱性,浮游类动植物繁多,湖内水草丛生,湖滨地形平缓,土地肥沃。

五、中九华寺


中九华寺

中九华寺在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内。清《定远县志》载:“中九华寺,位于定远县城西北六十里的五峰山麓,霸王别姬处。”中九华寺,又名五峰禅院,系南北朝时宗本僧修建。因毁于兵燹,宋时重建。明朝诗人王哀登中九华寺时题诗一首:“偶经栖佛地,碧草冷云峰,梵宇清尘虑,龙宫起拜容,拈花初见月,隔水忽闻钟。独坐山房静,潜风度竹松。” 

现中九华胜地有一高2.4米,宽0.8米的青石碑。据考察,中九华寺,是阴陵古城周围诸多庙群中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一座古刹。寺前有“灵润殿”,寺后有“霸王寨”,与霸王寨隔水相望的有“虞姬祠”,相传当年项羽垓下败逃,渡淮后驻于此。寺左侧有水月庵,山腰有明泉、楚泉、汉泉、珍珠泉。泉溪突突,清澈见底,大旱不涸。


令狐山风景区

六、令狐山风景区

定远县藕塘令狐山旅游风景区是我县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定远县藕塘镇东侧,紧邻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山川秀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公园主要景点有:令狐塔、清流河水域、荷月亭、夕照亭、圣母庙等。近几年,景区加大了开发建设力度,公园累计投入2300万元,新增加了大量的人文景点,基本形成旅游风景区雏形,并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


定远县花园湖公园

七、定远县花园湖公园

花园湖公园位于定城西部,景区交通便利,地势起伏,河流蜿蜒,自然形成了“五洲三岛”。景区内林木葱郁,环境幽雅,历来是定城人民休闲娱乐、踏青赏景的好去处,也是皖东乃至全省县城所在地仅有的城市景观区。


定远县藕塘烈士陵园

八、定远县藕塘烈士陵园

藕塘烈士陵园位于定远县东南30公里处的藕塘镇中心,紧连皇甫山自然保护区和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陵园于1944年9月建成,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1946年5月,陵园被*军队炸毁、拆除。1964年重建,重建后的烈士纪念碑占地900平方米,碑高24米,碑体上是沿用*手书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园中的革命纪念馆于1978年建成,占地面积360平方米,附属设施有荷花池塘、金鱼池塘各1个、及梅园、银杏园、果园等。馆内分一厅三室,正厅屏风上“名垂千古,浩气长存”。三室分别陈展的是:第一室: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定远地区党、团组织发展情况和群众运动情况;第二室:介绍抗日战争时期**中原局书记*同志在新四军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藕塘地区主持召开了三次*局会议,传达了**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第三室:主要介绍四、五支队及二师部分老同志在藕塘地区的活动以及根据地军民对敌斗争情况和其它文物资料170余件,其中《烈士英名录》铭记着二千多个烈士英名,团以上*17人,连级以上*110多人。

陵园于1989年被安徽省人民*批准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每年接待参观人次可达10万人以上。

10、特色产业


梅鱼

一、梅鱼

又名“梅白鱼”,定远池河镇至凤阳梅市乡广段池河中的特产。梅鱼,小者数寸,大者盈尺,眼珠晶亮头小身扁,色白肉嫩。尤以黄梅季节捕捞出水的梅鱼,会从鳞下流出串串乳汁般的液体,鱼肉味鲜美无比。据传,梅鱼在明代曾是贡品。


池河雪片糕

二、池河雪片糕

定远县池河雪片糕历史久远,相传最早是由古太平桥头张姓人家最早制作,到清朝乾隆帝下江南,此品作为贡品迎驾而名声日隆。因糕片透明,又名“云片”,又因入口即化而称“雪片”。此糕彩传统手工做法,选用上等糕糯米,优质庶粮,小磨麻油精制而成。曾获全国食品展销会金奖。


炉桥大救驾

三、炉桥大救驾

大救驾其实就是一种饼类点心小吃,形态:圆形,表面酥层清晰,中间呈急流旋涡状。其制作原料并不算复杂,主要有猪板油、金橘饼、核桃仁、青梅、青红丝、冰糖、白糖、糖桂花等,但工艺颇为考究,流传至今,基本是家族式承袭下来。如今镇子上只有王祥军、姚善齐两家能够做得了这种点心。

大救驾形状扁圆,中间呈急流漩涡状,多层花酥叠起,犹如金丝盘绕,清晰不乱,因此家乡人又称此为“千层饼”。其成品色泽乳白滋润,临吃时放入滚油炸透取出,乳白变成了金黄,即可食用。外皮酥脆,馅细软,其香味已直透肺腑,令你馋涎欲滴,品尝一口,油而不腻,酥脆香甜。


甜叶菊

四、甜叶菊

全我县拂晓乡胜利村种植甜叶菊以有20多年,随着市场对甜叶菊需求量的不短增加党委、*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甜叶菊新品种“守田2号”,甜叶菊生产初具规模,红星、拂晓等村育苗150亩,除满足本乡栽种4000余亩外,年向外地供苗5000余万株,栽种近7000亩。

五、花生


花生

花生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县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目前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供给偏紧,价格上扬。常年播种面积20万亩,产量4000万公斤,主要集中在沿山乡镇,面积和产量占全县80%左右,栽培品种为果型适中的珍珠豆型白沙1016、皖花2号和鲁花11号等。近几年,受持续干旱的影响,县委、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高效农业,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花生生产大跨越,呈现出发展快、势头猛、市场好、效益高的态势,花生面积已增加到25万亩,较常年扩大10万亩,产量达6500多万公斤。在发展花生生产的同时,花生产业化经营也初具雏形。目前全县从事规模花生脱壳加工的企业有两个,日产花生仁100吨,个体加工户达1.5万个,主要集中在藕塘、池河、二龙等乡镇,年加工花生果4万吨,产品主要销往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全国20多个城市。

重点建设东北沿山14个乡镇花生主产区,扩大西南部花生种植面积,其中高油和低油花生种植面积占80%以上。计划到2007年,花生面积达到30万亩,总产量0.75亿公斤。


“三和轩”牌千张

六、“三和轩”牌千张

三和集镇因特产豆制品百页(俗称千张)而闻名于皖东大地。三和千张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其特点是:单页薄如纸,色泽微淡黄,质细如豆腐,咀嚼筋而香,物美价又廉。采用传统工序,必用流经境内的池河水净化后,手工精制而成。烹调方法多种多样,可采取烫、炒、烧、煮等形式。贮存时将千张切成丝条状晒干,食用前加少许食用碱,开水烫一分钟左右即可。

目前,三和镇党委、*十分重视地方名特优产品的开发生产,规模上不断扩大,工序上不断优化。不久,真空包装的“三和轩”千张将销往全国各地,让您品尝闻名遐迩的三和千张。


定远桥尾

七、定远桥尾

“桥尾”是安徽省定远县一种特产,腊肉中的佼佼者。因选用猪臀(尾)部的肥瘦肉,产于炉桥镇,故名“定远桥尾”,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定远桥尾,用料讲究,是选用当地的定远猪(一种瘦肉型的猪)臀部带尾骨的一块肥瘦间半的肉盘,精心加工腌制而成的肉制品。盘,即经过加工腌制的肉制品,形如芭蕉扇状。太肥或太瘦的厚皮猪都不适宜,每个“桥尾”重量大约在2-2.5公斤左右,形状如扇,其肉切片,晶莹透亮,红白相间,宜蒸宜煮,开胃适口,不腻不厌,过夏不哈,隔冬不坏,不滴油,且耐贮存,是馈赠亲友的理想佳品。

由于桥尾独具风味,在国内市场颇有名气,畅销北京、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深受消费者欢迎。

上一篇:金坛市

下一篇:南通市港闸区

推荐阅读